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冷静的“碎片”还原老兵的崇高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xin3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崇高感是由压抑转到振奋,观赏者的心灵处于动荡状态。基于此,他将崇高分为两类,一类是数量上的崇高,源于对象的体积无比大;一类是力量上的崇高,源于对象巨大的力量和气派,引起恐惧感和憧憬。如果将康德这—理论应用于中国当代军垦事业,倒是颇有意味。
  建国初期,为了祖国建设和发展,王震将军率领10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入天山南北,加上近十万国民党的起义军队,近20万人,在茫茫戈壁荒漠上挖出数万地窝子,打造千万土坯房,开辟一望无际的农田,在大漠深处和戈壁荒滩上,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绵延不绝,不仅数量上、体积上无比大,力量和气派也是无比大。20万大军在新疆,平均年龄38岁,98%没结婚。为了解决战士们婚姻问题,八千湘女上天山,数万山东以及全国各地的优秀女青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奔赴新疆,这数量,这气派,是不是也“无比大”?这些农垦战士,绝大部分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英雄,在天山南北又谱写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辉煌战歌;长期驻守,传至二代、三代,多少爱恨情仇,多少风霜雨雪,汇集成为浩荡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是一种历史的宏大叙事,从整体上用崇高、宏大进行叙述,一点也不过分。
  然而,任何数字上、体积上、力量上的“无比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滔滔江河来自于涓涓细流的汇集,巍巍高山来自于一土一石的累积,历史的宏大叙事,应该由一个一个细节组成,波澜壮阔的场面,应该由一点一滴碎片串起。只有在这些细节和碎片中,我们才能细心体察老兵的心灵温度,才能够触摸天山南北的每一寸荒漠和戈壁,感受寒冷与炎热交替、昼夜互换的严酷。宏大叙事诚然需要,碎片化叙事也不可缺席,一定程度上说,碎片化叙事更能“还原”历史现场,重现“老兵”的崇高。
  谢志强的《老兵十二段》(十二是一个班的编制)就是一部“还原”之作,它选择日常碎片,采用冷静叙述的笔调,编织成一段新疆农垦人的“生活流”,把一群老兵推送到我们面前,让我们看,让我们听,让我们触摸,让我们感悟。
  康德所说的“无比多”“无限大”是相对于观赏者而言的,因为观赏者没有走进崇高对象,缺乏了解。而对于崇高对象而言,也就是说“对象主体”老兵而言,他们处于崇高对象的内部,他们把崇高过成了一种日常生活,已经见怪不怪,不仅没有崇高感了,反而多了一种亲切、亲近的感觉。谢志强作为“军垦二代”,长期处于农垦部队中,他和这些老兵一样,把“异样”的生活过成了平常的生活。因而,在《老兵十二段》中,无论是出场的老兵,还是作者,都很冷静、很平静,他们与我们看来崇高的生活没有距离感。因而,面对这一宏大的历史叙事,谢志强能够撷取生活气息浓郁的碎片,予以真实、真切的叙述。20万大军进驻天山南北,何等壮观,何等艰辛,何等严酷!在《老兵十二段》中却通过《渴望》《米脂婆姨做的布鞋》《鞋》《麻袋》《十三连》等几个片段来传达;八千湘女上天山,多少家庭魂牵梦萦?多少情爱翻江倒海?在谢志强笔下,出现的是《抓阄》《习惯》《过礼拜六》;历次政治运动,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带来多么大的冲击?改变了多少人的命運?这里出现的是《惊飞了鸟》《巫老师的运动》《土坯》等。没有宏大构想,没有苦难叙述,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悲歌慷慨,有的是细节,有的是场景,有的是坚韧,有的是豁达,有的是原生态。
