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三次反对美国用原子弹袭击大陆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ksta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陆。其间,美国人曾三次考虑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大陆,但蒋介石三次都反对。
  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蒋介石1950年12月1日日记记载:杜鲁门与美国朝野主张对中共使用原子弹,应设法打破之。
  1950年入朝的志愿军先后在西线和东线发起攻击,美军受到沉重打击。美军统帅麦克阿瑟惊呼:“投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是大量的,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我们所面临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宣称:“联合国部队不打算放弃他们在朝鲜的使命”,“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应付军事局势”。记者问他,“任何必要的步骤”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杜鲁门说:“我们一直在积极地考虑使用它。”
  显然,蒋介石12月1日的日记是针对前一天杜鲁门的讲话而发。“应设法打破之”,表明蒋介石不仅反对美国对中共使用原子弹,而且要采取某种行动。
  蒋介石完全支持当时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国政府。6月26日,即朝鲜战争爆发的第二天,蒋介石就立即召集会议,讨论出兵援韩问题。29日,他决定出兵3个师,并派顾维钧向美国政府交涉。后来,又曾多次向美国表示,坚决支持韩战。12月1日,他曾托人转告麦克阿瑟:“韩战挫折甚念,如需中国尽力之处,无不竭诚效劳,愿共成败。”但是,他一听到杜鲁门有用原子弹对付中共的“考虑”,还是坚决反对。其原因,据蒋日记自述,是因为觉得此法“不能生效,因其总祸根乃在俄国也”。
  北越奠边府大捷,美国军方考虑使用原子弹
  1954年4月17日,蒋介石拟定《本星期预定工作课目》中,其中第3项写道:美国氢弹、原子弹不令用于越南与中国大陆。
  根据这一则日记可知,美国曾再次准备用原子弹,以氢弹攻击越南和中国大陆,而蒋介石再次反对。蒋介石既然将之列入《本星期预定工作课目》,可见是几天之内就要做的工作,有其紧迫性。
  次日,蒋介石日记云:“约见美太平洋总部霍华德参谋长。”显然,“‘不令’美国使用原子弹”,是蒋介石确定的对霍华德的谈话内容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越南北方的河内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简称“北越”)。法国为争夺对越南全境的控制权,于1945年9月对北越发动战争。1950年,中国政府应越共要求,派西南军区副司令员陈赓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越南,并派以罗贵波为团长的政治顾问团和以韦国清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到越南工作。同年12月,法国和美国签订《共同防御协定》,美国军方向法军提供大批武器装备。1954年3月,在中国的军事援助下,越南人民军以优势兵力进攻奠边府,全歼法军1.6万人,俘虏法国步军司令德卡特莱少将,法军败局已定,准备撤出越南北部,而美国则准备介入。
  为了反攻大陆,支援法军,蒋介石于当年2月命其副总参谋长彭孟缉制订一项“雷州半岛方案”,其内容是,在广东的雷州半岛登陆,以之为“第一滩头阵地”。向北,进攻广东、广西,威胁南宁;向南,进攻海南岛,阻断中共接济越南的通道。蒋介石觉得,这一方案“或易为美国所接受乎?”
  从蒋介石日记可知,为了挽救法军在越南的败局,这时美国曾准备以氢弹、原子弹袭击越南和中国大陆。霍华德的台湾之行,旨在征询蒋介石的意见,而蒋介石的态度仍然是反对。
  反攻大陆,蒋介石拒借原子弹
  1954年10月20日,蒋介石日记云:
  召见叔明,详询其美空军部计划处长提议,可向美国借给原子武器之中请事,此或为其空军部之授意,而其政府尚无此意乎?对反攻在国内战场,如非万不得已,亦不能使用此物。对于民心将有不利之影响,应特别注意研究。
  叔明,指王叔铭(1905-1998),山东诸城人,中国空军创始人之一。1950年4月任台湾防空司令部司令。1952年升任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由于他和美国空军之间长期而深厚的关系,因此美国有关方面选择他作为向蒋介石的传言人。
  蒋介石深知,自己初退台湾,立足未稳,完全不具备反攻大陆的条件。因此,他在1951年《大事预定表》中强调,准备未完,切勿反攻;无充分把握,决不反攻;时机未成熟,亦不反攻。
  蒋介石要反攻大陆,首先必须解除美国的所谓“台湾中立化”的束缚。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曾宣布,命令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阻止从中国大陆对台湾和从台湾对中国大陆的一切海空活动,将台湾海峡“中立化”。美国的这一决定既反对大陆解放军跨海进军台湾,也反对台湾蒋军跨海进攻大陆,对海峡两岸都有限制。
  1953年2月2日,新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下令第7舰队不再干涉蒋军袭击中国大陆,“放蒋出笼”,蒋介石很高兴,认为“正合吾意”。
  蒋介石要反攻大陆,还必须争取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1954年初,他制订“开计划”(K计划),争取美国援助的武器有:海军驱逐舰6艘,喷射式F86式战机2大队,F84式战机2大队,新式雷达若干。
  该计划同时要求:一、以苏联接济中国的武器数量为准;二、币制基金现款5亿美元;三、每年作战经费3亿美元;四、经济援助1亿2千万美元。
  美国人在很长时期内对蒋介石的反攻大陆计划不感兴趣,认为这只是蒋的梦想,因此,对蒋的军事援助也不很积极。
  蒋介石曾在1951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抱怨,美国应允的1951年军援计划7千万美元,至今“一物未到”。12月31日日记称,美国运到台湾的军援武器只占其应允总数的32%不到。对于蒋介石所要求的新式喷气战机,美国人担心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要求蒋介石保证,不得采取对大陆的攻击性行动,以免将美国拖入战争,在此之前,停止或暂缓向台湾交付飞机。
  1953年7月12日,蒋介石甚至咬牙切齿地在日记中表示:“再不要幻想美国援助我反攻复国。该国之政策与诺言绝不能信赖,其幼稚、冲动、反复无常之教训,如果自无主张与实力,若与之合作,只有被其陷害与牺牲而已。”
