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观察生活 情感体验 创意表达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一直处在一种高耗低效的状态中,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生甚至到了高三,作文水平仍在初中阶段“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实践,缺乏作文的“原材料”;二是教师引导不到位,大多是进行堂上“闭门造车”式的写作,这样,写作对学生而言,真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向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它旗帜鲜明地提出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写作活动的这种“双重转化”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说是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是有效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一把金钥匙。那么如何运用好这把钥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积累
课标明确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所以,要获取“生活”这个写作的“源头活水”,就必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学会了观察,不仅为写作素养的提高作好准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极投身到酸甜苦辣的生活中,洞明世事,亲身品尝个中滋味,积淀情感,学会感动,使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变得更为丰富,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质量。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永恒主题,关注日常生活现象,积累生活,挖掘写作之源,激发创作兴趣。
当然,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不能只用一副眼光,要用“心”从“多角度”观察,可以时而宏观,时而微观;时而仰视,时而俯瞰;时而需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时而需要庖丁解牛式地全面观察,从而发现生活的各个侧面,事物的各种特征,实现由
“物”到“意”的一重转化,进而提炼出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中也就可以有感而发,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了写作的兴趣,避免“为文造情”。比如,对于汶川大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笔者就引导学生从生命、责任、伦理、人性等角度去观察分析范美忠老师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从而分析人性中的不同侧面,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个性表达
首先,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口頭表达,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各国母语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我国语文教育同样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固为读写能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这些话正道出了听、说、读、写的各自功能和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协同、相互转化的关系。《课标》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一定要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展开。
同时,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让学生先口头作文,再书面作文。这种训练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内容,而且及时变换;二是创设自由、宽松的说文环境,鼓励每位学生放胆说文,激活脑中的素材积累;三是要求同学在说的时候都尽可能进入角色,表情、姿势、语气都要随说话内容而变化,加深对说话内容的感受,增加口头作文的情趣。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性情。《新课标》在“教学建议” 中建议:“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作文是“精神产品的独创”,独创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独创才有个性,而越是个性化的东西,才越能打动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大胆创新,打破框框。做到既有思想感情上的自由,又要有笔墨的自由,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更不要被一些人为的机械化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让学生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
三、注重学生从写作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作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中,对学生有这样的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学生作文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将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集中评价和单独评价、综合评价和专题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纬度多元化:不只关注学生的作文成绩,还要注意学生在作文时的情感、态度,将考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时的兴趣、动机、意志等。切实改正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准,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诊断功能,既要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文的兴趣,增强作文的信心,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真正有效地培养写作的素养。
总之,只有让作文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生活,才能成为学生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需要,学生才会真正做到主动探索,不断努力进取,从而写出精美文章。让作文教学这朵奇葩在素质教育的大花园中争妍斗艳,独领风骚!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观察生活 情感体验 创意表达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一直处在一种高耗低效的状态中,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有些学生甚至到了高三,作文水平仍在初中阶段“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实践,缺乏作文的“原材料”;二是教师引导不到位,大多是进行堂上“闭门造车”式的写作,这样,写作对学生而言,真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向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它旗帜鲜明地提出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能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写作活动的这种“双重转化”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说是写作过程的本质属性,是有效培养学生写作素养的一把金钥匙。那么如何运用好这把钥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积累
课标明确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所以,要获取“生活”这个写作的“源头活水”,就必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学会了观察,不仅为写作素养的提高作好准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极投身到酸甜苦辣的生活中,洞明世事,亲身品尝个中滋味,积淀情感,学会感动,使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变得更为丰富,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质量。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关注永恒主题,关注日常生活现象,积累生活,挖掘写作之源,激发创作兴趣。
当然,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时不能只用一副眼光,要用“心”从“多角度”观察,可以时而宏观,时而微观;时而仰视,时而俯瞰;时而需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时而需要庖丁解牛式地全面观察,从而发现生活的各个侧面,事物的各种特征,实现由
“物”到“意”的一重转化,进而提炼出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中也就可以有感而发,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了写作的兴趣,避免“为文造情”。比如,对于汶川大地震中的“范跑跑事件”,笔者就引导学生从生命、责任、伦理、人性等角度去观察分析范美忠老师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从而分析人性中的不同侧面,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个性表达
首先,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口頭表达,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是各国母语教育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我国语文教育同样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固为读写能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这些话正道出了听、说、读、写的各自功能和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协同、相互转化的关系。《课标》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一定要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展开。
同时,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让学生先口头作文,再书面作文。这种训练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内容,而且及时变换;二是创设自由、宽松的说文环境,鼓励每位学生放胆说文,激活脑中的素材积累;三是要求同学在说的时候都尽可能进入角色,表情、姿势、语气都要随说话内容而变化,加深对说话内容的感受,增加口头作文的情趣。
其次,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性情。《新课标》在“教学建议” 中建议:“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作文是“精神产品的独创”,独创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独创才有个性,而越是个性化的东西,才越能打动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大胆创新,打破框框。做到既有思想感情上的自由,又要有笔墨的自由,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更不要被一些人为的机械化的作文模式牵着鼻子走,让学生大胆地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
三、注重学生从写作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实现作文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部分中,对学生有这样的要求: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学生作文的评价,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将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集中评价和单独评价、综合评价和专题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纬度多元化:不只关注学生的作文成绩,还要注意学生在作文时的情感、态度,将考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学生写作时的兴趣、动机、意志等。切实改正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作文的唯一标准,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诊断功能,既要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文的兴趣,增强作文的信心,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真正有效地培养写作的素养。
总之,只有让作文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生活,才能成为学生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内在需要,学生才会真正做到主动探索,不断努力进取,从而写出精美文章。让作文教学这朵奇葩在素质教育的大花园中争妍斗艳,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