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人与生物的新关系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3637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说过:“人是第一个有个体的生命的存在。”但不可忽视的是,自然却是人类社会历史存在的前提。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共享一個地球家园,共享资源,相互竞争,却又有其每个层次上的微妙的生态平衡:人与动物、植物之间,微生物与寄主之间、竞争的寄生物之间、宿主与食物之间都是如此。即使是人类自身的生命组织中,都充斥着无数个微小的生态平衡。几万年来证明,只要人的生物进化同寄生物、食肉动物和猎物的进化保持着同步,这幅精密编织的生物网就不会出现特别重大的变化。但随着人类行为蔓延至生态系统的各个角落,人类社会的文化进化伴随着行为开始对古老的生物进化方式施以空前的压力,新近获得的技能使人类逐渐能够以无法预见的、意义深远的方式改变自然平衡。于是,新兴的人类的患病方式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人类在与其他生命关系中的生态角色可以视为一种疾病,自从语言的发展使人类的文化进化冲击到由来已久的生物进化以来,人类已经能够颠覆此前的自然平衡,一如疾病颠覆宿主体内的自然平衡。当人类一次又一次蹂躏别的生命形态到达自然极限时,于是往往就会出现一种暂时稳定的新关系。然而,或早或晚,而且以生物进化的尺度衡量还总是在极端的时间以后,人类又掌握了新的手段,把此前无法利用的资源纳入可利用的范畴,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对其他生命形态的摧残。故而,从别的生物体的角度看,人类就像一种急性传染病。
  新冠疫情的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给人类生存发展和全球治理格局带来严重冲击和挑战,凸显了保障生命健康在人类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捍卫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将成为更加突出的主题,人类需要重新思考人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人与动物、植物和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就我们所知,地球上的物种不计其数,甚至还有人类尚未踏足的物种领域,也有因人类不文明行为导致的大量濒临灭绝的物种,总之,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各种物种之间联系紧密,一种物种对另一种物种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性的,也可能是间接性的。相互依赖的物种也会同时对气候和物质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人口密度、水源、食物、住所这些非生物性的因素也作为间接性因素对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研究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地维持机制,为人类世界背景下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地维持与提升提供基础。
  生态系统维持的是一种松散的、不断变动的平衡,这种平衡尽管可能偶尔或暂时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变化,但却能有效地抵制剧烈的、大的变动。形成并维持这种变动中的平衡的相互作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极端复杂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维护生物多样性,事关人类的共同命运,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主题,从长远来看,“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人类狩猎者虽然登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他们以其它动物为食,又不致为别的大型动物所食,不过,这并不能实质性地改变这些恒久的生态关系,人类虽然以胜利者的姿态取得新的生态地位,但其总体还说并没有改变生态系统本身。
  作者简介:李燕(1997.01——),女,汉,江苏南京,在读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其他文献
摘要:陕北乡村文化,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被赋于了特殊的含义。它的优劣之处被白于山区的群众所认同,因此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地域文化。本文将从住、行两方面对陕北乡村文化思想进行剖析。  关键词:乡村文化;思想;住;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白于山区千沟万壑、尘土飞扬。这种地理环境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质朴勤劳的陕北儿女 ,他们诚朴、厚道、善良,遵循基本人生原则,绽放着浓郁的陕北乡村气息。  一、住 
期刊
高山不拒绝每一粒尘土的降落,方能挺拔俊俏。江河不阻拦每一条溪流的汇入,才有波澜壮阔。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才能将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变得伟大。 ——题记  讨厌下雨的夜晚,走在街头,脑海里会联想很多不美好的画面。我不由地加快步伐,鞋带有些许松散,沾染着雨水和泥土。弯腰系鞋带的时候,鳖见一个黑影在身后,吓了一跳。赶紧起身一路小跑,焦急地找门禁卡,因为那个人朝着我的方向走来。在小区门快关的时候,被飞奔过来
期刊
摘要:当下的高校爱国教育陷入灌输式教育、“空谈爱国”的局面,让高校学生或是没有爱国情怀或是空有爱国情、没有报国志。针对此,教师要利用时事热点、谈心谈话、思想调研的方式加强大学生的爱国认知。挖掘红色文化素材,传承红色基因,激荡学生的家国情怀,让青年学生传承老一辈党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此,助力民族复兴与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爱国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
期刊
摘要:在语音研究领域中,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发现某些区域性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产生了极大的负迁移,而这种影响一直是众多语言学家和教学专家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在语言负迁移视角下,探讨分析鲁西南地区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旨在提供有效的建议以减轻负迁移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关键字:鲁西南方言;英语语音;负迁移;对策  引言  语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对母语还是对外语的习得,语音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期刊
摘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风格鲜明,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一名女性主义作家,她的作品融入了很多地方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风格;其作品思想质朴强烈,文化自然流畅,包含了自己对整个当时社会环境的认知和批判,真实地展示了底层人民真实的生存处境和精神状态,作品有鲜明的乡土气息和地方风味。萧红将小城里的乡土百态、风俗人情融入小说中,由此来探讨当时底层人民的处境以及最后造成命运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悲剧意识;
期刊
(1)与子  这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与继子的不伦之恋,夫权之下的反抗挣扎……一切一切,她注定要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于是也活该被周萍后悔抛弃、投入四凤的怀抱以求救赎;该被鲁贵当作笑话当作八卦将给女儿听,以旁观者的冷嘲热讽,以局外人的谈笑风生。  于是 ,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段禁忌之恋成为了周萍一生难以直视、不愿提及、甚至渴望救赎的污点,他不愿意碰,他想摆脱,说得再通俗些,他想洗白;所以他痛苦他后悔,他
期刊
中文摘要:语言是民族语言、思想及文化所共同汇聚的结晶。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反映这个民族的意识,遵循了大多意识的规律。语言有音节、字母、单词、短语、成篇。语言形成的过程中,蕴含着这个民族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以及精神面貌,更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点和民族性格。语言极其具有代表性,随着时代发展更形成了外来语,它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鲜明的民族标志。  关键词:语言 外来语 民族标志  Резю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要求各学科内容与思政内容相结合,“隐性思政”课堂与思政课堂相结合,构建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体系。作为高校必修基础课程的大学英语,是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隐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依据,探讨其教学实施途经。  关键词:隐性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 教学实施  一、引言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和责任,其他专业
期刊
摘要:《白噪音》描绘了一个以超现实、荒谬和拟真为特征的后现代世界。“拍照最多的谷仓”、超市和电视模拟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简而言之,唐·德里罗强烈主张的是我们不得不生活在模拟的幻影中。  关键词:白噪声;后现代;超现实  唐·德利罗是美国最重要的当代作家之一,《白噪音》是他的一个突破,正如弗兰克·伦特里奇亚所暗示的那样,“后现代主义是文化自我意识的关键术语,如果现实和虚构的区别是美国人的关键意义,那
期刊
摘要:《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著长篇小说。“喜福会”是移民美国的母亲们为打麻将而取的聚会名,有许多中国译者对其进行汉译,本文选取的是程乃珊2007年译本。本文将从回译出发,探讨《喜福会》中拼音的翻译策略。当中文与拼音有匹配的词或句子,并且译文与上下文语境衔接得当,就可以使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当中文与拼音无法达成一致,或者与上下文衔接不当,会让目的语读者产生误解,此时译者就需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