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空观念是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学科固有的特点和思维方式。历史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连续过程,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以历史地理视角重构知识并利用地图落实时空观念是高三历史复习课堂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时空观念;知识重构;历史地理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94
一、适应选考学考新形势
2015年浙江启动了高考的试点改革,不仅高考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试的内容也是产生了变化。新形势下如何适应选考学考的变化是每个高中一线教师都要思考和学习的内容。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通过对2015年和2016年的四份真题的解读和省内各地命题专家的专题讲座,我們可以发现新高考正是紧紧围绕着“历史核心素养”而展开命题。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6.9征求意见稿)》最新修订版可知,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思维是以时间、地点、人物为基本线索,揭示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知体系”。时空观念的概念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固有的特点和思维方式,因此在高三备考中落实时空观成为学生适应选考的重要抓手。
二、深度把握教材,提炼要点
在高三的二轮复习中单单对教材的重复梳理还不够,对教材的要点的精确提炼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根据教材的叙述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的知识点:
1.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 耕作技术:耦犁→一牛挽犁→曲辕犁
3. 耕作农具:铁铲、铁锄、曲柄锄、大镰、耧车
4. 水利工程:大禹治水的传说、都江堰、郑国渠、井渠(坎儿井)、王景治理黄河
5. 水利书籍:《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史记·河渠书》
6. 灌溉农具: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
三、按时序重构知识
历史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连续过程,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现有的教材依据专题模块书写,打破了原有的通史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历史时序意识。在复习中可以在列出教材要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叙述,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1. 原始时期: ②耕作工具:耒耜
③水利工程:大禹治水的传说
④土地制度:井田制
①耕作方式:牛耕
2. 春秋战国时期: ②耕作工具:铁农具
③水利工程:郑国渠、都江堰
④土地制度: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耕作技术:耦犁、一牛挽犁(东汉)
3. 两汉时期: ②农业工具:耧车、曲柄锄、大镰
③水利工程:井渠(坎儿井)、王景治理黄河
④水利书籍:《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史
记·河渠书》
①耕作技术:曲辕犁
4. 唐代时期: ②灌溉工具:立井水车、高转筒车
四、以历史地理视角重构知识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的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依照地理概念,可以将《古代中国的农业》一课重新构建,分为以下几个地区:关中地区、中原地区、江东地区、四川地区等几个区域。通过地图的形式直观清晰的将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呈现出来。例如本课中多次出现的“关中地区”,学生十分陌生。用文字表述关中地区指的是“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相信这样的表述学生是茫然的。如果给出地图直接将关中地区标明,相信能让学生大致掌握关中地区是在现在的陕西省中部。再利用地图将本课涉及的几个区域农业直观呈现。
地图的绘制可以是教师课件直接呈现,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出草图,让学生上来画。或者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画图,落实相关知识。尤其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对加深相关历史时空中的相关地理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高三的复习课堂既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梳理,也需要对知识进行重构。特别是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成为新课改以来的命题热点,高三复习备考也必需有意识的去挖掘,从而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 325400)
关键词:时空观念;知识重构;历史地理视角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094
一、适应选考学考新形势
2015年浙江启动了高考的试点改革,不仅高考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试的内容也是产生了变化。新形势下如何适应选考学考的变化是每个高中一线教师都要思考和学习的内容。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通过对2015年和2016年的四份真题的解读和省内各地命题专家的专题讲座,我們可以发现新高考正是紧紧围绕着“历史核心素养”而展开命题。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6.9征求意见稿)》最新修订版可知,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思维是以时间、地点、人物为基本线索,揭示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知体系”。时空观念的概念是指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固有的特点和思维方式,因此在高三备考中落实时空观成为学生适应选考的重要抓手。
二、深度把握教材,提炼要点
在高三的二轮复习中单单对教材的重复梳理还不够,对教材的要点的精确提炼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根据教材的叙述可以大致归纳为如下的知识点:
1.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 耕作技术:耦犁→一牛挽犁→曲辕犁
3. 耕作农具:铁铲、铁锄、曲柄锄、大镰、耧车
4. 水利工程:大禹治水的传说、都江堰、郑国渠、井渠(坎儿井)、王景治理黄河
5. 水利书籍:《吕氏春秋·上农》等四篇、《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史记·河渠书》
6. 灌溉农具: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
三、按时序重构知识
历史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连续过程,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现有的教材依据专题模块书写,打破了原有的通史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历史时序意识。在复习中可以在列出教材要点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叙述,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1. 原始时期: ②耕作工具:耒耜
③水利工程:大禹治水的传说
④土地制度:井田制
①耕作方式:牛耕
2. 春秋战国时期: ②耕作工具:铁农具
③水利工程:郑国渠、都江堰
④土地制度: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
①耕作技术:耦犁、一牛挽犁(东汉)
3. 两汉时期: ②农业工具:耧车、曲柄锄、大镰
③水利工程:井渠(坎儿井)、王景治理黄河
④水利书籍:《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史
记·河渠书》
①耕作技术:曲辕犁
4. 唐代时期: ②灌溉工具:立井水车、高转筒车
四、以历史地理视角重构知识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的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依照地理概念,可以将《古代中国的农业》一课重新构建,分为以下几个地区:关中地区、中原地区、江东地区、四川地区等几个区域。通过地图的形式直观清晰的将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呈现出来。例如本课中多次出现的“关中地区”,学生十分陌生。用文字表述关中地区指的是“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相信这样的表述学生是茫然的。如果给出地图直接将关中地区标明,相信能让学生大致掌握关中地区是在现在的陕西省中部。再利用地图将本课涉及的几个区域农业直观呈现。
地图的绘制可以是教师课件直接呈现,也可以在课堂上给出草图,让学生上来画。或者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画图,落实相关知识。尤其是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对加深相关历史时空中的相关地理概念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高三的复习课堂既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梳理,也需要对知识进行重构。特别是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成为新课改以来的命题热点,高三复习备考也必需有意识的去挖掘,从而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 3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