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普通高考(四川卷)生物试题符合《考试大纲》要求,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试题较规范,具有创新性,也体现了地方特色,达到平稳过渡,符合四川省现阶段中学生物学教学实际。
1 试题的主要特点
1.1 紧扣考纲,稳中求新,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试题重视对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查,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试卷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工程、细胞周期、基因工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突变、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植物的定向运动和生长素的两重性等知识。试题内容覆盖面大,深广度比较适宜,没有偏题和怪题,所以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试题难易层次清晰,分布科学,更不存在所有考生不能和都能回答的问题,因此,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1.2 注重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
生物学总分为72分,其中,遗传学内容有27分占37.5%,调节有25.5分占35.42%,细胞学内容有7.5分占10.4%,新陈代谢内容有6分占8.34%,生物与环境内容有6分占8.34%。
1.3 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对《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四大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
一是加强了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通过柱形图、坐标图、遗传系谱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等多种图形形式,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例如,第3题中考生必须将柱形图中的图形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结合细胞有丝分裂周期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点才能答题。
二是突出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第31题较全面地考查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几个方面。要解答好实验题,必需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找准实验变量,并始终围绕实验目的去解题。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实验原则。另外,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三是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的能力,如第1、2、3、5题等。
四是从多方面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第30和31题表现得最为明显。试题坚持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符合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精神,也符合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精神,既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1.4注重必修与选修内容的有机结合,学科内知识综合程度高
该套试题高度综合学科内知识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题量少而需要考查内容多的矛盾。例如第5题综合考查了必修与选修教材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综合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又如第30题以动物皮毛颜色遗传为背景,对遗传学中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都进行了综合考查,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2 试题评析
题1 命题立意:本题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题材,考查了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而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低。由于地处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对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样方法。
展望: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问题,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现代生物学在宏观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将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题2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性地考查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区别、淋巴细胞的起源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能力上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只有在体液免疫中才会有抗体的参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最终都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所含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功能不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不能形成T淋巴细胞,所以细胞免疫有缺陷。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培养,再从中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继续培养,才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
展望: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是高考生物学的三大重点内容之一,动物细胞工程等生物科学技术是目前高考的热点。
题3 命题立意:本题以柱形图的方式考查了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特点、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变化等知识。本题的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高,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
解析:对本题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从横坐标入手最容易理解。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细胞中DNA含量由2C-4C(乙组)为S期,DNA正在复制;DNA含量为2C(甲组)的时期是G1期;DNA含量为4C(丙组)的时期包括G2期和分裂期。在后期细胞中,由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所以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G1期),使DNA的复制不能正常进行,细胞停留在间期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
展望:细胞周期的概念、DNA含量与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图形(如曲线图、柱形图和过程图等)及相关知识,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历年高考生物学考查的重点。
题4 命题立意:本题对基因操作的工具、基本步骤和易错点等知识进行了考查,以考查理解能力为主。
解析:在基因操作中,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的片段插入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这样才能形成重组质粒。在该过程中不需要R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DNA转录为RNA。用于基因操作的质粒具有某些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可用含该种抗生素的培养基来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但导入的目的基因并不一定能成功表达,有的还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修饰。
展望: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的领先科学,基因工程技术其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是高考生物学的热点。
