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原因及护理监测方法。方法:对2010年我科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监测,并对发生再出血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通过严密观察,认真分析及掌握再出血症状等均可提供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结论:掌握再出血原因和护理监测要点可挽救患者生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79-02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中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患者年龄偏大,血肿又多发于基底节区,出现脑疝早,常可危及生命。目前提倡在超早期(距出血时间为6小时内)选择适应证手术治疗,可降低颅内压,解除脑受压,提高患者成活率。但常见术后死亡为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做好此类患者的术后临床监护,在整个病程中起着直关重要作用。本文报到2010年我科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护理监测,并对发生再出血的原因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在45-79岁,根据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积分为3-8分。颅内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其中大脑半球及基底节出血10例。患者术后一度病情较平稳。但在术后3-5天内,18例患者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GCS评分逐渐下降,复查头颅CT发现患者有再出血,其中包括原发灶出血10例,异位出血3例,脑室出血5例。
2 护理监测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状态的变化。
2.2 患者的意识状态标志着病情变化的过程。根据根据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对患者进行严密地观察。监测患者有无意识状态的改变,做到心中有数,正确的观察,认真的分析,常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2.3 瞳孔的变化:观察两侧瞳孔大小和光反应情况十分重要。但除因失明等因素所致瞳孔改变。一旦发现瞳孔逐渐扩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4 心电、颅内压监测: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心电图型等。
2.5 专科护理:对留置脑室闭式引流管者,必须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及量,并详细记录,对引流液由淡红色转为深红色,并有引流的增加,须立即汇报医生。此类患者常并发消化道溃疡,在未发现呕吐或便血时,血压突然下降常提示消化道内有出血现象,立即通知医生。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2.6 静脉输液管理: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等变化及时调节输液的速度如此类部分患者在应用硝普钠时,滴速必须按体重控制在(1mg/kg/分)还要根据血压调节硝普钠的滴数,并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
2.7 加强基础护理:根据患者昏迷程度制定护理计划,定时做好皮肤护理,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并要根据病情给与皮肤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18例患者术后一度病情平稳,其中12例原收缩血压在24-28kPa下降至20-22kPa。6例血压维持原脑出血术前水平,10例患者瞳孔由原来的不等大恢复至基本等大。心电监测除5例原有心律不齐,左心室高电压外余正常。心率均在55-70次/分左右,脑室引流液为淡体温变化。其中血压的监测时观察再出血的主要指征。每30分钟监测一次,注意血压波动。对血压升高,脉搏慢,呼吸深而慢,GCS下降等,则表示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应提高警惕,及时通知医生。(2)红色液体。15例患者在术后第3天,3例在术后第5天病情发生变化。表现为收缩血压超过术后,高达30kPa。GCS评分持续下降,心率慢呼吸深,瞳孔部等大,最为明显的是引流管内再次出现深红色血性液体等。13例行保守治疗,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二次手术。本组死亡11例,7例出院康复治疗。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年龄偏大,血肿多发于基底节区,出现脑疝早,死亡率高。目前,提倡在超早期(距出血时间为6小时内)选择手术适应症,可降低颅内压,解除脑受压,提高成活率。但常见术后死亡原因为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考虑再出血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点:
出血好发基底节区。该区供血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状分枝,因而血流快,压力大,术后易再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血压升高易控制,这便于术中颅内压降低和术中止血。所以,术后患者血压维持在20-22.5/12-13.3kPa为宜。
保证安静:此类患者过多搬动或燥动不安都可能导致再出血。及时给予镇静剂应用,不易多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血肿腔内易再出血的可能性。术中血肿清除后,原破裂动脉失去血块依托后再破裂出血。因此,术后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极为重要。
本文认为,对于再出血患者首先尽早发现,及时处理。虽然复查头颅CT可准确诊断再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但在临床通过严密观察,认为分析及掌握再出血症状等均可提供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赵春兰,闫凤,解正涛,等.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诱因的护理干预[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99, 20(1): 66-67
[2] 秦鹤玲,王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0(9): 682-683
[3] 许雯,盖书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0(11): 2167-2168
[4] 徐鹏,黄丽君.重型颅脑损伤骨窗压力与迟发性血肿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1):35-36
