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教育实施的途径应该是激励成长,闪光教育正 是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给予肯定,从而促进成长,并通过个体影响全体的德育模式。
【关键词】闪光教育;德育实践
一、理论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昭示了闪光教育的真谛,就是遵从人的本质特性,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作为基础,真正把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新型德育教育模式,摒弃过去行政式、任务式、标签式、命令式的传统德育手段。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放大优点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的人文关怀,这更加符合现代德育的内涵。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在独生子女的条件下长大,生活条件优越,挫折教育极其缺乏,听惯了好话,同时他们在初中阶段成绩都还算中等偏上。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后,原来的优越感逐渐丧失,竞争压力陡然增大,学业负担重,加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在现代的高考模式下,要承载成功和失败、拼搏和放弃的转变,人生的迷茫、家长的期望等就更加重了心理负担。因而他们的心理需要引导,需要真诚的安慰,需要鼓励教育来增加他们前行的力量。反之,在心理处在青春蜕变的关键时刻,稍有不慎,就会自暴自弃,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在高中德育实践中就需要德育者用欣赏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用“闪光教育”思维作为德育实践的行动指南。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校,总有成绩靠后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大多缺乏自信,人生目标不是很明确,这样的学生更加需要激励,使得他们重获自信。而且这部分学生往往是现行德育的重点管理对象。
“闪光教育”的德育实践就是关注到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通过关注、表扬、激励,使得他们找回自信,从而达到德育实践的最终目的。
二、基本思路
闪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必须从学校管理的大局出发,各层面协同合作推进。从教师层面做好宣传工作,所有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员育人,让所有教师明确闪光教育的内核,人人有义务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小处着眼,及时鼓励。从德育管理层面做好考核工作,把闪光教育作为班级德育考核的重要项目之一,设计考核细则并落实到位,鼓励各班级发掘出学生闪光点,让学生人人争先,勇于亮点,形成班级内互相欣赏、互相鼓励,集体奋进的态势。从学生活动层面做好平台活动,学校德育部门要经常联合其他部门搭建各种能够展示学生“亮点”的平台,举办门类多样、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有时甚至要量身定做体现局部特色的活动,使得学生们有展示闪光点的舞台,通过受众欣赏来提升自信。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的多平台锻炼,使得更多的同学能够体验到进步的乐趣,由平庸走向闪光,以点带面。同时使得校园文化气氛活跃、品位提升,从而促进整个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具体实施
理念需要实践的检验,闪光教育需要德育实践活动来支撑,两者要契合。就以笔者学校为例谈谈闪光教育德育实践。
作为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确立了“寻找闪光的教育”办学特色,内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办学理念。将“每周一星”评选活动打造成我校的德育特色活动,有详细的标准和考核制度。“每周一星”评选标准:每班级每周评出一位有“闪光点”的同学,且行为表现能够感染带动周边同学积极向上的同学,将其命名为班级之星。班主任再向学校推荐其为校级每周一星候选人,要求候选人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突出的能力表现被身边的老师、同学认可。学校组织评定后,从候选人中评选出一位校级“每周一星”,并将授予其在某个方面的闪光之星,比如:“学习之星”“文明之星”“体育之星”“绘画之星”“管理之星”“乐于助人之星”“文采之星”“演讲之星”“孝敬父母之星”“礼仪之星”等等。以此来发掘我校学生的闪光之处,激励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向上。学校对班级进行奖惩性考核,对入选校级“每周一星”的班级当月班级考核加分,对没有候选人的班级扣分。学校对“每周一星”颁发荣誉证书,并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推荐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学校将“每周一星”图文并茂式在学校大屏幕上一周内滚动播放;在校报上刊登照片和事迹或获评感言等;并上传学校网站。同时学校在主干道上制作了“星光大道”主题景观,对一个学期评出的“闪光之星”图文并茂集中展示。在这一过程中,一大批在不同方面有特长的同学脱颖而出,如星光般熠熠闪烁,通过榜样示范,传递正能量,更多的同学会把优秀变成习惯。“星光大道”既汇聚了学子的优秀风采,又是学校闪光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特色艺术节的方式展示闪光教育,多维度搭建展示平台,给学生多角度提供展示的机会,从文艺、体育、技能、科技、特长等不同侧面挖掘闪光之处,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历练他们的才艺和胆识,更使得他们在成长中获得自信,从而达到德育实践的最终目的。同时,还可以不断拓宽闪光教育的渠道,比如打造国旗下讲话的舞台,培养演讲之星;设立多种社团活动,培养社团之星等等。
总结:闪光教育和学校德育契合能够把传统的说教式、训斥式德育教育变成学生乐于参与的体验式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收获自信,从而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和人格上的成长。这样,“寻找闪光”与德育实践契合也会成为学校德育的特色和亮点。
