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与护理监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4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原因及护理监测方法。方法:对2010年我科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监测,并对发生再出血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通过严密观察,认真分析及掌握再出血症状等均可提供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结论:掌握再出血原因和护理监测要点可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79-02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中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患者年龄偏大,血肿又多发于基底节区,出现脑疝早,常可危及生命。目前提倡在超早期(距出血时间为6小时内)选择适应证手术治疗,可降低颅内压,解除脑受压,提高患者成活率。但常见术后死亡为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做好此类患者的术后临床监护,在整个病程中起着直关重要作用。本文报到2010年我科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护理监测,并对发生再出血的原因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在45-79岁,根据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积分为3-8分。颅内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其中大脑半球及基底节出血10例。患者术后一度病情较平稳。但在术后3-5天内,18例患者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GCS评分逐渐下降,复查头颅CT发现患者有再出血,其中包括原发灶出血10例,异位出血3例,脑室出血5例。
  2 护理监测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状态的变化。
  2.2 患者的意识状态标志着病情变化的过程。根据根据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对患者进行严密地观察。监测患者有无意识状态的改变,做到心中有数,正确的观察,认真的分析,常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2.3 瞳孔的变化:观察两侧瞳孔大小和光反应情况十分重要。但除因失明等因素所致瞳孔改变。一旦发现瞳孔逐渐扩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4 心电、颅内压监测: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心电图型等。
  2.5 专科护理:对留置脑室闭式引流管者,必须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及量,并详细记录,对引流液由淡红色转为深红色,并有引流的增加,须立即汇报医生。此类患者常并发消化道溃疡,在未发现呕吐或便血时,血压突然下降常提示消化道内有出血现象,立即通知医生。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2.6 静脉输液管理: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等变化及时调节输液的速度如此类部分患者在应用硝普钠时,滴速必须按体重控制在(1mg/kg/分)还要根据血压调节硝普钠的滴数,并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
  2.7 加强基础护理:根据患者昏迷程度制定护理计划,定时做好皮肤护理,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并要根据病情给与皮肤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18例患者术后一度病情平稳,其中12例原收缩血压在24-28kPa下降至20-22kPa。6例血压维持原脑出血术前水平,10例患者瞳孔由原来的不等大恢复至基本等大。心电监测除5例原有心律不齐,左心室高电压外余正常。心率均在55-70次/分左右,脑室引流液为淡体温变化。其中血压的监测时观察再出血的主要指征。每30分钟监测一次,注意血压波动。对血压升高,脉搏慢,呼吸深而慢,GCS下降等,则表示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应提高警惕,及时通知医生。(2)红色液体。15例患者在术后第3天,3例在术后第5天病情发生变化。表现为收缩血压超过术后,高达30kPa。GCS评分持续下降,心率慢呼吸深,瞳孔部等大,最为明显的是引流管内再次出现深红色血性液体等。13例行保守治疗,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二次手术。本组死亡11例,7例出院康复治疗。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年龄偏大,血肿多发于基底节区,出现脑疝早,死亡率高。目前,提倡在超早期(距出血时间为6小时内)选择手术适应症,可降低颅内压,解除脑受压,提高成活率。但常见术后死亡原因为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考虑再出血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点:
  出血好发基底节区。该区供血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状分枝,因而血流快,压力大,术后易再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血压升高易控制,这便于术中颅内压降低和术中止血。所以,术后患者血压维持在20-22.5/12-13.3kPa为宜。
  保证安静:此类患者过多搬动或燥动不安都可能导致再出血。及时给予镇静剂应用,不易多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血肿腔内易再出血的可能性。术中血肿清除后,原破裂动脉失去血块依托后再破裂出血。因此,术后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极为重要。
  本文认为,对于再出血患者首先尽早发现,及时处理。虽然复查头颅CT可准确诊断再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但在临床通过严密观察,认为分析及掌握再出血症状等均可提供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赵春兰,闫凤,解正涛,等.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诱因的护理干预[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99, 20(1): 66-67
  [2] 秦鹤玲,王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0(9): 682-683
  [3] 许雯,盖书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0(11): 2167-2168
  [4] 徐鹏,黄丽君.重型颅脑损伤骨窗压力与迟发性血肿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1):35-36
  [5] 秦鹤玲,王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0(9):682-68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69-02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目前采取最多的中心静脉通路之一,随着人们的认识及操作熟练性不断提高,其应用得到极大推广。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在恶性肿瘤病人内科治疗中,因可避免化疗药物的强刺激性和反复穿刺而造成的外周浅静脉严重损伤甚至不可逆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肿瘤治疗能顺利进行。通过实践和观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71-01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因穿鞋过小,脚趾过挤或修甲不慎等原因,造成甲板向皮肤里增长。长期不愈流脓流水,病人走路疼痛苦不堪言,尝试过很多方法:多次拔甲,切除甲床、甲母质等方法,但均不易彻底,且部分复发较快。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门诊曾治疗150例嵌甲症病人做了加床部分切除+甲母
期刊
目的:探讨2017年10月~2019年2月所收治的80例卵巢囊肿患者用孜马地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囊肿是否消失、缩小,症状有无好转.结果: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有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73-01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因持续时间短暂,只有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常规普通心电图较难及时发现其特征性变化,本文收集近2年来超急性期心肌梗死3例,分析其特点,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 患者男性,69岁。因“心前区持续性压榨样疼痛1小时”就诊,自行口服硝酸甘油无效。查体:T: 37.1℃,BP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耐量低减动脉粥样硬化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患者193例,分为2组:糖耐量低减(IGT)组101例;正常健康对照(NGT)组92例。所有病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IMT,同时测定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动态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BMI,计算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B细胞分泌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妇科门诊患者的心理活动差异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08年2月采用自制患者心理调查问卷对我院207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心理问卷调查包括13项内容,每项内容有3-4个备选答案,要求患者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结果:89%的患者在就医前对自己的疾病已有所了解;影响患者及时就医的因素主要是时间和费用;56%的初诊患者选择有经验的老医生,复诊患者则选择初次看病的医生;
期刊
目的:观察藏药五味甘露颗粒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紫癜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紫癜性皮炎患者50例,行五味甘露颗粒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
【中图分类号】R59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78-01  本文通过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的骨转换生化指标、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症治疗前后的变化,比较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评价效果,并指导临床治疗。  1 临床资与方法  共收集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住院患者178人,其中28人因经济及其它原因未能进行治疗后的骨密度测定,其余1
期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79-01  本文通过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四种尿生化指标,比较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评价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患者33例(男11,女22),56~79岁,平均69岁,使用美国QDS-4500型DEXA-双能X线骨密度仪(由同济医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