手抄本编派蒋经国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log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书籍的年代,我弄到一个手抄本《蒋经国卖狗肉》。正巧,团支部书记严萍要召开一个故事会,请我给讲一个。我的这个故事,其实是个政治笑话,头一回登上了大雅之堂:
  “说的是1975年的4月5日,丧钟一响,蒋介石死了。台湾岛上一片混乱,有人哭,有人笑。蒋经国可乐了,因为他要当‘总统’了。他要为蒋介石举行国葬,届时,需要一个喊口号的,喊:‘总裁精神没有死!’可惜试了几个都不合适,急得蒋经国团团转,只好亲自坐上车,沿街去搜罗。走了几条街,忽听一声吆喝:‘卖狗肉咧!’声若洪钟,震耳欲聋。蒋经国大喜过望,二话不说,将这人拉上就走,训练要喊的口號不提。
  “这日国葬,蒋介石身穿长衫,安卧水晶棺中,左手一本《圣经》,右手一本《总理文集》。蒋经国主持仪式,先由牧师念了一通,什么鼻孔为什么朝下不朝上,因为怕漏雨;脚尖为什么朝前不朝后,因为怕人踩着,云云。接着宣读蒋介石遗嘱:‘自余束发以来,便跟随总理革命……’然后,蒋经国宣布:‘现在呼口号。’只见那个卖狗肉的西装革履,神采飞扬,走上台来,大叫一声:‘总裁没有死!’此语一出,满场大哗。蒋经国急得直跺脚:‘精神!精神!’那位喊口号的猛然醒悟,连忙又叫:‘还有精神!’这下更糟,台上台下全都乱了套,胆小的已经开始往外跑。蒋经国气急败坏地连声训斥:‘混蛋,照你原来的喊!’那位喊口号的立刻一扬脖,拉长声:‘卖狗肉咧!’”
  全场哄堂大笑。
其他文献
我妈极少说自己的事情,我们对她的过去知之甚少。今年4月父亲腿伤,我回去看他,给他买了一部智能触屏手机,里面存了他和我妈年轻时候的照片。我妈翻看照片,忽然对她的过去大谈特谈。其中有一件事让我大为惊讶。我妈在公社当过会计,管理两百多人的大食堂,表现出色,公社要保送她去湘潭上大学,我妈拒绝了,因为要照顾瞎子外婆。  我妈放弃的不仅仅是读书的机会,她放弃的是另一种人生。也许她没想过,她的这个决定同时也影响
期刊
带一帮朋友去农村小住,我来主灶,是怕姑娘烧柴熏黑了脸,怕哥们儿太费柴火和工夫,再就是我觉得烧柴灶简直如做游戏,我就是导演。  把肉切成寸方,先放锅里略炒,掐成段的葱、拍得酥烂的姜放上,兑上泉水,炖吧。火不宜太旺,有三四个火苗子舔着锅底就够。一会儿咕嘟声和香味就乱窜。都说香,问啥时好,我故意不看表,说再有三袋烟工夫吧。加上后放的土豆块、茄子块,盛出来后整整一脸盆。有的小姐说,干吗不分装几个盘子?我说
期刊
1969年的冬天,我在辽宁抚顺新宾县下夹河公社插队。那时,物资极度缺乏,生活极其困难,能吃上一顿饱饭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那年我18岁,“十八岁的小子克朗猪”,正是吃饭的年龄,每天两顿粥,喝下去肚子就像掉底似的,心里最大的愿望是能吃上一顿饱饭。实际上这个愿望每年只能在杀年猪的时候才能实现,平常真的见不到油水。  一天下午2点多,距离青年点开饭还有两个小时,我肚子咕咕直叫,饿得实在扛不住了,就到老房
期刊