题5 命题立意:本题借助于2004年北京理综第1题的变式坐标图形,综合考查了CO2浓度、光照强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 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图中a为CO2补偿点,b为CO2饱和点。由于温度等无变化,所以光照强度的变化对植株的呼吸作用影响小,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基本不变,达到a点所需要的CO2浓度就会比原来的CO2浓度高,a点右移;达到b点所需要的CO2浓度就比原来的低,所以b点左移。当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时,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显著增强,达到a点所需要的COz浓度就比原来的C02浓度低,a点左移;达到b点所需要的C02浓度就比原来的高,所以,b点右移。
展望:该曲线为最基本曲线之一,可以替换成不同的知识关系进行考查。将曲线图形信息转换为文字,是高考的重要能力要求。以光合作用为中心考查其影响因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等,仍然是当前高考生物学的重点。
题30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以及生物的发育等知识。本题的综合性极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具有很好的选拔性。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特别是4种表现型与对应的基因型。A(a)与B(b)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略。(3)Ⅲ1为黄色(aabb),其亲本Ⅱ1为褐色(aaBb),Ⅱ2为黑色,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AaBb;而Ⅲ:表现为黑色,其基因组成为AaB_,为AaBb的概率为2/3。Ⅲ6为黄色(aabb),与Ⅲ2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即AabbXY的概率是1/2x1/2x 2/3x1/2=1/12。(4)线粒体DNA的遗传方式是细胞质遗传,根据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来解答。(5)该雄狗出现的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6)要注意“得到了足够多的F1个体”这一条件。解①和②的关键是分别写出雄狗的基因组成为xDy和Dd。③有多种可能的原因,最容易理解的原因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还有可能的原因是(5)中雄狗产生的含D基因的精子死亡或含D基因的受精卵或早期胚胎死亡等。
展望:遗传的基本定律和育种是遗传和变异的核心内容,近年的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一般都会以该内容为主题来命制大题,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题31 命题立意:本题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具体包括:(1)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2)验证、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初步探究的能力。
解析:解实验题始终要围绕实验目的,明确题意,注意实验要遵循的原则。
实验一中得出实验结论应注意:含EDTA的琼脂帽的胚根中的Ca2 被除去了,空白琼脂帽的胚根中含有Ca2 ,从实验结果可知,所研究的问题是根的生长方向与Ca2 的关系。
解实验二要注意4点:第一,要明确已知条件及结论;第二,明确实验目的是“验证”根总是朝着Ca2 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第三,实验材料和用具有哪些;第四,要明确第一步已经用含EDTA的琼脂帽对根进行了去Ca2 处理,第二步及以后只需使用含Ca2 的琼脂块和空白琼脂块来设计实验组(根含Ca2 浓度高)和对照组(第一步已去Ca2 )。
在设计实验组时要注意,“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 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这是已知的,所以,应该设计根冠远地侧或左侧或右侧的Ca2 浓度高为实验组,根与琼脂块要接触。
(3)实验结果要与设计相一致。
(4)题答案要点要准确:①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要答出具体的关系;②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低;③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④根近地侧与远地侧生长的快慢关系;⑤结论:胚根弯曲向下生长。
展望:实验试题是高考生物学永恒的主题,其考查形式和设计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为此,在高考生物学复习教学中,一定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试题的主要特点
1.1 紧扣考纲,稳中求新,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试题重视对生物学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考查,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试卷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工程、细胞周期、基因工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基因的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基因突变、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植物的定向运动和生长素的两重性等知识。试题内容覆盖面大,深广度比较适宜,没有偏题和怪题,所以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试题难易层次清晰,分布科学,更不存在所有考生不能和都能回答的问题,因此,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1.2 注重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核心知识的考查
生物学总分为72分,其中,遗传学内容有27分占37.5%,调节有25.5分占35.42%,细胞学内容有7.5分占10.4%,新陈代谢内容有6分占8.34%,生物与环境内容有6分占8.34%。
1.3 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对《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四大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考查。
一是加强了对考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通过柱形图、坐标图、遗传系谱图、实验装置示意图等多种图形形式,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例如,第3题中考生必须将柱形图中的图形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结合细胞有丝分裂周期的特点等相关知识点才能答题。
二是突出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第31题较全面地考查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几个方面。要解答好实验题,必需要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找准实验变量,并始终围绕实验目的去解题。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实验原则。另外,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三是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的能力,如第1、2、3、5题等。
四是从多方面考查了考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第30和31题表现得最为明显。试题坚持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符合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精神,也符合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精神,既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1.4注重必修与选修内容的有机结合,学科内知识综合程度高
该套试题高度综合学科内知识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题量少而需要考查内容多的矛盾。例如第5题综合考查了必修与选修教材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还综合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又如第30题以动物皮毛颜色遗传为背景,对遗传学中的大部分重要知识点都进行了综合考查,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2 试题评析
题1 命题立意:本题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为题材,考查了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等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而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低。由于地处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对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样方法。
