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章。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其家族后代贤才辈出,有“曾家无一是废人”的美誉。他们都非常重视子女读书教育。毛泽东1941年给在苏联上中学的儿子岸英和岸青开列了包括《精忠岳传》《官场现形记》《三国志》《中国经济地理》在内的20多种书;曾国藩也曾给儿子曾纪泽开列《史记》《文选》等书目,并说“吾儿既读《五经》《四书》,即当将此书寻究一番,纵不能讲习贯通,亦当思涉猎其大略,则见解日开矣”。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此则材料触及的是读书和家庭教育的问题。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让子女读“圣贤书”,让子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则是家庭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家长们应给予高度关注,并认真落实。材料中毛泽东、曾国藩都注重对孩子的读书教育,让后辈书香传家,这是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但有些同学会因审题不准,出现只写“家风”“家庭教育”或仅写“读书”的现象,这就偏离了材料的题旨要求,应引起重视。
这则材料作文的文体要求是写一篇议论文,最佳立意可以表述为:①家庭读书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②家长的读书境界与教育能力;③应该让孩子读什么书;④读书是最好的家教……我们可结合自身实际,选取一点,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
【佳作展示】
书香传家长
郭璐蕾
建国伟人,以书育子;晚清名臣,用书教人。伟人为父,皆重教育;教育之重,当在读书。书香传家,贤人辈出,才韵悠长。
书香传家长,卷卷典籍塑英才。古有俗语:“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悠悠古语,谆谆真理。凡古今中外长于教育者,必以书香传家。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更可贵之处,在于书籍启人心智,育人能力,塑人气蕴。且看欧阳修之母画荻教子,“唐宋八大家”中才有欧阳文忠公留名;范仲淹母亲口述笔授儒学经典,范文正公方能青史不朽。即便放眼世界,“最富智慧”的犹太人,其母亲亦将蜜涂于书页,使其爱上书香。书香传家长,深谙教育之道者,无不以此为准则。
书香传家长,篇篇经典传家风。以书为师,与书为友,书香门第,方有人才不断涌现。谦逊、儒雅、正义、宽厚、诚信,诸多优良家风,皆可以书为载体,代代传承。《颜氏家训》警示后辈正直为人;《朱子家训》教诫子孙正义为事;《傅雷家书》帮扶孩子驾驭人生……“诗书传家长”的古训恰恰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书籍是家教中优秀传统的“源头活水”。以书传家,便是立德树人。无怪曾国藩一门竟无一废人,有书做指路者,何患无贤才?书香传家长,意欲振兴家族者,无不以此为训诫。
书香传家长,部部书册助国盛。大文豪高尔基深有体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言形象,亦具哲理。所谓“书香传家长”,言各家以书为师,举国皆若此,何尝不是“书香传国家,国家长兴旺”?泱泱大国崛起之时,亦是民族文化复兴之日。书香传于小“家”,风流蕴藉,才人代出;书香传于大“家”,凝神聚气,强基固本!正如一位哲人所言:“热爱读书的民族不会失去希望。”书香传家长,渴望国家富强者,无不以此为圭臬。
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堕落萎靡者。为人家长者究竟该为后人留传下些什么?其实,与其留下金块珠砾,毋宁传其文化典籍;与其留下宏伟家业,毋宁授其处事能力。书籍这份精神食粮,文化这种无形力量,才是前行路上的指向标,让后辈不至迷失方向。
书香传家长,育代代人才,传熠熠家风,铸巍巍丰碑。
[简评]
这是一篇优秀习作,亮点突出:
1. 立意准确。这则材料作文易于出现审题偏颇:或仅写家庭教育,或只写读书。而此文由材料中“建国伟人,以书育子;晚清名臣,用书教人”的事例得出“书香传家长”的观点,既关照了家庭教育,又涉及了读书。立意准确,符合题意。
2. 思路清晰。本文由材料切入,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书香传家长”的中心论点。接着从“塑英才”“传家风”“助国盛”三个维度入手,且每段开头以首括句统领,展开论证;然后联系现实说理,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最后呼应开篇,重申论点。全文论证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3. 论述深刻。一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照由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这个思路展开论述,体现了层层深入论证的特点;二是将家庭教育与读书的关系上升到国家富强的层面来思考,有高度,有深度。论述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深刻性都得到了体现。
读书乃教育之良方
宫栋宇
伟大领袖、晚清名臣,面对子女教育,无一例外重视书籍之作用。以我觀之,读书乃教育子女之良方。可以涵心性、拓视野、明担当。
在家庭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公共话题之时,“北京家长投诉幼儿园强制儿童学习用筷”“武汉家长让幼儿坚持长跑洗冷水澡”等一系列社会事件映入我们的视野。在反思究竟是“护花使者”式的温和教育还是“虎爸狼妈”式的强力教育更加合理之时,读书教育何尝不是为子女教育倾注更多理性,让祖国花朵濡染优良品格的有益之举?
