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耐磨混凝土地坪因具有强度高、硬度大、抗冲击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与制造企业的工业厂房及物流中转等强磨损地面部位。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耐磨地坪的基层与面层是分阶段进行浇筑的,这导致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地坪表面不仅容易出现起砂、不平整的现象,还频繁产生空鼓、裂缝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及使用效果。本文针对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从设计、材料、施工以及养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对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进行总结与探讨。
[关键词]:工业厂房;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
[前言]:目前,国内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厂房的地坪均采用耐磨混凝土地面,其施工工序主要集中在建筑基础及钢架结构完成之后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工艺、建设周期及成本费用等因素的影响,耐磨混凝土地面常出现裂纹空鼓、凹凸不平等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可从前期设计、材料选型、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改善,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进行控制,使耐磨混凝土地面一次性浇筑完成,并达到良好的美观效果及使用需求。
1前期设计
根据地域、气候及工程特点合理设计伸缩缝的间距数值。在《混凝土結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8.1条对此有专门规定:“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即当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的线性系数为某一定值时,其体积会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并产生形变,同时出现裂缝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大。在规范条例中针对不同规格型号的钢筋混凝土其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作出了明确限定,设计师可根据工程建设的地域、气候特点与技术要求相应降低伸缩缝的数值。
2材料选型
普通混凝土,是以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而成。合理的级配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及工程安全。
2.1根据结构特点及工程需求选择相适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同时避免采用早期强度过高的水泥品种;
2.2为避免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现象,在调配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粉煤灰、高效减水剂,既可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热化的几率,又能减少混凝土调配过程中水泥的用量,节约施工成本;
2.3在混凝土中添加钢纤维可阻滞基体混凝土产生裂缝,并能够提高调配出的混凝土抗冲击、抗弯折等特性。
3施工技术
3.1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基层处理→垫层施工→钢筋绑扎→螺栓固定调整→安装标高槽钢→浇捣混凝土→拆卸槽钢→修补混凝土→压光机提浆抹光→核查表面平整度→割缝养护→成品保护
3.1.1测量放线,需对基础承台、梁及钢结构柱地脚螺栓进行准确定位,并逐个进行测量复核;
3.1.2基层处理,基层的开裂及下沉会直接影响耐磨混凝土地面的最终浇筑质量,因此,地基需采用灰土分层回填并人机夯实,避免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在基层表面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后需用清水冲洗,确保无杂质;
3.1.3钢筋绑扎,一般而言选择双层双向Φ12@150钢筋网,可在双层钢筋网中底部设置间距为1m×1m厚度50㎜的砂浆垫块,同时在网中增加Φ12的马凳,其高度为混凝土厚度与上下保护层厚度的差值;
3.1.4面层处理,耐磨地坪表面需添加特殊固化剂,并在面层喷撒金刚砂等金属耐磨骨料,其中固化剂用量约为0.3~0.4Kg/m?,耐磨骨料用量约为3.5~6Kg/m?。在使用抹光机提浆时可先喷撒约总量三分之二的金属耐磨骨料,当材料硬化至一定程度后再将剩余骨料进行均匀撒布。
3.1.5割缝处理,大面积耐磨地坪分割缝隙可根据轴线网的间距进行切割,缝隙间距应大于5m×5m,且深度不得小于整体浇筑深度的三分之一,阴阳角位置需45°斜向处理,邻近墙体位置分割缝应多于墙体表面200~300㎜,以确保混凝土应力完全释放。
3.2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控制要点:
3.2.1表面平整精度,通过可调螺栓控制平整度及水平标高,可调螺栓的螺杆与混凝土浇捣方向平行布置,将末端调节成钩状置于垫层中,并预先用混凝土固定或与面层及底层的钢筋焊牢,地面标高应在螺杆顶端1㎝之上。螺杆之间距离由振捣方式确定,若使用插入式的振荡器,其间距控制在1~1.5㎝;使用梁式振平机则在0.8~1.0㎝。在安装槽钢前需使用水准仪进行抄平放线。
3.2.2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连续浇筑,在大面积浇筑时应分段跳仓进行,在振捣混凝土时,先用插入式振动棒负责捣实,再用平板振动器继续振捣,直至混凝土表面密实且无气泡并均匀泛出浆液,振捣完毕后,用水准仪跟踪检查表面平整度,对偏差部位需及时填挖调整。
3.2.3混凝土初凝后采用叶片式压光机对其表面进行抹光(当按压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水光并逐渐泛白时,此为提浆抹光的最佳时间),人工抹光2~3遍后再用机械进一步抹压,尤其是边角处打磨不到的区域。
3.2.4 在完成面层施工后,应使用薄膜将其覆盖并进行洒水养护7~14天,在第3~4天左右进行面层伸缩缝的施工,缝深应控制在板厚的三分之一左右,切割厚度约为4~7㎜,并将缝内混凝土凿除、清理干净并及时填灌密封油膏。
结语
本文针对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从前期设计、材料及技术工艺等方面入手,对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与改善,并通过实际工程的验证,保证了耐磨混凝土地面的平整度,解决了空鼓、裂缝等通病,采用跳仓式的浇筑方式并创造性的添加了耐磨地坪固化剂,较大幅度的提升了地面的强度和光泽度,达到了良好的美观效果,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费用、缩短施工周期,明显减少了工业厂房混凝土地面后期修复的频率与次数,并大大节省了维护及保养成本费用。
[参考文献]:
