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作品不再是仅限于满足历史政治方面的需要,在我们看到的当代工笔人物画作品中都呈现出了当今社会与时代的精神面貌及审美情趣,艺术家们开始着眼于通过各种题材来表现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时代风貌,呈现出较为多样性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体悟
一、少数民族服饰对艺术创作的意义
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广泛、种类较多,各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显著的外在特征。服饰作为各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它不仅有遮体御寒的实用价值,其服饰图案、服饰色彩、图腾崇拜等都体现了较高的审美功能。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是现代工笔人物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艺术们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民俗生活、民间美术、宗教信仰等方面作为创作元素。
1、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间的服飾各有其特色,款式各异、款式也千变万化。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同时服饰上也是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思想和审美情趣。少数民族服饰中许多元素在绘画创作起到借鉴的作用,各族服饰的整体造型、绚丽多彩的服饰色彩运用、色彩面积的搭配比例、服饰纹样的款式、服饰图案的概括变形以及夸张的少数民族服饰语言丰富了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绘画表现语言。在色彩运用方面,他们不会刻意的运用固有色来表现,而是依照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来设色。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中“崇尚红、黄、绿、蓝、黑等色,在协调中讲究纯度、明度、冷暖及色彩的强烈对比,其纹样、色彩的夸张变化,既着意于生机勃勃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有揉进梦境般的幻象色彩。” [1]形态各异的飞鸟、蝴蝶、花卉、鱼虾等元素运用到图案纹样中,成为了少数民族服饰上的一大亮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运用这些自然元素来设计服饰图案并非对大自然的单纯模仿,而是一种以生命形象为参照的非写实性且具有理想化、抽象化的创造。服饰图案中的结构紧凑饱满,运用线条粗细虚实变化,流畅飘逸。
2、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切种类的艺术源泉是从何而来,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中本来存在着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2]当艺术家们走进美丽而又神奇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写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真实的自然生活和当地人民真挚,质朴的民风民情和感受其民俗生活的方式,这从中获得的感受才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扑捉到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激情。通过对少数民族民族服饰的造型色彩、制作工艺、图案纹样以及配饰的研究,将这些服饰上的审美规律运用到少数民族工笔人物画,对实践创作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引起观赏者更强烈的感情共鸣。
二、创作实践中的感悟
1、临摹名作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经过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笔者在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前期阶段也对古今的优秀作品进行了一些临摹练习,通过对前人优秀作品的临摹和推敲过程中逐步解决其中的疑问和困惑,可以更为深入的研究和体会前人经典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白描作为工笔画练习、创作的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笔者通过临摹《朝元仙仗图》白描人物手卷的学习中对线条的研究,仔细观察体会作者如何在画面上只是通过单纯用线条的方式来表现从天而降的87位神仙的面部神情和身体姿态,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及队列行进,疏密有致的衣纹褶皱、繁复的头部饰物及服饰的刻画等。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通过运用线条的不同力度、粗细、曲直及运笔走势等方式来表现人物动态和服饰质感。在临摹了古人经典作品的同时也需要借鉴一些当代画家的优秀作品,作为当代优秀工笔人物画家的代表何家英,他的作品也多用于临摹练习的典范。笔者在临摹何家英的作品《落英》时,领会到了一幅完整的作品中如何在线条和色彩方面达到既有对比又协调的效果,反复推敲如何表现少女细腻的发丝、娇嫩的皮肤和轻盈飘逸的长裙,掌握了石色和水色赋色时的不同技巧。在刻画少女形象时,为了体现其皮肤质感,只在结构处稍作分染,以免使用过多的墨色导致面部形象的生硬。
2、写生生活
