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整体稳定性、耐久性和抗冻性以及与路面结合好的特点,被广泛应于于各重工程领域,但由于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处理不善,容易产生收缩裂缝等病害,从而成为严重影响水泥稳定粒料路而基层质量的个关键性问题,该文就水泥稳定粒料产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路面;裂缝;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粒料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抗冻性好、寿命长而逐渐应用于道路工程。其缺陷是抗变形能力差,易产生裂缝。如果施工中不注意质量控制,就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使基层受到损坏,如何预防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出现的裂缝现象,确保水泥稳定粒料的施工质量,成为工程施工部门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水泥稳定粒料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
1、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1.1含水量对施工的影响不容忽视。含水量不足,水泥不能允分溶解,影响强度的形成且不易成型;含水量过多,成型后会因十缩反应造成大量裂缝甚至网裂,即会出现“弹簧”等现象。
1.2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压实对质量的影响。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没有覆盖,造成表层水分损失太大,含水量不均匀;在卸料和运输途中停车和颠簸,造成混合料的离析或时问延迟;摊铺时中断两小时以上没有合理设置横向接缝;温度过低、不能保证在终凝前碾压完毕。压实机械组合不合理,没有碾压到位等原因都能造成质量缺陷,从而形成裂缝。
2、温度裂缝。主要是温度疲劳裂缝,这主要发生在日温大或昼夜温差大的季节,还有夏季中含水量不易控制,往往偏高,易十缩产生裂缝。
3、水泥剂量的影响。在施工中,为了满足取芯成型,只用增大水泥剂量来提高强度的力一法是严重错误的,由于水泥用量过大,强度过高,基层材料的强度模量比就会增加,从而增大基层底面由行车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拉应变,致使基层在行车荷载下产生开裂。另外,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强度高,基层内出现收缩裂缝的问距增大,容易造成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4、水泥稳定碎石粒径对十缩性的影响。水泥剂量对十缩性的影响随集料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少,集料的平均粒径越大,水泥剂量对十缩性的影响越小,在相同的条件下,水泥稳定中粗粒土的收缩性较细粒土的收缩性要小得多,若混合料中塑性细土的含量过大,采用水泥稳定时很容易产生十缩裂缝。
5、原材料选择不当。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泥初终凝时问不符合要求或安定性差,粗集料粒径不规格、含泥量太大,细集料含量偏多等原因的影响。
二、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裂缝的种类
1、纵向裂缝。如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早期产生纵缝,定是施工控制力一面引起的。其原因应归结为局部土基压实度或基层压实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但道路基层}a养护期满后,如果管理维护不到位,也会产生纵缝。由于基层较厚,采用分层碾压作业,第一层摊铺碾压成型时,如果厚度较薄,其承载能力也较低。
2、网状裂缝。网状裂缝也叫“龟裂”,它是由于局部弯沉太大,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结构性破坏的裂缝,‘已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裂缝,如遇下雨,则渗水,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翻浆。初期时仅为网状细裂纹,随着时问的推移,裂纹处基层内部的水分继续蒸发,裂纹逐渐发展成为发散形裂缝。在外力作用下,基层呈塌陷状。
3、温度裂缝。水泥稳定碎石由于混合料中有5%左右的水泥,所以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混合料硬化初期,水泥水化放出较多的热量,但散热较慢,因此其内部温度较高,使内部体积膨胀。而外部如遇气温急剧降低则冷却收缩,内胀外缩相互制约,产生较大的应力。一旦应力超过其极限抗弯拉强度,将产生温缩裂缝,温缩裂缝多数是横向分布。
4、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如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纵向裂缝,多是由于局部土基及底基层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引起,在重车的作用下产生的反射裂缝,有时显弧状分布,且表面形成一定的高度差。
三、水泥路面粒料路面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
