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湖州博物馆承载着湖州的历史文化,已经真正成为世人了解湖州的首选窗口。它作为一种文化地标式的存在,用无可替代的精神内涵承载着湖州人民的记忆。但单一式的传播方式已很难满足大众的需求,本文在于探讨基于新媒体大环境下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试图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动文创产品的设计,通过“以物思文”“以馆感史”带动人们对于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创新;湖州博物馆;多维化
科学及艺术均是以创造力为出发点的不同学科,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如今,被作为无形资产的文化与知识的发展速度已经逐渐超越了以自然资源作为载体形式的传统资产,并且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利用视觉多维化设计的形式来表现传统文化,以此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多感官体验、交互体验,彻底打破时空的局限,以更具有图像叙事性与趣味性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
一、湖州博物馆现状分析
湖州博物馆建馆于1962年10月,原名为吴兴县博物馆,因1983年撤地建市改名为湖州博物馆。湖州博物馆是融合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国家二级博物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文明博物馆。博物馆内现有馆藏文物总数多达一万余件,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湖州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近年来,湖州市博物馆分别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作为其目标、宗旨以及动力,通过内挖潜资、外拓协力的方式,2007年至今每年策划并且颇为成功地举办了“归去来兮:赵孟頫书画珍品回家展”“海上双璧:吴昌硕王一亭书画精品展”“晋韵流衍:沈尹默书法精品展”等一系列湖州籍书画大家的作品展示,且举办了延伸的学术研讨、讲座等配套的线下活动,在國内文博界、书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1]。将湖州本籍书画大家作品系列作为重点并且兼及国内名书画家的“高端书画展陈”,将其包装成为湖州博物馆最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展陈品牌,得到了业界人士广泛认可。
湖州博物馆承载着湖州的历史文化,已经真正成为大众了解湖州的首选途径。它作为一种文化地标式的存在,用无可替代的精神内涵承载着湖州人民的记忆。不仅如此,在现如今高度发展的经济环境之下,其不仅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同样可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
顺应时代的进步,大众对于博物馆的认知与期待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而与之相关的衍生文创产品也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无论是在馆内所开设的周边文创产品店,还是运用新媒体所开设的线上店铺,如淘宝店等,形形色色的文创产品俨然成为时下博物馆的“第二产业”。2016年9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发布了有关“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倡议之后,无疑让国民在精神与物质层面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指引方向,同时也推动了博物馆的参观热潮[2]。2019年春节之际,于故宫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的主题展览吸引了国内外无数人的关注,一票难求。这种形式不但让其以“日常”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之中,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以此来推动大众真正亲近博物馆,亲近历史,亲近传统文化。
(一)文创产品现状及分析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从对于物质的浅层次需求,开始逐步转变为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高层次追求,因此,在多方因素的作用下,文化创意产品应运而生。发展文创产业无论是对博物馆自身,还是对社会、人类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优秀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更好地履行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目前而言,国内博物馆的文创衍生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重文创产品的开发,但其自身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一是产品质量低劣,营销手段较为单一。时下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较其他博物馆而言已算是较好的,但是也避免不了质量低劣、创新能力差及存在抄袭的问题。现存的大部分文创产品只是简单地将文物上的元素进行提取,抑或是对文物进行拟人化的形象设计,质量精湛且制作精良的产品可以说是少之又少。201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对文创产品进行“卡通拟人风格”的设计之后,众多博物馆纷纷效仿,几乎每家博物馆都推出了卡通形象的产品,湖州博物馆也不例外。为跳脱这一模式的束缚,湖州博物馆应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面更加注重质量、创新能力以及营销手段等方面的改进。
第一,“以域创新”。文创产品是集合文化和创新为一体的商业产品,是以传统文化作为其自身的内涵,应赋予其适应当下且具有创新的形式,让更多的人通过此种方式来认识历史,亲近历史。湖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应将其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从而区别其他博物馆的产品。在产品的材质方面,可以将湖州所特有的绫绢文化加入其中,让大众从产品的质感方面感受湖州的独特之处。另外,可通过走访、咨询当地历史学家及文物收藏家等方式,了解湖州数百年的文化历史,将典型有趣的故事提炼、整合并融入产品之中。让湖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摆脱时下所流行的卡通卖萌类的产品,以提取地域特点为着手点进行创新。