  在《老兵十二段》中,谢志强的笔调非常冷静,冷静到“无我”的地步,作者几乎完全从故事中“撤退”出来,不对故事进行一丝一毫的“干预”,全部采用“人物”讲述故事,全篇几乎没有发出一句作者的“议论”。是担心零星言语的轻微声响,惊动“十三连”将士的酣睡吗?这种完全撤退、彻底“失语”,对于一个“军垦二代”来说,何其难?对于参与过火热垦荒生活的人来说,何其难?对于一个长期浸淫于小说写作,洞悉小说奥秘,敢发议论、善发议论的小说家来说,何其难?谢志强对新疆、对老兵,怀有无限的深情,抱负巨大的责任感(有《老兵·后记》为证)。然而,他把“自我”深深地埋藏起来,让一个一个老兵走上前台,重新演绎自己当日的生活。这是一种藏火热于冰冷的功夫,没有对老兵的深深眷恋,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很难做到。
  《老兵十二段》的叙述语言,具有出色“还原”现场的表现性。这种表现性既源于谢志强对小说语言的长期淬炼,也源于他对老兵生活的熟稔与体晤,他不仅善于捕捉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或细微动作,也善于通过引叙人物语言,更善于通过分解劳动场面,达到特殊的表现目的。《抓阉》写“我”看中的一个姑娘“她悄悄瞅过我,还笑了一个”,就是这悄悄的一笑,改变了抓阄的规矩,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笑,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设兵团,这一笑,穿越了鬼子扫荡,穿越了数千公里。几年里,“我”没有忘记这姑娘。姑娘又何尝忘记过“我”!姑娘不知走过多少路,问过多少人,多少甜蜜的回忆和失联的寂寞,都融汇在这悄悄的一笑中。
  “那么久,那么远,我总算抓住你了”,就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多少酸甜苦辣、艰辛曲折包含其中!作者没有铺叙,没有渲染,没有煽情,而仅仅“一笑”带过,捕捉到姑娘这一细微动作,也就捕捉到了这一笑后面深藏的内涵和无尽的期待了。这种捕捉动作的能力在《土坯》中,以富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色的方式出现:被劳动改造的刘政委,把王震将军赠送的手表打压在土坯中,政委妻子居然想起来用听诊器挨个听声音的方式找到了手表。这一细节,也许只能出现在特殊时代、特殊场合吧?“用听诊器找手表”也许是世界文学中的“这一个”(黑格尔语)。作者善于运用人物语言“还原”场景,不用描写,不用议论,很有表现力。《过礼拜六》中指导员批评大老陈的一段对话,《习惯》中指导员批评小排长的一段对话,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场景感极强。《土坯》对打土坯动作“五磕头”的分解,没有丰富的劳动经验,怎样也提炼不出来。
  《老兵十二段》为我们还原的是新疆农垦老兵的生活碎片,然而,我们依然能够从这些碎片叙述中感受老兵当年的崇高!谢志强向我们证明:碎片化书写依然可以展示崇高。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女作家多丽斯·莱辛说“‘当你写作时,你找到空间了吗?找到那种应当围绕你的空间了吗?进入那种空间,它就像是一个倾听的形式,专注的形式,于是词语,你故事里人物将要讲的词语就来了,思想、灵感就来了。’如果一个作家不能发现这种空间,那么诗篇和故事可能就会流产。”她把“空间”视为写作成败的关键,如果作家不能发现这种空间,就不可能完成写作。
  通过《老兵十二段》,谢志强已经找到了书写新疆老兵的“空间”和“声音”,那就是:以冷静的“碎片”还原老兵的崇高。
其他文献
戊戌年仲秋时节,来到湖南省涟源市。走进杨市镇,旷野上众多的古旧建筑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主人告诉我们,那是清代湘军将领们的故居,“湘军名将故居群”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市镇俗称杨家滩。从胜梅桥顺着孙水河向下,一座座高大宏伟的古建筑,散落在孙水河畔杨家滩上。老刘家、德厚堂、存厚堂、光远堂、佩兰堂、师善堂、云桂堂、余慶堂、静养堂、乐恺堂、锡三堂、师存堂……仅从这些建筑的名称,就可看出主人的良苦用心
期刊
一  大巴一大早从山东聊城出发,约一刻钟后就疾驰在邯大高速公路上了。高高的白杨在车窗外急急掠过,我对前方济宁南旺水脊已心驰神往。  人和某些动物背上的脊是全身骨骼的主干所在,曰脊椎或脊梁。由此派生许多词语,如屋之有梁称之为屋脊,地之有高山峻岭称之为地脊,等等。脊是硬朗和力量的象征,往往用来喻指中坚骨干力量,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称的“民族脊梁”。我过去从不曾听说或想到过水会有脊。
期刊