1、控制混合料组成设计
1.1关键筛孔的控制。良好的级配曲线应是平滑的S曲线,通过4.75mm筛孔的含量应不低于30%,一般控制在35%~39%,通过0.075mm筛孔的含量不宜超过3%,一般控制在2%左右。且应上粗下细,通过2.36mm筛孔的含量一般不低于20%。
1.2水泥剂量的控制。在满足7a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情况下,选用最小的水泥剂量。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要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毛0.5%),实践中证明一般情况下7a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超过4.5MPa。基层底面由行车荷载引起的拉应变或拉应力,容易使基层产生裂缝。
1.2.1如果设计图纸己确定水泥剂量为4%,试验室要对3%、4%和5%三种集料的比例进行调整、试配、筛分,最终确定一组符合規定组成范围的掺配比例。试验室初步拟定了三种力一案,然后将三种集料按拟定的比例混合,分别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分析,所以最终确定级配曲线及原材料中各种规格碎石的用量比例。
1.2.2将配好的集料分别掺入3%,4%,5%的水泥,形成3个样品,分别对每个样品进行击实试验(求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7d饱水抗压强度)。通过试验可以看到3%,4%,5%水泥含量的所有试件的7d饱水平均抗压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且随着水泥含量的提高,强度富余值越大,最终根据强度结果确定最佳的比例。
2、控制原材料。为了把好原材料关,各种原材料必须在使用前检验、使用中抽查,不合格的应及时清理出场。
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水泥要选用初凝时问在3h以上和终凝时问较长(宜在6h以上)的低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但不应采用快硬和早强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2.2颗粒组成应符合规范要求。粒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方孔筛,级配曲线应较平顺,同时颗粒均匀系数应大于l0,对于颗粒中0.5mm以下的颗粒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12。除上述要求外,粗集料主要控制压碎值不大于28%,针片状13.2—26.5mm档必须小于10%,4.75~13.2mm檔必须小于15%,含泥量等指标要符合要求。
2.3细集料主要是控制好优质天然砂、石屑的颗粒组成和用量,保证连续级配。
3、控制施工质量
3.1严格控制拌和时含水量。一般情况下拌和含水量通过试验路段己掌握比最佳含水量略高0.5%~1.0%,若气温过高或运距太长应高1%—2%,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气温及运距及时调整含水量的大小,根据规范、经验及现场摊铺碾压效果确定。
3.2铺筑试验路段。铺筑试验路段在大规模的基层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修筑一块面积为400^800m'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作为试验路段。其口的是为了检验施工单位的拌和、摊铺和压实机械设备的实效和施工组织的适应性。从生产、运输、摊铺全过程控制,运输装车时要遵循先装前、再装后、最后装中的原则以避免混合料的离析,必要时要全程覆盖以免表层水分丧失拌和不匀,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获得最优的生产配合比,合理的机械组合和压实工艺,材料的松铺系数,标准施工力一法,混合料配合比控制力一法,材料摊铺拌和和设备的适应性,整平整型力一法和机具的适应性,混合料含水量的控制力一法,压实机具的选择和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和遍数以及压实度的检测力一法等,从而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指导正线施工。
3.3合理调整水泥稳定粒料的施工时间。当施工的现场气温高于等于30℃时,应适当调整施工时间,避免高温时段施工,可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要比常温施工适当提早锯缝,提前预防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裂缝的产生。
3.4养护要得当。碾压成型,压实度检测合格后要及时覆盖洒水养生,保持表面湿润,也可以在完成的基层上即时作下封层,利用下封层进行养生,养生期问(除洒水车外)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属于半刚性结构,成型后存在裂缝等问题不易处理,所以要从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碾压,养护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以上措施在实践中己得到了验证,避免或大大减少了裂缝的产生,所以只要加大管理力度,把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的裂缝问题是可以克服并解决的。
参考文献:
[1]任本江.公路半刚性基层路而反射裂缝预防处治对策[J].工程与建设,2011(10)
