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与“词汇”的再现与延异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r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美学中的空间语言“文法”、“词汇”是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提出的思想概念,这是在针对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本文欲以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探析“文法”、“词汇”的建筑思想在现当代建筑设计的运用与时代意义。
  关键词:梁思成;“文法”;“词汇”
  建筑美学中的空间语言“文法”、“词汇”是中国现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提出的思想概念,这是在针对中国传统建筑与城市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本文欲以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探析“文法”、“词汇”的建筑思想在现当代建筑设计的运用与时代意义。
  一、梁思成的“文法”与“词汇”思想
  他在原文中提出:“(中国)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在文章《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中再次阐述了关于“文法”的问题,他认为:“一个民族或文化体系的建筑,如同语言一样,是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文法’与‘语汇’的,它们一旦形成,则成为被大家所接受遵守的方法的纲领。在语言中如此,在建筑中也如此。”的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梁思成进一步阐述到:“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从梁思成的思想来看,建筑中的“文法”即是中国传统建筑物“都遵循的法式”,是建筑物之间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而建筑语言的“词汇”则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也即是构成建筑实体的基本要素,例如梁、墙、庭院、夹道等。梁思成立足在传统文化之上借用了语言学的基本元素而对中国建筑与城市进行了结构性地解读。
  二、例证:“文法”、“词汇”的再现与延异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市河到处堪摇橹,街巷通宵不绝人,夜夜金阊载酒游,家家明月水边楼”。这便是唐代诗人笔下的姑苏古城。苏州博物馆新馆恰好坐落于涤荡着浪漫诗意情怀的苏州古城区,南临东北街,西接齐门路,这里“水路并行,河街相邻”,是十分典型的古城风貌。贝聿铭在设计中,整体考虑了新馆与忠王府、拙政园等相邻周围的环境关系,承袭了苏州民居粉墙黛瓦的基本元素,运用母题重现,协调色彩统一,保留了与周围建筑群统一的色彩,塑造与周边环境相一致的苏州民居风格。
  (一)“园林”式的空间组织
  园林式的空间组织是以建筑平面铺开,廊道串联为基础,室内外空间作为整体,视线设计作为核心的空间“文法”。贝先生在设计中,试图探索出一条地域化空间路线。参观者进大门.前院,首先进入中央大厅,大厅南北东西四个方位,往南看是入口方向,博物馆的门楼框出一幅苏州老街河巷的画面,往北看是与拙政园一墙之隔的主庭园及对围墙后面的想象,东西两个方位是平面对称的长廊,视觉的终点东面是室外的“紫藤院”,西面是室内的“荷花水落庭”。主庭院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运用了古典园林中的“词汇”:假山、小桥、凉亭、竹林等元素点缀穿插整个庭院空间。就像当年创造性地把波特曼的“共享空间”移植到东馆一样,贝先生大胆地把“园林式”的空间“文法”移用到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带有东方流动的生命体验的博物馆空间形态。
  (二)“抽象诗意”的建筑造型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造型,在现代几何型中体现了构图完整、形式素雅、错落有致的江南特色,深灰色石材的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典雅,端庄大方。屋顶面上一种被称为“中国黑”的花岗岩石取代了传统的灰瓦,黑中带灰的“中国黑”被雨淋过后是黑色的,太阳一照,颜色变成浅灰色,新材料的光影效果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符号增添了新的建筑美感与内涵。大面积的玻璃天棚与黑石屋顶相互映衬,以现代开放式、线条粗犷的钢结构取代了传统的木梁和木椽构架,但是传统木质建筑中的结构“词汇”仍然沿用着,复古的木作构架在现代玻璃屋顶和金属遮阳片的衬托下,成为了一种怀旧的装饰。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错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充分体现了贝老先生“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整个建筑用非传统的形式体现了传统的“文法”,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了一条新路,运用现代的材料,通过建筑群落的造型、结合传统的词汇元素:场地、水景、园林共同营造出了一幅“抽象诗意”的景象。
  (三)实体山水画
  庭院与园林往往是苏州传统建筑的重要“词汇”,它们整体构成了苏州建筑文化的特征,因而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不能没有这样的重要“词汇”的。然而博物馆邻近狮子林中的湖石假山已经惟妙惟肖到了极致,若是再重搬这一套古典文法势必达不到狮子山林假山的效果而显得黯然失色,所以贝先生认为一定要创新。在新馆中,他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令馆中的建筑与创新园艺互相依托,中轴线上北部庭院最为独到,透过大堂玻璃可以一睹江南水景特色,庭院隔北墙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相融,博物馆新馆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的风格,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且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因而别出心裁将传统石砌假山变成一种意象的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在庭院粉墙前以石片描绘出了一幅混自天然的中国山水画。
  在处理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贝聿铭并不是简单的堆砌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和文化符号,而是将其概括和抽象后“未画其形,而取其神”。苏博与苏州传统园林相比较,并不仅仅只是简单形式上的相似,而是真正融入了传统建筑的意境和深度,是一次较为成功的“中式传统建筑再创作”的尝试。
  【参考文献】
