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由培养预备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转化。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生产一线受过专业学历教育的技术人员比较少,相当一部分只是受过短期培训的民工,严重缺乏能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精通实践技能的基层技术人才。因此,中等职校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推进专业教学改革,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进行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本着“宽基础、活模块、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建立“能力模块”式的课程新体系。为进一步推动职教事业的发展,学校应当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挖掘学生的潜力,办出职教特色,办出效益,更好地为市场、为社会生产服务。现将我校工民建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准确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
准确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是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我校对中专生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进行了重新定位。主要表现在:1.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即一线的管理者和劳动者。2.以能力为本位,贯彻“够用为度,按需施教”的原则,不再追求各个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继续进修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现阶段市场需求,工民建专业主要培养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其覆盖的职业岗位有材料试验工、木工、砖瓦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油漆工、防水工、测量放线工、架子工等职业操作岗位的工作和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工程监理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突出中专生岗位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为此,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适时调整选用新教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适时选用国家版新教材。同时,注重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注意吸纳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2002、2003级中专生选用了国家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新教材。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2+1”分段模块教学模式。将三年教学分为两段,前两年左右为公共教学阶段,完成文化基础、公共专业课及基本专业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部为实践教学阶段,按专门化方向分流,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强化训练。既可以按单一岗位形成不同专门化方向,也可由两个或几个岗位组合专门化方向。
3.全面推行“两证一书”毕业标准。“两证一书”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衡量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标志。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之中,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及专业的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两种职业资格证书。近几年,我校学生在毕业时要求既能达到中等学校学历教育水平,又能达到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同时还要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4.按能力本位要求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按能力本位要求,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相同和不同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构建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时,体现职业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就业前培训的思想,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综合化课程。
5.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校工民建专业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以《建筑制图》、《建筑结构》等理论教学为主,取而代之的是以《建筑施工》课程为核心展开教学,增加《建筑施工》课程课时量,同时将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普遍运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采用的新型材料和高效设备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增设工程监理方面、工程质量检验方法等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市场、企业的需要。教师要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从而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尤其要增加与施工技术相关内容的信息量,通过观摩录像及多媒体教学片,了解各种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技术和现场管理方法,为实训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我校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
1.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着重做好领导班子、教师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工作。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我校着重做好领导班子、教师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全校上下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中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业率才能相应提高,也才能带动学校竞争能力、办学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校品牌,把学校做大做强。
2.注重加强教师培训,适应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我校不断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合理设计实训实习项目课,形成完善的实训实习教学体系。实训实习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满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计。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培养,对实训实习内容恰当取舍,逐步增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实习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使实训实习课独立设置,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完善实训实习课教学大纲、严格考核措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认真组织实训实习,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做到前期有安排,中期有检查,后期有总结;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对实际施工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的过程;每次实习结束都要有详细的实习报告,并作为对学生实习考核的一部分。
加强中职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严格按照市场需求来设计自我,适时调整心态和办学方向,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质量上为建筑企业提供合格人才,才能保证学校在严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准确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
准确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是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我校对中专生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进行了重新定位。主要表现在:1.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即一线的管理者和劳动者。2.以能力为本位,贯彻“够用为度,按需施教”的原则,不再追求各个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继续进修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现阶段市场需求,工民建专业主要培养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其覆盖的职业岗位有材料试验工、木工、砖瓦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油漆工、防水工、测量放线工、架子工等职业操作岗位的工作和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工程监理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突出中专生岗位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为此,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适时调整选用新教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适时选用国家版新教材。同时,注重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注意吸纳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2002、2003级中专生选用了国家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新教材。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2+1”分段模块教学模式。将三年教学分为两段,前两年左右为公共教学阶段,完成文化基础、公共专业课及基本专业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部为实践教学阶段,按专门化方向分流,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强化训练。既可以按单一岗位形成不同专门化方向,也可由两个或几个岗位组合专门化方向。
3.全面推行“两证一书”毕业标准。“两证一书”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衡量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标志。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之中,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及专业的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两种职业资格证书。近几年,我校学生在毕业时要求既能达到中等学校学历教育水平,又能达到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同时还要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4.按能力本位要求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按能力本位要求,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相同和不同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构建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时,体现职业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就业前培训的思想,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综合化课程。
5.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校工民建专业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以《建筑制图》、《建筑结构》等理论教学为主,取而代之的是以《建筑施工》课程为核心展开教学,增加《建筑施工》课程课时量,同时将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普遍运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采用的新型材料和高效设备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增设工程监理方面、工程质量检验方法等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市场、企业的需要。教师要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从而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尤其要增加与施工技术相关内容的信息量,通过观摩录像及多媒体教学片,了解各种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技术和现场管理方法,为实训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我校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
1.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着重做好领导班子、教师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工作。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我校着重做好领导班子、教师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全校上下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中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业率才能相应提高,也才能带动学校竞争能力、办学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校品牌,把学校做大做强。
2.注重加强教师培训,适应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我校不断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3.合理设计实训实习项目课,形成完善的实训实习教学体系。实训实习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满足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计。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培养,对实训实习内容恰当取舍,逐步增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训实习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使实训实习课独立设置,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完善实训实习课教学大纲、严格考核措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认真组织实训实习,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做到前期有安排,中期有检查,后期有总结;充分利用时间,让学生对实际施工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从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的过程;每次实习结束都要有详细的实习报告,并作为对学生实习考核的一部分。
加强中职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只有严格按照市场需求来设计自我,适时调整心态和办学方向,不仅从数量上而且从质量上为建筑企业提供合格人才,才能保证学校在严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