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博客真正的价值在于教研文化的变革,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对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尊重、对教师话语权的保护;在于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民主平等教研关系的建立。老师们所看重的网络教研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因为教师博客技术门槛太低,参与者人多面广,又是茶馆式的交流,必然导致交流肤浅,这是目前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教研所遭遇的瓶颈问题。
为此,海盐教师博客根据李克东教授的指点,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新的探索。
● 积极开展主题教研,促进教师博客深度交流
自“李克东难题”提出以来,海盐教师博客出现了很多主题教研活动,有的是教研员组织的在现实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拓展延伸性主题教研,有的是学校发起的主题教研论坛。凸现了海盐教师博客从浅层交流互动向深度交流互动转变的一个亮点。
其中一个案例就是小学语文教研员徐利华发起的以小学语文“学案导教”为主题的活动。这一次活动是2009年10月14日徐老师在三毛小学举行的,所谓的“学案导教”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重教轻学、重理解轻表达及教学“零起点”等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而提出。三毛小学王雪宝老师上了一堂体现了“学案导教”理念的公开课——《唯一的听众》。这次活动过后,在海盐教师博客上出现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是:
☆教研员徐利华老师“蓝色月亮”于2009年10月15日18点34分发表了《“学案导教”迈出了第一步》。
☆“苦丁茶”在《一次有意义的课题化教研活动》中认为,这一堂课的“基本理念是承认学生是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的,承认任何的有效教学是需要正确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已知或浅知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启发、引领和点拨”。
☆向阳小学许梅芬“梅子0116”在2009年10月15日19点40分发表了《以学导教,追求高效课堂》。“梅子0116”认为“王老师直接从学生学案中提出班级中学生错误较多的字词,进行辨析认读,这样省时高效!在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王老师又是从学生学案中得出教学的例子,引导学生辨析,真正学会叙事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盛夏的果实”老师于2009年10月14日22点33分发表了《参加“学案导教”课题论证活动有感》,对王老师《唯一的听众》这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们该做如何提炼?我们引导学生探究到底该如何操作?”
最后她归纳了本次活动中最精彩的语言:
“任何有效教学都要在学生已经懂了什么这个起点上进行。”
“有效的教学都是有准备的。”
“作为老师,在上课前经常要问问自己:为什么需要我这个老师,有我的介入,课堂有什么不一样?课堂的增量在哪里?”
☆费燕萍的“秋韵心语”于2009年10月20日发表《以学案导教课题,看我们今天的课堂》,推荐7人,回复8次,阅读473次。“秋韵心语”从以下三个方面反观我们的课堂:一是否重教轻学;二是否教学零起点;三是否重内容理解,轻语言表达。
☆“藕丝录”于2009年10月16日16点54分发表了《“学案导教”,我们的行走轨迹》。
☆行知小学沈玲琴老师博客名为“阿菜”(slq314156的blog),于2009年10月17日发表了《参加“学案导教”活动有感》。
☆小学语文主题论坛,回复11人,推荐10人,阅读446次。
☆海盐教师优视上上传了王雪宝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课堂视频。
以上是我根据精华日志列表梳理得到的,当时还有许多教师在海盐教师博客上参与这一次活动的网上讨论与交流。在这样的活动中,抛出问题者是学科教研员,对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基于现实的教研活动以及由此开展的网上延伸性主题研讨。作为一次教研员组织的活动,能够在海盐教师博客上延伸开展如此多如此有深度的交流与互动,我以为已经基本解决了李克东教授提出的教师博客浅层交流互动的问题。
● “视频 博客”引领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教育叙事研究与博客技术的结合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课堂研究和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但是,如何有效推进海盐教师博客的深度交流?如何把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思考与研究引向深入?如何指导教师学习、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观察与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是与李克东教授见面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那么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每年上百堂经过层层评选出来的优秀课堂教学课例放在哪里?都是评了就丢。我们在一次次主题教研活动中充满着群体智慧的评课说课,也随着教研活动的结束而消失殆尽。我们每年有许多名师、学科带头人的优秀课堂教学展示课例,也随着展示活动的结束而无法寻找。优秀的教学资源被浪费,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没有受到重视。
