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化的时代下,信息技术作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了中小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自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对此,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重点分析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旨在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问题;方法
一、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足
虽然,现阶段的城市与农村学校中的教育设备都相对完善,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专门的电脑室,计算机与其他设备配置也可以满足教育需求,但是,这些教育设施并未得到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课时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课时经常被其他教师占用。而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彻底转变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并未中高考的必考科目,信息技术教学也多以娱乐为主,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教师讲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缺乏必要的关注与指导,因此降低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单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任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大多数并非本专业毕业,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对于信息技术技能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知识讲授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给学生布置的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让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获得乐趣。长此以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了热情,缺乏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评价方式单一
首先,因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在教学评价方面缺乏创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中以“教师评”为主,学生在评价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不高,逐渐养成了等待他人指出学习不足的习惯,缺乏主动反思、主动纠错的意识。其次,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合理,难以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科学的、全面的评价,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评价对于自身发展起不到多少作用,降低了对教师的信任程度。
二、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端正教育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
校领导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线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所投入精力的多少,端正校领导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保障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根本性对策,因此应从端正教育观念入手,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基础性保障。
对此,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校领导应更新办学理念,以促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并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作为重点课程,将其纳入教师考核项目之中,以校领导足够的重视度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2)学校应加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专业学习活动或讲座,同时向外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担任本课程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3)减少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被占用事件的发生,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课时可以满足国家规定标;(4)学校应通过举办家长会的方式,端正家长的家庭教育观,让学生可以在学校之外借助到电脑,在家中家长应尽可能地辅导孩子,给小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二)做好准备工作,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手忙脚乱、教学衔接不当等问题的发生,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了以下两点。
首先,需要制定具备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两个方面,在教学目标制定中需要从具体的课程内容出发,以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讲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有意识地渗透正确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可行性高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以《制作简单动画》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例,教师需要考虑到《制作简单动画》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找到《制作简单动画》与学生之前所学习过的《认识多媒体》《动画媒体》《动画制作初步》等知识之间的联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1)了解flash8的工作界面,知道帧、关键帧的概念,掌握各面板的属性;(2)能够利用关键帧制作简单动画,对多个对象创建动画;(3)在动画作品展示中激活小学生的求知欲,能够独立完成动画制作,培养信息素养。
其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有限,教材在编制中因为搜到多种因素的局限,无法展示更多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以课程资源的丰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如:(1)充分利用教材以及配套光盘资源,与教材相匹配的光盘与信息技术课的内容高度对应,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技能的掌握具有较大作用,同时也可以调动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事业提供了一个海量资源库,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将网络中所搜集到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融入备课方案中,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自学活动,让小学生自行的学习资料搜集中锻炼信息的筛选与分析能力;(3)自行创造资源,在现有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三)优化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如初步认识信息技术、掌握简单实用的系统操作、汉字输入、画画、作文、制作多媒体作品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与学习兴趣,做到备课工作,对该课、该单元以及学情进行细致分析,预习制订教学方案,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保障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進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以教学生学习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中的选择工具、复制、粘贴以及移动等操作方法为例,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应采取情境导入法,如“同学们平时喜欢做些什么?老师呢,空闲的时候比较喜欢制作‘烘焙DIY’(展示教师亲手制作的‘水果蛋糕’图片),这个是用电脑制作的,同学们想知道‘水果蛋糕’是如何制作的吗?”,借助情境导入法激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在新知讲解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应采取任务教学法,当教师演示完“水果蛋糕”制作过程后,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完成背景设置、图片移动、大小调节、复制粘贴等任务,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印象深刻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专注程度以及学习效果,给予学生以及时的赞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更加愿意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标准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或采取教师单项评讲的方式,或展示优秀的个人作品,极少采用其他的评方式,而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学生们更加喜欢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的方式,当然也有一少部分习惯于教师讲评的方式。教师讲评的方式大多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因为逐个评价时间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认为笼统评价不会伤及学生自尊心,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地忽视了评价过程性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综合素养发展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完善评价体系,结合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一视同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中并不是完全的适用,针对不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评价标准进行要求,势必会制约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发展与个性形成,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水平,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小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的良性发展,让学生在自己所在的能力范围内看见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需要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纳入评价内容之中,设计评价量表,明确评价主体,让学生走出单调的被评价者身份,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如组内评价、组间互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让学生在互评与自评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也看到自身的独特优势,能够正确审视自己,形成自我效能感。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每堂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制作的作品进行记录与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课后总结与反思的习惯,在自我反思与自我纠错中获得成长,在相互鼓励、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 结语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创造性强、喜欢动手参与的特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加实践参与的机会,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基础,以此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秀琼.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50-51.
[2]朱雪莲.创设精彩情境 演绎魅力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艺术[J].教师,2017(21):64-65.
[3]赵大恒.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与创新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33-35.
[4]吴蔚青.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8-19.
[5]刘洪梅.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98.