第二,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现如今快消型产品占据的比重较大,而环境与资源所承载的负担也愈来愈重。文创产品的设计应将提高其功能化的使用,让其从单纯的装饰型、纪念型产品转变为功能更强的实用型产品。可以通过微博、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向大众征集意见,让大众参与其中,提高与大众的契合度。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可组织一些创意比赛,广泛征集创意产品,让更多人能够参与设计,以用户驱动创造力,增加用户与其之间的互动来了解用户的喜好,这也能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更为精准的用户定位。
第三,扩大宣传力度,增强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多种类的社交媒体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提供了更加便利与灵活的机会。以此为基础,结合社交媒体平台的时效性与交互性,并加入其他丰富的元素来增加营销信息。例如,故宫博物院不仅在线下开设了实体店进行经营销售,也充分利用了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如淘宝、微博、官方网站都有其营销的平台。湖州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只是对于馆藏产品进行了简单介绍,大众与展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感,能够拉近藏品与观看者之间距离感的文创产品则并未涉及。 湖州博物馆的文化创新产业还在探索阶段,困难较多,但是其发展前景广阔,一件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创产业的未来更加精于技术,强调品质,注重文化内涵与用户的契合度。在当下的基础之上,跟上新媒体的脚步,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文创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步。
(二)多维化角度下传统文化的传承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的展陈逐渐由静态化陈列转向了更为灵活的动态数字化展陈形式,由单纯的藏品展示转向了融入了传统文化背景的多维展示方式,由起初单向的传播方式逐渐转向与观看者互动式的传播方式。博物馆中数字媒体的展陈可以包含更多不同内容形式的艺术,如电影、动画、音乐、摄影、装置艺术等,它们的增加可以增强与观看者之间的交互性,从最初的只有视觉形式的参与逐步扩展到“五感”共同参与的方式,从单向的展陈向互动性、沉浸式的多方位发展,让观看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感知历史与文化。通过适度的体验设计,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展览之中,可以使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展品与虚拟情境适度结合,为观看者带去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和更加深刻的记忆。在情境之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之中回味传统文化。将情感化设计融入新媒体之中,让观看者更好地了解展品當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以帮助观看者建立与展品间的联系,更有利于观看者对于知识的吸收与转化。传统的展示方式往往会使观看者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展品本身而忽视了展品与情景、媒介以及自身之间的联系。然而数字化的应用将通过对展品深入层次的挖掘,借助新媒体的手段拓展情景体验空间。
视觉动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趋势,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竹简布帛到纸质媒介再到如今电子产品的应用,传播媒介发生了质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视觉动态化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背景下的动态设计更是有着多种的传播与表现形式。创新性设计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多领域交叉的综合型设计方向,将传统文化与新型传播方式的结合,更是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道路途经。湖州博物馆对于展品的介绍往往仅停留在二维的形式上,通过纯粹的文字与连环图画的形式对其进行介绍。若在原有的表现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其转变为动态化的形式会更加灵活与多样化。静态的内容所呈现的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复杂细腻的情感表达。人的大脑对于视觉印象的收集所占比重较大,尤其对于图形的感知力更为敏感,记忆也更加深刻,所以动态化的设计形式较静态化更加具有吸引力,能够传达的信息层次也更深。通过查阅展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其编纂成一个故事,增强其叙事性,传递给观看者往往更能触发情感共鸣,给观看者带来更深刻的体验。与二维平面化的传播形式相比较,将2D与3D、动画、手绘等多种设计手法结合起来,适当地融入展品陈设,使之突破二维化转向三维甚至四维的形式,增强视觉表现力,以一种更有趣且引人注目的方式吸引观看者,调动观看者的心理情绪,提升幸福感,拉近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传递信息,增强辨识度。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原先传统又严肃的角色形象逐渐发生转变,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只有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文化支持,提升创造力和设计感,坚持保护与创新相结合,促进创新产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的融合,以博物馆为切入点,紧跟时代步伐,以新的形式融入其中,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有力的延续与发展。
作者简介
陈妍君,1998年8月生,女,满族,山东青岛人,湖州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肖振鸣.鲁迅与嘉业藏书楼[J].博览群书,2010(4):44-46.
[2]沈武.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让故宫文创走进人们生活[N].中国文物报,2008-12-25(3).
[3]程辉.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向[J].包装工程,2019,40(24):65-71.
[4]钟蕾,周鹏.新媒体多元化形势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J].包装工程,2015,36(10):1-4.
[5]张海林,储雅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包装工程,2016,37(18):5-8.
