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学科作为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承载着学校美育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重任。如何提高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做到切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使学生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是学校艺术教育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落实的问题。笔者在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分步式视唱教学的方法、步骤,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自身音乐潜能,提高音乐素质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具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视唱教学;分步式视唱教学;能力;音乐素质
一、以游识音,以游辨音,以游记音,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受地域制约、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学习音乐的认识产生偏颇。在学习歌曲上很大程度只注重老师教一句,自己学一句,依赖性强,主动性不够。因此,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歌唱方法,采取以游识音,以游辨音以游记音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实践,我发现记住音高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进入“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音高、掌握音高、解决音准问题。例如,上台阶:教师先根据C大调音阶之间的关系制作出C大调音阶(台阶)挂图,用文字和符号标上相邻两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全音与半音),悬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挂图上音阶(台阶)的特点和、及异同,然后叫出8名同学,老师根据音阶之间的音高关系,让他们装扮成不同的音,在老师的弹奏中模拟上台阶。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实际上是识音、辨音,记住音阶中各音之间音高的过程,是积极的,影响深刻的。每个同学在此过程中能够认真识音、辨音,加强记忆,记住音高。由于3-4和7-1之间是小二度(半音)音程,其音响表现为不和协,当扮演3和4,7和1的同学在老师弹响其音程后,表现的及其小心,其他同学也怕他们表演出错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当他们表演正确后,大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此外还运用站队、变换队形;手势;“啦”、 “嘛”、“唻”等练声法形象识谱、记谱、感知音高、音程;用唱准C大调音阶,根据C大调音阶各音之间的音高规律来找出G大调、F大调音阶,唱准它们。如:
1.利用站队、变换队形的方法,形象的记住C大调音阶。
首先按身高选出8名同学,分别代表。然后老师用钢琴、电子琴或手风琴奏出一段比较简单的旋律,让代表的8名同学根据音高进行积极有序地移动,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音高,学会唱音阶。
2.运用手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手势下的音乐语言。
教师运用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记音、记谱能力。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根据手势动作唱单音。如唱do时,手势半握拳以示主音稳重,起点放在腰部,提示学生在发do音时它的韵母是O,口型是O的发音口型,在咬准子音“d”后发出母音O的音响,并保持O的口型,延长时值,即“咬准子音,延长母音”。唱fa 时,大拇指向下,表明唱fa时的感觉要向mi靠拢;唱si时,用食指向上翘指do音,它表明si的不稳定性,体现出si到do的半音关系等等。用这种游戏来激发学生动手、动口,识音、辨音,形象的记住音高,唱好音阶。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非常高,见下图。
3.用“啦”、“嘛”等模唱练声法感知音高。
如在唱C大调音阶时,教师可采用不直接唱唱名,根据音高用“啦”或“嘛”等来模唱,让学生感知音高,说出唱名,后进行练唱,掌握音阶中各音及音程高度,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根据唱C大调音阶的方法唱G大调音阶及歌曲。
首先唱准C大调音阶,然后把C大调音阶的5唱为G大调音阶的1,再根据音阶之间的关系排列出G大调音阶,并进行视唱,提示并指出利用G大调音阶唱出的歌曲就为G大调歌曲。如:
二、主动参与、自主视唱,积极演唱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的学唱,机械的记忆,学生会感到厌倦,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积极参与,主动视唱,自主视唱,在学唱中掌握视唱的方法,学会独立视唱的本领。积极参与演唱,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独的兴趣变成一种心理满足。自主视唱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喜欢、自己愿意唱的歌(乐)曲进行视唱、演唱,加强记忆,掌握音高等。老师根据歌(乐)曲所反映、揭示或体现的内容、情感等,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白学会视唱旋律对唱好歌曲非常重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和不吝啬的表扬,鼓起学生学好音乐,唱好视唱的勇气。
三、多唱多记音阶、音程、旋律及歌(乐)曲,展现自我,提高音乐素养
在人的一生中,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处处与我们相随、相伴。多唱记音阶、音程、旋律及歌(乐)曲,对展现自我,提高音乐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视唱教学置身于音乐的大课堂里,生活的大舞台里,在紧张而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余唱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调节心情,丰富生活。
通过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益智的游戏训练中掌握视唱知识及技能,他们才会精神百倍,乐此不疲。因此,作为教师,只有把枯燥无味的视唱变成学生乐于学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晓其主编.中小学音乐教育[M].2014.6.
