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的整个知识体系,都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再从面到体的。新课程下的高考生物复习中,教师应构建好知识系统,构筑能力平台,促进学生掌握完整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知识系统 能力平台 复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1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生物新高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考生物试题在强调知识和能力上有明显的体现,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生物复习应为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构筑能力平台。能力平台的构筑是离不开知识网络而随意、任性地生成的,孤立的、零星的知识是很难构筑能力平台的,只有网络化、合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才是能力发展及能力平台构筑的奠基石。
那么,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如何构建网络化、合理化的知识系统,构筑能力平台呢?
一、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已提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无论是对相关知识点的简单运用还是综合运用,都应要求学生做到理解与掌握,并灵活运用。可以说这一要求是整个高三生物复习中的第一要务,是高三生物复习的基本要求及前提,疏忽不得。
例如,在
复习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一内容时,首先要掌握的是细胞呼吸的概念。对于这个重要概念,如果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地讲解,只会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复习中要抓住“细胞呼吸”这一概念中的关键词“氧化分解”做进一步扩展,如氧化分解是指在充分供给氧气的条件下,糖类等有机物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供给不足时,糖类等有机物通过无氧呼吸生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多得多,而无氧呼吸又是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时提供机体急需的能量。这样复习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点串成线,理顺串活
这里的“点”是指单一的知识点,“线”是指一条知识链。在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后,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知识线,这样可使学生对知识顺串并理活。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中“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的知识点,包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等。如果将这些有关DNA的零散知识点以“中心法则”为核心,串成一条包括DNA分子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基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的“线条”,并有条不紊地串联起来,那么就可以形成一条条理清晰的知识线,真正做到点串成线,理顺串活。
三、线构成块,专题网络
将各条理顺串活的知识线进行纵横联系,从而构建成知识板块,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具体化、条理化、专题化和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
1.将知识线相交,构成网络。
通过对比、对照等方式将每一条知识线中的知识进行串联、并联、组合、迁移及构建,构成不同的专题知识网络。
例如,可将必修二的遗传基本规律、生物变异、育种、进化和选修三的基因工程这些知识线构成遗传、变异网络专题。其构建专题板块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相关知识线的联系,更是掌握各种规律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2.实验设计模块化,助力专题复习。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来高考必考的题型,此块内容可以说是知识块的综合,所占分值也比较高,它主要考查学生能否理解相关实验原理,能否灵活运用实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相关复习中,要积极地挖掘与此专题相关的实验设计。
例如,在“细胞代谢”专题中,可供实验设计的内容有:(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及酶的专一性;(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4)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等等。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应注意强调实验的原则,如单一变量、对照等,以及自变量的确定等一些重要的问题。
3.精做习题,拓展知识网络。
每个专题知识的突破关键在于知识的内化。只有内化知识,才能将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网络。因此,要对知识“点石成金”,就要进行相关的习题训练;而习题的选择要精,要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还要具有典型性和较大的覆盖面,并能和生活、新闻热点紧密联系。
4.凝聚专题,构建知识体系。
从知识点到知识线,再到知识网络,最后凝聚专题,进而构成知识体系,是高三生物复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将不同的专题网络,经精选鉴别,形成高度综合的内容,进而再进行精讲,然后选出相关的综合题,进行精练。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身的知识系统进一步转化为在新情境中灵活地、多角度、全方位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构筑能力平台。
(特约编辑 安 平)
[关键词]知识系统 能力平台 复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1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生物新高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考生物试题在强调知识和能力上有明显的体现,已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考生物复习应为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构筑能力平台。能力平台的构筑是离不开知识网络而随意、任性地生成的,孤立的、零星的知识是很难构筑能力平台的,只有网络化、合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才是能力发展及能力平台构筑的奠基石。
那么,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如何构建网络化、合理化的知识系统,构筑能力平台呢?
一、理解掌握,灵活运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已提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无论是对相关知识点的简单运用还是综合运用,都应要求学生做到理解与掌握,并灵活运用。可以说这一要求是整个高三生物复习中的第一要务,是高三生物复习的基本要求及前提,疏忽不得。
例如,在
复习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一内容时,首先要掌握的是细胞呼吸的概念。对于这个重要概念,如果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地讲解,只会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复习中要抓住“细胞呼吸”这一概念中的关键词“氧化分解”做进一步扩展,如氧化分解是指在充分供给氧气的条件下,糖类等有机物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供给不足时,糖类等有机物通过无氧呼吸生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呼吸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多得多,而无氧呼吸又是细胞在氧气供应不足时提供机体急需的能量。这样复习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点串成线,理顺串活
这里的“点”是指单一的知识点,“线”是指一条知识链。在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后,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知识线,这样可使学生对知识顺串并理活。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中“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的知识点,包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等。如果将这些有关DNA的零散知识点以“中心法则”为核心,串成一条包括DNA分子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基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的“线条”,并有条不紊地串联起来,那么就可以形成一条条理清晰的知识线,真正做到点串成线,理顺串活。
三、线构成块,专题网络
将各条理顺串活的知识线进行纵横联系,从而构建成知识板块,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具体化、条理化、专题化和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
1.将知识线相交,构成网络。
通过对比、对照等方式将每一条知识线中的知识进行串联、并联、组合、迁移及构建,构成不同的专题知识网络。
例如,可将必修二的遗传基本规律、生物变异、育种、进化和选修三的基因工程这些知识线构成遗传、变异网络专题。其构建专题板块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相关知识线的联系,更是掌握各种规律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2.实验设计模块化,助力专题复习。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来高考必考的题型,此块内容可以说是知识块的综合,所占分值也比较高,它主要考查学生能否理解相关实验原理,能否灵活运用实验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相关复习中,要积极地挖掘与此专题相关的实验设计。
例如,在“细胞代谢”专题中,可供实验设计的内容有:(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及酶的专一性;(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4)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等等。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应注意强调实验的原则,如单一变量、对照等,以及自变量的确定等一些重要的问题。
3.精做习题,拓展知识网络。
每个专题知识的突破关键在于知识的内化。只有内化知识,才能将知识真正转变为自己的知识网络。因此,要对知识“点石成金”,就要进行相关的习题训练;而习题的选择要精,要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还要具有典型性和较大的覆盖面,并能和生活、新闻热点紧密联系。
4.凝聚专题,构建知识体系。
从知识点到知识线,再到知识网络,最后凝聚专题,进而构成知识体系,是高三生物复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将不同的专题网络,经精选鉴别,形成高度综合的内容,进而再进行精讲,然后选出相关的综合题,进行精练。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身的知识系统进一步转化为在新情境中灵活地、多角度、全方位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构筑能力平台。
(特约编辑 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