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英语学习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发阅读潜能,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词汇教学 拓展教材 阅读技巧
英语阅读教学是指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这是目前每位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英语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途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应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有效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本文就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问题提出方法。
一、重视语言能力训练
1.重视词汇教学。词汇是最基本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词汇量越大,理解语言的范围就越广。词汇的记忆与储存太少,就会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因“生词障碍”而“处处碰壁”的现象,以致无法理解句意。掌握足够的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但是许多学生一提到记单词就害怕,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记忆方法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经常运用的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大致有6种:同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读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同音异形记忆法和搭配记忆法。
2.重视句式识别能力的培养。掌握了足够的单词,还不足以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文章中的难句,常令人望而生畏。高考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难句增多、句子类型多变,不但测试考生的阅读技能,也测试考生的心理素质。阅读的“译码过程”并非是逐词翻译,对号入座。人们在理解过程中,实际上并不需要逐词逐句“尽收眼底”,熟练的阅读者往往抓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即可领悟句子大意。其实,这就是句式识别能力。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句式识别能力,笔者从动词的5种基本句型抓起;注重教学由并列连词and,but,for等连接的并列句;认真抓好主从复合句的教学;注意辨别一些修辞性句式。
二、不断扩大阅读量,拓展教材内容
掌握了语言文字,并不等于掌握了文章内容,这涉及到“理解”的问题。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在选材上非常注重蕴含时代气息和具有可读性,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地理解了该语言所属的社会及其文化,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语言。笔者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学习语言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目前我们教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像母语一样的语言学习环境。笔者总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有的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得不错,却仍然看不懂文章,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背景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上,笔者尽可能把枯燥的语法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谈论的话题从学生身边的轶闻趣事扩展到国内外的大事,这样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外界的距离,丰富了他们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学好英语,必须依靠大量的输入和实践。为了使学生更客观、更深刻地了解异域文化,笔者总是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份量。要搞好课外阅读教学,主要靠激励和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一些原著或经过改写的原著,包括世界名著、故事、幽默、时政、科技文章等。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著作,学生可以体会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异国的历史文化氛围,这样他们就不难读懂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了。
三、点拨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实现有效阅读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关注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实施,有效进行阅读技巧的点拨,提高学生的阅读的有效性。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需要根据其体裁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快速阅读,正确理解。记叙文一开始交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然后详细叙述原因。议论文中,作者先提论点,再加以分析,或举例论证,得出结论。说明文中,作者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从时间、空间、用途、方法、步骤等不同侧面加以说明。
1.培养快速阅读整体文章的能力。高考要求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个单词左右。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如可以让几个学生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文章,读不完也要停下,然后大家拼凑内容、复述文章等。
2.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课外阅读大多体现为泛读。泛读,不言而喻,贵在“泛”。“泛”不仅要求阅读的量要大,也要求阅读的题材、体裁要宽。与精读相比,泛读的阅读速度要不断加快,同时也要把握好对内容的理解。泛读可以与课内的精读内容相结合,笔者常常为课文配上同类题材的姊妹篇作为泛读材料,使精读和泛读相得益彰。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泛读也可以处理得更精细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体会阅读、讨论带来的愉悦。
总之,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词汇教学 拓展教材 阅读技巧
英语阅读教学是指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阅读环节的过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灵活运用一系列阅读方法或技能的学习过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这是目前每位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英语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途径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应有效实施英语教学策略,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有效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本文就英语阅读教学策略问题提出方法。
一、重视语言能力训练
1.重视词汇教学。词汇是最基本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词汇量越大,理解语言的范围就越广。词汇的记忆与储存太少,就会造成在阅读过程中因“生词障碍”而“处处碰壁”的现象,以致无法理解句意。掌握足够的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关键。但是许多学生一提到记单词就害怕,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记忆方法来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经常运用的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大致有6种:同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读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同音异形记忆法和搭配记忆法。
2.重视句式识别能力的培养。掌握了足够的单词,还不足以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文章中的难句,常令人望而生畏。高考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难句增多、句子类型多变,不但测试考生的阅读技能,也测试考生的心理素质。阅读的“译码过程”并非是逐词翻译,对号入座。人们在理解过程中,实际上并不需要逐词逐句“尽收眼底”,熟练的阅读者往往抓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即可领悟句子大意。其实,这就是句式识别能力。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句式识别能力,笔者从动词的5种基本句型抓起;注重教学由并列连词and,but,for等连接的并列句;认真抓好主从复合句的教学;注意辨别一些修辞性句式。
二、不断扩大阅读量,拓展教材内容
掌握了语言文字,并不等于掌握了文章内容,这涉及到“理解”的问题。现在的阅读理解题,在选材上非常注重蕴含时代气息和具有可读性,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地理解了该语言所属的社会及其文化,才能真正运用好这种语言。笔者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注重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学习语言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目前我们教学生学习英语,不可能向他们提供像母语一样的语言学习环境。笔者总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敏锐性,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有的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得不错,却仍然看不懂文章,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背景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上,笔者尽可能把枯燥的语法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谈论的话题从学生身边的轶闻趣事扩展到国内外的大事,这样大大拉近了学生与外界的距离,丰富了他们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
3.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要学好英语,必须依靠大量的输入和实践。为了使学生更客观、更深刻地了解异域文化,笔者总是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份量。要搞好课外阅读教学,主要靠激励和指导。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一些原著或经过改写的原著,包括世界名著、故事、幽默、时政、科技文章等。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著作,学生可以体会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异国的历史文化氛围,这样他们就不难读懂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了。
三、点拨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
实现有效阅读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关注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实施,有效进行阅读技巧的点拨,提高学生的阅读的有效性。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需要根据其体裁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快速阅读,正确理解。记叙文一开始交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然后详细叙述原因。议论文中,作者先提论点,再加以分析,或举例论证,得出结论。说明文中,作者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从时间、空间、用途、方法、步骤等不同侧面加以说明。
1.培养快速阅读整体文章的能力。高考要求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个单词左右。因此,必须对学生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如可以让几个学生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文章,读不完也要停下,然后大家拼凑内容、复述文章等。
2.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课外阅读大多体现为泛读。泛读,不言而喻,贵在“泛”。“泛”不仅要求阅读的量要大,也要求阅读的题材、体裁要宽。与精读相比,泛读的阅读速度要不断加快,同时也要把握好对内容的理解。泛读可以与课内的精读内容相结合,笔者常常为课文配上同类题材的姊妹篇作为泛读材料,使精读和泛读相得益彰。对于特别优秀的作品,泛读也可以处理得更精细一些,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体会阅读、讨论带来的愉悦。
总之,阅读理解是英语知识综合运用的体现,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