[1]胡房胜.超大面积工业厂房整浇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J].科技展望,2016,(20)
[2]李育生,王美丽.无缝混凝土地面与厂房基础一体化施工[J].山西建筑,2015,(05)
[3]施耘,姜建峰.钢板后浇带在混凝土超长结构中的应用[J].建筑工人,2014,(35)
[4]孙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04)
[5]罗刚.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无缝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4
[关键词]:工业厂房;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
[前言]:目前,国内大多数制造型企业的生产厂房的地坪均采用耐磨混凝土地面,其施工工序主要集中在建筑基础及钢架结构完成之后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工艺、建设周期及成本费用等因素的影响,耐磨混凝土地面常出现裂纹空鼓、凹凸不平等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可从前期设计、材料选型、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改善,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进行控制,使耐磨混凝土地面一次性浇筑完成,并达到良好的美观效果及使用需求。
1前期设计
根据地域、气候及工程特点合理设计伸缩缝的间距数值。在《混凝土結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的8.1条对此有专门规定:“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即当混凝土的收缩与膨胀的线性系数为某一定值时,其体积会随着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并产生形变,同时出现裂缝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大。在规范条例中针对不同规格型号的钢筋混凝土其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作出了明确限定,设计师可根据工程建设的地域、气候特点与技术要求相应降低伸缩缝的数值。
2材料选型
普通混凝土,是以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而成。合理的级配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及工程安全。
2.1根据结构特点及工程需求选择相适应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同时避免采用早期强度过高的水泥品种;
2.2为避免在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现象,在调配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如粉煤灰、高效减水剂,既可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热化的几率,又能减少混凝土调配过程中水泥的用量,节约施工成本;
2.3在混凝土中添加钢纤维可阻滞基体混凝土产生裂缝,并能够提高调配出的混凝土抗冲击、抗弯折等特性。
3施工技术
3.1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基层处理→垫层施工→钢筋绑扎→螺栓固定调整→安装标高槽钢→浇捣混凝土→拆卸槽钢→修补混凝土→压光机提浆抹光→核查表面平整度→割缝养护→成品保护
3.1.1测量放线,需对基础承台、梁及钢结构柱地脚螺栓进行准确定位,并逐个进行测量复核;
3.1.2基层处理,基层的开裂及下沉会直接影响耐磨混凝土地面的最终浇筑质量,因此,地基需采用灰土分层回填并人机夯实,避免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在基层表面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后需用清水冲洗,确保无杂质;
3.1.3钢筋绑扎,一般而言选择双层双向Φ12@150钢筋网,可在双层钢筋网中底部设置间距为1m×1m厚度50㎜的砂浆垫块,同时在网中增加Φ12的马凳,其高度为混凝土厚度与上下保护层厚度的差值;
3.1.4面层处理,耐磨地坪表面需添加特殊固化剂,并在面层喷撒金刚砂等金属耐磨骨料,其中固化剂用量约为0.3~0.4Kg/m?,耐磨骨料用量约为3.5~6Kg/m?。在使用抹光机提浆时可先喷撒约总量三分之二的金属耐磨骨料,当材料硬化至一定程度后再将剩余骨料进行均匀撒布。
3.1.5割缝处理,大面积耐磨地坪分割缝隙可根据轴线网的间距进行切割,缝隙间距应大于5m×5m,且深度不得小于整体浇筑深度的三分之一,阴阳角位置需45°斜向处理,邻近墙体位置分割缝应多于墙体表面200~300㎜,以确保混凝土应力完全释放。
3.2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控制要点:
3.2.1表面平整精度,通过可调螺栓控制平整度及水平标高,可调螺栓的螺杆与混凝土浇捣方向平行布置,将末端调节成钩状置于垫层中,并预先用混凝土固定或与面层及底层的钢筋焊牢,地面标高应在螺杆顶端1㎝之上。螺杆之间距离由振捣方式确定,若使用插入式的振荡器,其间距控制在1~1.5㎝;使用梁式振平机则在0.8~1.0㎝。在安装槽钢前需使用水准仪进行抄平放线。
3.2.2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连续浇筑,在大面积浇筑时应分段跳仓进行,在振捣混凝土时,先用插入式振动棒负责捣实,再用平板振动器继续振捣,直至混凝土表面密实且无气泡并均匀泛出浆液,振捣完毕后,用水准仪跟踪检查表面平整度,对偏差部位需及时填挖调整。
3.2.3混凝土初凝后采用叶片式压光机对其表面进行抹光(当按压混凝土表面无明显水光并逐渐泛白时,此为提浆抹光的最佳时间),人工抹光2~3遍后再用机械进一步抹压,尤其是边角处打磨不到的区域。
3.2.4 在完成面层施工后,应使用薄膜将其覆盖并进行洒水养护7~14天,在第3~4天左右进行面层伸缩缝的施工,缝深应控制在板厚的三分之一左右,切割厚度约为4~7㎜,并将缝内混凝土凿除、清理干净并及时填灌密封油膏。
结语
本文针对大面积耐磨混凝土地面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从前期设计、材料及技术工艺等方面入手,对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进行分析与改善,并通过实际工程的验证,保证了耐磨混凝土地面的平整度,解决了空鼓、裂缝等通病,采用跳仓式的浇筑方式并创造性的添加了耐磨地坪固化剂,较大幅度的提升了地面的强度和光泽度,达到了良好的美观效果,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费用、缩短施工周期,明显减少了工业厂房混凝土地面后期修复的频率与次数,并大大节省了维护及保养成本费用。
[参考文献]:
[1]胡房胜.超大面积工业厂房整浇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J].科技展望,2016,(20)
[2]李育生,王美丽.无缝混凝土地面与厂房基础一体化施工[J].山西建筑,2015,(05)
[3]施耘,姜建峰.钢板后浇带在混凝土超长结构中的应用[J].建筑工人,2014,(35)
[4]孙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0,(04)
[5]罗刚.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无缝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