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法的“课程思政”有效性建设研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中心环节。本校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课程思政”有效性建设,一方面,其拥有来自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且互联网的应用也是“课程思政”有效性建设的价值优势;另一方面,教师思政能力的不足与缺少协同,以及来自国外意识形态的影响成为“课程思政”有效性建设所面临的明显劣势。高校在“课程思政”有效性建设过程中应把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坚持指导地位、优化課程建设与打造示范课程等几个关键环节。本文阐述了SWOT分析法下“课程思政”有效性建设优势及劣势,并提出提高教学能力人格魅力、专业课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间互动频率等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SWOT分析法;思政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一、SWOT分析法下“课程思政”有效性建设价值与优势
  (一)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并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1],以及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个重要会议,在会议上回答了关于高校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再一次把立德树人作为实现这一根本问题的中心环节,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1]。不难看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培养人工作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关键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好的明天。另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在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3],这是国家颁布的第一份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文件,为高等教育在“课程思政”方面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
  (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扩宽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思政”优质课,并可以不受限制的反复观看,有利于学习借鉴其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互联网应用,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方式的融合既是时代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放眼望去,整个大学校园到处洋溢着青春稚嫩的脸庞。这些“00后”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拥有快速获取复杂信息的能力,以及具有较快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图片、短视频等是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资源,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也提高了上课的“抬头率”,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了知识。
  二、SWOT分析法下“课程思政”有效性建设不足与劣势
  (一)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与能力有待提升
  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不重视“课程思政”的问题,没有真正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中,认为为学生讲好专业知识才是自己分内之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忽视了自身应承担的育人责任。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系统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知,这就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理论理解不充分,不能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
  (二)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缺少协同
  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不仅仅需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关键课程,而且还需要其他各类课程的共同努力。各门课程都要“守好渠、种好田”,最终才能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发展[2]。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往往是互不交流的局面,各学院之间、教师之间缺少有效的交流沟通。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很难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同向同行。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变化,错综复杂,中国作为新生力量逐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双重挑战。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其价值观念、政治主张等,尤其是对青年一代的宣传更为明显。青年学生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很容易受到西方国家的极端意识形态影响。“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具有潜力、最具有生气的积极力量,同时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如果青年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破坏,那么后果将是无法预计的。因此,对青年一代进行正确的意识形态教育对党和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SWOT分析法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人格魅力
  高校应致力于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而这一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于教师。邓小平同志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4]。高校教师每天面对的对象是有着新想法、充满活力的大学生,而这些学生将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或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都影响着这群大学生,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可见教师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是学生生活学习的示范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的重要思想,做好带有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时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学生生活学习的示范者。只有教师拥有高尚的人格,才能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喜爱,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并不断为学生注入积极能量,树立正确榜样。
  (二)专业课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间的互动频率
  专业课教师要从思想上树立思政意识,端正对“课程思政”的态度,只有思想上认同,才能有行动上的认同。专业课教师只有认同“课程思政”,才能真正自觉参与课程思政的建设。因此,要充分利用并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做有深度、有思想的教学设计,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但仅仅是专业课教师转变思想,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增加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提高互动质量。   (三)坚持指导地位,落实制度规定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一切的重要行动指南,“课程思政”的建设也不例外。高校是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大任务的场所,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用青春热血放飞梦想的地方,对国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高校要通过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实现繁荣复兴尽自己的力量。其次,需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对“课程思政”的运行可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需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课程思政”实施是否有效果、效果如何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有相应的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進行衡量。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对落实到位的专业课教师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作为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考核标准之一,以提高教师学习并使用“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挖掘教学内容,打造示范课程
  首先,专业课教师要读经典,用经典。一方面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观点,通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1];另一方面也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并指导实践,在润物细无声中,既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也向其传递了正确的价值理念。其次,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根本目标,避免出现思政课程“孤岛”现象,保证协同育人的顺利实现。在教学内容方面,也要充分挖掘并利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准两者的契合点。再次,打造本专业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这就要求分级管理,有梯度地实施“课程思政”。在教师的培养方面,优先培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以及具有新想法、学习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学院要找到各专业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契合点,打造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不断揣摩示范课的同时,探索在学院内可复制推广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新时代赋予高校新的时代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可实现从文化知识教育到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的同向同行。通过SWOT分析“课程思政”有效性建设价值与优势、不足与劣势,力求探索出“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路径,切实提升建设的有效性,为党和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浩.“全员育人”视域下强化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硕士论文,2020.
