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67-01
1说教材
我曾看到孩子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要疯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去做好学生,每天保持形象,学习成绩好又怎么了,我真觉得好累,我要做回我自己!曾经乖巧听话的娃娃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了!再看看其他孩子,也逐渐表现出青春期孩子的特征。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班上孩子的自我认识状况,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各项数据表明,在青春期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是由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决定的,如学龄前的父母,小学的老师等,各个阶段的"重要人物"对孩子怎样评价,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个体内在的自我评价得到空前的发展,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往往不能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如前面提到的学生,他虽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他却觉得迷失了自我,极力想要反抗外在评价带给他的约束,想要做回自己。这种朦胧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叛逆,不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与劝告,喜欢张扬自以为是的个性。
为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我设计了《我是谁》这一主题班会。
根据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3个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丰富,清晰对自我的认识。
(3)通过体验活动,意识到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 的"我"更为一致。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到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 的"我"更为一致。同时,这也是活动的难点。通过层层深入的互动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2说教法
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真正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改善自我。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在乎同伴的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多个活动,让他们评价自我,评价同学。通过同伴的反馈,通过对他人客观评价的排斥到接纳,逐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方法有:
(1).游戏感知法:课一开始,就设计了看镜子的游戏,通过说镜中人的特点,猜镜中人是谁,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之间是有共同点的。
(2)比较法:将 "父母眼中的自己"与20个自我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感受父母眼中的自己与自知的自己存在的差异,思考父母的话语,找寻统一认识的方法。
(3)操作法:本次活动运用一次操作活动。在和谐,客观,公正的氛围下,通过写一写,读一读,猜一猜三个环节,增进了同伴间的交流、理解,既知道了他眼中的我,又诉说了我眼中的他。
3说学法
(1)归纳法:归纳20个自我,从身高、体重等,到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角色,最后深入认识自己的情绪、性格、能力、兴趣等,全方位了解自己。
(2)讨论法:通过讨论,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逐步接纳他人的客观评价。
(3)同伴互助法:以背上留言的方式,来感受他人眼中的自己,从而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言行。
4说活动准备
(1)一个盒子,一面镜子。
(2)每人三张白纸。
(3)父母眼中的自己采访录像。
(4)游戏时的音乐。
5活动过程
5.1游戏导入:照镜子,说一说,猜一猜。
小学高段的孩子,稚气未脱,以游戏导入,避免刻板教条的班会课形式。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镜子藏于盒中。被请到的学生描述镜中看到的自己,其他学生猜一猜,这段描述讲的是谁。猜测结果各种各样,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原来自己和他人是有共同点的。
那么,我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揭题。板书课题《我是谁》。
5.2我所知道的自己。
写一写,读一读。以"我是……"的句式,写20个自我。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尽可能多方面挖掘,全方位了解自己。
5.3同学眼中的我。
(1)他写的是你么?
在白纸上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位同学的特点,读一读。如果觉得说的是你,就起立。
情况一:谁都知道他写的是我
他人评价与个体自我评价一致。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写的就是我。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说明个体与他人、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解决地比较好,自我认识比较全面。
情况二:原来我和那么多人有共同点
他人评价与多人自我评价一致。好多人都觉得描写的就是他自己。揭晓答案,原来他说的是我。讨论其他起立的同学是否也具有和你一样的特征,感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共同点。
情况三:他写的根本不是我,我写的根本不是他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揭晓答案,被描写的对象否定评价,觉得自己不是这样;描写者否定起立的同学,觉得起立的那(几)位同学根本不具有他所说的特征。
5.4对情况三进行讨论。
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讨论,判断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哪个更有道理,更具有客观性。继而重新认识自己,意识到要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
5.5父母眼中的我。
"父母眼中的我"采访录像与20个自我进行比较,想一想,父母眼中的你和自知的你是否一致。认真思考父母的话是否有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6请在我背上留言
同伴互助活动,适合高段孩子。活动合约:真诚、客观、负责。在融洽的氛围下,原本难以接受的评价会变得易于接受,有助于个体自我言行的调整。
7活动总结
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要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试着结合自己的言行,思考他人评价有无道理。必要时,适当调整个人言行,让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8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评价"二字。因为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就是在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断发生冲突,然后解决冲突中慢慢形成的。
