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评课作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传统听评课中存着不少问题:1.缺乏目的性。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们往往没有做好观察准备,缺乏指定观察计划的习惯,导致评课流于形式;2.缺乏客观性。大多数教师并未依据课堂教学生成的诸多证据来进行评课,以至于评论过于抽象空洞,问题指向不清,缺乏专业的研究品质。从听评课的实践看,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听评课走向专业化的要求,构建新型的课堂观察范式已是大势所趋。
2005年,崔允漷教授在国际视野下结合我国本土的听评课,研制出了“课堂观察LICC模式”,对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间合作有着显著意义。
一、课堂观察LICC范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一种强调合作、证据、研究的专业性的听评课模式。课堂观察是一种专业活动,它需要围绕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体验一次完整的合作,完成一项持续的研究。因此,一次完整的课堂观察必须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 四个要素构成。其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习。并将构成课堂教学的这四个要素视作四个维度,并遵循研究的逻辑,将每个维度分解成5个视角,再将每个视角分解成 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
二、公开课示例与讨论
(一)活动背景
汤老师是本市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教龄5年左右。本学期,学校要求她开设一节公开课。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她选择四年级上册的作文课《我爱写通话》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生物教研组也为此开展了一次课堂观察活动。
(二)课前讨论
1.汤老师的说课
在课前的会议中,汤老师介绍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策略、环节和评价方式。首先,她认为这节课的创新之处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其次,他的困惑主要是,学生较少接触童话写作,对于童话写作较为陌生,而学生的学习程度又参差不齐。如何在一堂课上既让学生初步了解童话写作的特点,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想象,写出一篇完整的童话是这节课关注的重点。
2.确定观察点
经过讨论,教研组确定本次课堂观察围绕创新和困惑展开。各位老师也在与汤老师的交流中,进一步明确教学设计的意图,确定具体的观察点,并着手设计、修订观察量表。
(三)课中观察
1.观察量表的数据统计
本节课主要分为游戏导入(约5分钟)、情境教学(约28分钟)、练习指导(约7分钟)、小结(2分钟)这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学生参与度如下:
表1:学生倾听观察
表2:教师教学对话行为观察
表3:课程实施观察
(四)课后会议
1.汤老师的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情境的创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都有所体现。课程的有效实施实施,除了课前精心细致的准备外,还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及时对预设的课程计划进行调整。比如,发现有学生不会列作文提纲时,汤老师马上决定通过板书进行示范列提纲。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处理应急事件的心理准备。在正式上课前,多媒体屏幕颜色不稳定起来,突发的情况使她有些紧张,为了使学生能够静下来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她用提问式的语气激励学生:“我们的电脑有一点问题,颜色不太清楚,大家能克服吗?”学生响亮地回答:“能!”接着大家开始认真上课,之后没有再因为屏幕颜色变化影响课堂教学。
2.观察者的观察结果报告
李老师:我是从学生参与的维度进行观察的。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这堂课中师生倾听、生生倾听较为认真,倾听率较高,这和汤老师极高的语言表达水平是分不开的。汤老师教学语言简洁,语调抑扬顿挫,语速适中,声音亲切,温和柔美,让学生愿意接受和喜欢学生倾听率很高,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坐姿端正、安静地倾听,认真地思考。课堂效果较好。师生互动中,学生积极回答、声音响亮。另外,生生互动也较多。
王老師:我主要观察教师的对话行为。表2是我观察的结果。对话、讨论是本堂作文课的一大亮点。整堂课上,前三十多分钟的时间都处在师生问答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此书非常多,问题也涉及多种类型,绝大部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及时做出应答。问题设计有趣、合理,候答时间也比较恰当,简单的问题即刻找学生作答。如,“看图片,猜猜童话作品的名称”;稍难的问题停顿几秒,观察一下学生反应,再引导作答,如关于童话写作选题的初步构思等问题。同时,汤老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和评价并非简单的好不好、对不对,而是有交流、有内容的。如,对于学生看过哪些古今中外童话故事问题的回答,汤老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就进行了很好的反馈:“哦,是我们的一篇课文,但是题目是?×××有进步了哈!(亲切地摸摸该生的头)”,“哦,小红帽啊,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灰姑娘,女孩子都喜欢这个故事”等等。
虽然整堂课师生讨论和交流轻松而又热烈,但观课者发现,对于要齐声回答的问题80%以上的同学都有参与,但对于个别提问的问题只有不到10%的同学资源举手。虽然汤老师多次对学生说到“总是那么几个人啊?我们班平时最喜欢发言的其他同学呢?”,但也只是局限在举手的同学当中,且有三四个常常举手的同学都被重复提问三到五次以上,建议可以尝试给没举手的同学一些作答和表现的机会。
谢老师:我的观察任务是这堂课的课程实施。本课预设了讲授、讨论、互动的课程实施方法。讲授较为清楚,与学习目标较为适合;讨论也比较充分(教师使用引导的语言,材料有较强的讨论价值);师生互动次数较多。
在情景创设方面,汤老师创设了难度递增、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一:根据图片,猜猜这部童话作品的。情景二:听听老师的叙述,想想是哪部童话。情景三:“请大家来开会”。情景一、二较为容易,情景三的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95%的同学清楚怎样去写作童话故事,构思童话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展的过程、结果等。这说明通过课程的实施,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基本达成。
3.课后会议反思
课后的教研会议上,教研组根据课前会议确定的观察点和课中观察收集的信息, 分析该堂课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课堂中的对话行为和课程的设计实施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课后会议讨论,每一个参与者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形式和方法的“教”,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
三、结束语
