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国钢铁行业供需矛盾趋于缓和,那么,随着2011年宏伟画卷的徐徐展开,如何破解产能过剩、铁矿石困局等,已成为钢铁业待解的难题。
过剩压力仍然存在
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已达6.85亿吨,出口低于金融危机前水平。在供应方面,由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的强力推行,全年粗钢生产总体保持低速增长。
在需求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速加快,拉动国内市场钢材需求保持增长。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全国粗钢消费已达6.3亿吨,产能利用率达89%。
不过,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转松、2010年后期钢厂复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钢铁行业供应过剩压力仍然存在。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12月上中旬全国粗钢日产量为167.7万吨,环比增加4.5%。
2010年1至11月,钢铁投资为3031亿元,同比提高5.3%,全年新增产能达5000万至6000万吨。尽管目前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很大,但一些大中型钢厂板带材过剩仍将加剧。
中钢协权威人士分析,2011年钢铁行业将进入高成本、高价格、低利润的时代。预计产能增长5%至6%,但由于2011年社会固定投资增长率由2010年的23.5%下调至18%,将抑制钢铁产品需求,今年钢铁业“增量微利”格局难以扭转。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格局下,促使钢铁业产业全面升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而在这方面,首钢的探索不乏可供借鉴之处。据了解,首钢京唐钢铁厂着力打造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精品生产基地,完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所采用的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中,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占2/3,绝大部分设备由国内设计制造,项目总体设备国产化率占总价值的67%以上、占总重量的90%以上。截至2010年底,已达到年产钢970万吨的生产能力。
积极转型才是出路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必须执行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继续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能,三项工作齐头并进,形成合力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认为,“十二五”将是中国钢铁业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那么,“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业的战略机遇在哪里?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钢铁企业要积极同下游产业相结合。只有同下游企业协调发展,才能赢得安全的产业链,最终赢得市场。钢铁企业要结合各自的资金、技术、资源、管理、区域等条件,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如建立钢材物流中心,与下游用钢行业建立战略联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产能过剩的怪圈。
此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则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组织结构,努力实现由大变强。事实证明,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才是钢铁业的出路。据悉,河北钢铁集团近日以“渐进式股权融合”的方式完成了对河北敬业、唐山松汀、邢台龙海、永洋钢铁、吉泰特钢5家民营钢铁企业的重组后,又在与省内五六家民营企业洽谈,而民营企业对这一方式还比较接受。
据了解,“渐进式股权融合”是指先托管或者占有少数股权,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技术改造、控股等方式的一种重组模式。河北是产钢大省,民营钢铁企业产能占全省钢铁总产能的60%以上。这一模式比较符合河北省钢铁业兼并重组的现状。
“‘走出去’是当前中国钢企应对现状的必由之路。”武钢规划发展部相关人士透露,武钢确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公司产能规模达到6000万吨以上,钢铁主业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以上,综合实力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列。
据了解,在加拿大,武钢斥资2.4亿美元,成为CLM最大股东;在澳大利亚,武钢成为WPG公司第二大股东;在拉丁美洲,武钢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成功达成长期采购合同;武钢还出资认购巴西EBX集团下属MMX公司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业内人士表示,像武钢这样,到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开矿、建钢厂,走合作双赢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完善产业链、抢占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制高点必须采取的战略举措。
过剩压力仍然存在
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已达6.85亿吨,出口低于金融危机前水平。在供应方面,由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的强力推行,全年粗钢生产总体保持低速增长。
在需求方面,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速加快,拉动国内市场钢材需求保持增长。据工信部统计,2010年全国粗钢消费已达6.3亿吨,产能利用率达89%。
不过,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步转松、2010年后期钢厂复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钢铁行业供应过剩压力仍然存在。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12月上中旬全国粗钢日产量为167.7万吨,环比增加4.5%。
2010年1至11月,钢铁投资为3031亿元,同比提高5.3%,全年新增产能达5000万至6000万吨。尽管目前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很大,但一些大中型钢厂板带材过剩仍将加剧。
中钢协权威人士分析,2011年钢铁行业将进入高成本、高价格、低利润的时代。预计产能增长5%至6%,但由于2011年社会固定投资增长率由2010年的23.5%下调至18%,将抑制钢铁产品需求,今年钢铁业“增量微利”格局难以扭转。
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格局下,促使钢铁业产业全面升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而在这方面,首钢的探索不乏可供借鉴之处。据了解,首钢京唐钢铁厂着力打造我国最大的钢铁工业精品生产基地,完成了一大批创新成果,所采用的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中,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占2/3,绝大部分设备由国内设计制造,项目总体设备国产化率占总价值的67%以上、占总重量的90%以上。截至2010年底,已达到年产钢970万吨的生产能力。
积极转型才是出路
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必须执行控制钢铁生产总量,加大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继续淘汰落后和低水平产能,三项工作齐头并进,形成合力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认为,“十二五”将是中国钢铁业布局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期。那么,“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业的战略机遇在哪里?
业内人士分析,中国钢铁企业要积极同下游产业相结合。只有同下游企业协调发展,才能赢得安全的产业链,最终赢得市场。钢铁企业要结合各自的资金、技术、资源、管理、区域等条件,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如建立钢材物流中心,与下游用钢行业建立战略联盟。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产能过剩的怪圈。
此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则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组织结构,努力实现由大变强。事实证明,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才是钢铁业的出路。据悉,河北钢铁集团近日以“渐进式股权融合”的方式完成了对河北敬业、唐山松汀、邢台龙海、永洋钢铁、吉泰特钢5家民营钢铁企业的重组后,又在与省内五六家民营企业洽谈,而民营企业对这一方式还比较接受。
据了解,“渐进式股权融合”是指先托管或者占有少数股权,然后再逐步过渡到技术改造、控股等方式的一种重组模式。河北是产钢大省,民营钢铁企业产能占全省钢铁总产能的60%以上。这一模式比较符合河北省钢铁业兼并重组的现状。
“‘走出去’是当前中国钢企应对现状的必由之路。”武钢规划发展部相关人士透露,武钢确定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公司产能规模达到6000万吨以上,钢铁主业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以上,综合实力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列。
据了解,在加拿大,武钢斥资2.4亿美元,成为CLM最大股东;在澳大利亚,武钢成为WPG公司第二大股东;在拉丁美洲,武钢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成功达成长期采购合同;武钢还出资认购巴西EBX集团下属MMX公司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业内人士表示,像武钢这样,到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开矿、建钢厂,走合作双赢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完善产业链、抢占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制高点必须采取的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