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学什么?”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正确认识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和方式,客观辩证地看待它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语文课改,特别是对其中的主体部分阅读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透视:从课程目标看语文教育的实质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作为课程价值具体化的课程目标随之而重建。课标制定了十大总目标,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落实,避免顾此失彼。同时,又要作一番由表及里的透视,理清十大目标的关系,抓住核心和头绪。否则,语文课程依然会陷入不知道学什么的尴尬境地。
因此,语文“知识与能力”目标才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或核心目标,只有它才是语文独立设科的理由和语文教学独担之任,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标志,是构筑语文本体的核心和支柱。
2 思辨: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方式与实践中的偏差
所谓“语言文字”,不应是“语言”和“文字”的简单相加,它指的是广义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我国公民而言,“语言文字”就是“祖国语言”,即母语。那么,“训练”又为何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那么,“语言文字训练”,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运用母语进行交际的技能。
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训’是教导、教诲的意思,‘训’是教师的事,教师的讲、说、读、指点、教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作就是‘练’。”教师必要的基本知识传授也包含在“训”之中。由此可知:①学习语言文字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本是学校教育的特点。②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但更要着力于培养技能,即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③“训”与“练”辩证联结,指明语文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文字训练是获取必要的语文知识,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舍此,语文教学就会成为空壳。
3 扬弃:语言文字训练的科学化
语文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程自身发展的必然。具体地说,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3.1 “独立式”和“依存式”语言文字训练。“独立式”和“依存式”语言文字训练,都为语文学习所必需,但两种方式特点不同,功效也不同。“独立式”训练,便于反复操作,长于牢记知识并转化为技能,但短于整体感悟和情感熏陶。这种训练适宜于在阅读教学课后进行。应精选那些对形成语文能力必需的知识点,精心设计训练题目,力求适当、适量,练得巧妙,练出效益;力避繁杂低效的机械操作,杜绝题海战术。“依存式”训练,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不及“独立式”训练之长,却避其所短。阅读教学,特别是课内,应以“依存式”训练为主,披文得道,缘道学文,文道兼得,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得以切实体现。
从语言学习角度看,这是积累和运用的训练,但这种积累和运用与被文人情,被文入境,互相依存。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但一点也不缺乏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
3.2 在综合学习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是各种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堆叠起来的“杂烩”,而是各种要素融合而成的“合金”。综合性学习无疑是锻造“合金”的有效途径,也是课标倡导的体现语文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课标的学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写活、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是分列的。阅读教学中,这种综合主要是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课堂,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吸收与表达熔为一炉;同时注重前后、内外的联系,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填空、诵读是运用和表达,依赖于对描写诗句的充分吸收和积累,否则就无法达成;同时又积极地反作用于吸收和积累。二者互涵互动,获得和谐共振之效。同时,前后、内外的沟通和联系,又极大加强了综合的广度和深度。长此以往,必将有效地促进语言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付宜红.中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1 透视:从课程目标看语文教育的实质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作为课程价值具体化的课程目标随之而重建。课标制定了十大总目标,对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落实,避免顾此失彼。同时,又要作一番由表及里的透视,理清十大目标的关系,抓住核心和头绪。否则,语文课程依然会陷入不知道学什么的尴尬境地。
因此,语文“知识与能力”目标才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或核心目标,只有它才是语文独立设科的理由和语文教学独担之任,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标志,是构筑语文本体的核心和支柱。
2 思辨:语言文字训练的内涵、方式与实践中的偏差
所谓“语言文字”,不应是“语言”和“文字”的简单相加,它指的是广义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我国公民而言,“语言文字”就是“祖国语言”,即母语。那么,“训练”又为何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那么,“语言文字训练”,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具有运用母语进行交际的技能。
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训’是教导、教诲的意思,‘训’是教师的事,教师的讲、说、读、指点、教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作就是‘练’。”教师必要的基本知识传授也包含在“训”之中。由此可知:①学习语言文字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本是学校教育的特点。②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但更要着力于培养技能,即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③“训”与“练”辩证联结,指明语文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文字训练是获取必要的语文知识,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舍此,语文教学就会成为空壳。
3 扬弃:语言文字训练的科学化
语文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语文课程自身发展的必然。具体地说,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3.1 “独立式”和“依存式”语言文字训练。“独立式”和“依存式”语言文字训练,都为语文学习所必需,但两种方式特点不同,功效也不同。“独立式”训练,便于反复操作,长于牢记知识并转化为技能,但短于整体感悟和情感熏陶。这种训练适宜于在阅读教学课后进行。应精选那些对形成语文能力必需的知识点,精心设计训练题目,力求适当、适量,练得巧妙,练出效益;力避繁杂低效的机械操作,杜绝题海战术。“依存式”训练,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不及“独立式”训练之长,却避其所短。阅读教学,特别是课内,应以“依存式”训练为主,披文得道,缘道学文,文道兼得,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得以切实体现。
从语言学习角度看,这是积累和运用的训练,但这种积累和运用与被文人情,被文入境,互相依存。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但一点也不缺乏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
3.2 在综合学习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是各种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堆叠起来的“杂烩”,而是各种要素融合而成的“合金”。综合性学习无疑是锻造“合金”的有效途径,也是课标倡导的体现语文教育特点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课标的学段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写活、作文)、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是分列的。阅读教学中,这种综合主要是把说写请进阅读教学课堂,听说读写综合训练,吸收与表达熔为一炉;同时注重前后、内外的联系,以期产生合力与共振效应,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填空、诵读是运用和表达,依赖于对描写诗句的充分吸收和积累,否则就无法达成;同时又积极地反作用于吸收和积累。二者互涵互动,获得和谐共振之效。同时,前后、内外的沟通和联系,又极大加强了综合的广度和深度。长此以往,必将有效地促进语言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付宜红.中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