叶落,是树木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四季交替每岁枯荣。这种现象同样在我老家的院子里年年发生。老家院子很大,那是从曾祖父辈继承下来的。院子里临围墙种了好多棵树,杜英、梅树、茶花、苏铁、蔷薇、五针松,当然还有一棵树龄二十多岁的雕樟树,也是这些树中最大的“树王”,树们都是父亲生前留下的活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唯独那棵雕樟最特别。不仅大,而且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如一顶大伞盈盈地撑开在那里。  
期刊
看姚丽的短篇小说《审判》,不禁让人想起蒋韵的《行走的年代》、黄咏梅的《小姨》等小说,因为它们都是怀念那个已然逝去的20世纪80年代的。正如孟繁华在《建构时期的中国城市文学》(下文未注出处的孟文都引自该篇)中所说:“近年来,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重新书写正在学界和创作界展开。”那么,为什么大家会怀念那个年代?E·M·福斯特说:“价值不用几分几小时计算,而是用强度来衡量,正因如此,当我们回顾往昔时,我们
期刊
科涅纽斯·普拉特利斯(Kornelijus Platelis,1951-),立陶宛著名诗人,早年在维尔纽斯工程建筑学院学习,毕业后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1988年成为自由撰稿人,1991年至1993年出任立陶宛文化教育部副部长,1998—2000年任立陶宛教育科学部部长,此外他还担任过立陶宛国际笔会主席以及其它一些文化机构的重要职务,2001年起担任立陶宛文学周刊《文艺》的主编。他先后出版的诗集有《
期刊
西维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女性主义者,她的小说不仅在主题层面表现出了对女性生命的强烈兴趣与关怀,在意象使用、形式构建等形式层面上带有明显的女性特质,更在观念层面上表现出了与女性主义理念的高度契合,对女性力量的完全信任。  西维创作时间不长,全部小说不过十几个,基本上都是女性视角,对女性生命的不同阶段都做了呈现,尤其是成长主题,更是西维关注的焦点。中篇《风谷之旅》是一篇寓言式的女性成长小说。16岁的“我”
期刊
1  我到警局时,向南和他那几个狐朋狗友还在跟值班警察胡搅蛮缠,质问他们为什么在荒漠上飙车也算危害公众安全?下半夜三点的边城公路,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危害野羚羊迁徙吗?  我去交罚金,登记的工作人员是新来的,还不理解边城简单粗暴的行事风格,瞥了我一眼说:“次生人?”  “是。”  “原则上次生人不能作为保释人。”  “原则上而已,就不能通融一下?难道你喜欢留他在拘留室胡说八道浪费时间?”  向南的车
期刊
1  燕子出嫁时,提出带上娘家的豆腐盒。豆腐盒,也就是做豆腐用的一套家伙。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木头做的,经年累月做着豆腐,板面已经黄旧了,做工也没见讲究,榫眼大一个小一个,边沿还留着刨痕,用了这些年都没磨平。  可是对燕子的要求,妈没有立刻答应。她低着头,默默收拾着盒子里切好的豆腐,好像没有听见女儿说的话。还是哥哥开了口,哥哥先跟妈说,妈,爸走后,是燕子帮着家里做豆腐卖豆腐,这些年累着燕子了,燕
期刊
缪克构,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1974年出生于温州,主要作品有诗集《盐的家族》,长篇小说《漂流瓶》《少年海》,自选集《渔鼓》等十几种。曾获中国新闻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中国长诗奖以及上海长江韬奋奖、上海文学奖、上海文化新人獎等。现为文汇报社副总编辑。  小人书  在家旁边的小弄堂被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取代之前,我在拥挤的小马路旁淘到了近百本小人书。这些半新不旧的小人书摊
期刊
狗叫笨笨,是一只白底花色的短腿狗。三年前,我二哥用麻袋把它套好,坐车到邻镇放掉,几天后的一个凌晨,我二哥听到门被碰撞的声音。门刚开一条缝,它就飞窜进来,并直接上楼。我二哥心亏,受了一条狗好几天白眼。  经此一遭,笨笨在家里的地位算是保住了,并且生下一波波的小狗。刚生完小狗的笨笨,眼神总是变得特别,既有母性的温柔,又有疲惫和哀伤。它的孩子可没有它那么会抗争。不论它们看起来有多么洁白可爱,我二嫂总是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