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冲突的场景化方式:旅游和例会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父亲之间的冲突肯定有,这在哪个家庭都会发生。但只要你用科学技巧做隔代传承,很多看似敏感、很难触摸到的话题,都可以一一化解,而且越早做越好。”盛世香樟苑别墅执行董事、上海乐景运动幼儿园董事长周荣辉的儿子周承汉认为,在家族企业里,公事就是家事,家事就是公事,该如何把公事很自然地带回家庭来探讨,有一条固定不变的核心原则:家庭成员要学会迅速切换不同的角色。
  37岁的姐姐周旻秀和30岁的弟弟周承汉都是家族的第三代,两人的个性截然不同,擅长的领域也截然不同,但正因为彼此优势和才能的互补,才使得他们能在企业组织里更好地分工配合。在进入企业实战后,面对家族代际冲突和成员之间的分歧,他们的方式是采取了具有特色的家族企业生活场景来解决问题? 家庭旅游和家庭例会。
  关于“家族企业接班人教育”的话题,两代人共同接受了《家族企业》杂志的专访。
  Q:留学归来,进入到社会的实战场后,你觉得有没有需要适应的地方?或者说,你当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周承汉:留学归来,可以把海外的优势资源带回来,落地,本土化。但是在初期,还是会碰到一些困扰和障碍,你会发现,当你毕业回来之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时候,你的资源是零。因此,如何凭借你的个人魅力、知识、经验,重新建立社交关系,积累职场上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人脉资源,这些都是需要重新开拓、慢慢突破的。
  Q:接下来是怎样进行调整的?你有没有印象深刻的故事或例子?
  周承汉:有。因为从小在高尔夫球场上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我又回到自己比较熟悉的高尔夫球场。
  当需要帮助的时候,哪些人可以给你正确的指导?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想起了从小熟悉的场景:父辈是如何把打高尔夫与建立人脉相结合的。有一次,我因企业项目的需求,想见新加坡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找他的助理试过很多次,提出要跟他会面,但每次都吃了闭门羹,然而,当我向他提出想在高尔夫球场上进行交流时,他马上爽快地答应了,而且我也很顺利地完成了此行的项目任务。所以当听到现任高管对我评价说:“你十几岁时,我们一起打球,我就蛮喜欢你的,没想到你现在已经回到企业学习了,我应该支持你一下。”我觉得这个经历很宝贵,我很珍惜,那对于刚回国的我来说,是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Q:作为父亲,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周荣辉:从小,我的父亲母亲就通过运动来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连接,所以我们小时候在运动方面打下了基础,尤其是游泳。我记得在我五六岁、哥哥10岁左右时,我们每年参加游泳俱乐部比赛,都是拿前三名。这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我们的家庭荣誉感,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连接。
  这么多年来,从我的父母到我、再到我的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几项共同的运动,比如羽毛球,每周有两个晚上,我们全家人、祖孙三代相约一起去打羽毛球。
  到了承汉这里时,我对他的运动培养刻意地做了引导,就是把打高尔夫球这个运动项目介绍给了他。当时,他对踢足球很感兴趣,但我告诉他,踢足球可能对你的体能极限造成挑战,但打高尔夫,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积累人脉关系的一种技能。我这么做的用意是,你的眼光要看得更长远,如何把现在做的事,变得对未来有利,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兴趣能够在将来给自己带来帮助。那时候,我就带着他一起跟我的朋友们打高尔夫球。当年,他才10岁,我的朋友们很多也只是企业里的基层干部,但是20年过去了,他们都升职到企业的总裁级了。现在,我的朋友也都成了承汉的朋友,一旦承汉遇到了什么困难,就可以找他们帮忙。所以人脉关系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承了下来。
  Q:进入家族企业后,有没有与父亲因一些理念上的不同而产生过争执或者冲突?
  周承汉:冲突肯定有,这在哪个家庭都会发生。我们运用一些核心理论和工具,帮助我们坦诚地面对彼此。比如“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在碰到问题时,如何慢慢化解并求得共识,最后制订相应的落地计划。这是我们过去五六年一直实践的,非常好用的一套工具体系。
  在具体形式上,对于代际传承,只要你找到技巧,比如有章法地组织家庭会议,科学地主持会议内容,控制会议进程,很多看似敏感、很难触摸到的话题,都可以一一化解。
  像在我家,我们会定期召开每周的例会,探讨的内容不受限制,一家人提前把议题列好,比如,我们会讨论常规事项的发展方向、市场趋势,会分享汇报各项目进度等等。
  Q:你印象最深刻的家庭会议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周旻秀:我们家最常采用的方式是在旅游中开家庭会议。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旅游本来是去玩的,你们家怎么还开会?”这是因为人一旦到了不同的地方,专注力会相对有所提升,所以我们在旅游时会刻意安排开会,通过空间的转换,帮助我们静下来,梳理平常在生活中没有考虑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对此展开讨论。
  此外,就像刚刚我弟弟说到的,随着一些项目的跟进,我们家会像公司一样,开家庭例会。只要你找到一些工具,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就会很自然地把家庭会议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并保持下来。
  Q:面对家人之间的分歧和争执时,你们家是怎么处理的?