  [2]李峰光,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4):82-84.
  [3]李春晖,毛建素.浅议在环境科学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实践[J].环境教育,2020(12):42-43.
  [4]张曦,等.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之教育技术执行力探究——以农村学校为研究点[J].内江科技,2021(1):97+91.
  (责任编辑:张咏梅)
其他文献
摘 要: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典型代表,虽然引发了新一阶段科技发展的热潮,却也带来一系列的法律难题。目前,我国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模式下引发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为基础,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主体地位、侵权责任主体、适用归责原则以及强制责任保险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构建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机
摘 要:中国近代的义利思想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近代社会由封建社会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义利思想为适应社会的新变化,由封建的旧的义利思想(以下简称旧义思想)逐渐发展到反帝反封建的新的义利思想(以下简称新义思想)。在对新义的思考上,加深了对服务于封建统治的旧义思想的否定,并渐渐举起了反帝反封建革命大义与民族大义的新旗。由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现实需要,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师口语能力提升面临挑战。本文以新文科建设为背景,从制约高职英语教师口语能力的因素入手,分析影响其口语能力的原因,探索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提升路径,为相关院校英语教师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高职英语教师;口语能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02  2019年4月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对此类的教学认为是比较空洞的说教,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塑造力度不够。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惑,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学的新认识和新任务表明,加大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战略任务。基于此,本文从教学方法改革的角度探
摘 要:当前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电商人才。为了填补电商人才的空缺,高校应将经济贸易专业与电商人才培養进行结合,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转型为跨境电商专业,从而培养出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为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向电商人才的转型培养策略来说,高校应抓住电商行业对人才的硬性需求,立足其发展开展教育,才能提高电商人才的价值。但是,目前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发展对电商人才的转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借助公共领域视角理论,从公共主体、公共场所、公共舆论三个方面分析近几年来当下备受关注的中国女排,反观中国女排形象的构建。研究发现:全国倡导学习中国女排精神,女排精神随着自身的发展早已跨越了竞技体育的范畴,已经渗入社会各行各业;中国女排形象构建主要位于虚拟公共场所,如网络论坛、社交App等;网络论坛(如新浪微博)成为中国女排公众舆论的引导者。由此,中国女排的
摘 要:文学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也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近几年来日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自身文化素质。本文以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学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I06-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一个炎热的午后,知了不知趣地一声声叫着 “知了,知了”。人行道上,老李正急匆匆地赶着上班,突然,一只大黄狗不知从哪儿冲了出来,照着他的腿就是一口,顿时鲜血淋漓。“啊!”他惨叫一声,随即怒声喊道,“谁的狗?!”环顾左右,无人回应。狗做了亏心事,又受到路人的大声喝斥,旋风似的逃跑了。有好心者用手机拍下了狗仓皇逃窜的照片,交给老李看。  围观的路人甲走近老李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咬你的那只黄
期刊
摘 要: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等重要职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基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品牌建设,对于提升支部战斗力、促进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发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高校开展党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党建品牌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发展为切入点[1],指出目前高校党建
村头一隅,我碰见挑着菜筐的二愣:“我说二愣啊,上个礼拜五午休那段时间,你有没有看见贼头贼脑的人溜进我家?”  “没有。”二愣问,“出什么事了?”  我说:“家里好好放着的一件贵重东西突然间不见了。”  “啊!有这事?!”二愣不信,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光天化日的,借他一百个胆也不敢啊!”  “真的,我不骗你。”我欲哭无泪地诉说着,“前一天我还拿出来摸了又摸看了又看,第二天就不见了,那是我花高价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