读书教育让子女涵养心性,提高个人觉悟。书籍作为全人类的营养品,往往能在子女教育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出正确行为选择。读《三字经》,品“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谆谆教诲;读《西游记》,于人、神、妖的奇幻世界中明辨是非,提高判断力;读《海底两万里》,在科幻世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好的书籍能像子女知心的朋友,家长教育的助手,让子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读书教育让子女洞察社会,拓展个人视野。家长的言传身教固然有益,但书籍却有着更加强大的引导力。读《名人传》,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对话,悟大师艰辛与传奇的成长经历;读《官场现形记》,在纷乱复杂的官场背后洞察社会的弊病;读《巴黎圣母院》,在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身上发现人性的善与恶……家长都希望子女有广博的视野,书籍无疑提供了一片广阔蓝天。
读书教育让子女理性处事,增加个人担当。“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米兰·昆德拉之语给人以启迪。让子女选择更有意义的生活,就应当让他们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意识。让他们在《精忠岳传》中感受民族不屈的斗志与气节;让他们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自觉投身这波澜壮阔的社会,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而奋斗。
当然,并不是所有书籍都适合教育子女,家长精心甄选,选择精华,剔除糟粕才是有益之举。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亚米契斯如是说。我们的家长虽不是伟人领袖、晚清重臣,但也应从中得到教益:让书籍充盈子女的成长空间。
[简评]
本文有如下特点值得称赞:
1. 一总三分,条理清晰。文章开头简要引述材料,提出了“读书乃教育子女之良方”的中心论点。接着,文章将总论点切分为“读书教育让子女涵养心性,提高个人觉悟”“读书教育让子女洞察社会,拓展个人视野”“读书教育让子女理性处事,增加个人担当”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领起一论述段落,条理清晰,利于阅读。
2. 例理结合,内容丰实。文章选取范仲淹、莎士比亚、米兰·昆德拉、亚米契斯的名言,引用杜甫的诗句等展开论述,选取《三字经》《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官场现形记》《巴黎圣母院》《精忠岳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作例证,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相结合,使文章内容充实,厚重感强,同时也显示了作者个人丰富的材料积累和思维深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章。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其家族后代贤才辈出,有“曾家无一是废人”的美誉。他们都非常重视子女读书教育。毛泽东1941年给在苏联上中学的儿子岸英和岸青开列了包括《精忠岳传》《官场现形记》《三国志》《中国经济地理》在内的20多种书;曾国藩也曾给儿子曾纪泽开列《史记》《文选》等书目,并说“吾儿既读《五经》《四书》,即当将此书寻究一番,纵不能讲习贯通,亦当思涉猎其大略,则见解日开矣”。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此则材料触及的是读书和家庭教育的问题。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让子女读“圣贤书”,让子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则是家庭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家长们应给予高度关注,并认真落实。材料中毛泽东、曾国藩都注重对孩子的读书教育,让后辈书香传家,这是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但有些同学会因审题不准,出现只写“家风”“家庭教育”或仅写“读书”的现象,这就偏离了材料的题旨要求,应引起重视。
这则材料作文的文体要求是写一篇议论文,最佳立意可以表述为:①家庭读书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②家长的读书境界与教育能力;③应该让孩子读什么书;④读书是最好的家教……我们可结合自身实际,选取一点,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
【佳作展示】
书香传家长
郭璐蕾
建国伟人,以书育子;晚清名臣,用书教人。伟人为父,皆重教育;教育之重,当在读书。书香传家,贤人辈出,才韵悠长。
书香传家长,卷卷典籍塑英才。古有俗语:“请君莫羡解语花,腹有诗书气自华。”悠悠古语,谆谆真理。凡古今中外长于教育者,必以书香传家。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更可贵之处,在于书籍启人心智,育人能力,塑人气蕴。且看欧阳修之母画荻教子,“唐宋八大家”中才有欧阳文忠公留名;范仲淹母亲口述笔授儒学经典,范文正公方能青史不朽。即便放眼世界,“最富智慧”的犹太人,其母亲亦将蜜涂于书页,使其爱上书香。书香传家长,深谙教育之道者,无不以此为准则。
书香传家长,篇篇经典传家风。以书为师,与书为友,书香门第,方有人才不断涌现。谦逊、儒雅、正义、宽厚、诚信,诸多优良家风,皆可以书为载体,代代传承。《颜氏家训》警示后辈正直为人;《朱子家训》教诫子孙正义为事;《傅雷家书》帮扶孩子驾驭人生……“诗书传家长”的古训恰恰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书籍是家教中优秀传统的“源头活水”。以书传家,便是立德树人。无怪曾国藩一门竟无一废人,有书做指路者,何患无贤才?书香传家长,意欲振兴家族者,无不以此为训诫。