[2]《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中国音乐教育[M].2011.5.
【关键词】音乐教学;视唱教学;分步式视唱教学;能力;音乐素质
一、以游识音,以游辨音,以游记音,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初中生来说,由于受地域制约、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学习音乐的认识产生偏颇。在学习歌曲上很大程度只注重老师教一句,自己学一句,依赖性强,主动性不够。因此,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歌唱方法,采取以游识音,以游辨音以游记音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实践,我发现记住音高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进入“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音高、掌握音高、解决音准问题。例如,上台阶:教师先根据C大调音阶之间的关系制作出C大调音阶(台阶)挂图,用文字和符号标上相邻两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全音与半音),悬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挂图上音阶(台阶)的特点和、及异同,然后叫出8名同学,老师根据音阶之间的音高关系,让他们装扮成不同的音,在老师的弹奏中模拟上台阶。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实际上是识音、辨音,记住音阶中各音之间音高的过程,是积极的,影响深刻的。每个同学在此过程中能够认真识音、辨音,加强记忆,记住音高。由于3-4和7-1之间是小二度(半音)音程,其音响表现为不和协,当扮演3和4,7和1的同学在老师弹响其音程后,表现的及其小心,其他同学也怕他们表演出错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当他们表演正确后,大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此外还运用站队、变换队形;手势;“啦”、 “嘛”、“唻”等练声法形象识谱、记谱、感知音高、音程;用唱准C大调音阶,根据C大调音阶各音之间的音高规律来找出G大调、F大调音阶,唱准它们。如:
1.利用站队、变换队形的方法,形象的记住C大调音阶。
首先按身高选出8名同学,分别代表。然后老师用钢琴、电子琴或手风琴奏出一段比较简单的旋律,让代表的8名同学根据音高进行积极有序地移动,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音高,学会唱音阶。
2.运用手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手势下的音乐语言。
教师运用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记音、记谱能力。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根据手势动作唱单音。如唱do时,手势半握拳以示主音稳重,起点放在腰部,提示学生在发do音时它的韵母是O,口型是O的发音口型,在咬准子音“d”后发出母音O的音响,并保持O的口型,延长时值,即“咬准子音,延长母音”。唱fa 时,大拇指向下,表明唱fa时的感觉要向mi靠拢;唱si时,用食指向上翘指do音,它表明si的不稳定性,体现出si到do的半音关系等等。用这种游戏来激发学生动手、动口,识音、辨音,形象的记住音高,唱好音阶。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非常高,见下图。
3.用“啦”、“嘛”等模唱练声法感知音高。
如在唱C大调音阶时,教师可采用不直接唱唱名,根据音高用“啦”或“嘛”等来模唱,让学生感知音高,说出唱名,后进行练唱,掌握音阶中各音及音程高度,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根据唱C大调音阶的方法唱G大调音阶及歌曲。
首先唱准C大调音阶,然后把C大调音阶的5唱为G大调音阶的1,再根据音阶之间的关系排列出G大调音阶,并进行视唱,提示并指出利用G大调音阶唱出的歌曲就为G大调歌曲。如:
二、主动参与、自主视唱,积极演唱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被动的学唱,机械的记忆,学生会感到厌倦,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积极参与,主动视唱,自主视唱,在学唱中掌握视唱的方法,学会独立视唱的本领。积极参与演唱,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独的兴趣变成一种心理满足。自主视唱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喜欢、自己愿意唱的歌(乐)曲进行视唱、演唱,加强记忆,掌握音高等。老师根据歌(乐)曲所反映、揭示或体现的内容、情感等,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明白学会视唱旋律对唱好歌曲非常重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和不吝啬的表扬,鼓起学生学好音乐,唱好视唱的勇气。
三、多唱多记音阶、音程、旋律及歌(乐)曲,展现自我,提高音乐素养
在人的一生中,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处处与我们相随、相伴。多唱记音阶、音程、旋律及歌(乐)曲,对展现自我,提高音乐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把视唱教学置身于音乐的大课堂里,生活的大舞台里,在紧张而忙碌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余唱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调节心情,丰富生活。
通过实践,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益智的游戏训练中掌握视唱知识及技能,他们才会精神百倍,乐此不疲。因此,作为教师,只有把枯燥无味的视唱变成学生乐于学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晓其主编.中小学音乐教育[M].2014.6.
[2]《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编.中国音乐教育[M].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