知青返城走后,农场各个岗位人手奇缺。由于人才匮乏,领导对留下来的知青特别重用。1981年,我被调到十三连任支部书记;1984年年底,又被调到海洋分场任党委副书记。  1988年我在海洋工作期间,接待上级下派的整党检查组时,巧遇一位和我一样没有返城的上海知青。据他透露,上海有政策,可以接受离婚生活困难的知青回沪。他说:“我已经在办了,马上能批下来。”我问他回沪理由,他说:“就说一个人带一个孩子生活困
期刊
我一直相信,中国人发明的蒸,是一切烹饪手段中境界至高的一种。  如果没有蒸,许多食物是难以想象的。换言之,这些食物简直就是为了蒸而发明的。馒头、包子之类自不消说,像云腿和金华火腿、大闸蟹以及大部分的鱼,独孤一蒸之外,基本上别无选择。粤菜的厨艺,相当程度就体现在蒸。而清蒸,则是给予一条好鱼的最高礼遇。清蒸能够在不添加任何食味(姜丝、葱段等辟腥之物除外)的情况下,仅仅凭借鱼本身被蒸发出来的鲜味对同一条
期刊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小乡村,那个村子离县城百里之遥,而且地处三县交界,偏远闭塞,经济贫困,我家也不例外。祖母心灵手巧,有一次炒了一盘茄子,在刚刚把菜放到桌上的时候,就眼疾手快地从盘中夹起一块酱色的东西塞到她宝贝孙子的嘴里。我一嚼,觉得筋道有味,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味,已然下肚,急忙问是何物,祖母说是肉。话音一落,我的几个姐姐举筷齐发,急急去盘中找寻。三姐有幸夹到一块,放入口中一嚼,很快就直言,根本不是肉
期刊
八岁那年的冬天,我的哮喘病发作。看着我喘得满脸通红接不上气来,父亲急得搔头抓耳,生怕我活不过腊月三十。  一个过路的老先生告诉了父亲一个秘方:把一枚鸡蛋放到蟾蜍的嘴里,埋在燃烧的草木灰里烧,等鸡蛋烧熟了再吃。  “那鸡蛋熟得了吗?”憨厚的父亲睁大了眼睛发问。“怎么熟不了?就是要利用热气使蟾蜍嘴里的唾沫冒出了,然后鸡蛋就熟了!”老先生信誓旦旦地补充,“这法子挺灵验的,治好了很多这样的病。但是有一条,
期刊
1974年1月1日上午,毛澤东的秘书张玉凤给我打来电话说,主席要看《太平广记》和笑话方面的书,并且要线装大字本的。  我从毛主席书库找出《笑府》《笑典》等四种九册笑话书即刻送去。他老人家第二天告诉我们:“不理想,再找一找。”  我跑到北京图书馆,又到中央办公厅图书馆和毛泽东自己的存书中,线装、平装的笑话书一下子又找出许多,数一数,一共是14种21册。他老人家不久全都看完了。这一次没说“不理想”,说
期刊
1966年冬天,张玉远的母亲病了,好多天没有吃东西,家里没有一点粮食。母亲用微弱的声音说:“玉远,没有钱,不要给娘看病了。”停了一会儿,母亲又说:“娘想吃———面———条,想吃———面条。”  张玉远说:“好,我给您做面条吃。”  娘问:“有白面吗?”  “家里没有白面,我出去先借白面,借不来,再到东花园粮库买白面。”  母亲不说话了,她已经没有力气了。  张玉远想给母亲借点白面,但是跟谁家去借白
期刊
几年前,我回到老家,去看望我姨父。曾经担任机关科长的姨父已退休,在原来的机关大院里做一个看门老头。就在人来人往的值班室里,姨父摆开小方桌,点上煤油炉,自己张罗了几个小菜和我一道喝酒。  这顿饭我一直记忆犹新。三毛錢买来几个青椒,用滚油淋了,加点酱油,做了一道虎皮青椒;两个皮蛋六毛钱,一块白豆腐两毛钱,用麻油拌了就是皮蛋拌豆腐;从桌下的小坛子里捞出几片泡菜切成丝,再把挂在窗台上的老腊肉切下几片,一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