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已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但因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仍然习惯于接受教学的结果,缺乏对问题的自觉的发现和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为引导者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法充分体现。因此,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这已成为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
首先,要真诚面对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氛围。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老师的任务就是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勇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中我还尝试着“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索和协商,开始跨越讲台的自然屏障,打破了师道尊严的限制。而学生从中得到的是尊重和信赖,是与教师的人格对等,是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没有胆怯,也没有对老师的依赖,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真正实现心理表达的自由和开放。而这种空间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树立新的师生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一切努力。
例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我对学生说:“公仪休到底喜不喜欢吃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魏涛说:“喜欢吃,因为他一顿就吃光了一条鱼。”“你说的很好。”我给予充分的肯定。李小进说:“非常喜欢吃,因为他吃完后赞不绝口——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微笑着说:“你真聪明,说的不错。”就在这时,我发现米婉的手慢慢地举了起来,她的成绩不是很好,在课堂上也总是沉默寡言,我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米婉,你是怎么想的?”“我认为他不喜欢吃鱼……”她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就发出一阵抗议声,“不对,公仪休喜欢吃鱼。”这时我发现她的脸红红的,头也慢慢地低了下去。我轻轻地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你表现的真不错,虽然你的答案错了,但是你已经认真地思考了,而且你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比以前响亮。其它同学都应该向米婉学习,学习她积极发言的精神。”
德国教育家福录培尔说:“我们成年人只有通过向儿童学习,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是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aoe时,我就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a ,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叫a的女孩是徐颖,她上台后高兴地说:“小朋友好!我是a!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下面的小朋友都大声地说:“a,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接下来就到o和e上台介绍自己。在这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aoe这三个字母,而且还得到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以后每一课的教学都有起字母名字这个环节,所以孩子们都盼着快点学新的字母,好轮到自己起字母名字。这样每个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们觉得很高兴。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一直到小学毕业。这种并非刻意去记忆但却很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反而记得牢,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以及同学的字母名字。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表有创见性的观点,课堂上应更多地让学生“说说你的感受”,“提出你的见解”,“发表你的意见”,“做出你的评价”。在教学《九色鹿》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录音,使他们能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意;接着让他们看关于《九色鹿》的动画片,让他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使他们熟知课文内容。最后,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来思考:课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并说一说你的理由。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九色鹿,因为它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调达,还不求回报。”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调达,因为他是一个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小人。”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国王因为他是一个是非分明的明君,我不喜欢王妃,因为她为了使自己能穿上漂亮的衣服竟缠着国王要他去捉九色鹿。”……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真正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给他们机会和权力的时候,他们思维的火花是那样的绚烂夺目。教师适时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热情和想象力,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智慧,可以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这也是我们语文这一人文学科的价值追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教师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诚与关爱的氛围,去创设一种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情境,才能使学生乐学,才能使他们感受获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首先,要真诚面对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氛围。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老师的任务就是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勇于创新,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中我还尝试着“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索和协商,开始跨越讲台的自然屏障,打破了师道尊严的限制。而学生从中得到的是尊重和信赖,是与教师的人格对等,是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没有胆怯,也没有对老师的依赖,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真正实现心理表达的自由和开放。而这种空间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树立新的师生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一切努力。
例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时,我对学生说:“公仪休到底喜不喜欢吃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魏涛说:“喜欢吃,因为他一顿就吃光了一条鱼。”“你说的很好。”我给予充分的肯定。李小进说:“非常喜欢吃,因为他吃完后赞不绝口——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微笑着说:“你真聪明,说的不错。”就在这时,我发现米婉的手慢慢地举了起来,她的成绩不是很好,在课堂上也总是沉默寡言,我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米婉,你是怎么想的?”“我认为他不喜欢吃鱼……”她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就发出一阵抗议声,“不对,公仪休喜欢吃鱼。”这时我发现她的脸红红的,头也慢慢地低了下去。我轻轻地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你表现的真不错,虽然你的答案错了,但是你已经认真地思考了,而且你回答问题的声音也比以前响亮。其它同学都应该向米婉学习,学习她积极发言的精神。”
德国教育家福录培尔说:“我们成年人只有通过向儿童学习,才能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是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aoe时,我就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a ,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叫a的女孩是徐颖,她上台后高兴地说:“小朋友好!我是a!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下面的小朋友都大声地说:“a,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接下来就到o和e上台介绍自己。在这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aoe这三个字母,而且还得到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以后每一课的教学都有起字母名字这个环节,所以孩子们都盼着快点学新的字母,好轮到自己起字母名字。这样每个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们觉得很高兴。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一直到小学毕业。这种并非刻意去记忆但却很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反而记得牢,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以及同学的字母名字。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表有创见性的观点,课堂上应更多地让学生“说说你的感受”,“提出你的见解”,“发表你的意见”,“做出你的评价”。在教学《九色鹿》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录音,使他们能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意;接着让他们看关于《九色鹿》的动画片,让他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使他们熟知课文内容。最后,我给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来思考:课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并说一说你的理由。有的学生说:“我喜欢九色鹿,因为它冒着生命危险救了调达,还不求回报。”有的学生说:“我不喜欢调达,因为他是一个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小人。”还有的学生说:“我喜欢国王因为他是一个是非分明的明君,我不喜欢王妃,因为她为了使自己能穿上漂亮的衣服竟缠着国王要他去捉九色鹿。”……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真正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给他们机会和权力的时候,他们思维的火花是那样的绚烂夺目。教师适时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热情和想象力,可以唤醒学生的创新智慧,可以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这也是我们语文这一人文学科的价值追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教师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诚与关爱的氛围,去创设一种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情境,才能使学生乐学,才能使他们感受获得成功、进步和发展的快乐,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