书香传家长,部部书册助国盛。大文豪高尔基深有体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此言形象,亦具哲理。所谓“书香传家长”,言各家以书为师,举国皆若此,何尝不是“书香传国家,国家长兴旺”?泱泱大国崛起之时,亦是民族文化复兴之日。书香传于小“家”,风流蕴藉,才人代出;书香传于大“家”,凝神聚气,强基固本!正如一位哲人所言:“热爱读书的民族不会失去希望。”书香传家长,渴望国家富强者,无不以此为圭臬。
当今社会,“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堕落萎靡者。为人家长者究竟该为后人留传下些什么?其实,与其留下金块珠砾,毋宁传其文化典籍;与其留下宏伟家业,毋宁授其处事能力。书籍这份精神食粮,文化这种无形力量,才是前行路上的指向标,让后辈不至迷失方向。
书香传家长,育代代人才,传熠熠家风,铸巍巍丰碑。
[简评]
这是一篇优秀习作,亮点突出:
1. 立意准确。这则材料作文易于出现审题偏颇:或仅写家庭教育,或只写读书。而此文由材料中“建国伟人,以书育子;晚清名臣,用书教人”的事例得出“书香传家长”的观点,既关照了家庭教育,又涉及了读书。立意准确,符合题意。
2. 思路清晰。本文由材料切入,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书香传家长”的中心论点。接着从“塑英才”“传家风”“助国盛”三个维度入手,且每段开头以首括句统领,展开论证;然后联系现实说理,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最后呼应开篇,重申论点。全文论证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3. 论述深刻。一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按照由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这个思路展开论述,体现了层层深入论证的特点;二是将家庭教育与读书的关系上升到国家富强的层面来思考,有高度,有深度。论述的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辩证性、深刻性都得到了体现。
读书乃教育之良方
宫栋宇
伟大领袖、晚清名臣,面对子女教育,无一例外重视书籍之作用。以我觀之,读书乃教育子女之良方。可以涵心性、拓视野、明担当。
在家庭教育日益成为社会公共话题之时,“北京家长投诉幼儿园强制儿童学习用筷”“武汉家长让幼儿坚持长跑洗冷水澡”等一系列社会事件映入我们的视野。在反思究竟是“护花使者”式的温和教育还是“虎爸狼妈”式的强力教育更加合理之时,读书教育何尝不是为子女教育倾注更多理性,让祖国花朵濡染优良品格的有益之举?
读书教育让子女涵养心性,提高个人觉悟。书籍作为全人类的营养品,往往能在子女教育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出正确行为选择。读《三字经》,品“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谆谆教诲;读《西游记》,于人、神、妖的奇幻世界中明辨是非,提高判断力;读《海底两万里》,在科幻世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好的书籍能像子女知心的朋友,家长教育的助手,让子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读书教育让子女洞察社会,拓展个人视野。家长的言传身教固然有益,但书籍却有着更加强大的引导力。读《名人传》,与一个个伟大的灵魂对话,悟大师艰辛与传奇的成长经历;读《官场现形记》,在纷乱复杂的官场背后洞察社会的弊病;读《巴黎圣母院》,在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身上发现人性的善与恶……家长都希望子女有广博的视野,书籍无疑提供了一片广阔蓝天。
读书教育让子女理性处事,增加个人担当。“生活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米兰·昆德拉之语给人以启迪。让子女选择更有意义的生活,就应当让他们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意识。让他们在《精忠岳传》中感受民族不屈的斗志与气节;让他们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自觉投身这波澜壮阔的社会,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而奋斗。
当然,并不是所有书籍都适合教育子女,家长精心甄选,选择精华,剔除糟粕才是有益之举。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亚米契斯如是说。我们的家长虽不是伟人领袖、晚清重臣,但也应从中得到教益:让书籍充盈子女的成长空间。
[简评]
本文有如下特点值得称赞:
1. 一总三分,条理清晰。文章开头简要引述材料,提出了“读书乃教育子女之良方”的中心论点。接着,文章将总论点切分为“读书教育让子女涵养心性,提高个人觉悟”“读书教育让子女洞察社会,拓展个人视野”“读书教育让子女理性处事,增加个人担当”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领起一论述段落,条理清晰,利于阅读。
2. 例理结合,内容丰实。文章选取范仲淹、莎士比亚、米兰·昆德拉、亚米契斯的名言,引用杜甫的诗句等展开论述,选取《三字经》《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官场现形记》《巴黎圣母院》《精忠岳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作例证,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相结合,使文章内容充实,厚重感强,同时也显示了作者个人丰富的材料积累和思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