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飞天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m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一年级《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内容。传统授课过程中学生只能由教师的讲授得出超重与失重的含义,缺乏对超重与失重的进一步理解,更无法对超重与失重的现象进行体验。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设计了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所提供的学习环境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体验物理的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超重和失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及两者产生的条件;理解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本质;能运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研究分析超重与失重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提问、比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多种情境中找出问题实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设置情境和引导,鼓励学生提问,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借助课堂小实验、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源,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学会交流与合作、参与小组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在超重和失重中对支持物的压力和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否看过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天的电视直播?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请注意观看宇航员步入外太空后所发生的现象。
  (课件展示:神七航天员出舱活动的视频。)学生们为宇航员迈出豁然、稳健脚步的一刻而感到深深震撼,同时也引发了思考。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失重。
  师:对,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究竟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神舟七号视频的播放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引出本节的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任务。教师适时地通过投影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超重和失重的现象和本质是什么?
  (二)观察思考,自主探究
  师:请各小组打开素材库,对其仔细观察并剖析原因。
  学生访问网络资源库上的“多媒体素材”模块,通过教师提供的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资源,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情境,认真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
  观察学习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对本组所观察的现象进行描述,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全体学生对代表的发言进行补充和评价。
  生1:我印象最深的是霍金亲自感受零重力状态这张图片。他作为一位毕生研究重力和黑洞的物理学家,尽管已经全身瘫痪几十年,但依然怀有自由奔放的梦想,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生2:我看到运动电梯的动画。在加速上升时,由于超重现象,电梯内悬挂小球的弹簧拉长;加速下降时,由于失重现象,弹簧会收缩。
  生3:我在视频素材库中看到了蹦极运动。我也曾尝试过蹦极,身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会急速下落,感觉挺刺激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在学习结果汇报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网络协作,学习新知
  师:通过观看视频素材,我们对超重与失重有了感性的认识。请大家打开“理论分析”模块,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学生独立(必要时可通过网络协作)画出物体受力图,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在脑子里形成清晰的脉络结构。假设物体的质量为m,运动加速度为a,所受的拉力为F。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
  师:请同学们打开“思维点拨”模块,对超重、失重、完全失重三种现象的本质进行区分,并思考物体怎样运动会出现此现象,把学习结果发布在网络的学生讨论区,并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究的同时,可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学生与学生的协作、学生与教师的协作等。
  学习讨论区情况汇总如下。
  生1:(1)超重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F=G ma>G。(2)失重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F=G-ma  生2:向上加速运动时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方向向上,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说明物体加速度方向向上的现象为超重。
  生3:补充一下,向下减速时也会出现超重,虽然运动方向向下,但加速度方向却是向上的。
  生4: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包括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时都会出现失重。
  教师关注学生的讨论,并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发现深层问题,并学会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修改和完善。
  (四)课题小结,点评提高
  师:请完成本课小结。
  
  教师适当补充需要注意的问题。
  1.物体在超重或失重状态时,“视重”发生变化,而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还是不变的。
  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方向无关,只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有关。
  (五)联系生活,增加兴趣
  学生阅读教师准备的“学海拾贝”中的课外知识,了解关于宇航员如何在失重环境下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六)在线测试,巩固加深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自我检测”页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测试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并通过网络汇总到教师处,便于教师了解本节课的效果。
  我将测试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基本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综合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考试试题;第三层次为奥赛级,注意配有题目的分析及提示。
  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收集成绩汇总结果,以便对本节课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优势及时评价与反馈,突出个性评价,以形成重差异性、重特色性、重自我性的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体系,让各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七)课外探究,拓展延伸
  教师设计两个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实验中溶入本节课的知识点。
  1.记录人在体重秤上下蹲至静止的过程中体重秤示数的变化。人下蹲后突然站起,情况又会怎样?