[2]孙兆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抗裂稳定性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2(5)
[3]唐佐斌.水泥稳定碎石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J].路基工程,2010(7)
【关键词】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路面;裂缝;防治措施
水泥稳定粒料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抗冻性好、寿命长而逐渐应用于道路工程。其缺陷是抗变形能力差,易产生裂缝。如果施工中不注意质量控制,就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使基层受到损坏,如何预防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出现的裂缝现象,确保水泥稳定粒料的施工质量,成为工程施工部门日益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水泥稳定粒料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
1、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1.1含水量对施工的影响不容忽视。含水量不足,水泥不能允分溶解,影响强度的形成且不易成型;含水量过多,成型后会因十缩反应造成大量裂缝甚至网裂,即会出现“弹簧”等现象。
1.2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压实对质量的影响。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没有覆盖,造成表层水分损失太大,含水量不均匀;在卸料和运输途中停车和颠簸,造成混合料的离析或时问延迟;摊铺时中断两小时以上没有合理设置横向接缝;温度过低、不能保证在终凝前碾压完毕。压实机械组合不合理,没有碾压到位等原因都能造成质量缺陷,从而形成裂缝。
2、温度裂缝。主要是温度疲劳裂缝,这主要发生在日温大或昼夜温差大的季节,还有夏季中含水量不易控制,往往偏高,易十缩产生裂缝。
3、水泥剂量的影响。在施工中,为了满足取芯成型,只用增大水泥剂量来提高强度的力一法是严重错误的,由于水泥用量过大,强度过高,基层材料的强度模量比就会增加,从而增大基层底面由行车荷载引起的拉应力或拉应变,致使基层在行车荷载下产生开裂。另外,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强度高,基层内出现收缩裂缝的问距增大,容易造成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4、水泥稳定碎石粒径对十缩性的影响。水泥剂量对十缩性的影响随集料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减少,集料的平均粒径越大,水泥剂量对十缩性的影响越小,在相同的条件下,水泥稳定中粗粒土的收缩性较细粒土的收缩性要小得多,若混合料中塑性细土的含量过大,采用水泥稳定时很容易产生十缩裂缝。
5、原材料选择不当。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粗集料、细集料、矿粉。水泥初终凝时问不符合要求或安定性差,粗集料粒径不规格、含泥量太大,细集料含量偏多等原因的影响。
二、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裂缝的种类
1、纵向裂缝。如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早期产生纵缝,定是施工控制力一面引起的。其原因应归结为局部土基压实度或基层压实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但道路基层}a养护期满后,如果管理维护不到位,也会产生纵缝。由于基层较厚,采用分层碾压作业,第一层摊铺碾压成型时,如果厚度较薄,其承载能力也较低。
2、网状裂缝。网状裂缝也叫“龟裂”,它是由于局部弯沉太大,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结构性破坏的裂缝,‘已是一种破坏性较大的裂缝,如遇下雨,则渗水,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翻浆。初期时仅为网状细裂纹,随着时问的推移,裂纹处基层内部的水分继续蒸发,裂纹逐渐发展成为发散形裂缝。在外力作用下,基层呈塌陷状。
3、温度裂缝。水泥稳定碎石由于混合料中有5%左右的水泥,所以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混合料硬化初期,水泥水化放出较多的热量,但散热较慢,因此其内部温度较高,使内部体积膨胀。而外部如遇气温急剧降低则冷却收缩,内胀外缩相互制约,产生较大的应力。一旦应力超过其极限抗弯拉强度,将产生温缩裂缝,温缩裂缝多数是横向分布。
4、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如果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产生纵向裂缝,多是由于局部土基及底基层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引起,在重车的作用下产生的反射裂缝,有时显弧状分布,且表面形成一定的高度差。
三、水泥路面粒料路面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
1、控制混合料组成设计
1.1关键筛孔的控制。良好的级配曲线应是平滑的S曲线,通过4.75mm筛孔的含量应不低于30%,一般控制在35%~39%,通过0.075mm筛孔的含量不宜超过3%,一般控制在2%左右。且应上粗下细,通过2.36mm筛孔的含量一般不低于20%。
