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介绍了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方法,探讨了基于得实平台的课程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及特色资源的主要具体内容。
关键词:得实平台;表面贴装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36-03
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现代电子装联技术中,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简称SMT)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电子产品的SMT化率已到90%,因此企业对掌握SMT设备的操作与编程及工艺实施的SMT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重庆在人力资源以及电子制造业发展基础等方面都占有先機,在电子制造业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我校国家级示范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度合作,开设SMT技术方向的订单班,使《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实施》成为一门“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课程,主要培养面向电子类企业中从事SMT生产、管理与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将通过科学布局,优化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建设,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精品开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1〕8号)[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53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2013年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通知》(渝教办高函〔2013〕150号)精神,对我校原省级精品课程《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实施》改造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基于得实平台,完成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及特色资源的探索和建设。
一、基本资源
基本资源应系统、完整、科学,反映表面贴装技术与实施工艺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等核心资源,有力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1.课程设计理念。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力争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原则,“以岗定课、理实一体、学做交融”,实现学习工作的一致性,最终培养出面向电子类企业中从事SMT生产、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广泛采用五步工作机制,即: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面向职场需求实施能力鉴定,立足真实环境组织一体教学,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3]。灵活运用三阶段分析法,即校企专家共同参与学习情境的设计,其中第一阶段是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第二阶段是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第三阶段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企业调研及校企专家综合研讨,确定课程核心内容:SMT设备的操作、编程和维护,选择“设备 产品”作为教学载体进行基础性和综合性学习情境的设计,即:以“设备为主、产品为辅”设计基础性学习情境设计;以“产品为主、设备为辅”进行综合性学习情境设计。依据“市场为导向、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基础性学习情境内容重点是设备的理论知识、基础性的操作、编程和维护;综合性学习情境内容重点是通过生产由简单到复杂的5种典型电路板,强化技能训练,逐步提升设备的操作、编程和维护技能,实现学习工作的一致性。围绕核心知技点,选取组织课程内容,实现“核心技术与课程内容一体化”。依据“微电子技术”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出“印刷参数设置”、“贴片工艺编制”及“再流焊温度曲线设定”作为课程的三个核心技能,并围绕核心知技点,选取组织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表面贴装”工作过程,以真实的SMT“设备 产品”为载体,遵循“工作任务由单一到综合、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开发设计了“SMT工艺流程的基本认知、表面贴装生产准备、表面贴装设备操作编程、表面贴装品质控制、表面贴装生产线的运行及工艺优化”五个学习情境,共计19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将知识与技能溶入到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由少到多,循序渐进,职业能力由低到高成长,由新手逐步转化为技术能手,具备职业任职资格。围绕核心技术技能,开展行业认证,实现“核心技术与行业认证一体化”。电子行业针对表面贴装职业岗位出台了很多职业标准,许多区域性和行业化的技能鉴定也已陆续涌现,例如,上海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于2006年开始进行区域内的SMT职业技能鉴定,并颁布了《电子表面贴装技术人员(1-4)》职业标准;中国电子学会开始进行《表面贴装(SMT)专业技术资格(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的认证工作;许多国际性的行业协会组织,如IPC等,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如《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标准IPC-A-610D》、《电子组件的返工和维修标准IPC-7711
关键词:得实平台;表面贴装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36-03
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在现代电子装联技术中,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简称SMT)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电子产品的SMT化率已到90%,因此企业对掌握SMT设备的操作与编程及工艺实施的SMT技术人才需求旺盛。重庆在人力资源以及电子制造业发展基础等方面都占有先機,在电子制造业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我校国家级示范专业微电子技术专业与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度合作,开设SMT技术方向的订单班,使《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实施》成为一门“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核心技术一体化”的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课程,主要培养面向电子类企业中从事SMT生产、管理与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将通过科学布局,优化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建设,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和教学者需要,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精品开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1〕8号)[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推荐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53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申报2013年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通知》(渝教办高函〔2013〕150号)精神,对我校原省级精品课程《表面贴装技术与工艺实施》改造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基于得实平台,完成基本资源、拓展资源及特色资源的探索和建设。
一、基本资源
基本资源应系统、完整、科学,反映表面贴装技术与实施工艺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等核心资源,有力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1.课程设计理念。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力争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原则,“以岗定课、理实一体、学做交融”,实现学习工作的一致性,最终培养出面向电子类企业中从事SMT生产、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广泛采用五步工作机制,即:针对工作岗位解析职业能力,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面向职场需求实施能力鉴定,立足真实环境组织一体教学,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3]。灵活运用三阶段分析法,即校企专家共同参与学习情境的设计,其中第一阶段是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第二阶段是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第三阶段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企业调研及校企专家综合研讨,确定课程核心内容:SMT设备的操作、编程和维护,选择“设备 产品”作为教学载体进行基础性和综合性学习情境的设计,即:以“设备为主、产品为辅”设计基础性学习情境设计;以“产品为主、设备为辅”进行综合性学习情境设计。依据“市场为导向、职业岗位需求为基础、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基础性学习情境内容重点是设备的理论知识、基础性的操作、编程和维护;综合性学习情境内容重点是通过生产由简单到复杂的5种典型电路板,强化技能训练,逐步提升设备的操作、编程和维护技能,实现学习工作的一致性。围绕核心知技点,选取组织课程内容,实现“核心技术与课程内容一体化”。依据“微电子技术”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出“印刷参数设置”、“贴片工艺编制”及“再流焊温度曲线设定”作为课程的三个核心技能,并围绕核心知技点,选取组织课程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表面贴装”工作过程,以真实的SMT“设备 产品”为载体,遵循“工作任务由单一到综合、工作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开发设计了“SMT工艺流程的基本认知、表面贴装生产准备、表面贴装设备操作编程、表面贴装品质控制、表面贴装生产线的运行及工艺优化”五个学习情境,共计19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将知识与技能溶入到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由少到多,循序渐进,职业能力由低到高成长,由新手逐步转化为技术能手,具备职业任职资格。围绕核心技术技能,开展行业认证,实现“核心技术与行业认证一体化”。电子行业针对表面贴装职业岗位出台了很多职业标准,许多区域性和行业化的技能鉴定也已陆续涌现,例如,上海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于2006年开始进行区域内的SMT职业技能鉴定,并颁布了《电子表面贴装技术人员(1-4)》职业标准;中国电子学会开始进行《表面贴装(SMT)专业技术资格(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的认证工作;许多国际性的行业协会组织,如IPC等,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如《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标准IPC-A-610D》、《电子组件的返工和维修标准IPC-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