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的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阐述了实施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概念。评价什么,如何评价,意味着我们想将学生引向何处。学生评价一直是国际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构建一种动态平衡的评价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表现性任务;评价标准
一、表现性评价实施的背景及其理论基础
1.背景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落实,“英语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本”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仍以标准化测验为代表的传统评价为主。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各方面潜能和素质的发展。针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现有的主流评价制度对“双基”外的其它学习能力关注不够、教师采用的评价多是对学习的评价从而忽视了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等现状,提出了把“表现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作为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有效补充和改良,构建-种多维度的、动态平衡的评价体系。
2.理论基础
(1)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Gardner.H)于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意味着教师再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能力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去评价学生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可以是各异的,因此教学评价就应侧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程序教学原则,为表现性评价提供了教学上的参考。
二、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亦称“表现为本的评价”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或“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它是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设置真正的任务,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体现了重视过程性评价、非学业成就评价等最新评价理念。
三、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
小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层的教育,主要原因是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及约束力相对差等。如何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问题。在时间教学中,可以把教學行为过程分为五步:知识介绍—知识渗透——知识演练——效果评估——知识总结。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用可观察、可测量和可量化的学生行为或成果特质来界定标准。如,学生提出这样的标准:“表演的同学应该要有自信,有愉快的情绪”。自信和情绪是学生的内心情感,属于不可观察和测量的学生行为。
(2)用清楚明确的字眼来描述评价标准。如有学生提出的:动作要自然,语言要流利,那这个“自然”和“流利”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到底怎样的程度是“自然”和“流利”的?如果没有对此作出清楚的解释,学生在以后进行正式评价时,就会陷入程度界定的无谓争吵中。
(3)按行为表现出现的顺序排列表现标准,以方便观察和判断。
四、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评价者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任务。表现性任务是与表现性评价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概念。能否设计出适当的表现性任务是保证表现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的基本前提。
在小学阶段常用的英语课堂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结构性表现任务;指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并指定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表现性任务。通过对学生完成这种任务时所开展的活动及活动结果的评价分析,可以较清楚地判断学生在某一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基本发展状况。这种任务中涉及的评价内容是相对比较单一的,学生的表现也有相对比较统一的模式。其表现形式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②口头表述;即学生以对话或或个人口述的形式来完成的任务,如对话表演,自我介绍等。③模拟表现任务;教师局部或全部创设模拟真实的情境,并设计的表现性任务, 以代替学生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如在教授PEP教材Book 4中的Unit 5 How much is it?这一单元中,教师就可模拟真实的商场交易情景,来创设表现性任务,以考查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⑤采访调查,采访调查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低年级的学生初学英语,应以口头调查为主,调查结果也以口述的方式呈现。高年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英语书写能力后,可以完成书面的采访报告。在完成这一类表现性任务时,学生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探究活动的能力,还可以直接感知和体验自然和社会,促进自身动作、认知、情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类任务既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合作完成。⑤创作英语作品;如英语手抄报,英语短文等。PEP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就可以在教授完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内容,搜集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或创作一篇英语短文。
表现性评价是个需要去深入挖掘的课题,评价标准,评价任务还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去研究完善,让表现性评价切实地服务于英语教学;让英语教学真正“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有效的学生评价》[美] Ellen Webber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2] 《课堂教学评分规则——用表现性评价准则提高学生成绩》
[3] [美] Judith Arter Jay Mc Tighe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4] 《英语新课程标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作者简介:
郑晓蕾,女(1982.08~)籍贯浙江,工作单位:瑞安市外国语学校,本科学历。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表现性任务;评价标准
一、表现性评价实施的背景及其理论基础
1.背景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落实,“英语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本”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仍以标准化测验为代表的传统评价为主。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评价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各方面潜能和素质的发展。针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现有的主流评价制度对“双基”外的其它学习能力关注不够、教师采用的评价多是对学习的评价从而忽视了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等现状,提出了把“表现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作为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有效补充和改良,构建-种多维度的、动态平衡的评价体系。
2.理论基础
(1)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Gardner.H)于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能组成,它们是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意味着教师再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与能力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去评价学生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同时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可以是各异的,因此教学评价就应侧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的强化,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程序教学原则,为表现性评价提供了教学上的参考。
二、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亦称“表现为本的评价” (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或“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它是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设置真正的任务,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它体现了重视过程性评价、非学业成就评价等最新评价理念。
三、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体现
小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层的教育,主要原因是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及约束力相对差等。如何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问题。在时间教学中,可以把教學行为过程分为五步:知识介绍—知识渗透——知识演练——效果评估——知识总结。在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用可观察、可测量和可量化的学生行为或成果特质来界定标准。如,学生提出这样的标准:“表演的同学应该要有自信,有愉快的情绪”。自信和情绪是学生的内心情感,属于不可观察和测量的学生行为。
(2)用清楚明确的字眼来描述评价标准。如有学生提出的:动作要自然,语言要流利,那这个“自然”和“流利”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到底怎样的程度是“自然”和“流利”的?如果没有对此作出清楚的解释,学生在以后进行正式评价时,就会陷入程度界定的无谓争吵中。
(3)按行为表现出现的顺序排列表现标准,以方便观察和判断。
四、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评价者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任务。表现性任务是与表现性评价紧密联系的一个重要概念。能否设计出适当的表现性任务是保证表现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的基本前提。
在小学阶段常用的英语课堂的表现性评价任务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结构性表现任务;指教师事先精心设计并指定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表现性任务。通过对学生完成这种任务时所开展的活动及活动结果的评价分析,可以较清楚地判断学生在某一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基本发展状况。这种任务中涉及的评价内容是相对比较单一的,学生的表现也有相对比较统一的模式。其表现形式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②口头表述;即学生以对话或或个人口述的形式来完成的任务,如对话表演,自我介绍等。③模拟表现任务;教师局部或全部创设模拟真实的情境,并设计的表现性任务, 以代替学生真实情境中的表现。如在教授PEP教材Book 4中的Unit 5 How much is it?这一单元中,教师就可模拟真实的商场交易情景,来创设表现性任务,以考查评价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⑤采访调查,采访调查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低年级的学生初学英语,应以口头调查为主,调查结果也以口述的方式呈现。高年级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英语书写能力后,可以完成书面的采访报告。在完成这一类表现性任务时,学生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探究活动的能力,还可以直接感知和体验自然和社会,促进自身动作、认知、情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类任务既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合作完成。⑤创作英语作品;如英语手抄报,英语短文等。PEP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教师就可以在教授完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内容,搜集资料,办一份手抄报或创作一篇英语短文。
表现性评价是个需要去深入挖掘的课题,评价标准,评价任务还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去研究完善,让表现性评价切实地服务于英语教学;让英语教学真正“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有效的学生评价》[美] Ellen Webber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2] 《课堂教学评分规则——用表现性评价准则提高学生成绩》
[3] [美] Judith Arter Jay Mc Tighe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4] 《英语新课程标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作者简介:
郑晓蕾,女(1982.08~)籍贯浙江,工作单位:瑞安市外国语学校,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