教研工作的核心目标指向是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要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一则是要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设计、课堂智慧,包括学习同行对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评点; 二则是要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或者是聆听同伴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点评。而现实教研由于时空的限制,很难在这些方面满足所有教师的要求。
如果把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网上课堂视频与教师博客结合起来(课堂优视 教师博客),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
所以,从云南回来,我们投资十万元创建了海盐教师优视,注册了域名(网址:http://www.hyyoushi.cn),取名为“海盐教师优视” 。
海盐教师优视上传的内容是以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视频为主,兼以专家讲座、科教影视等,可附教案、课件、点评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视频上传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学科上传,二是学校上传。
1.学科上传要求
①各学科上传视频一般与所组织的教研活动有关,省、市、县、片、学科基地、学科中心组教研活动中的有研究价值的课堂教学视频(片断)或教研活动过程。
②凡本学期组织的教研活动,每上传一个视频必须有任务驱动,必须与博客研讨结合,有明显的博客研讨价值。
③以前学科教研活动中有研讨价值的课堂教学视频,一般限于近三年内,凡上传一个要组织一定人员开展介绍与评论,以显示其引领教师研究的价值。
④每学期各学段各学科上传不少于5个。
2.学校上传要求
①学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研讨价值的课堂视频。
②凡学校要求上传的视频,一定要组织学校教师开展基于博客的网上教学反思或网上介绍、评论、研讨。
③每学期各校上传不少于10个。
到目前为止,小学已经上传课堂视频105个,初中上传45个,高中上传30个,其他26个。
课堂视频一旦嵌入到教师的个人博客,就会使一个教师团队的博客都在研究这一堂课,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胜过现实中某一个教研活动中的听课评课。而且基于视频的课堂观察,由于能够重复观察与记录,能够集体反思观察与研究,能突破时空进行分散的观察与研究,因此容易达到对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深度交流与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课堂研究。基于课堂视频和教师博客的课堂教学研究,由于是现实主题教研活动的网上延伸,有具体的组织行为和任务驱动,加上能对课堂视频作反复的课堂观察与研究,从而能形成真正有效的网络教研创新形式。
但是,因为教师博客技术门槛太低,参与者人多面广,又是茶馆式的交流,必然导致交流肤浅,这是目前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教研所遭遇的瓶颈问题。
为此,海盐教师博客根据李克东教授的指点,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新的探索。
● 积极开展主题教研,促进教师博客深度交流
自“李克东难题”提出以来,海盐教师博客出现了很多主题教研活动,有的是教研员组织的在现实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拓展延伸性主题教研,有的是学校发起的主题教研论坛。凸现了海盐教师博客从浅层交流互动向深度交流互动转变的一个亮点。
其中一个案例就是小学语文教研员徐利华发起的以小学语文“学案导教”为主题的活动。这一次活动是2009年10月14日徐老师在三毛小学举行的,所谓的“学案导教”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重教轻学、重理解轻表达及教学“零起点”等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而提出。三毛小学王雪宝老师上了一堂体现了“学案导教”理念的公开课——《唯一的听众》。这次活动过后,在海盐教师博客上出现了热烈的讨论,他们是:
☆教研员徐利华老师“蓝色月亮”于2009年10月15日18点34分发表了《“学案导教”迈出了第一步》。
☆“苦丁茶”在《一次有意义的课题化教研活动》中认为,这一堂课的“基本理念是承认学生是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的,承认任何的有效教学是需要正确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教师的作用是在学生已知或浅知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启发、引领和点拨”。
☆向阳小学许梅芬“梅子0116”在2009年10月15日19点40分发表了《以学导教,追求高效课堂》。“梅子0116”认为“王老师直接从学生学案中提出班级中学生错误较多的字词,进行辨析认读,这样省时高效!在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王老师又是从学生学案中得出教学的例子,引导学生辨析,真正学会叙事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盛夏的果实”老师于2009年10月14日22点33分发表了《参加“学案导教”课题论证活动有感》,对王老师《唯一的听众》这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们该做如何提炼?我们引导学生探究到底该如何操作?”
最后她归纳了本次活动中最精彩的语言:
“任何有效教学都要在学生已经懂了什么这个起点上进行。”
“有效的教学都是有准备的。”
“作为老师,在上课前经常要问问自己:为什么需要我这个老师,有我的介入,课堂有什么不一样?课堂的增量在哪里?”