展望: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问题,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现代生物学在宏观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将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
题2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性地考查了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区别、淋巴细胞的起源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能力上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只有在体液免疫中才会有抗体的参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最终都是由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所含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功能不同。“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不能形成T淋巴细胞,所以细胞免疫有缺陷。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培养,再从中挑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继续培养,才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单克隆抗体。
展望: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是高考生物学的三大重点内容之一,动物细胞工程等生物科学技术是目前高考的热点。
题3 命题立意:本题以柱形图的方式考查了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特点、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变化等知识。本题的综合性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高,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
解析:对本题的分析可以有不同的切入点,从横坐标入手最容易理解。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细胞中DNA含量由2C-4C(乙组)为S期,DNA正在复制;DNA含量为2C(甲组)的时期是G1期;DNA含量为4C(丙组)的时期包括G2期和分裂期。在后期细胞中,由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数目不变,所以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若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G1期),使DNA的复制不能正常进行,细胞停留在间期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多。
展望:细胞周期的概念、DNA含量与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图形(如曲线图、柱形图和过程图等)及相关知识,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是历年高考生物学考查的重点。
题4 命题立意:本题对基因操作的工具、基本步骤和易错点等知识进行了考查,以考查理解能力为主。
解析:在基因操作中,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的片段插入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这样才能形成重组质粒。在该过程中不需要R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DNA转录为RNA。用于基因操作的质粒具有某些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可用含该种抗生素的培养基来检测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但导入的目的基因并不一定能成功表达,有的还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修饰。
展望: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的领先科学,基因工程技术其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是高考生物学的热点。
题5 命题立意:本题借助于2004年北京理综第1题的变式坐标图形,综合考查了CO2浓度、光照强度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 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图中a为CO2补偿点,b为CO2饱和点。由于温度等无变化,所以光照强度的变化对植株的呼吸作用影响小,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基本不变,达到a点所需要的CO2浓度就会比原来的CO2浓度高,a点右移;达到b点所需要的CO2浓度就比原来的低,所以b点左移。当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时,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显著增强,达到a点所需要的COz浓度就比原来的C02浓度低,a点左移;达到b点所需要的C02浓度就比原来的高,所以,b点右移。
展望:该曲线为最基本曲线之一,可以替换成不同的知识关系进行考查。将曲线图形信息转换为文字,是高考的重要能力要求。以光合作用为中心考查其影响因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等,仍然是当前高考生物学的重点。
题30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以及生物的发育等知识。本题的综合性极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具有很好的选拔性。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特别是4种表现型与对应的基因型。A(a)与B(b)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2)略。(3)Ⅲ1为黄色(aabb),其亲本Ⅱ1为褐色(aaBb),Ⅱ2为黑色,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AaBb;而Ⅲ:表现为黑色,其基因组成为AaB_,为AaBb的概率为2/3。Ⅲ6为黄色(aabb),与Ⅲ2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即AabbXY的概率是1/2x1/2x 2/3x1/2=1/12。(4)线粒体DNA的遗传方式是细胞质遗传,根据细胞质遗传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来解答。(5)该雄狗出现的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6)要注意“得到了足够多的F1个体”这一条件。解①和②的关键是分别写出雄狗的基因组成为xDy和Dd。③有多种可能的原因,最容易理解的原因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还有可能的原因是(5)中雄狗产生的含D基因的精子死亡或含D基因的受精卵或早期胚胎死亡等。
展望:遗传的基本定律和育种是遗传和变异的核心内容,近年的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一般都会以该内容为主题来命制大题,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题31 命题立意:本题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具体包括:(1)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2)验证、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3)初步探究的能力。
解析:解实验题始终要围绕实验目的,明确题意,注意实验要遵循的原则。
实验一中得出实验结论应注意:含EDTA的琼脂帽的胚根中的Ca2 被除去了,空白琼脂帽的胚根中含有Ca2 ,从实验结果可知,所研究的问题是根的生长方向与Ca2 的关系。
解实验二要注意4点:第一,要明确已知条件及结论;第二,明确实验目的是“验证”根总是朝着Ca2 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第三,实验材料和用具有哪些;第四,要明确第一步已经用含EDTA的琼脂帽对根进行了去Ca2 处理,第二步及以后只需使用含Ca2 的琼脂块和空白琼脂块来设计实验组(根含Ca2 浓度高)和对照组(第一步已去Ca2 )。
在设计实验组时要注意,“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 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这是已知的,所以,应该设计根冠远地侧或左侧或右侧的Ca2 浓度高为实验组,根与琼脂块要接触。
(3)实验结果要与设计相一致。
(4)题答案要点要准确:①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要答出具体的关系;②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低;③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低;④根近地侧与远地侧生长的快慢关系;⑤结论:胚根弯曲向下生长。
展望:实验试题是高考生物学永恒的主题,其考查形式和设计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为此,在高考生物学复习教学中,一定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