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次年,他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归园田居》第一首,即《少无适俗韵》。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以兴奋之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自己对归隐生活的热爱。诗中表现了诗人蔑视和厌恶官场的生活,赞美了清静闲适的乡村景色,感情真挚,写得生动感人,充满诗情画意。
首先,诗人把隐居田园的生活和官场对立起来,表现了自己鄙弃官位,不同流合污以及热爱归隐生活的思想感情。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交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道出了诗人的品格和本质。世俗的阿谀奉承诗人一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里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也表明他后来的出仕并非本愿。“适俗韵”,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适俗韵”前缀加“少无”,“丘山”前饰以“本爱”,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说自己进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是“误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时迷了心窍,才不经意间糊里糊涂入仕的,心中有几多懊悔与感慨。说自己离开故园山林入仕竟然那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这里面包含了对故园山林的几多眷恋。“三十年”应是“十三年”,指作者出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官之后写此诗的这段时间。
他把自己过去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以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比作“羁鸟恋旧林”和“池鱼思故渊”,把仕途当作“尘网”,深以离开这个“樊笼”为乐。在他心目中,恬静的农村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干净乐土,是污浊官场的对立物,所以他才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她。正由于他痛恨当时社会的黑暗,鄙视官场生活,所以当他看到远处的农舍和几缕炊烟,听到几声鸡鸣狗吠,都在内心中产生“复得返自然”的喜悦。诗人细致地描写了恬静、幽美的田园生活,跟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在一般士大夫都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旧社会里,在东晋极为黑暗的官场中,诗人能够不同流合污归田隐居,并以此心中感到无限欢悦,这样的思想感情实属难能可贵。
其次,诗人创造了一个遇境成趣、境趣交融的意境的自然美来表现田园景物的美好和隐逸生活的可爱。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而受到感染。农村中安静的环境和美好的景色,田园舒适、谧静的生活使诗人感到惬意。因此,诗中所表现、描写的一切景物,都是诗人心灵化、感情化的东西。他以非常欢趣的喜悦之情,写出了景色的境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方宅”四句状写自家庭院的景物,这是近景,静态地描写田地与草屋的数量、堂前檐后的桃李与榆柳的生长情况。“暧暧”四句描写院外村落的景物,这是远景与中景,动态地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
这些写的都是具体的景物。初看起来,我们所接触到的只不过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仔细琢磨,这些景物却构成了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图景,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能深深地感受到画面中的意境,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和其中的乐趣。这些平凡而具体的景物,在诗中是活现现的,充满了诗情画意。一方面诗人并没有着意去渲染这些景物,然而正是这种未经矫揉造作的自然景致,蕴含着实实在在的自然美,它本身就足以成为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志趣和情操在这里给自然界添增了生气,透过诗句,看出了诗人的情怀。因此,这种自然美反映到他的诗里,就显得更加集中,更加完满,能在广大读者心中引起深厚的美感,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染了读者。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大宁中学)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人以兴奋之情写出了田园景物的美好和自己对归隐生活的热爱。诗中表现了诗人蔑视和厌恶官场的生活,赞美了清静闲适的乡村景色,感情真挚,写得生动感人,充满诗情画意。
首先,诗人把隐居田园的生活和官场对立起来,表现了自己鄙弃官位,不同流合污以及热爱归隐生活的思想感情。开头四句是诗人弃官归田之时对自己的志趣与仕宦生活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弃官归田原因的交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道出了诗人的品格和本质。世俗的阿谀奉承诗人一样也没有学会,反而喜欢宁静、淳朴的田园生活,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本性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里写的是诗人向来的志趣,也表明他后来的出仕并非本愿。“适俗韵”,是指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丘山”则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适俗韵”前缀加“少无”,“丘山”前饰以“本爱”,表现出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说自己进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是“误落”,表明自己是因一时迷了心窍,才不经意间糊里糊涂入仕的,心中有几多懊悔与感慨。说自己离开故园山林入仕竟然那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这里面包含了对故园山林的几多眷恋。“三十年”应是“十三年”,指作者出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官之后写此诗的这段时间。
他把自己过去官场生活的不自由,以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比作“羁鸟恋旧林”和“池鱼思故渊”,把仕途当作“尘网”,深以离开这个“樊笼”为乐。在他心目中,恬静的农村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干净乐土,是污浊官场的对立物,所以他才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去歌唱、赞美她。正由于他痛恨当时社会的黑暗,鄙视官场生活,所以当他看到远处的农舍和几缕炊烟,听到几声鸡鸣狗吠,都在内心中产生“复得返自然”的喜悦。诗人细致地描写了恬静、幽美的田园生活,跟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在一般士大夫都热衷于功名利禄的旧社会里,在东晋极为黑暗的官场中,诗人能够不同流合污归田隐居,并以此心中感到无限欢悦,这样的思想感情实属难能可贵。
其次,诗人创造了一个遇境成趣、境趣交融的意境的自然美来表现田园景物的美好和隐逸生活的可爱。诗人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而受到感染。农村中安静的环境和美好的景色,田园舒适、谧静的生活使诗人感到惬意。因此,诗中所表现、描写的一切景物,都是诗人心灵化、感情化的东西。他以非常欢趣的喜悦之情,写出了景色的境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方宅”四句状写自家庭院的景物,这是近景,静态地描写田地与草屋的数量、堂前檐后的桃李与榆柳的生长情况。“暧暧”四句描写院外村落的景物,这是远景与中景,动态地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落,以及深巷中的狗吠声与桑树颠的鸡鸣声。
这些写的都是具体的景物。初看起来,我们所接触到的只不过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仔细琢磨,这些景物却构成了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图景,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画,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使读者能深深地感受到画面中的意境,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和其中的乐趣。这些平凡而具体的景物,在诗中是活现现的,充满了诗情画意。一方面诗人并没有着意去渲染这些景物,然而正是这种未经矫揉造作的自然景致,蕴含着实实在在的自然美,它本身就足以成为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志趣和情操在这里给自然界添增了生气,透过诗句,看出了诗人的情怀。因此,这种自然美反映到他的诗里,就显得更加集中,更加完满,能在广大读者心中引起深厚的美感,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染了读者。
(作者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大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