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分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师要对这方面的问题引起重视,不断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在小学阶段,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学设计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注重教学设计的规划化、学科化,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与科学教学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设计方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要具有鲜明的规范化、学科化特征,确保教学设计符合小学科学教学具体要求,有效指导小学科学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层次优化教学设计方法,不能再采用传统单一化教学设计方法,确保科学课程设计更加规范、合理。以教科版《电》单元中《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为例,教师要根据前面已学过的《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内容,客观分析《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具体内容,明确重点与难点内容,根据素质教育中电章节被提出的具体要求,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结构、年龄特征等,采用适宜的教学设计方法,科学设计《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各教学环节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展开课堂教学,确保《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教学设计规范化、学科化,促使学生全面、准确掌握电单元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构建全新的知识框架体系,将零散的电知识串联起来,为更好地学习《电》单元一系列知识提供有力的保障,有效解决生活中简单的电路小问题。
  二、准确把握科学课程知识
  从某种角度来说,小学科学教学优化设计建立在对科学课程知识的正确理解基础上。如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科学章节内容理解不正确,教学设计也存在隐患问题,不具有学科性特征,这是因为教学设计不能只依靠已有的经验和直觉。以教科版《溶解》单元中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为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深入理解《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概念、知识点等,结合科学学科特点,进行合理化设计,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便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探索问题的基础上,大胆猜想,验证相关实验結论,在实践操作中准确理解相关溶解知识点,进行合理化记忆,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科学实践能力,借助所掌握的“溶解”知识点,有效解决生活中相关科学问题,将科学知识学“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怎样才算溶解、食盐溶解具体特征等进行合理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溶解”的实验操作,在亲身实践中全方位准确理解“溶解”“微粒”,掌握《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系列知识点。在实践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各方面实际情况,围绕教学设计,巧设问题情景,比如,在“食盐溶解”这一实验操作中,水杯中并没有发现有沉淀,是否杯中的食盐已全部溶解,水杯中食盐微粒是否有重量?在提出该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多层次引导班级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探讨中进一步认识“微粒”概念,有效课堂教学重点以及难点,促使学生将之前所学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解得快与慢》知识串联起来,为学习后面的《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等知识提供有力的保障,构建全新的《溶解》板块框架体系。
  三、优化教学环境与方法
  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完善,这是因为教学设计和多方面因素紧密相连,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也包含其中。教师要根据科学学科内容,全方位准确把握素质教育背景下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要求,多层次优化完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以教科版《电》中的《点亮小灯泡》为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相关概念、理念、重要知识点等,优化教学环境,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优化完善教学方法,不能将传统单一化教学方法应用其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各方面能力,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在实践操作全面、准确理解《点亮小灯泡》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要向各小组学生提供所需的实验器材,导线、小灯泡、电池,科学设置问题情景,比如,如何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利用相关知识,将小灯泡点亮,有几种连接方法可以将灯泡点亮?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各小组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要求各小组学生要将小灯泡连接方案在纸上写出来,并绘制出不同连接方法下的小灯泡连接图。教师要随时观察各小组学生操作情况,如果发现有小组学生灯泡无法点亮,要进行针对性指导,让他们仔细观察导线连接情况等,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科学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科学设置难易度程度不等的课后实践作业,便于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中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点亮小灯泡》知识,将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时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使科学教学设计更加规范化,充分体现新时期科学学科具体特征,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客观分析教学设计现状,优化教学设计方法,优化教学方法等,促使科学教学设计更加规范化、学科化。
其他文献
多媒体指的是信息载体,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的集合。多媒体技术是对多媒体进行交互式整合处理的技术,集计算机技术、音像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和控制性。它增强了信息对于人刺激的程度和广度,充分调动起人的视觉和听觉器官,使它们同时工作,从而扩大了人对信息的摄入量。身为21世纪教师的我们,不光自身、培养的学生都不得不面对科技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是顺应时代、当代教育教
最近一直很忘我、很高兴地混在一个群里——“听颜莹老师讲故事”。这个群是我教的第一届学生为我建的,让我可以方便的找到他们每一个。  十年前,就是他们这样的年纪,我带着他们,带着初为人师的喜悦和忐忑,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孩子们说——  记得当年您在我们班开展了一次教学改革,是全校第一个,后来改革成功了,效果特别好,所以我们当年走过别的班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实验班的,特自豪!   记得您当年为了上社
小学语文是每个人启蒙教育中最关键的一项,它影响到每位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社会认知,人文素养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增效减负是必要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与此同时还要在课堂上提高效率,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一、增效减负的几种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模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也在语文课程
一、“乡村流动课堂”服务项目研究的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经查阅资料,全国有5800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极易产生认识、心理发展的异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生于1962年的常熟外国语学校尤建中校长喜欢自称“小尤”。比他年长的如我,比他年少的如杂志社的小颜,短信时一律以此落款,交谈时也毫不掩饰我们称他“小尤”时的开心。有时会想,这人哪,上了一点年纪,最最巴望的是年轻,但嘴上总会自谦或者自嘲“老了”。言不由衷作为国人的一种习性,更多地表现于一些敏感的时间与场合,事实上年龄对于彼此相熟的人来说,并不成问题,但就有那么多的人言不由衷,“小尤”算得一个例外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幼儿园教育也被列入关注范围。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带给孩子知识与快乐,有效地开展幼儿户外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本文将着重阐述幼儿户外活动的现状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户外活动。  幼儿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段基础性教育。为了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不少幼儿园开展了户外活动。而在这个阶段,幼儿的
面对农村一年级刚入学学生出现的某些不良心理健康行为,我经过调查了解,结合实际,通过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启迪心灵,收到了较好效果。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教学点,许多学生家长迫于生计而常年在外务工,学生由爷爷奶奶们监护。这些老一辈的农村人多数只能负责生活起居,很少能正确教育孩子,缺乏与孩子的良好沟通,以至于一年级剛入学的孩子就已形成许多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有打架骂人的
2017年2月,教育部出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相比较之前的课标,有了重大调整,如将小学科学课程的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首次提出STEM概念等。笔者针对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将立体书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合理使用的建议,并详细论述其应用价值。  一、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
节奏是音乐内在的灵魂,没有节奏,音乐就是混乱的符号,没有一点规律可循。在音乐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好的节奏感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学习的动力多来源于好奇和兴趣,音乐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着独特的优势,真正让学生学会音乐,需要从学生的节奏感开始练习,为音乐学习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发掘学生的潜在
我们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会把学生当作接受者、认知体,往往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生活体会的延伸,导致小学语文缺乏人情味、趣味和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疲惫甚至厌烦的感受,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探讨并寻求以人为本,打造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途径。  一、共鸣于情感  学习语文过程中,只有共鸣于情感,教学才能成为儿童主观所需。然而“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的根在教材中,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