  周承汉:经常有人说“家事和公事不要混为一谈”,或者说,“我下班了不要跟我聊公事”。但是我认为在家族型的企业组织里,这是不可能的。公事就是你的家事,家事就是你的公事。所以,两者不可能有明确的划分。但如何把公事很自然地带回家里来探讨,每个家庭会有不同的应答标准。不过有一条不变的核心原则是,家庭成员之间要学会迅速地切换不同的角色。比如,我们会经常在饭桌上讨论公司的事務,当要切换谈话基调的时候,家庭成员要有迅速切换角色的默契。
  周旻秀:我们家采用了一种思维训练模式,叫“六顶思考帽”。举一个例子,比如在家庭团队中,妈妈的角色永远是最难被切换的,因为妈妈永远以母亲的角色作为她的优先级,但就像我爸爸说的,在一个家族型企业中,每个人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会及时提醒妈妈,“你现在是扮演了哪一个角色?你是戴了一顶妈妈的帽子吗?这样不够客观。”   刚才我弟弟提到的“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是另外一种工具,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也跟妈妈分享,“你今天的内心戏有上演吗?你不要说太多内心戏,你要把它写下来。”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让妈妈明白了,她也需要和我们一起掌握这些家庭的沟通工具和思维方式。
  因为一旦家庭成员的频率不一样,家庭会议就不会有成效。所以在前期,我们一家人會一起学习思维、沟通的工具。我们常常是一家人去参加工作坊,一起学这种商业工具,请专业的人来帮助家人一起成长。
  周承汉:在这个过程中,也保证了每个家庭成员不会被边缘化,对于家族企业的事务,他永远都可以参与、提供建议,成员之间也就形成了良性互动。


  周荣辉:就像刚才姐姐所讲的,减少沟通障碍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就是大家在同一个频道里面讲话,这样才不会产生误解。误解就是由所谓的“内心戏”导致的,当家庭成员各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每个人的水平、阅历有差异的时候,误解、挑战和矛盾就常常会出现。
  Q:您怎么看待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所处的地位?您和您的家族从事幼儿教育这么多年,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周荣辉:首先,我们选择做幼儿教育,主要就是因为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做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大的挑战是关于“家族使命感”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帮助家长解决他对家庭教育的迷失,让他们学会创造属于自己家庭的特殊的使命和愿景。在现实中,很多家长都没有这个概念,这就是教育的缺失,如果家庭没有经过这样的思考、夫妻没有经过这样的思考,就很难培养下一代。
  我们现在看到一种典型的现象:在一个家庭里,父亲从事一种行业,母亲从事另外一种行业。我问他们,“你希望孩子将来追随谁的脚步,从事你们中谁所做的行业?”常常有人回答,“不希望孩子跟随我,我也不希望孩子跟随她(他),我们让孩子自由发展。”但孩子的自由发展意味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对一个家庭的成长来说,我们希望让孩子站在我们肩膀上看得更远,做更多对我们家庭有意义的事情。究竟什么是对家庭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家庭使命要探讨的问题。家族成员要通过沟通来确定,再进一步学习怎么完成这件有意义的事情。
  家族企业的优势是拥有一种自主权: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决定你做什么、学习什么,并且随时改换事业,没有限制和约束。但是我发觉,现在很多家族企业的长辈,尤其像我这一代人,常常告诉孩子,你要找个外资企业实习、工作。这就很清楚地表明,你在把他推出去,最后他选择不回家族企业接班,你也不能怪他。这主要就是缺乏家庭使命感导致的。所以对接班人的教育规划开始得越早越好,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把他的职业发展规划跟家族事业相结合,把这件事纳入日常沟通的一项重要任务。
  Q:现在回忆起来,在您的印象中,女儿和儿子在接班时,或者在毕业后进入家族企业时,过程是顺畅的吗?
  周荣辉:在我们家,我们一直很清楚家族的使命。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讨论,什么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每一个人可以扮演什么角色?而且,他们很早就知道,他们将来是和我一起创造一项有意义的事业的,而不是说你是来上班、来帮我打工的。
  周承汉:我相信爷爷和父亲都会有让我们接班的期望,但从没有以一种很高压的方式说,“你必须给我进公司,或者说你必须来帮忙。”这一切对我们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些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和姐姐,让我们思考:家族从事的是什么行业,我们是否认同祖辈、父辈所从事的工作和他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们是否能够承担以及该如何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而且如果我自己有下一代的时候,我该向他们传递怎样的家族精神和文化,这也是我现在开始思考的问题。
  Q:目前,姐姐和弟弟分别在家族企业里承担哪些工作?
