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的确令每一位施教者颇费周折。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呢?从课堂的导入到结课,无不需要精心布置。文章本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语文课的结课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语文课 课堂气氛 激发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要想让学生听课达到“唯恐聆取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效果,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还要有完善精要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课方法有很多种,方式也很灵活,但不论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较好的状态下学习。
下面就谈谈语文课结课的一些方法:
一、归纳总结 提炼升华
由于学生自己不善于归纳知识,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帮助学生建立一棵“知识树”。
如学生在学习了文言文后,要逐步归纳出文言文中繁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及异体字的区别,再了解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主要用法,接着进一步了解句式结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清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提炼升华。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二、抓住线索,首尾呼应
例如,在学习《项链》一文时,要让学生在初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是以项链为线索的,在结课时就要依据这条线索描绘出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根据这条线索在下节课分析作者重点所描写的人物心理时就有了依据,同时也能使两节课前后衔接起来。
三、讨论比较,加深理解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从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同时找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这样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在教学中学习了先秦诸子的散文后,要让学生分析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文章和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在语言风格及结构方面有没有相似点、有没有区别,通过分析加以比较,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他们作品风格的异同点。
四、布惑置疑,拓展延伸
比如在教学完《阿Q正传》这一课之后,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阿Q形象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塑造的阿Q形象与鲁迅笔下塑造的闰土形象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就要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把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延伸拓展。
五、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比如在讲《边城》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堂结语:“同学们,翠翠到底有没有等来傩送呢?守在渡口的翠翠最终的命运如何呢?想知道答案吗?且听下回分解。”这样更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布置习题,练习巩固
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进入结束时,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随堂检查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技能更熟练。
当然,习题的布置应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样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同时如果发现知识技能上的缺漏,能够及时弥补。练习巩固包括习题训练,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进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七、冶情励志,激发激情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在总结概括的同时,也可以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比如讲《悼念玛丽·居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坚持科学、献身科学、不懈努力的伟大精神是需要学习的。又如在讲《送东阳马生序》时,可以给学生讲宋濂为了求学竟然冒风雪、忍饥饿。通过实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当然,结课的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不论何种技巧,都应让学生有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所以说,结课的精心设计与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关键词:语文课 课堂气氛 激发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要想让学生听课达到“唯恐聆取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效果,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还要有完善精要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唯其如此,教学才能收到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结课方法有很多种,方式也很灵活,但不论用哪一种方式,都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较好的状态下学习。
下面就谈谈语文课结课的一些方法:
一、归纳总结 提炼升华
由于学生自己不善于归纳知识,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要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帮助学生建立一棵“知识树”。
如学生在学习了文言文后,要逐步归纳出文言文中繁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及异体字的区别,再了解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及主要用法,接着进一步了解句式结构。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理清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提炼升华。此法可由教师来做,也可引导学生来做或师生共同归纳。
二、抓住线索,首尾呼应
例如,在学习《项链》一文时,要让学生在初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是以项链为线索的,在结课时就要依据这条线索描绘出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根据这条线索在下节课分析作者重点所描写的人物心理时就有了依据,同时也能使两节课前后衔接起来。
三、讨论比较,加深理解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从内容、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同时找出它们各自的不同点。这样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在教学中学习了先秦诸子的散文后,要让学生分析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文章和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在语言风格及结构方面有没有相似点、有没有区别,通过分析加以比较,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他们作品风格的异同点。
四、布惑置疑,拓展延伸
比如在教学完《阿Q正传》这一课之后,让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阿Q形象是什么样的,然后再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塑造的阿Q形象与鲁迅笔下塑造的闰土形象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就要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概括,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把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延伸拓展。
五、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比如在讲《边城》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堂结语:“同学们,翠翠到底有没有等来傩送呢?守在渡口的翠翠最终的命运如何呢?想知道答案吗?且听下回分解。”这样更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要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布置习题,练习巩固
课堂结束或部分教学内容进入结束时,教师可设计一些练习,随堂检查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技能更熟练。
当然,习题的布置应和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样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同时如果发现知识技能上的缺漏,能够及时弥补。练习巩固包括习题训练,可以让学生讨论比较、进行解题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练习。
七、冶情励志,激发激情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在总结概括的同时,也可以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比如讲《悼念玛丽·居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居里夫人坚持科学、献身科学、不懈努力的伟大精神是需要学习的。又如在讲《送东阳马生序》时,可以给学生讲宋濂为了求学竟然冒风雪、忍饥饿。通过实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从古至今,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必须付出辛勤劳动,从而激励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
当然,结课的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不论何种技巧,都应让学生有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所以说,结课的精心设计与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