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的说明

来源 :浙江人大·公报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7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我省地处江南水乡,河道众多。把河道建设、保护和管理好,对兴水利、防水害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标志着河道管理开始迈向法制化的新阶段。1992年《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实施,对加强和规范我省河道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河道功能和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水利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河道治理和管理面临不少新问题,河道管理的难度在增大,实施办法的不适应性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河道功能和作用在不断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二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河道认识的逐步深化,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对河道功能提出新要求,从过去偏重于发挥河道的防汛抗洪作用,转向发挥河道的防汛抗洪、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综合作用,相应的法律规定需要跟上形势的发展。
  二是河道管理滞后于河道的现实需要。根据国家河道管理条例和我省河道管理办法,我省把河道执法管理作为水利执法管理的重点,河道执法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建设项目占用河道水域的现象较为严重,有的未批先建,有的未按批准的要求进行建设。河道水域内弃置垃圾、畜禽尸体,排放淤泥和污水的状况还是较为普遍,河道不同程度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河道管理机构建设滞后,许多河道甚至一部分重要河道至今还没有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河道监管措施和处置手段还不够完善,导致河道违法成本较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三是国家水利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地方加大地方性法规配套步伐。国务院颁布河道管理条例以后,国家又颁布了防洪法、修改了水法。防洪法和新修改的水法对河道管理的相关问题又作了相应的规定,省政府颁布的实施办法在不少方面需要完善。
  为此,制定《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十分必要。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
  省水利厅于2003年即着手我省河道管理立法前期调研工作,2008年成立起草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条例送审稿,并及时上报省政府。河道管理条例列入省人大今年一类项目以后,省水利厅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先后赴金华市、兰溪市、龙游县、建德市、嘉兴市、湖州市、余姚市、台州市、温州市、平阳县等地进行立法调研,征求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县有关部门的修改意见,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并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反复协调、修改,形成了目前的条例草案。6月24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条例草案。
  三、条例草案需要说明的问题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河道管理的新要求以及河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条例草案从以下几个方面设定了制度规范:
  (一)关于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河道管理职责。根据国家规定的“按流域统一管理与按区域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要求,总结我省多年来的管理实践,条例草案对管理体制进行了完善:一是对河道实行分级管理。全省河道分为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河道。省级河道的管理范围划定、重要涉河项目的审查、重要省级河道专业规划的编制,由省河道主管机关负责,其他管理工作由河道所在地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区)河道主管机关负责。市级、县级河道的管理分工由省河道主管机关确定。乡镇级河道的管理分工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二是对各级河道的主管机关进行了明确。确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为河道的主管机关,同时对于城市内河和湖泊,城市人民政府明确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管理的,仍由有关部门实施管理。三是明确乡镇人民政府的河道管理职责。乡镇级河道占全省河道80%以上,为了扭转长期以来乡镇级河道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十分薄弱的问题,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乡镇级河道日常检查、维修养护和有关监督管理,同时协助县级河道主管机关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其他河道的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相应的管理人员,河道管理任务较重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河道管理的具体权限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对乡镇级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法行为行使监督检查权和二千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权。四是明确河道管理机构的职责。按流域或者区域建立的河道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承担所辖河道的维护以及相关管理工作。详见条例草案第5、7、48条。
  (二)关于河道建设。近年来,我省的河道建设工作大规模开展,为了使这项工作继续有效地推进,条例草案明确:一是明确河道专业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管理。河道专业规划是河道建设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河道主管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河道建设、保护等河道专业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有关单位编制或者修改各类规划涉及河道水域调整的,应当与河道专业规划相衔接,并征求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二是明确建设的要求。根据本省特点,不仅要求符合防洪方面的要求,还要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三是明确县级河道主管机关要制定河道建设年度计划。四是明确河道建设用地要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明确河道建设规划保留区土地的处理方法。详见条例草案第二章。
  (三)关于河道保护。河道保护是河道管理的重要内容,条例草案结合本省实践设定了以下规范:一是划定河道管理范围。按照有堤防的河道、无堤防有护岸的河道和无护岸无堤防的河道三种类型来划分河道管理范围,并根据河道等级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同时要求设置界桩和公告牌,公告牌应当明示河道管理范围及管理范围内禁止和限制的行为。条例草案还结合本省实际,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禁止和限制的行为进行了创设性规定,如对向河道排放泥浆、在行洪河道内建设从事餐饮等商业活动的移(浮)动或者固定的构筑物的,明确予以禁止。二是规定了河道清淤行为,明确河道主管机关要定期对河道淤积情况进行监测,制订河道清淤年度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疏浚、清淤。三是对河道保洁进行了规范。河道保洁是改善河道水环境的重要举措,为了建立健全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条例草案明确了河道主管机关划定保洁责任区、加强巡查和监督、督促责任落实等方面的职责,同时也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道垃圾、动物尸体和其他漂浮物打捞后运输、堆放、处置等相关工作的协调。详见条例草案第三章。
