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总结了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的方法: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 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笔者赞同韩清林先生的观点:“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 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到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專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及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
二、 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中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
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及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2.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中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现在的中考历史是闭卷考试,对能力的考察特别重视。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
3.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中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最初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曲折思维过程后,从中抽取规律,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自学能力的运用创造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多注重设计历史的“典型事例”,使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学习,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如:对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政治时事热点问题,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是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认知基础,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学生实用学习法》(魏书生主编)
[2]《素质教育最优化策略》.(闫承利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3]《质疑课堂教学习惯》[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 ,(12X)
关键词:初中历史 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笔者赞同韩清林先生的观点:“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探索出了一些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一、 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它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
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概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
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到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專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及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
二、 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联系
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联系,包括学科重点知识的挖掘、学科内知识的联系、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它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化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中考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重点。只有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挖掘和联系,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1.深入探究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首先是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
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及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2.积极开拓学科内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
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中考命题能力测试的重点。现在的中考历史是闭卷考试,对能力的考察特别重视。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
3.探索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联系
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和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中考能力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最初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曲折思维过程后,从中抽取规律,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自学能力的运用创造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多注重设计历史的“典型事例”,使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学习,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 如:对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如学习到美国西部开发问题,可以联系到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政治时事热点问题,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的地理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对中、美两国西部开发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一种正确的。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是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目标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依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认知基础,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学生实用学习法》(魏书生主编)
[2]《素质教育最优化策略》.(闫承利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3]《质疑课堂教学习惯》[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 ,(1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