临摹前人优秀作品实际上就是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后人能从临摹学习中体会到原作者作画的来龙去脉。写生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画者凭借写生的方式来训练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写生是一种将作画者对人物对象特征的描绘和记录,同时也是将自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融入了其中的重要方式。临摹和写生是工笔人物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创作则是自身的一种对描绘对象的主观理解和个性化表达。在笔者的作品《悦》中,以圆形的构图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位洋溢着满脸笑容的老妇人,并着力刻画老人面部的喜悦神情和脸上的皱纹,通过用墨色分染出衣纹结构后反复罩染老人身着黑色的民族服饰上衣,确定了画面中的重色调部分。老人胸前挂着胸兜,用三绿赋色,头上包裹着色彩绚丽的布质头巾,使用藤黄、花青、酞青蓝、大红、胭脂等颜料石色水色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头巾的色彩。老人的服饰在色彩上运用同明度冷暖对比、同纯度明暗对比以及设色面积大小对比的方式来表现。
在作品《成长》中,这是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一位哥哥在喂弟弟吃饭的情景,当时笔者被眼前的这一幕所打动,决定把这样的场景表现自己的创作中。因此在工笔人物画作品《成长》的画面上,以两个回族小男孩为创作素材,在空白的画面上细致的刻画出了两兄弟的形象,并在他们身旁加上了三只小鸡使画面更富有生活情趣。画面采用淡彩法描绘,多用墨色渲染,服饰上使用了少许的水色或水色加墨色的方式渲染,整体设色较为淡雅,画面中透露出兄弟间浓浓的亲情。
在作品《芭荫情深》中,描绘的是少数民族人民的平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画面以素淡的绿色大芭蕉叶为背景,与偏暖色地面形成微妙的冷暖对比,协调而不突兀。主体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布局疏而不空,疏密得当。人物主要是以重彩为主,造型有趣生动,线条转折流畅、轻松飘逸,人物身上的服饰以重彩赋色,对服饰色彩进行了主观的处理,色彩丰富而非繁复,墨色分部灵动多变,使画面妙景相生。在作品《织趣》中,笔者通过对白裤瑶地区的实地考察,后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以白裤瑶妇女纺织时的劳动场景作为创作主题。在人物造型处理方面,笔者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出了白裤瑶妇女的端庄大方、朴实勤劳的形象。作品中用线柔和、流畅,将三位正在纺织的白裤瑶妇女有序的安排在画面中,她们姿态各异、动作不一,用较为轻松的线条概括地勾勒出白裤瑶妇女独特的民族气质和人物神情,构成了具有趣味感的画面效果。笔者在画面中不拘泥于细节的刻画,更注重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和工笔画本身所具有的平面装饰性的特点。笔者在描绘人物对象时,不仅融入了自身艺术感受还结合自己的情感表达。在作品设色方面,整幅作品主要以墨色为主,笔者以白裤瑶民族所崇尚的黑、白、蓝、红四色给画面中的人物服饰赋色作为作品的色彩基调,通过降低色彩纯度达到画面的色彩冷暖统一,以明暗对比体现出画面的整体层次变化。画面用色单纯、淡雅,给人以清新、质朴的感受。笔者通过在自己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积极地向前辈艺术家们学习,结合自己的对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特征的主观感受,通过具有写实性、装饰性、趣味性的造型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运用少数民族的服饰色彩规律对画面的色调进行归纳、统一,表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朴实乐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热爱大自然、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别林斯基曾说过:“纯朴是真理的美—艺术作品因为它而有力量。” [3]笔者被少数民族人民真挚纯朴、善良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所深深打动,我们作为身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去感受和接触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进行绘画创作之前,我们需要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实地考察和采风,才能在以少数民族服饰为表现对象的工笔人物画中得以通过艺术的手法充分的表现。充分了解当地民风民情,整体把握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提炼概括其服饰款式和色彩,创作出风格适合的作品,进行精细刻画,达到以形写神的效果。
注释:
[1]岳瑶,论生活感受与绘画创作[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0: 5
[2]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
[3]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5
参考文献:
[1]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蒋采苹,工笔人物画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姚蔼萍,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理论研究、中国人物画技法与理论研究。