☆费燕萍的“秋韵心语”于2009年10月20日发表《以学案导教课题,看我们今天的课堂》,推荐7人,回复8次,阅读473次。“秋韵心语”从以下三个方面反观我们的课堂:一是否重教轻学;二是否教学零起点;三是否重内容理解,轻语言表达。
☆“藕丝录”于2009年10月16日16点54分发表了《“学案导教”,我们的行走轨迹》。
☆行知小学沈玲琴老师博客名为“阿菜”(slq314156的blog),于2009年10月17日发表了《参加“学案导教”活动有感》。
☆小学语文主题论坛,回复11人,推荐10人,阅读446次。
☆海盐教师优视上上传了王雪宝老师执教的《唯一的听众》课堂视频。
以上是我根据精华日志列表梳理得到的,当时还有许多教师在海盐教师博客上参与这一次活动的网上讨论与交流。在这样的活动中,抛出问题者是学科教研员,对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基于现实的教研活动以及由此开展的网上延伸性主题研讨。作为一次教研员组织的活动,能够在海盐教师博客上延伸开展如此多如此有深度的交流与互动,我以为已经基本解决了李克东教授提出的教师博客浅层交流互动的问题。
● “视频 博客”引领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教育叙事研究与博客技术的结合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课堂研究和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但是,如何有效推进海盐教师博客的深度交流?如何把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思考与研究引向深入?如何指导教师学习、研究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观察与反思自己课堂教学行为?是与李克东教授见面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那么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每年上百堂经过层层评选出来的优秀课堂教学课例放在哪里?都是评了就丢。我们在一次次主题教研活动中充满着群体智慧的评课说课,也随着教研活动的结束而消失殆尽。我们每年有许多名师、学科带头人的优秀课堂教学展示课例,也随着展示活动的结束而无法寻找。优秀的教学资源被浪费,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没有受到重视。
教研工作的核心目标指向是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要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一则是要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设计、课堂智慧,包括学习同行对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评点; 二则是要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或者是聆听同伴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点评。而现实教研由于时空的限制,很难在这些方面满足所有教师的要求。
如果把目前技术已经成熟的网上课堂视频与教师博客结合起来(课堂优视 教师博客),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我们思考的几个问题。
所以,从云南回来,我们投资十万元创建了海盐教师优视,注册了域名(网址:http://www.hyyoushi.cn),取名为“海盐教师优视” 。
海盐教师优视上传的内容是以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视频为主,兼以专家讲座、科教影视等,可附教案、课件、点评以及相关的资料等,视频上传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学科上传,二是学校上传。
1.学科上传要求
①各学科上传视频一般与所组织的教研活动有关,省、市、县、片、学科基地、学科中心组教研活动中的有研究价值的课堂教学视频(片断)或教研活动过程。
②凡本学期组织的教研活动,每上传一个视频必须有任务驱动,必须与博客研讨结合,有明显的博客研讨价值。
③以前学科教研活动中有研讨价值的课堂教学视频,一般限于近三年内,凡上传一个要组织一定人员开展介绍与评论,以显示其引领教师研究的价值。
④每学期各学段各学科上传不少于5个。
2.学校上传要求
①学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研讨价值的课堂视频。
②凡学校要求上传的视频,一定要组织学校教师开展基于博客的网上教学反思或网上介绍、评论、研讨。
③每学期各校上传不少于10个。
到目前为止,小学已经上传课堂视频105个,初中上传45个,高中上传30个,其他26个。
课堂视频一旦嵌入到教师的个人博客,就会使一个教师团队的博客都在研究这一堂课,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胜过现实中某一个教研活动中的听课评课。而且基于视频的课堂观察,由于能够重复观察与记录,能够集体反思观察与研究,能突破时空进行分散的观察与研究,因此容易达到对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的深度交流与研究,形成有价值的课堂研究。基于课堂视频和教师博客的课堂教学研究,由于是现实主题教研活动的网上延伸,有具体的组织行为和任务驱动,加上能对课堂视频作反复的课堂观察与研究,从而能形成真正有效的网络教研创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