[6]张杨.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构与融合[J].都市家教月刊,2013(4):259-260.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文化;创新;湖州博物馆;多维化
科学及艺术均是以创造力为出发点的不同学科,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如今,被作为无形资产的文化与知识的发展速度已经逐渐超越了以自然资源作为载体形式的传统资产,并且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人们利用视觉多维化设计的形式来表现传统文化,以此实现虚拟与现实的多感官体验、交互体验,彻底打破时空的局限,以更具有图像叙事性与趣味性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
一、湖州博物馆现状分析
湖州博物馆建馆于1962年10月,原名为吴兴县博物馆,因1983年撤地建市改名为湖州博物馆。湖州博物馆是融合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国家二级博物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文明博物馆。博物馆内现有馆藏文物总数多达一万余件,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湖州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
近年来,湖州市博物馆分别将“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作为其目标、宗旨以及动力,通过内挖潜资、外拓协力的方式,2007年至今每年策划并且颇为成功地举办了“归去来兮:赵孟頫书画珍品回家展”“海上双璧:吴昌硕王一亭书画精品展”“晋韵流衍:沈尹默书法精品展”等一系列湖州籍书画大家的作品展示,且举办了延伸的学术研讨、讲座等配套的线下活动,在國内文博界、书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1]。将湖州本籍书画大家作品系列作为重点并且兼及国内名书画家的“高端书画展陈”,将其包装成为湖州博物馆最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展陈品牌,得到了业界人士广泛认可。
湖州博物馆承载着湖州的历史文化,已经真正成为大众了解湖州的首选途径。它作为一种文化地标式的存在,用无可替代的精神内涵承载着湖州人民的记忆。不仅如此,在现如今高度发展的经济环境之下,其不仅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同样可作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承与创新
顺应时代的进步,大众对于博物馆的认知与期待也已经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而与之相关的衍生文创产品也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无论是在馆内所开设的周边文创产品店,还是运用新媒体所开设的线上店铺,如淘宝店等,形形色色的文创产品俨然成为时下博物馆的“第二产业”。2016年9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发布了有关“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倡议之后,无疑让国民在精神与物质层面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指引方向,同时也推动了博物馆的参观热潮[2]。2019年春节之际,于故宫举办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的主题展览吸引了国内外无数人的关注,一票难求。这种形式不但让其以“日常”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之中,使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以此来推动大众真正亲近博物馆,亲近历史,亲近传统文化。
(一)文创产品现状及分析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从对于物质的浅层次需求,开始逐步转变为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高层次追求,因此,在多方因素的作用下,文化创意产品应运而生。发展文创产业无论是对博物馆自身,还是对社会、人类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优秀的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更好地履行其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目前而言,国内博物馆的文创衍生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注重文创产品的开发,但其自身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一是产品质量低劣,营销手段较为单一。时下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较其他博物馆而言已算是较好的,但是也避免不了质量低劣、创新能力差及存在抄袭的问题。现存的大部分文创产品只是简单地将文物上的元素进行提取,抑或是对文物进行拟人化的形象设计,质量精湛且制作精良的产品可以说是少之又少。201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对文创产品进行“卡通拟人风格”的设计之后,众多博物馆纷纷效仿,几乎每家博物馆都推出了卡通形象的产品,湖州博物馆也不例外。为跳脱这一模式的束缚,湖州博物馆应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面更加注重质量、创新能力以及营销手段等方面的改进。
第一,“以域创新”。文创产品是集合文化和创新为一体的商业产品,是以传统文化作为其自身的内涵,应赋予其适应当下且具有创新的形式,让更多的人通过此种方式来认识历史,亲近历史。湖州博物馆文创产品,应将其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从而区别其他博物馆的产品。在产品的材质方面,可以将湖州所特有的绫绢文化加入其中,让大众从产品的质感方面感受湖州的独特之处。另外,可通过走访、咨询当地历史学家及文物收藏家等方式,了解湖州数百年的文化历史,将典型有趣的故事提炼、整合并融入产品之中。让湖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摆脱时下所流行的卡通卖萌类的产品,以提取地域特点为着手点进行创新。
第二,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现如今快消型产品占据的比重较大,而环境与资源所承载的负担也愈来愈重。文创产品的设计应将提高其功能化的使用,让其从单纯的装饰型、纪念型产品转变为功能更强的实用型产品。可以通过微博、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向大众征集意见,让大众参与其中,提高与大众的契合度。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可组织一些创意比赛,广泛征集创意产品,让更多人能够参与设计,以用户驱动创造力,增加用户与其之间的互动来了解用户的喜好,这也能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提供更为精准的用户定位。