作者简介:
彭金平,江苏省溧阳市,江苏省溧陽市上兴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问题;方法
一、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足
虽然,现阶段的城市与农村学校中的教育设备都相对完善,很多学校都建立了专门的电脑室,计算机与其他设备配置也可以满足教育需求,但是,这些教育设施并未得到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课时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课时经常被其他教师占用。而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彻底转变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并未中高考的必考科目,信息技术教学也多以娱乐为主,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教师讲述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缺乏必要的关注与指导,因此降低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法单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任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大多数并非本专业毕业,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对于信息技术技能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呆板,知识讲授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给学生布置的学习内容缺乏趣味性,难以让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获得乐趣。长此以往,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了热情,缺乏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评价方式单一
首先,因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在教学评价方面缺乏创新,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中以“教师评”为主,学生在评价环节中的参与程度不高,逐渐养成了等待他人指出学习不足的习惯,缺乏主动反思、主动纠错的意识。其次,教师的教学评价不合理,难以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科学的、全面的评价,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评价对于自身发展起不到多少作用,降低了对教师的信任程度。
二、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端正教育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度
校领导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线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所投入精力的多少,端正校领导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保障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根本性对策,因此应从端正教育观念入手,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基础性保障。
对此,需要做到以下四点:(1)校领导应更新办学理念,以促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小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并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作为重点课程,将其纳入教师考核项目之中,以校领导足够的重视度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2)学校应加大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专业学习活动或讲座,同时向外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担任本课程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3)减少信息技术课程课时被占用事件的发生,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课时可以满足国家规定标;(4)学校应通过举办家长会的方式,端正家长的家庭教育观,让学生可以在学校之外借助到电脑,在家中家长应尽可能地辅导孩子,给小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二)做好准备工作,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手忙脚乱、教学衔接不当等问题的发生,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了以下两点。
首先,需要制定具备可行性的教学目标。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两个方面,在教学目标制定中需要从具体的课程内容出发,以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讲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有意识地渗透正确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可行性高的教学目标设置,为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以《制作简单动画》的教学目标设置为例,教师需要考虑到《制作简单动画》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找到《制作简单动画》与学生之前所学习过的《认识多媒体》《动画媒体》《动画制作初步》等知识之间的联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1)了解flash8的工作界面,知道帧、关键帧的概念,掌握各面板的属性;(2)能够利用关键帧制作简单动画,对多个对象创建动画;(3)在动画作品展示中激活小学生的求知欲,能够独立完成动画制作,培养信息素养。
其次,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有限,教材在编制中因为搜到多种因素的局限,无法展示更多的课程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以课程资源的丰富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如:(1)充分利用教材以及配套光盘资源,与教材相匹配的光盘与信息技术课的内容高度对应,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技能的掌握具有较大作用,同时也可以调动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事业提供了一个海量资源库,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发挥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将网络中所搜集到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融入备课方案中,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自学活动,让小学生自行的学习资料搜集中锻炼信息的筛选与分析能力;(3)自行创造资源,在现有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主开发教学资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三)优化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如初步认识信息技术、掌握简单实用的系统操作、汉字输入、画画、作文、制作多媒体作品等,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与学习兴趣,做到备课工作,对该课、该单元以及学情进行细致分析,预习制订教学方案,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保障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進而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以教学生学习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中的选择工具、复制、粘贴以及移动等操作方法为例,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应采取情境导入法,如“同学们平时喜欢做些什么?老师呢,空闲的时候比较喜欢制作‘烘焙DIY’(展示教师亲手制作的‘水果蛋糕’图片),这个是用电脑制作的,同学们想知道‘水果蛋糕’是如何制作的吗?”,借助情境导入法激活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在新知讲解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应采取任务教学法,当教师演示完“水果蛋糕”制作过程后,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完成背景设置、图片移动、大小调节、复制粘贴等任务,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印象深刻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专注程度以及学习效果,给予学生以及时的赞扬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更加愿意参与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积极性,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四)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标准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或采取教师单项评讲的方式,或展示优秀的个人作品,极少采用其他的评方式,而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学生们更加喜欢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的方式,当然也有一少部分习惯于教师讲评的方式。教师讲评的方式大多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因为逐个评价时间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认为笼统评价不会伤及学生自尊心,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地忽视了评价过程性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综合素养发展的影响。对此,教师应完善评价体系,结合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一视同仁”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中并不是完全的适用,针对不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评价标准进行要求,势必会制约一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发展与个性形成,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个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水平,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方法促进小学生在信息技术中的良性发展,让学生在自己所在的能力范围内看见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需要教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纳入评价内容之中,设计评价量表,明确评价主体,让学生走出单调的被评价者身份,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如组内评价、组间互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让学生在互评与自评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也看到自身的独特优势,能够正确审视自己,形成自我效能感。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每堂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制作的作品进行记录与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课后总结与反思的习惯,在自我反思与自我纠错中获得成长,在相互鼓励、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 结语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创造性强、喜欢动手参与的特点,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更加实践参与的机会,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为基础,以此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锻炼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秀琼.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50-51.
[2]朱雪莲.创设精彩情境 演绎魅力课堂: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艺术[J].教师,2017(21):64-65.
[3]赵大恒.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与创新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33-35.
[4]吴蔚青.基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8-19.
[5]刘洪梅.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98.
作者简介:
彭金平,江苏省溧阳市,江苏省溧陽市上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