关键词: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创作实践;体悟
一、少数民族服饰对艺术创作的意义
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广泛、种类较多,各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显著的外在特征。服饰作为各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它不仅有遮体御寒的实用价值,其服饰图案、服饰色彩、图腾崇拜等都体现了较高的审美功能。少数民族题材工笔人物画是现代工笔人物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艺术们以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民俗生活、民间美术、宗教信仰等方面作为创作元素。
1、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间的服飾各有其特色,款式各异、款式也千变万化。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同时服饰上也是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精神思想和审美情趣。少数民族服饰中许多元素在绘画创作起到借鉴的作用,各族服饰的整体造型、绚丽多彩的服饰色彩运用、色彩面积的搭配比例、服饰纹样的款式、服饰图案的概括变形以及夸张的少数民族服饰语言丰富了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绘画表现语言。在色彩运用方面,他们不会刻意的运用固有色来表现,而是依照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来设色。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中“崇尚红、黄、绿、蓝、黑等色,在协调中讲究纯度、明度、冷暖及色彩的强烈对比,其纹样、色彩的夸张变化,既着意于生机勃勃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有揉进梦境般的幻象色彩。” [1]形态各异的飞鸟、蝴蝶、花卉、鱼虾等元素运用到图案纹样中,成为了少数民族服饰上的一大亮点。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运用这些自然元素来设计服饰图案并非对大自然的单纯模仿,而是一种以生命形象为参照的非写实性且具有理想化、抽象化的创造。服饰图案中的结构紧凑饱满,运用线条粗细虚实变化,流畅飘逸。
2、少数民族服饰元素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切种类的艺术源泉是从何而来,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生活中本来存在着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是一切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2]当艺术家们走进美丽而又神奇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写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真实的自然生活和当地人民真挚,质朴的民风民情和感受其民俗生活的方式,这从中获得的感受才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扑捉到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激情。通过对少数民族民族服饰的造型色彩、制作工艺、图案纹样以及配饰的研究,将这些服饰上的审美规律运用到少数民族工笔人物画,对实践创作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艺术家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引起观赏者更强烈的感情共鸣。
二、创作实践中的感悟
1、临摹名作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经过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笔者在学习工笔人物画的前期阶段也对古今的优秀作品进行了一些临摹练习,通过对前人优秀作品的临摹和推敲过程中逐步解决其中的疑问和困惑,可以更为深入的研究和体会前人经典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白描作为工笔画练习、创作的基本功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笔者通过临摹《朝元仙仗图》白描人物手卷的学习中对线条的研究,仔细观察体会作者如何在画面上只是通过单纯用线条的方式来表现从天而降的87位神仙的面部神情和身体姿态,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及队列行进,疏密有致的衣纹褶皱、繁复的头部饰物及服饰的刻画等。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通过运用线条的不同力度、粗细、曲直及运笔走势等方式来表现人物动态和服饰质感。在临摹了古人经典作品的同时也需要借鉴一些当代画家的优秀作品,作为当代优秀工笔人物画家的代表何家英,他的作品也多用于临摹练习的典范。笔者在临摹何家英的作品《落英》时,领会到了一幅完整的作品中如何在线条和色彩方面达到既有对比又协调的效果,反复推敲如何表现少女细腻的发丝、娇嫩的皮肤和轻盈飘逸的长裙,掌握了石色和水色赋色时的不同技巧。在刻画少女形象时,为了体现其皮肤质感,只在结构处稍作分染,以免使用过多的墨色导致面部形象的生硬。
2、写生生活