第三,扩大宣传力度,增强吸引力。在新媒体时代,多种类的社交媒体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提供了更加便利与灵活的机会。以此为基础,结合社交媒体平台的时效性与交互性,并加入其他丰富的元素来增加营销信息。例如,故宫博物院不仅在线下开设了实体店进行经营销售,也充分利用了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如淘宝、微博、官方网站都有其营销的平台。湖州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只是对于馆藏产品进行了简单介绍,大众与展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感,能够拉近藏品与观看者之间距离感的文创产品则并未涉及。 湖州博物馆的文化创新产业还在探索阶段,困难较多,但是其发展前景广阔,一件好的文化创意产品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创产业的未来更加精于技术,强调品质,注重文化内涵与用户的契合度。在当下的基础之上,跟上新媒体的脚步,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文创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一步。
(二)多维化角度下传统文化的传承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博物馆的展陈逐渐由静态化陈列转向了更为灵活的动态数字化展陈形式,由单纯的藏品展示转向了融入了传统文化背景的多维展示方式,由起初单向的传播方式逐渐转向与观看者互动式的传播方式。博物馆中数字媒体的展陈可以包含更多不同内容形式的艺术,如电影、动画、音乐、摄影、装置艺术等,它们的增加可以增强与观看者之间的交互性,从最初的只有视觉形式的参与逐步扩展到“五感”共同参与的方式,从单向的展陈向互动性、沉浸式的多方位发展,让观看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感知历史与文化。通过适度的体验设计,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展览之中,可以使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展品与虚拟情境适度结合,为观看者带去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和更加深刻的记忆。在情境之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之中回味传统文化。将情感化设计融入新媒体之中,让观看者更好地了解展品當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以帮助观看者建立与展品间的联系,更有利于观看者对于知识的吸收与转化。传统的展示方式往往会使观看者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展品本身而忽视了展品与情景、媒介以及自身之间的联系。然而数字化的应用将通过对展品深入层次的挖掘,借助新媒体的手段拓展情景体验空间。
视觉动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趋势,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竹简布帛到纸质媒介再到如今电子产品的应用,传播媒介发生了质的变化,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视觉动态化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背景下的动态设计更是有着多种的传播与表现形式。创新性设计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多领域交叉的综合型设计方向,将传统文化与新型传播方式的结合,更是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道路途经。湖州博物馆对于展品的介绍往往仅停留在二维的形式上,通过纯粹的文字与连环图画的形式对其进行介绍。若在原有的表现基础上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其转变为动态化的形式会更加灵活与多样化。静态的内容所呈现的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复杂细腻的情感表达。人的大脑对于视觉印象的收集所占比重较大,尤其对于图形的感知力更为敏感,记忆也更加深刻,所以动态化的设计形式较静态化更加具有吸引力,能够传达的信息层次也更深。通过查阅展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其编纂成一个故事,增强其叙事性,传递给观看者往往更能触发情感共鸣,给观看者带来更深刻的体验。与二维平面化的传播形式相比较,将2D与3D、动画、手绘等多种设计手法结合起来,适当地融入展品陈设,使之突破二维化转向三维甚至四维的形式,增强视觉表现力,以一种更有趣且引人注目的方式吸引观看者,调动观看者的心理情绪,提升幸福感,拉近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传递信息,增强辨识度。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原先传统又严肃的角色形象逐渐发生转变,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可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只有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文化支持,提升创造力和设计感,坚持保护与创新相结合,促进创新产品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元素的融合,以博物馆为切入点,紧跟时代步伐,以新的形式融入其中,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有力的延续与发展。
作者简介
陈妍君,1998年8月生,女,满族,山东青岛人,湖州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肖振鸣.鲁迅与嘉业藏书楼[J].博览群书,2010(4):44-46.
[2]沈武.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让故宫文创走进人们生活[N].中国文物报,2008-12-25(3).
[3]程辉.博物馆文创产业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方向[J].包装工程,2019,40(24):65-71.
[4]钟蕾,周鹏.新媒体多元化形势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J].包装工程,2015,36(10):1-4.
[5]张海林,储雅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J].包装工程,2016,37(18):5-8.
[6]张杨.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构与融合[J].都市家教月刊,2013(4):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