与传统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教学行为不同,课堂观察LICC范式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参与、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但最终还是要通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来进行检验。以学论教,这样的听评课理念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还是对教师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5年,崔允漷教授在国际视野下结合我国本土的听评课,研制出了“课堂观察LICC模式”,对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间合作有着显著意义。
一、课堂观察LICC范式
课堂观察LICC范式是一种强调合作、证据、研究的专业性的听评课模式。课堂观察是一种专业活动,它需要围绕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体验一次完整的合作,完成一项持续的研究。因此,一次完整的课堂观察必须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与“课堂文化” 四个要素构成。其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习。并将构成课堂教学的这四个要素视作四个维度,并遵循研究的逻辑,将每个维度分解成5个视角,再将每个视角分解成 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
二、公开课示例与讨论
(一)活动背景
汤老师是本市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教龄5年左右。本学期,学校要求她开设一节公开课。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她选择四年级上册的作文课《我爱写通话》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生物教研组也为此开展了一次课堂观察活动。
(二)课前讨论
1.汤老师的说课
在课前的会议中,汤老师介绍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策略、环节和评价方式。首先,她认为这节课的创新之处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其次,他的困惑主要是,学生较少接触童话写作,对于童话写作较为陌生,而学生的学习程度又参差不齐。如何在一堂课上既让学生初步了解童话写作的特点,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想象,写出一篇完整的童话是这节课关注的重点。
2.确定观察点
经过讨论,教研组确定本次课堂观察围绕创新和困惑展开。各位老师也在与汤老师的交流中,进一步明确教学设计的意图,确定具体的观察点,并着手设计、修订观察量表。
(三)课中观察
1.观察量表的数据统计
本节课主要分为游戏导入(约5分钟)、情境教学(约28分钟)、练习指导(约7分钟)、小结(2分钟)这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学生参与度如下:
表1:学生倾听观察
表2:教师教学对话行为观察
表3:课程实施观察
(四)课后会议
1.汤老师的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情境的创设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都有所体现。课程的有效实施实施,除了课前精心细致的准备外,还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及时对预设的课程计划进行调整。比如,发现有学生不会列作文提纲时,汤老师马上决定通过板书进行示范列提纲。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处理应急事件的心理准备。在正式上课前,多媒体屏幕颜色不稳定起来,突发的情况使她有些紧张,为了使学生能够静下来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她用提问式的语气激励学生:“我们的电脑有一点问题,颜色不太清楚,大家能克服吗?”学生响亮地回答:“能!”接着大家开始认真上课,之后没有再因为屏幕颜色变化影响课堂教学。
2.观察者的观察结果报告
李老师:我是从学生参与的维度进行观察的。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这堂课中师生倾听、生生倾听较为认真,倾听率较高,这和汤老师极高的语言表达水平是分不开的。汤老师教学语言简洁,语调抑扬顿挫,语速适中,声音亲切,温和柔美,让学生愿意接受和喜欢学生倾听率很高,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坐姿端正、安静地倾听,认真地思考。课堂效果较好。师生互动中,学生积极回答、声音响亮。另外,生生互动也较多。
王老師:我主要观察教师的对话行为。表2是我观察的结果。对话、讨论是本堂作文课的一大亮点。整堂课上,前三十多分钟的时间都处在师生问答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此书非常多,问题也涉及多种类型,绝大部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及时做出应答。问题设计有趣、合理,候答时间也比较恰当,简单的问题即刻找学生作答。如,“看图片,猜猜童话作品的名称”;稍难的问题停顿几秒,观察一下学生反应,再引导作答,如关于童话写作选题的初步构思等问题。同时,汤老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和评价并非简单的好不好、对不对,而是有交流、有内容的。如,对于学生看过哪些古今中外童话故事问题的回答,汤老师对学生不同的回答就进行了很好的反馈:“哦,是我们的一篇课文,但是题目是?×××有进步了哈!(亲切地摸摸该生的头)”,“哦,小红帽啊,这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灰姑娘,女孩子都喜欢这个故事”等等。
虽然整堂课师生讨论和交流轻松而又热烈,但观课者发现,对于要齐声回答的问题80%以上的同学都有参与,但对于个别提问的问题只有不到10%的同学资源举手。虽然汤老师多次对学生说到“总是那么几个人啊?我们班平时最喜欢发言的其他同学呢?”,但也只是局限在举手的同学当中,且有三四个常常举手的同学都被重复提问三到五次以上,建议可以尝试给没举手的同学一些作答和表现的机会。
谢老师:我的观察任务是这堂课的课程实施。本课预设了讲授、讨论、互动的课程实施方法。讲授较为清楚,与学习目标较为适合;讨论也比较充分(教师使用引导的语言,材料有较强的讨论价值);师生互动次数较多。
在情景创设方面,汤老师创设了难度递增、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一:根据图片,猜猜这部童话作品的。情景二:听听老师的叙述,想想是哪部童话。情景三:“请大家来开会”。情景一、二较为容易,情景三的部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95%的同学清楚怎样去写作童话故事,构思童话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展的过程、结果等。这说明通过课程的实施,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目标基本达成。
3.课后会议反思
课后的教研会议上,教研组根据课前会议确定的观察点和课中观察收集的信息, 分析该堂课学生的参与情况,教师课堂中的对话行为和课程的设计实施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课后会议讨论,每一个参与者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形式和方法的“教”,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
三、结束语
与传统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教学行为不同,课堂观察LICC范式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参与、学习方法以及教师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但最终还是要通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来进行检验。以学论教,这样的听评课理念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还是对教师专业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