临摹前人优秀作品实际上就是学习和借鉴的过程,后人能从临摹学习中体会到原作者作画的来龙去脉。写生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画者凭借写生的方式来训练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写生是一种将作画者对人物对象特征的描绘和记录,同时也是将自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融入了其中的重要方式。临摹和写生是工笔人物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创作则是自身的一种对描绘对象的主观理解和个性化表达。在笔者的作品《悦》中,以圆形的构图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位洋溢着满脸笑容的老妇人,并着力刻画老人面部的喜悦神情和脸上的皱纹,通过用墨色分染出衣纹结构后反复罩染老人身着黑色的民族服饰上衣,确定了画面中的重色调部分。老人胸前挂着胸兜,用三绿赋色,头上包裹着色彩绚丽的布质头巾,使用藤黄、花青、酞青蓝、大红、胭脂等颜料石色水色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头巾的色彩。老人的服饰在色彩上运用同明度冷暖对比、同纯度明暗对比以及设色面积大小对比的方式来表现。
在作品《成长》中,这是笔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一位哥哥在喂弟弟吃饭的情景,当时笔者被眼前的这一幕所打动,决定把这样的场景表现自己的创作中。因此在工笔人物画作品《成长》的画面上,以两个回族小男孩为创作素材,在空白的画面上细致的刻画出了两兄弟的形象,并在他们身旁加上了三只小鸡使画面更富有生活情趣。画面采用淡彩法描绘,多用墨色渲染,服饰上使用了少许的水色或水色加墨色的方式渲染,整体设色较为淡雅,画面中透露出兄弟间浓浓的亲情。
在作品《芭荫情深》中,描绘的是少数民族人民的平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画面以素淡的绿色大芭蕉叶为背景,与偏暖色地面形成微妙的冷暖对比,协调而不突兀。主体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布局疏而不空,疏密得当。人物主要是以重彩为主,造型有趣生动,线条转折流畅、轻松飘逸,人物身上的服饰以重彩赋色,对服饰色彩进行了主观的处理,色彩丰富而非繁复,墨色分部灵动多变,使画面妙景相生。在作品《织趣》中,笔者通过对白裤瑶地区的实地考察,后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以白裤瑶妇女纺织时的劳动场景作为创作主题。在人物造型处理方面,笔者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出了白裤瑶妇女的端庄大方、朴实勤劳的形象。作品中用线柔和、流畅,将三位正在纺织的白裤瑶妇女有序的安排在画面中,她们姿态各异、动作不一,用较为轻松的线条概括地勾勒出白裤瑶妇女独特的民族气质和人物神情,构成了具有趣味感的画面效果。笔者在画面中不拘泥于细节的刻画,更注重营造画面的整体氛围和工笔画本身所具有的平面装饰性的特点。笔者在描绘人物对象时,不仅融入了自身艺术感受还结合自己的情感表达。在作品设色方面,整幅作品主要以墨色为主,笔者以白裤瑶民族所崇尚的黑、白、蓝、红四色给画面中的人物服饰赋色作为作品的色彩基调,通过降低色彩纯度达到画面的色彩冷暖统一,以明暗对比体现出画面的整体层次变化。画面用色单纯、淡雅,给人以清新、质朴的感受。笔者通过在自己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积极地向前辈艺术家们学习,结合自己的对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特征的主观感受,通过具有写实性、装饰性、趣味性的造型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运用少数民族的服饰色彩规律对画面的色调进行归纳、统一,表现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朴实乐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热爱大自然、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别林斯基曾说过:“纯朴是真理的美—艺术作品因为它而有力量。” [3]笔者被少数民族人民真挚纯朴、善良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所深深打动,我们作为身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去感受和接触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和民俗风情。在进行绘画创作之前,我们需要对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实地考察和采风,才能在以少数民族服饰为表现对象的工笔人物画中得以通过艺术的手法充分的表现。充分了解当地民风民情,整体把握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提炼概括其服饰款式和色彩,创作出风格适合的作品,进行精细刻画,达到以形写神的效果。
注释:
[1]岳瑶,论生活感受与绘画创作[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0: 5
[2]艺苑奇葩-苗族刺绣艺术解读
[3]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论文学[M]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5
参考文献:
[1]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 蒋采苹,工笔人物画技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姚蔼萍,女,汉族,籍贯: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教学与理论研究、中国人物画技法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