1.2水泥剂量的控制。在满足7a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情况下,选用最小的水泥剂量。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要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增加(毛0.5%),实践中证明一般情况下7a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超过4.5MPa。基层底面由行车荷载引起的拉应变或拉应力,容易使基层产生裂缝。
1.2.1如果设计图纸己确定水泥剂量为4%,试验室要对3%、4%和5%三种集料的比例进行调整、试配、筛分,最终确定一组符合規定组成范围的掺配比例。试验室初步拟定了三种力一案,然后将三种集料按拟定的比例混合,分别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分析,所以最终确定级配曲线及原材料中各种规格碎石的用量比例。
1.2.2将配好的集料分别掺入3%,4%,5%的水泥,形成3个样品,分别对每个样品进行击实试验(求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7d饱水抗压强度)。通过试验可以看到3%,4%,5%水泥含量的所有试件的7d饱水平均抗压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且随着水泥含量的提高,强度富余值越大,最终根据强度结果确定最佳的比例。
2、控制原材料。为了把好原材料关,各种原材料必须在使用前检验、使用中抽查,不合格的应及时清理出场。
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水泥要选用初凝时问在3h以上和终凝时问较长(宜在6h以上)的低标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但不应采用快硬和早强水泥,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 2.2颗粒组成应符合规范要求。粒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方孔筛,级配曲线应较平顺,同时颗粒均匀系数应大于l0,对于颗粒中0.5mm以下的颗粒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12。除上述要求外,粗集料主要控制压碎值不大于28%,针片状13.2—26.5mm档必须小于10%,4.75~13.2mm檔必须小于15%,含泥量等指标要符合要求。
2.3细集料主要是控制好优质天然砂、石屑的颗粒组成和用量,保证连续级配。
3、控制施工质量
3.1严格控制拌和时含水量。一般情况下拌和含水量通过试验路段己掌握比最佳含水量略高0.5%~1.0%,若气温过高或运距太长应高1%—2%,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气温及运距及时调整含水量的大小,根据规范、经验及现场摊铺碾压效果确定。
3.2铺筑试验路段。铺筑试验路段在大规模的基层施工之前,施工单位应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修筑一块面积为400^800m'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作为试验路段。其口的是为了检验施工单位的拌和、摊铺和压实机械设备的实效和施工组织的适应性。从生产、运输、摊铺全过程控制,运输装车时要遵循先装前、再装后、最后装中的原则以避免混合料的离析,必要时要全程覆盖以免表层水分丧失拌和不匀,通过试验段的铺筑,获得最优的生产配合比,合理的机械组合和压实工艺,材料的松铺系数,标准施工力一法,混合料配合比控制力一法,材料摊铺拌和和设备的适应性,整平整型力一法和机具的适应性,混合料含水量的控制力一法,压实机具的选择和组合、压实顺序、速度和遍数以及压实度的检测力一法等,从而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指导正线施工。
3.3合理调整水泥稳定粒料的施工时间。当施工的现场气温高于等于30℃时,应适当调整施工时间,避免高温时段施工,可选择在早晨、傍晚或夜间施工,要比常温施工适当提早锯缝,提前预防水泥稳定粒料基层裂缝的产生。
3.4养护要得当。碾压成型,压实度检测合格后要及时覆盖洒水养生,保持表面湿润,也可以在完成的基层上即时作下封层,利用下封层进行养生,养生期问(除洒水车外)禁止任何车辆通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属于半刚性结构,成型后存在裂缝等问题不易处理,所以要从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设计、拌和、运输、碾压,养护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以上措施在实践中己得到了验证,避免或大大减少了裂缝的产生,所以只要加大管理力度,把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水泥稳定粒料路面基层的裂缝问题是可以克服并解决的。
参考文献:
[1]任本江.公路半刚性基层路而反射裂缝预防处治对策[J].工程与建设,2011(10)
[2]孙兆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抗裂稳定性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2(5)
[3]唐佐斌.水泥稳定碎石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J].路基工程,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