  (四)关于涉河建设和作业管理。涉河建设和作业管理是河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条例草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规范:
  一是规范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核程序。(1)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水电站和其他水工程项目,将水法和防洪法规定的流域规划同意书和防洪规划同意书合并为一个规划同意书,明确建设上述项目应取得由河道主管机关签署的规划同意书。(2)区分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和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对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的具体环节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二是明确涉河建设项目的防汛责任和行为规范。针对目前项目施工建设过程缺乏监管,问题较多的现象,条例草案明确,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施工单位应当在开工前将施工方案报有管辖权的河道主管机关备案,并承担施工范围内河道的防汛责任,建设活动对河道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造成损害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组织修复;造成河道淤积的,及时组织清淤。
  三是进一步规范了河道采砂管理。河道采砂事关堤防安全、河势稳定,针对目前我省滥采乱挖河砂比较严重的现状,条例草案设置了下列规范:(1)编制河道采砂规划,确定可采、限采和禁采的区域,开采的数量、范围和期限。(2)河道采砂要依法办理采砂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3)明确采砂作业的行为规范,即采砂作业场所设立公示牌,载明采砂范围、期限、作业方式、作业时间等,并设置警示标志,要按照采砂许可证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并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同时,要按照砂石开采权出让协议或者与河道主管机关的约定做好弃渣(弃料)的处理和采砂场所的恢复。详见条例草案第四章。
  (五)关于法律责任。现行河道管理法规因施行时间较早,对河道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规定比较简单、原则,缺乏力度。条例草案与水法、防洪法相衔接,结合河道管理实际,细化了法律责任,加大了对河道管理的监管和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明确了履行河道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详见条例草案第五章。
  以上说明和《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草案)》,请予审议。
其他文献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11年7月26日至7月29日在杭州举行。  受赵洪祝主任委托,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永明、厉志海分别主持各次全体会议,副主任徐宏俊、吴国华、程渭山、冯明和秘书长姚民声及委员共51人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吕祖善省长和陈加元、郑继伟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齐奇院长和林一副院长,省人民检察院陈云龙检察长和刘晓刚、张雪樵副检察长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还有省人
期刊
(2011年7月29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经过20多年的实践,尤其是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我省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依法治理实践深入推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的任务更为凸显;中央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
期刊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用一句话说,是指由人民选举并委托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政治体制。具体说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职能和运作的原则和机制,同时也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相互关系的原则和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概括为四项具体制度:第一,权力属民制度。这就是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
期刊
(2011年7月26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一、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政府工作的报告  二、审议省政府关于上半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半年主要工作的报告  三、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四、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  五、审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期刊
(2011年7月29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 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对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关于《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宪法、有关法律的规定,为做好7个设区的市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主任会议提出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杭州、宁波等7个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间的决定(草案)》(以下简称决定草案)。我受主任会议委托,现就决定草案作如下说明:  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上次市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是在2007年6月底前进行的。根据宪法第九
期刊
(2012年3月31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的有关规定,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接受吴顺江辞去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备案。
期刊
为期四天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执法报告和工作报告4个,听取、审议了省人大有关方面报告3个,审议通过《关于修改〈浙江省盐业管理条例〉的决定》、《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3件,初审了法规草案2件,批准了2011年省级财政决算和宁波市报批的法规,就食品安全执法工作开展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11年4月26日审议通过了《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现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并就制定本条例的有关问题作以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宁波市是闻名的爱心城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公众对慈善活动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意愿,涌现出一大批爱心人士。据统
期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我国人均主要自然资源占有量大多不到世界水平的一半,资源不足已是我国最大的劣势。鉴于国情,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就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1985年国务院就批转了国家经委《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5〕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