  周旻秀:在工作分配上,我们是以项目来划分的,根据技能来匹配任务,而没有划分具体的职位。在企业的项目运作中,我们的分工和配合非常顺畅。虽然我们在同一个家庭里面长大,但我和我弟弟两个人的个性是截然不同的,我们擅长的东西也完全不同。在一个组织的运作上,肯定需要特点不一样的人才能形成配合。所以我一直觉得很庆幸,还好他跟我不一样。
  我们姐弟年龄相差7岁,因为年龄差距的缘故,我们小时候在一起求学交集的时间比较少,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他才刚入学。但是,现在回看的时候才发觉,原来我们彼此之间优势和技能的互补就是这样产生的。
其他文献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有人戏称,法学人“一生所学、毁于一旦”。的确,从法学人视角看,随着《民法典》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及《民法总则》九部法律将同时废止。当
期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所有人2020年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我们不得不习惯在家完成很多重要的工作。比如我,主要的工作是写作,我觉得这种带有创作性质的工作非常需要集中注意力,然而,我却变得很难集中精神,有时本想拿起手机查些资料,却误入了社交媒体,然后被海量信息迅速擒住,完全感觉不到时间飞逝,甚至忘记自己为什么要拿起手机。意识到注意力失控让我变得焦虑,我一直自诩自控力很强,那究竟是谁偷走了我的注意力
期刊
我语言的局限即为我的世界之局限。(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my world.)  —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2020年的前半年这段时间,你是否在家里制订着本该在办公室里才能完成的计划?而与家人在一起的这些你本来毫无准备的时时相处中,有关这个“悠长假期”的回忆是分享、幸福和甜蜜,还
期刊
仿佛是五年前父亲骤然倒下的翻版,这一次陈晓龙也是在密集的工作中突发急病,当晚就离开了人世。一纸上市公司大亚圣象(000910.SZ)的紧急公告,为陈氏兄弟近两年来针对父亲陈兴康留下的大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股权之争,划上了令人唏嘘的句号。  随着中国民营家族企业大比例地进入到传承交接班阶段,同根相煎的继承之战屡有发生,每一次都会令观察者发出如下的感叹:“陈晓龙的父亲离世时已70岁高龄了,既没有财富分配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令人悲伤的一年。一场不期而至的世界性疫情,带走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年中一位大师离我们而去,美国中部时间6月4日晚,世界级营销大师、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E.舒尔茨(Don E. Schultz)教授在芝加哥去世,享年86岁。  唐·E·舒尔茨是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IMC)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西北大学梅迪尔学院终生荣誉教授,具
期刊
2020年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向我们表明,基业长青面临的风险是切实的。显然,危机尚未结束,即便我们足够幸运地看到了经济很快回升,这场灾难也应该被当作危机管理的学习经历。  我们将继续与严重的衰退作斗争,我们可以从哪里学习应对危机之道呢?事实上,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因为经理人的任期并不长,仅仅通过经验来学习危机管理是不够的,而且有时候经验学习的方法对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经理人需要从个案甚至是
期刊
家族办公室近年在亚洲急速发展,笔者曾撰文分析了其发展的若干趋势,其中首先提及的趋势就是数目激增。激增的原因,笔者在前文中作出了简要分析(详见2020年4月刊《亚洲家族办公室七大新趋势》,本文中笔者将对新增家族办公室的特征做进一步详述,若对此重点不作阐释,我们将无法全面认识和理解当前家族办公室发展趋势。  如果我们要深入研究家族办公室这个课题,就必须要洞悉当中主要的“参与者”(players)。可以
期刊
正如人生处在不同阶段,要面对不同的问题,企业也是如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家要优先地或者说侧重地解决关键问题。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我们将企业发展历程简单地定义为三个阶段:创始阶段、成长阶段和巩固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家族企业都会面对不同类型的挑战,事实上,为了更好地领导家族企业,在不同阶段,家族企业领导者需要集中注意力,抓住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来保障企业平稳发
期刊
“在数字化时代的浩瀚星空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银行,把探索数字化经营模式作为转型下半场的主攻方向。”在2019年年报中,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写下了这样的话。从中不难看出当今中国银行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  在数字技术变革的背景下,传统银行面临科技金融冲击,银行客户数字化新行为与新需求逐步涌现,移动端市場竞逐日趋激烈……中国银行业正积极借鉴国外转型经验
期刊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所有人都是股民,是不正常的;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所有人都有保险,才是积极健康的。”这是马云在2016年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首次发表有关保险业思考的演讲时,着重重申的一句话。  事实上,这也代表着一批创富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现阶段最实际与迫切的需求?在拥有成熟的投资理念、经营策略,积累了足够体量的物质财富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超)高净值人群,在岁月的洗礼中,走到了细致规划财富安排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