[5] 秦鹤玲,王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0(9):682-683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出血;原因分析;护理监测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79-02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中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急,患者年龄偏大,血肿又多发于基底节区,出现脑疝早,常可危及生命。目前提倡在超早期(距出血时间为6小时内)选择适应证手术治疗,可降低颅内压,解除脑受压,提高患者成活率。但常见术后死亡为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做好此类患者的术后临床监护,在整个病程中起着直关重要作用。本文报到2010年我科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护理监测,并对发生再出血的原因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在45-79岁,根据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积分为3-8分。颅内CT扫描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其中大脑半球及基底节出血10例。患者术后一度病情较平稳。但在术后3-5天内,18例患者再次出现颅内压增高,GCS评分逐渐下降,复查头颅CT发现患者有再出血,其中包括原发灶出血10例,异位出血3例,脑室出血5例。
2 护理监测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状态的变化。
2.2 患者的意识状态标志着病情变化的过程。根据根据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对患者进行严密地观察。监测患者有无意识状态的改变,做到心中有数,正确的观察,认真的分析,常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2.3 瞳孔的变化:观察两侧瞳孔大小和光反应情况十分重要。但除因失明等因素所致瞳孔改变。一旦发现瞳孔逐渐扩大,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4 心电、颅内压监测: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心电图型等。
2.5 专科护理:对留置脑室闭式引流管者,必须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及量,并详细记录,对引流液由淡红色转为深红色,并有引流的增加,须立即汇报医生。此类患者常并发消化道溃疡,在未发现呕吐或便血时,血压突然下降常提示消化道内有出血现象,立即通知医生。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2.6 静脉输液管理:根据患者的血压、脉搏等变化及时调节输液的速度如此类部分患者在应用硝普钠时,滴速必须按体重控制在(1mg/kg/分)还要根据血压调节硝普钠的滴数,并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
2.7 加强基础护理:根据患者昏迷程度制定护理计划,定时做好皮肤护理,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并要根据病情给与皮肤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对预防呼吸道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18例患者术后一度病情平稳,其中12例原收缩血压在24-28kPa下降至20-22kPa。6例血压维持原脑出血术前水平,10例患者瞳孔由原来的不等大恢复至基本等大。心电监测除5例原有心律不齐,左心室高电压外余正常。心率均在55-70次/分左右,脑室引流液为淡体温变化。其中血压的监测时观察再出血的主要指征。每30分钟监测一次,注意血压波动。对血压升高,脉搏慢,呼吸深而慢,GCS下降等,则表示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应提高警惕,及时通知医生。(2)红色液体。15例患者在术后第3天,3例在术后第5天病情发生变化。表现为收缩血压超过术后,高达30kPa。GCS评分持续下降,心率慢呼吸深,瞳孔部等大,最为明显的是引流管内再次出现深红色血性液体等。13例行保守治疗,对症治疗等综合措施。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二次手术。本组死亡11例,7例出院康复治疗。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年龄偏大,血肿多发于基底节区,出现脑疝早,死亡率高。目前,提倡在超早期(距出血时间为6小时内)选择手术适应症,可降低颅内压,解除脑受压,提高成活率。但常见术后死亡原因为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考虑再出血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点:
出血好发基底节区。该区供血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状分枝,因而血流快,压力大,术后易再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血压升高易控制,这便于术中颅内压降低和术中止血。所以,术后患者血压维持在20-22.5/12-13.3kPa为宜。
保证安静:此类患者过多搬动或燥动不安都可能导致再出血。及时给予镇静剂应用,不易多搬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血肿腔内易再出血的可能性。术中血肿清除后,原破裂动脉失去血块依托后再破裂出血。因此,术后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极为重要。
本文认为,对于再出血患者首先尽早发现,及时处理。虽然复查头颅CT可准确诊断再出血的部位及出血量,但在临床通过严密观察,认为分析及掌握再出血症状等均可提供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赵春兰,闫凤,解正涛,等.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诱因的护理干预[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99, 20(1): 66-67
[2] 秦鹤玲,王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0(9): 682-683
[3] 许雯,盖书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 2004, 10(11): 2167-2168
[4] 徐鹏,黄丽君.重型颅脑损伤骨窗压力与迟发性血肿的关系[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1):35-36
[5] 秦鹤玲,王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 2003, 20(9):68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