作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客观评价他们的言行。在课堂中,不能一味纠结于学生间的负面评价,这会让课堂变成检讨课,让人的情绪变得消极,不适于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应努力创设和谐、客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表达。
1说教材
我曾看到孩子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要疯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想去做好学生,每天保持形象,学习成绩好又怎么了,我真觉得好累,我要做回我自己!曾经乖巧听话的娃娃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了!再看看其他孩子,也逐渐表现出青春期孩子的特征。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班上孩子的自我认识状况,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各项数据表明,在青春期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识是由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决定的,如学龄前的父母,小学的老师等,各个阶段的"重要人物"对孩子怎样评价,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个体内在的自我评价得到空前的发展,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往往不能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如前面提到的学生,他虽是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但他却觉得迷失了自我,极力想要反抗外在评价带给他的约束,想要做回自己。这种朦胧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叛逆,不接受父母、老师的教育与劝告,喜欢张扬自以为是的个性。
为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我设计了《我是谁》这一主题班会。
根据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3个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丰富,清晰对自我的认识。
(3)通过体验活动,意识到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 的"我"更为一致。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正确认识自我,意识到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 的"我"更为一致。同时,这也是活动的难点。通过层层深入的互动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2说教法
潜移默化的教育才能避免学生的抵触心理,真正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改善自我。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在乎同伴的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多个活动,让他们评价自我,评价同学。通过同伴的反馈,通过对他人客观评价的排斥到接纳,逐步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方法有:
(1).游戏感知法:课一开始,就设计了看镜子的游戏,通过说镜中人的特点,猜镜中人是谁,让学生逐步感受到自己与他人之间是有共同点的。
(2)比较法:将 "父母眼中的自己"与20个自我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感受父母眼中的自己与自知的自己存在的差异,思考父母的话语,找寻统一认识的方法。
(3)操作法:本次活动运用一次操作活动。在和谐,客观,公正的氛围下,通过写一写,读一读,猜一猜三个环节,增进了同伴间的交流、理解,既知道了他眼中的我,又诉说了我眼中的他。
3说学法
(1)归纳法:归纳20个自我,从身高、体重等,到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角色,最后深入认识自己的情绪、性格、能力、兴趣等,全方位了解自己。
(2)讨论法:通过讨论,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逐步接纳他人的客观评价。
(3)同伴互助法:以背上留言的方式,来感受他人眼中的自己,从而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言行。
4说活动准备
(1)一个盒子,一面镜子。
(2)每人三张白纸。
(3)父母眼中的自己采访录像。
(4)游戏时的音乐。
5活动过程
5.1游戏导入:照镜子,说一说,猜一猜。
小学高段的孩子,稚气未脱,以游戏导入,避免刻板教条的班会课形式。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将镜子藏于盒中。被请到的学生描述镜中看到的自己,其他学生猜一猜,这段描述讲的是谁。猜测结果各种各样,意在引导学生发现原来自己和他人是有共同点的。
那么,我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揭题。板书课题《我是谁》。
5.2我所知道的自己。
写一写,读一读。以"我是……"的句式,写20个自我。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尽可能多方面挖掘,全方位了解自己。
5.3同学眼中的我。
(1)他写的是你么?
在白纸上写一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位同学的特点,读一读。如果觉得说的是你,就起立。
情况一:谁都知道他写的是我
他人评价与个体自我评价一致。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写的就是我。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况,说明个体与他人、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解决地比较好,自我认识比较全面。
情况二:原来我和那么多人有共同点
他人评价与多人自我评价一致。好多人都觉得描写的就是他自己。揭晓答案,原来他说的是我。讨论其他起立的同学是否也具有和你一样的特征,感受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共同点。
情况三:他写的根本不是我,我写的根本不是他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揭晓答案,被描写的对象否定评价,觉得自己不是这样;描写者否定起立的同学,觉得起立的那(几)位同学根本不具有他所说的特征。
5.4对情况三进行讨论。
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讨论,判断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哪个更有道理,更具有客观性。继而重新认识自己,意识到要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
5.5父母眼中的我。
"父母眼中的我"采访录像与20个自我进行比较,想一想,父母眼中的你和自知的你是否一致。认真思考父母的话是否有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6请在我背上留言
同伴互助活动,适合高段孩子。活动合约:真诚、客观、负责。在融洽的氛围下,原本难以接受的评价会变得易于接受,有助于个体自我言行的调整。
7活动总结
在自我评价的同时要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会试着结合自己的言行,思考他人评价有无道理。必要时,适当调整个人言行,让自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8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评价"二字。因为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就是在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断发生冲突,然后解决冲突中慢慢形成的。
作为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客观评价他们的言行。在课堂中,不能一味纠结于学生间的负面评价,这会让课堂变成检讨课,让人的情绪变得消极,不适于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应努力创设和谐、客观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