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实地走进文本,让学生成为文本的知音。教学《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走进2000多年前古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破琴绝弦”的悲壮呢?如果教师只参考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是没有用心灵去阅读课文。于是,我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完成理解句意的任务,学生借助参考资料,大都可以理解句意。课堂上进行检查交流时,果真不用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八九不离十,他们侃侃而谈,自信的声音似乎在告诉我:“老师,这些我们都会了,不用你多说了。”我庆幸没有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做无用功。的确,一味讲学生已懂的知识,他们感到味同嚼蜡,怎么打得起精神呢?教师应该在学生想不到的地方下功夫,带他们走进一片崭新的天地里。
“伯牙绝弦”是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学生都爱听故事,因此,这堂课,我就以故事的方式用设问串了起来。故事的开端,我从俞伯牙为君臣的演奏开始:这位著名的宫廷乐师,把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喝得酩酊大醉的楚王君臣却在他的琴声中昏然入睡了。既气愤又伤心的伯牙心里想什么?尽管伯牙并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人们是怎样赞美的?学生随着教师的叙述走进故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悟出了只是“太好了”或如“天籁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样肤浅的称赞,让伯牙这位操琴高手深感“寻知音之苦”。教师所讲的故事让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故事在发展,学生从“高山流水”中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在想象中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当他们把“徐徐清风”“皎皎明月”“潇潇春雨”等景象抑扬顿挫地诵读出来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明白了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由此深切地体会到伯牙“遇知音之喜”。
在教师娓娓动听的叙述中,学生走进故事的结局:伯牙见到钟子期冰冷的墓碑,“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学生听着荡气回肠的故事,脱口而出“失知音之痛”,深深明白了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原因。
学生从悲壮的故事中走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分析了伯牙破琴绝弦将失去的是什么,由此,深化了对“知音”的理解,他们纷纷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有的说知音是“能准确道出自己心声的人”,有的说知音是“为好友失去了金钱、地位、名誉也不后悔的人”,有的说知音是“能让你铭记一生的人”。当学生滔滔不绝地用诸多个性化的语言,精辟地概括“知音”的内涵时,我感受到这是从学生心底流淌出来的情感和智慧。接下来在交流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时,班上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第一次举手了:“酒逢知已千杯少。”我发现他这节课学习得非常专注。是感人的故事磁铁般地吸引了他,同时也激活了他的思维。(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严田小学)
“伯牙绝弦”是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学生都爱听故事,因此,这堂课,我就以故事的方式用设问串了起来。故事的开端,我从俞伯牙为君臣的演奏开始:这位著名的宫廷乐师,把变幻多端的海上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喝得酩酊大醉的楚王君臣却在他的琴声中昏然入睡了。既气愤又伤心的伯牙心里想什么?尽管伯牙并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人们是怎样赞美的?学生随着教师的叙述走进故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悟出了只是“太好了”或如“天籁音”“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样肤浅的称赞,让伯牙这位操琴高手深感“寻知音之苦”。教师所讲的故事让学生学习这篇文言文的兴趣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故事在发展,学生从“高山流水”中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在想象中丰富了故事的内容,当他们把“徐徐清风”“皎皎明月”“潇潇春雨”等景象抑扬顿挫地诵读出来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明白了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由此深切地体会到伯牙“遇知音之喜”。
在教师娓娓动听的叙述中,学生走进故事的结局:伯牙见到钟子期冰冷的墓碑,“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学生听着荡气回肠的故事,脱口而出“失知音之痛”,深深明白了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原因。
学生从悲壮的故事中走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分析了伯牙破琴绝弦将失去的是什么,由此,深化了对“知音”的理解,他们纷纷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有的说知音是“能准确道出自己心声的人”,有的说知音是“为好友失去了金钱、地位、名誉也不后悔的人”,有的说知音是“能让你铭记一生的人”。当学生滔滔不绝地用诸多个性化的语言,精辟地概括“知音”的内涵时,我感受到这是从学生心底流淌出来的情感和智慧。接下来在交流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时,班上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第一次举手了:“酒逢知已千杯少。”我发现他这节课学习得非常专注。是感人的故事磁铁般地吸引了他,同时也激活了他的思维。(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严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