  2.侧面有一个洞的水瓶里面装满水,让水瓶做自由落体运动,水会不会从洞中射出来?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实验,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知识源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力求凸显出以下教学理念。
  1.自主学习,培养能力。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包括使用Flash工具制作出升降的电梯中悬挂小球的弹簧的变化,努力通过多种手段使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借助网络环境和资源,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力求实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感悟。
  2.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往往需要在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提交给教师批改后才能得到反馈,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们通过“自我检测”模块的在线反馈功能,使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3.拓展内容,丰富学习。设计“学海拾贝”等模块,给学生提供了宇航员如何在失重环境下生活的文字资料,加强所学知识与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踏着春天的脚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迎来了创刊百期的日子。翻阅着一期期过往的杂志,仿佛又回到了创刊之初,脑海中犹如过电影般闪现着难忘而艰辛的创刊历程,心里默数着创刊中的点滴往事。作为面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刊物,为教师提供高品质、有新意的原创性文章始终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信息技术教育逐步趋于常态化的今天,我们希望本刊能够成为教师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  作为教育宣传工作者,作为基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日记的重要性越来越受研究者们的重视。随着私人日记的不断发掘刊印,一些文学文化史上的悬案疑难问题有了新的解释。日记是最为私人化的文字,代表的是个人的观点,带有浓郁的主观性色彩的记载未必就比其他的文字记载更加客观真实,但是对于记载者个体而言,日记中的文字却是无可替代的切实的个人化体验。但是,作为私人化文字的日记,仍然有着种种的不同。从著作者的角度来说,日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标定位与模式建构是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对MiniQuest怎样应用于中小学师资培训进行案例叙述,继而对应用该培训方式产生的培训绩效进行客观评估,最后对MiniQuest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初步预测。    一、从WebQuest到MiniQuest    WebQuest是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单元式课程探究型学习模式,比较适合学生探究式学习活动,特别是跨学科学
[本刊讯]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形势和了解前沿讯息,使今后的办刊工作更贴近实际,近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刘雍潜秘书长、原北京电教馆潘克明馆长相继莅临杂志社,与编辑们座谈,梳理目前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为今后的刊物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刘雍潜秘书长和潘克明馆长都是我刊的老朋友,长期以来一直密切关注刊物的动向和发展,对刊物的成长倾注了不少的心力。在座谈中,刘雍潜秘书长和潘克明馆长都不约而同
一、mGBL项目简介    欧洲移动学习项目mGBL(moible Game-Based Learning)项目2005年10月启动,于2008年9月结束,历时3年,由英国、意大利、克罗地亚、澳大利亚、斯洛文尼亚5个国家的11个机构联合开展。总体目标是通过开发创新性的基于移动游戏的学习模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以趣味性和情感性并重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具体方式是设计并开发出一个游戏
本课选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四节《曲线工具的妙用》,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曲线工具的各种画法及运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熟练使用椭圆工具、矩形工具、颜色填充工具等,并能运用这些工具绘出一幅内容简单的图画,但是画面不够丰富,缺乏创意。通过使用曲线工具可以绘制任意弧度的曲线,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很好控制,运用起来不够灵活。本节课通过循序渐进地融入曲线工具的一些妙用之处,逐步引
碧泉、隐山两地相距仅六公里之遥,分属素称“天下第一壮县”的湘潭县锦石乡与排头乡, 北距湘潭市区约40公里。此潭不大,山亦不高,无瑰怪、奇观可足称道,然历史文化底蕴积淀深厚,自南宋初著名理学家胡安国(1074-1138)举家南游,定居于斯,在此援笔著书、开坛讲学,太古夷荒未辟之墟,遂燃起文明之火与智慧之光,成为南宋湖湘学派的源头,理学研究与传播的重要基地。  壹  胡安国、胡宏父子在碧泉、隐山的文化
一、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发生巨变,因此,教学应突出这场革命的深刻动因、历史条件、技术变革的顺序性以及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概念,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工业革命从哪个部门开始。让学生了解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机车。  能力目标:  1.探讨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历史的能
在中小学教师开发的课件中,Flash占的比例很大,而声音作为多媒体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课件整体艺术力的表现。本文将就Flash课件中对声音处理的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力图介绍一些最简单、便捷、实用的处理方法与控制技巧。在不借助更多声音处理软件的情况下,使普通中小学教师在制作Flash课件时能合理地添加声音,表现需要的音效。    一、Flash中常用的声音格式和处理方法    
我的父亲朱生豪生前的一些“小言”由我编注为《朱生豪小言集》,由商务印书馆于2016年出版。我的父亲写这些“小言”,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与热情。这些大半个世纪以前的文字,从特定的角度,展现了当时那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搏斗的历史场景。  本书收集了我的父亲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上海“孤岛”中的《中美日报》所写的千余篇“小言”(时政随笔)。这是他留存至今最集中,也是最重要的一批原创文学作品。它们充分体现了朱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