作者简介:张道致(1979-),男,民族 汉、籍贯 江苏徐州、工作单位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学历:大学本科、职称 中学高级、研究方向 中学德育理论及实践,成果:多篇研究论文发表。
【关键词】闪光教育;德育实践
一、理论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昭示了闪光教育的真谛,就是遵从人的本质特性,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作为基础,真正把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新型德育教育模式,摒弃过去行政式、任务式、标签式、命令式的传统德育手段。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放大优点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的人文关怀,这更加符合现代德育的内涵。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在独生子女的条件下长大,生活条件优越,挫折教育极其缺乏,听惯了好话,同时他们在初中阶段成绩都还算中等偏上。但是到了高中阶段后,原来的优越感逐渐丧失,竞争压力陡然增大,学业负担重,加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在现代的高考模式下,要承载成功和失败、拼搏和放弃的转变,人生的迷茫、家长的期望等就更加重了心理负担。因而他们的心理需要引导,需要真诚的安慰,需要鼓励教育来增加他们前行的力量。反之,在心理处在青春蜕变的关键时刻,稍有不慎,就会自暴自弃,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在高中德育实践中就需要德育者用欣赏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用“闪光教育”思维作为德育实践的行动指南。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校,总有成绩靠后表现平平的学生,他们大多缺乏自信,人生目标不是很明确,这样的学生更加需要激励,使得他们重获自信。而且这部分学生往往是现行德育的重点管理对象。
“闪光教育”的德育实践就是关注到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通过关注、表扬、激励,使得他们找回自信,从而达到德育实践的最终目的。
二、基本思路
闪光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必须从学校管理的大局出发,各层面协同合作推进。从教师层面做好宣传工作,所有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员育人,让所有教师明确闪光教育的内核,人人有义务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从小处着眼,及时鼓励。从德育管理层面做好考核工作,把闪光教育作为班级德育考核的重要项目之一,设计考核细则并落实到位,鼓励各班级发掘出学生闪光点,让学生人人争先,勇于亮点,形成班级内互相欣赏、互相鼓励,集体奋进的态势。从学生活动层面做好平台活动,学校德育部门要经常联合其他部门搭建各种能够展示学生“亮点”的平台,举办门类多样、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有时甚至要量身定做体现局部特色的活动,使得学生们有展示闪光点的舞台,通过受众欣赏来提升自信。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的多平台锻炼,使得更多的同学能够体验到进步的乐趣,由平庸走向闪光,以点带面。同时使得校园文化气氛活跃、品位提升,从而促进整个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具体实施
理念需要实践的检验,闪光教育需要德育实践活动来支撑,两者要契合。就以笔者学校为例谈谈闪光教育德育实践。
作为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确立了“寻找闪光的教育”办学特色,内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办学理念。将“每周一星”评选活动打造成我校的德育特色活动,有详细的标准和考核制度。“每周一星”评选标准:每班级每周评出一位有“闪光点”的同学,且行为表现能够感染带动周边同学积极向上的同学,将其命名为班级之星。班主任再向学校推荐其为校级每周一星候选人,要求候选人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突出的能力表现被身边的老师、同学认可。学校组织评定后,从候选人中评选出一位校级“每周一星”,并将授予其在某个方面的闪光之星,比如:“学习之星”“文明之星”“体育之星”“绘画之星”“管理之星”“乐于助人之星”“文采之星”“演讲之星”“孝敬父母之星”“礼仪之星”等等。以此来发掘我校学生的闪光之处,激励带动更多的同学积极向上。学校对班级进行奖惩性考核,对入选校级“每周一星”的班级当月班级考核加分,对没有候选人的班级扣分。学校对“每周一星”颁发荣誉证书,并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推荐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学校将“每周一星”图文并茂式在学校大屏幕上一周内滚动播放;在校报上刊登照片和事迹或获评感言等;并上传学校网站。同时学校在主干道上制作了“星光大道”主题景观,对一个学期评出的“闪光之星”图文并茂集中展示。在这一过程中,一大批在不同方面有特长的同学脱颖而出,如星光般熠熠闪烁,通过榜样示范,传递正能量,更多的同学会把优秀变成习惯。“星光大道”既汇聚了学子的优秀风采,又是学校闪光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特色艺术节的方式展示闪光教育,多维度搭建展示平台,给学生多角度提供展示的机会,从文艺、体育、技能、科技、特长等不同侧面挖掘闪光之处,通过活动不仅可以历练他们的才艺和胆识,更使得他们在成长中获得自信,从而达到德育实践的最终目的。同时,还可以不断拓宽闪光教育的渠道,比如打造国旗下讲话的舞台,培养演讲之星;设立多种社团活动,培养社团之星等等。
总结:闪光教育和学校德育契合能够把传统的说教式、训斥式德育教育变成学生乐于参与的体验式德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收获自信,从而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和人格上的成长。这样,“寻找闪光”与德育实践契合也会成为学校德育的特色和亮点。
作者简介:张道致(1979-),男,民族 汉、籍贯 江苏徐州、工作单位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学历:大学本科、职称 中学高级、研究方向 中学德育理论及实践,成果:多篇研究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