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起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泰戈尔是上世纪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齐名,被誉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泰戈尔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其养生之道也被世人津津乐道。他寿高80,其长寿之道最特别之处,在于他从印度佛学中悟到了寻求内心平静超脱的崇高境界,在哀乐与悲喜的情感冲击中,他用超人的平衡能力,使精神状态保持平静,将养生与养性有机地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泰戈尔是上世纪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齐名,被誉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泰戈尔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其养生之道也被世人津津乐道。他寿高80,其长寿之道最特别之处,在于他从印度佛学中悟到了寻求内心平静超脱的崇高境界,在哀乐与悲喜的情感冲击中,他用超人的平衡能力,使精神状态保持平静,将养生与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泰戈尔的养生之道总结起来有三法,即转移法、超脱法和排遣法。他说:“人们为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像被黑暗围困的幼苗,总是拼命地想撕破黑幕,投身到光明中去。”所以他很善于在遭到亲人亡故的悲痛之中,向宽慰与欢乐中转移,消除痛苦的折磨。这就是转移法。他又指出:“生命的悲剧猛地震撼着我们的感情,但生命从整体上看是极其乐观的。悲剧只是生命的欢乐赖以表现自己的韵律的一部分。”他由于什么都看得开,因此能够摆脱生活压在心头上的重荷,即使在猝然来临的打击面前仍泰然自若。这超脱法使他安然度过苦楚和不幸。
排遣法更是值得所有遭受打击、困难与不幸的人们学习,医学心理家认为,悲哀是一种能量,会造成精神的崩溃,而长久的悲哀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摧毁性的打击,易发生溃疡、冠心病,甚至癌症等疾患,即中医谓,郁结为疾。泰戈尔排遣悲哀的重要方法是写诗,用诗去寄托哀思,消除其破坏的能量。
其他文献
无边无际的夜 传送风,打在屏蔽门上 呼呼声被铁轨一次次送回来 红色信号灯睁大眼睛 徘徊在兩排座椅间,仿佛我 即将可以获得 一条自由穿梭的通道 倒计时显示的数字像在倒叙 ——这里没什么是多余的 地下的空气,灯光 荒芜的时光,没有人荒着 地铁来了,门关掉孤独 上一站的人没在这一站下车 他们是否要和我一起同行
1939年3月30日,正当国共两党已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合力抵抗外辱时,国民党顽固派却在山东省博山县太河村制造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反共事件,无辜杀害和抓捕八路军指战员200余人,鲍辉等多名八路军山东纵队高级干部遇难。惨案引起毛泽东的无比愤怒,他代表中国共产党严正提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反摩擦”斗争原则和策略。 三个反共“急先锋” 1939年1月21日至1月30日,国民党
能灿烂整个冬的 唯有眼前这场纯粹的白 摄影者忙着调焦距,诗人酝酿 研墨。街灯亮处 舞蹈的雪,一场远比一场动情 没有飛鸟,风声。旷野如此安静 雪花,是大地的羽毛 我站在南窗下,如阅读天书 天空中一朵朵洁白在飘 一棵老榆树用卑微之势相迎
从一条河流到另一条河流 雪已在回去的路上 布谷鸟很早就在田野上练习歌喉 几个孩子,在用风筝线垂钓 更多的鸟鸣。潜入天空 一只小喜鹊,在梅树上扑腾霞光 此时,它明亮的眼睛 像是梅枝上刚打开的骨朵 春天构思的图案 从梦幻入手,有更多的人 把杏花、细雨、江南 放在一片叶上妙想,会不会摄入 我中年后的隱忍,尔后舒展 一种躁动,不肯离去
你戴着从森林深处采撷而来的蔷薇花环, 涉水而来, 我从你轻盈若风的发梢间绾住离别的季节。 泪潮汹涌,还来不及勾勒你的脸, 归程的夜莺飞落过黄昏的曲,夜影盈盈。 潮湿的雨雾摇醒了船头的酒, 越过河渡,一缕清冷的月还记着我。 我曾在小镇的夜雨里裁剪你的记忆, 漫溢而过的潮汛里早已遗失了你的消息。 凝香的马蹄在石路上辗转游离, 一桥高,一城低,归途悬满紫色的风铃。 呼啸而过的夏日在
东湖镇东湖路口,铁家百货商店门前。 头发花白的铁木昆静静地站在自家店外的水泥场上,看着邻居叶福林家的二层小楼。黄昏的太阳光把铁木昆的影子拉得很长,阳光照在铁木昆瘦削的脸庞上,仿佛给他的脸镀上了一层金光。 铁木昆微微眯缝着的眼睛里,浮着淡淡的雾气,说不清是喜悦还是伤感,有一些复杂的神色在眼睛里藏着。他站在那里,像一尊雕像,久久地一动不动。一个围着蓝色碎花围裙的中等个儿的妇女,提着一篮小青菜走了过
转眼间,在南京已经生活20多年了,如果再加上读书时的3年,算起来,我也应该是个老南京了。 1985年的夏季,我只身来到南京读师范,从此和南京结下不解之缘。在南京,我和同学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南京长江大桥;亲眼见到南京第一个立交桥——中央门立交桥的贯通;见到第一个人行天桥——小市天桥的通行。也就是在那一刻,改变了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桥下必有水和船”的印象。 刚到南京的那一年,我和同学几乎把市里的大小
当下的文坛新锐,杂花生树,百舸争流。他们或操练小说也好,或经营非虚构也罢,或者是在所谓的网络文学领域纵横驰骋也好,腾挪跳跃于各种文体之间,负势竞上,崎岖艰辛,在文字丛林里跋涉,在文本河流里泅渡,呈现出与他们的前辈们本质相同而呈现方式各异更具时代特色与痕迹的各种身段。有的跋涉不懈,矢志不移,终于柳暗花明,得见坦途;有的深陷丛林,左冲右突,荆棘满途,无奈放弃;有的不谙水情,呛水沉迷,不得要领,最终颓然
“当啷”一声锣响,人马的喧闹和腾腾的热气忽而都涌起来了。碧县人做得好锅贴,沿街都是油煎锅贴的焦香和吆喝声。天将晚不晚,拉车赶集的都坐下嚼。 三师傅忙着热,薄棉袄已经解了一半。小女儿阿团站在板凳上帮他包馅儿,锅贴鼓胀得不像是月牙儿,倒是个圆月了。“不是我钻了钱眼子,近来面粉涨得厉害,实在撑不住,只能给大伙儿涨个一毛。”三师傅说着就拿手在围裙上擦几下,脸上不知怎的发烧。 一个车夫嘟嘟囔囔:“谁都不
水使我变化,水在各处描绘 孤独的颜色,它无法使我固定 我是无止境的女人 我的眼神一度成为琥珀 ——翟永明《女人》 一个看着怎么也不老去的女人,不是妖精就是女神,妖精美貌却祸患人间,女神则用她持久的美好感染人心,让人仰慕,翟永明显然属于后者。虽然她现已年满六十,但在她身上几乎看不到年老色衰的妇女痕迹,有的只是时间附着其表面像古董一般地高贵与端庄,加之她举止优雅,生命力超乎寻常地旺盛,实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