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半张讲台给学生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tert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题记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激趣导学,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良师,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我依据教材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上课,我出示数字:2,4,5,9,0,让学生从中选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要求自由发挥,在两分钟时间内比一比谁写的算式多,通过巡视,我安排表现不错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然后大家把黑板上的算式进行分类,分成不退位减和退位减两大类,再从退位减的算式中选出一题作为今天的例题。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氛围浓厚,以往都是老师写例题让学生解答,而这次却让学生自己设计例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反应快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写出十几个算式,一般同学也能写出六七个算式,每名同学都处在积极思索的状态中,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己设计例题),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走进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源泉,大千世界,数学现象和问题无处不在,并不断成为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自主挖掘生活中对学生数学学习一切有用的资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避开抽象的年月日三者关系,与学生谈话交流:“对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了哪些?”学生的知识出乎了我的预料,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有的则说,我还知道大月、小月;有的学生甚至给大家讲了“年”的故事……虽然学生的认识显得有些肤浅,不太全面,但是,正是这些认识构成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教学时应发挥教师指导作用,随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以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又如,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之后,我开展了一个“寻找身边的千克”活动,让学生围绕这个知识点,时时留心,处处留意。在家中、校园、市场等地方都能发现千克的踪影,这样的活动可以突破课堂的限制,把课堂、课外连为一体,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首先,数学学习中的操作训练能诱发学生自主探索。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数学学习从最初的模仿记忆到动手操作、动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借助操作启动思维,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自主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学认识13时,先准备13根小棒,提问:用这13根小棒,怎样摆才能很快数出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各式各样的摆法,然后老师组织学生小组内互相学习,进行讨论,在观察比较中突破了难点,不少同学发现了:把10根捆成一捆,就很容易看出是13根,再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动手操作实际上是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营造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学生各个不同的思维水平,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能力。
  其次,数学活动中的情境展现让抽象变直观。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以直观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抽象的材料直观化,把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全体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如在解答“一辆公共汽车在始发站时上车32人,到了丽都广场下车19人,又上车16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时,老师可以请学生上台表演,展现情境,学生在活动中很容易就解决了问题,义如在讲解“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同桌两名学生,模拟演示两辆轿车从两边向中间行驶的情景,在演示中理解“相向”“相遇”“同时”等问题。
  再次,持之以恒的习惯培养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基。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注意学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要会听,即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不仅要学会听老师讲课,还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对于同学的发育,不仅要听清楚内容是否正确,还要一边听一边思考,哪些发言对己有所启发,哪些认为是还值得讨论的,其次要会读,即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课本(课内和课外)上的会读,考试检测上的会读,尤其是自学课本时要注意读懂书上的例题,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要会想,即教会学生学会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努力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适于探索的课堂氛围,“让半张讲台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一名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象牙消费市场,购买了全世界约70%的象牙。因此,在非洲,中国脸是象牙贩子的最爱。  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完MPA国际发展硕士后,申请了南非金山大学一个专门招募中国记者的环境报道项目,去做象牙、犀牛角贸易的调查报道。  当时我的内心非常不解,非洲野生动物的问题,为什么要特地招中国人过去调查呢?“中南屋” 的成员们  带着这个疑问,我去了非洲。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有一个“六月二十五日
測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线一城  大兴机场位于“申遗”项目的“北京中轴线”南端延长线位置,观者可借此作品了解北京百年历史。这件艺术作品使用了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将历史文化与当代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蒲公英  旅客们无论来自何处,都会以大兴机场为联结点通往世界各地。蒲公英给人带来了漂泊远方之感,作品以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别八方来客,仿佛在对旅客们说 :“万水千山,友谊长存。”爱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件作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文章从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反思三个方面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进行了简单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反思    有效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摘要】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完善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初中数学考试对学生的考察,在原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解题技能的基础上,更重视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不能再依靠原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来指导现在的学生,教育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技巧;课堂教学     数学相比其他
这天上午,梁玉美正在小区的广场上跳广场舞,社区民警小吴带着一个短发的女孩子站在一边冲她招手。她停下动作,来到小吴面前,迟疑着问道:“小吴,你是找我吗?”  她一直是个不招灾不惹祸的人,警察不该来找她的,没准儿是找错人了吧。谁知小吴点点头说:“梁姨,就是找你啊。”小吴小声对她讲,旁边那个女孩子是法院的工作人员,来送诉讼文本,还是去家里说比较好。一听说有官司,梁玉美吓了一大跳,心里一阵慌,不由自主地点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在饥渴的状态下吃东西特别香,也有可能更多地转化为肌体的能量,学习也是如此,当求知欲望很迫切时,感观系统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这时对知识的吸取会变得很容易,理解领会也就更深刻,因此,教师恰当地引入新课,才能够抓住学生的思绪,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愤悱的状态中学习,所以,针对美术类的高中生,教师要在了解学生数学水平的基础上,将引入的起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对接,才能进行有效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所谓“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并且能够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    一、问题教学法的重要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
【摘 要】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理念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操作基础,其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它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和操作三维目标,是数学教师实践中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就笔者的教学工作的经验积累和总结,谈谈自己的实践教学策略。  【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自我评价水平,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反思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树立知识梳理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