  到了1954年,美国人对蒋介石反攻大陆计划的冷漠逐渐出现转变迹象。当年2月14日,蒋介石邀请美国军方高级将领普尔少将等人聚餐,参加者一致表示,愿随蒋介石“并肩反攻大陆”。9月3日,海峡两岸发生炮战,解放军自厦门向金门发炮6干余发,击毙美军在金门的顾问2人。7日,台湾蒋军出动海空军攻击解放军炮兵阵地。10月11日,蒋介石致函艾森豪威尔,认为如果苏联首先使用氢弹,先发制人,则“氢弹一落,全世界人心震惊,其必同时萎缩、昏迷,不知所至,更不知如何能图报复。”因此,他建议美国,“不如助我反攻大陆,使敌人专致力于此,而无暇顾及其他,是为长期消耗敌力,陷入泥淖,不能自拔之一法。”美国空军部计划处向蒋介石提议,只要蒋申请,即可出借原子弹供反攻大陆之用,显然与这一背景有关。
  蒋介石当然知道原子弹的厉害,也知道此物对他反攻大陆会很有用,但他更清楚,此物“使用”不得,一旦使用,“对于民心将有不利之影响”。后来的历史表明,蒋介石终其一生,没有向美方提出有关“申请”。
  蒋介石虽然是个反共的政治家,但是,他懂得争取“民心”的重要。一旦他向美国人借用原子弹,那么,不仅反攻大陆不会成功,而且,他就将永远成为民族的罪人了。
  (据《文史参考》)
其他文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震,湖南平江人,1914年10月生,1930年7月参加工农红军,同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张震在近70年的戎马生涯中,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70高龄以后三次退休竞被重用,更成为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副总参谋长到国防大学校长  1985年3月9日,中央军委调整总参谋部的领导班子,免去了张震的副总参谋长职务。此
期刊
第四任军长 昊克华  (任职时期:1952.07-1954.03)  (1913,12 -1987.2)江西省弋阳县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吴克华将军颜面白皙,身材颀长,语言儒雅,气宇轩昂。将军有勇有谋,军政皆优,指挥作战以稳、细、准、狠见长。吴克华将军十六岁参加红军,少年老成,人称“小大人”。  莫文骅将军共吴克华将军统领42军,莫
期刊
第六任军长 昊瑞林  (任职时期:1955.03-1957.09)  (1915-1995)四川省巴中市人。1955年被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瑞林将军原名吴尚德,1915年7月出生于四川大巴山麓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的烽火中,他从一个小泥瓦匠成长为统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东兴是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的一名战士。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春,他被调到毛泽东等领袖身边担任警卫工作,得到毛泽东等领导的器重,见证了众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大转折和经典瞬间。  见证“进京赶考”的历史壮举  汪东兴,1916年出生于江西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参加方志敏等人创建的
期刊
(1955年授少将军衔)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当年参加遵义会议的人员基本已作古,只有曾美将军,是当今目睹过遵义会议的唯一健在的见证人。遵义会议选会址,历史关头作贡献  1914年,曾美出生在江西兴国县的一个贫苦农民之家。1930年,16岁的曾美走上了革命道路,开始了漫长的戎马生涯。  
期刊
第二任政委 张池明  (任职时期:1949.05-1952.04)  (1917.8-1997,11)河南省新县泗店乡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17年8月24日,张池明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泗店傅山村傅家洼的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少先队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张赤民,抗日战争后期又更名为张池明。  1927年,刚满10岁的
期刊
第一任政委 赖传珠  (任职时期:1948,12-1949.05)  (1910.4-1965.12)号鹏英,江西赣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赖传珠,1910年4月3日生于江西赣县大埠圩赖村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苦于祖辈没文化,给他取号“鹏英”,期望他“大鹏展翅高飞,留下一世英名”,六岁那年,赖传珠进入私塾。1924年秋,在大埠小学念了一年初
期刊
第七任军长 庄田  (任职时期:1957.09-1960.05)  (1907-1992)海南省万宁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庄田,原名庄振凤,1906年11月19日生于琼崖万州龙滚圩(今万宁市龙滚镇)文渊村。由于家境贫苦,1924年离开家乡至新加坡当劳工。期间接触到马列思想,深为振奋,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于1929年
期刊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集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张力雄单独留下来,陪伴在皮定均遗体旁,轻轻抚摸皮定均的脸庞,失声痛哭……  鏖战太行,战友情深  张力雄,1913年出生,福建上杭人,开国少将,曾任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是我军屈指可数的百岁老红军。  1943年,侵华日军在“扫荡”豫北和豫西的同时,采用“以华制华”的
期刊
第四任政委 冯白驹  (任职时期:1952,07 -1958.07)  (1903,6-1973.7)海南省琼山市人。别名冯裕球、冯继周。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冯白驹,原名冯裕球,学名冯继周,海南琼山县(现属海口)云龙镇长泰村人,1903年6月7日出生于农民家庭。冯白驹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领导海南军民坚持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被周恩来誉为“琼崖人民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