  [1][美]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黄兰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3][英]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M].英若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莹,(1990-)女,羌族,四川绵阳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与批评。
其他文献
摘要:“4050”人员是社会“困难群体”,就如何做好“4050”人员工作,本文提出转换思维模式,从“问题视角”变为“优势视角”,客观认识“4050”人员的境遇,重新挖掘“4050”人员的优势,发挥“4050”人员的优势与潜能,改变社会对“4050”人员的刻板印象,这样有利于优化“4050”人员的就业环境和实现他们的社会融入,使政府工作更有实效。  关键词:“4050”人员;优势视角;社会融入  “
期刊
摘要:1、继承与改新传统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方向。2、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3、改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教学气氛是新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4、从课堂活动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渠道和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新课堂  2010年7月13日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央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考虑和确
期刊
摘要:《记念刘和珍君》追忆了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她们的勇毅,流露出对反动政府、走狗文人的愤恨,也提出了对中国青年的希冀。本课教学设计的重点落在情感的品读和感悟上,为此,笔者一是用板块教学模式,将零散的文章按板块组织,简化文章,;二是通过情境教学,角色代入等方式,让学生回到当时的社会,缩短阅读文章的历史距离感;三是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熟悉文本,品析重
期刊
摘要:身份尊贵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却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自己的学业和自己的道路,弑父之人就是母亲的丈夫现任国王,他处在了亲情、爱情和宗教教义的多重夹击之中,作为王位的继承人却被国王一步又一步地推下火坑,在宗教和贵族身份之下,处处需要显示他的高雅和教养,但内心却被情欲和复仇的念头所煎熬。作者通过哈姆雷特反衬出中世纪英国社会的虚伪假善以及内外交困的情形。  关键词:宗教;复仇;报应;困境  《哈姆雷特》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参与度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对于文秘专业亦是如此,所以如何提升文秘专业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具体的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期为提高我国文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词:文秘专业课;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参与度;措施  前言  现如今,我国的文秘专业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教师互动较少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授课效果,究
期刊
一、机构企业化  (一)成立以班为建制的公司  将中兴班2013级,更名为通信1331××公司、通信1332××公司、通信1333××公司,公司提名按班级名来模拟做公司名称,将“班”改成“公司”希望同学们每时每刻要牢记自己要按企业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公司员工团结协作,亲如一家,做事如做人,认真做事,诚恳做人,公司员工在技能上精益求精,乐观向上之精神。  (二)成立企业化管理机构  通信公司为总公
期刊
摘要:六六以敏锐的嗅觉和细腻的观察力捕捉当前社会环境中普通百姓所面临的的压力和纠结,展示了物质化时代各式各样的人生和当下最引人关注的医患关系,对当下人们的精神“蜗居”展开批判,表现了作家浓厚的现实主义关怀。  关键词:六六;现实主义;房价;医患  六六,一个从网络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文笔迅速吸引了大批读者,而浓厚的现实主义关怀又吸引着导演们对剧本进行改编,进一步扩大了作品的影响
期刊
摘要:徐则臣近年来的创作逐渐为当代文坛所关注,在70后作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更为文坛所热议,引起不少论者对这个长篇和徐则臣整体创作倾向的关注。文章另辟蹊径,着重通过对徐则臣201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如果大雪封门》的进行解读,分析徐则臣小说创作的总体风格,进而探讨其主要创作倾向。  关键词: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乌托邦;耶路撒冷;70后作家  近年来,70后作家长篇
期刊
摘要:中世纪末期基督教不断腐化堕落,基督教文化在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解决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先后在西欧南北部兴起。文艺复兴将“人性”从“神性”的束缚住解脱出来的道路,宗教改革将虚假的外在仪文式的信仰内化成内心的自觉要求,将精神自由和善良意志作为生活的终极目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化解中世纪末期西欧的社会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人性的解放,“理性”的力量受到推崇,科学精神
期刊
摘要:寒山诗经由日本传播到美国,并对美国“垮掉的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样近乎疯狂的追捧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接受,而是一种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接受与交流,此种意义上的接受是两种符号的相互转化,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是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本文从两个方面来阐释这种特殊的心灵对话:一、美国“垮掉的一代”对寒山诗的接受是把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作为普通符号的寒山诗变为美国文化语境中的、作为精神符号的“美国寒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