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偏激行为,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偏激行为,就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尽量避免不利于整合的因素,充分发挥整合的功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学科 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c)-0121-01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就是通过数学教学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进学生评价方式。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偏激行为,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我想,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偏激行为,就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尽量避免不利于整合的因素,充分发挥整合的功效。本人结合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谈一谈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偏激行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偏激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作为一种工具。
信息技术在实际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达到了只要有公开课等教学活动,课堂上一定有信息技术的应用。然而,这样是不是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目的呢?
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解决数学问题和学习数学的工具,而不是传统教学工具的替代品。然而现在却有大量的教师在使用电化手段时陷入怪圈,只要是公开课、优质课,教师就会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换为电化手段,将计算机、展示台、投影机等先进的仪器搬进课堂,认为这就是进行了课程的整合。这样做只是达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辅助教学,没有真正在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
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结合只是简单的1加1等于2,而整合后的资源所产生的效益不单是原资源效益之和,可能远远大于它,也就是1加1可能大于2。专家教授曾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信息技术不再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如:在听“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一节课时,该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在课前用了大量的时间设计了一个课件,课件画面是非常的漂亮,内容却只是几道数学计算题的展示,在每一道题的周围有许多漂亮的花和一些卡通画,非常地富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确实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但是总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只是几道数学计算题,本来只需用黑板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非得用大量的时间来设计一个花哨的课件,不仅不能很好地展示题,反而还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是适得其反。在这里,老师把信息技术当成了一种工具,但是非但没有起到一件普通教学工具的作用,反而干扰了课堂,影响了学生精力的集中。
这种现象不只是在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甚至有些教研人员也存在这种错误的想法。课堂上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加上技术分,没有就扣技术分。以至于现在不少学校,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上公开课时,教师就费尽心思,精心制作,将幻灯片、录像、录音、电脑制作软件等都搬上教学舞台,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上课教师也“为伊(公开课)消得人憔悴”。可平常呢?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
看一堂课是不是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看教师是不是认真钻研了教材,研究了课程要求,是否寻找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最佳整合点,是否有利于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益。
偏激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喧宾夺主。
我们提倡学科的整合就是要打破学科本位化的局面,使各学科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就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占有主流的位置。在学科教学中不能用信息技术代替学科课程内容,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的教学中充斥了大量的课件演示,学生成为“电灌”容器。所以有专家呼吁“要适度使用多媒体,因为‘电灌’比‘人灌’更严重”。有这样一堂课—— 《分数的意义》,课件中的实例做的非常精美,非常精细,甚至在展示动画时,你都能看到实物的每一个细节。如果,单从技术角度去评价,该课件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课件。但是,课件太细了,以至于你半小时都不可能完整地把课件欣赏完。如果,把这样的课件拿到课堂上去,这堂课该怎么上,有多少时间是学生探究、认知的时间。而且,学生对这样的认识只是一种对虚象的认识。相反,如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生活中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效果呢?
偏激三:教师在课堂上成为电化手段的操作者、演示者。
教学中教师应以其人格魅力,机智、风趣、幽默的情绪感染学生,不是以课件的趣味性为主来吸引学生,有的课堂上,完全是让多媒体来代替教师本人。如在听《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这一课中,教师在作陈述性总结时一言不发,而是只操作多媒体。多媒体剥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完全成为了操作者、演示者,成为了多媒体的奴隶。
所以,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不是放弃了原来学科的一些教学理念,而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原来的课程内容,不能失去它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要认真钻研课程内容、结构,不能做表面的结合,要找到两者的最佳整合方式,达到把各元素合理、科学地有效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还在探索中,但是以课程目标为本的原则不能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不能变。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势不可挡,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振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我见[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 钱炎.寻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J].数学教学通讯,2006,3.
[3] 侯毅.教学新模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秋海.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学科 学科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7(c)-0121-01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就是通过数学教学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改革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进学生评价方式。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偏激行为,严重影响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我想,只要我们能正视这些偏激行为,就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尽量避免不利于整合的因素,充分发挥整合的功效。本人结合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谈一谈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偏激行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偏激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只是单纯地作为一种工具。
信息技术在实际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达到了只要有公开课等教学活动,课堂上一定有信息技术的应用。然而,这样是不是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目的呢?
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解决数学问题和学习数学的工具,而不是传统教学工具的替代品。然而现在却有大量的教师在使用电化手段时陷入怪圈,只要是公开课、优质课,教师就会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换为电化手段,将计算机、展示台、投影机等先进的仪器搬进课堂,认为这就是进行了课程的整合。这样做只是达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辅助教学,没有真正在课程中融入信息技术。
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结合只是简单的1加1等于2,而整合后的资源所产生的效益不单是原资源效益之和,可能远远大于它,也就是1加1可能大于2。专家教授曾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信息技术不再是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如:在听“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一节课时,该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在课前用了大量的时间设计了一个课件,课件画面是非常的漂亮,内容却只是几道数学计算题的展示,在每一道题的周围有许多漂亮的花和一些卡通画,非常地富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确实能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但是总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只是几道数学计算题,本来只需用黑板就能解决的问题,却非得用大量的时间来设计一个花哨的课件,不仅不能很好地展示题,反而还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是适得其反。在这里,老师把信息技术当成了一种工具,但是非但没有起到一件普通教学工具的作用,反而干扰了课堂,影响了学生精力的集中。
这种现象不只是在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甚至有些教研人员也存在这种错误的想法。课堂上有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加上技术分,没有就扣技术分。以至于现在不少学校,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上公开课时,教师就费尽心思,精心制作,将幻灯片、录像、录音、电脑制作软件等都搬上教学舞台,公开课成了表演课,上课教师也“为伊(公开课)消得人憔悴”。可平常呢?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
看一堂课是不是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看教师是不是认真钻研了教材,研究了课程要求,是否寻找到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最佳整合点,是否有利于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是否真正提高了教学效益。
偏激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喧宾夺主。
我们提倡学科的整合就是要打破学科本位化的局面,使各学科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就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占有主流的位置。在学科教学中不能用信息技术代替学科课程内容,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的教学中充斥了大量的课件演示,学生成为“电灌”容器。所以有专家呼吁“要适度使用多媒体,因为‘电灌’比‘人灌’更严重”。有这样一堂课—— 《分数的意义》,课件中的实例做的非常精美,非常精细,甚至在展示动画时,你都能看到实物的每一个细节。如果,单从技术角度去评价,该课件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课件。但是,课件太细了,以至于你半小时都不可能完整地把课件欣赏完。如果,把这样的课件拿到课堂上去,这堂课该怎么上,有多少时间是学生探究、认知的时间。而且,学生对这样的认识只是一种对虚象的认识。相反,如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从生活中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效果呢?
偏激三:教师在课堂上成为电化手段的操作者、演示者。
教学中教师应以其人格魅力,机智、风趣、幽默的情绪感染学生,不是以课件的趣味性为主来吸引学生,有的课堂上,完全是让多媒体来代替教师本人。如在听《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这一课中,教师在作陈述性总结时一言不发,而是只操作多媒体。多媒体剥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完全成为了操作者、演示者,成为了多媒体的奴隶。
所以,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不是放弃了原来学科的一些教学理念,而是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原来的课程内容,不能失去它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的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要认真钻研课程内容、结构,不能做表面的结合,要找到两者的最佳整合方式,达到把各元素合理、科学地有效配置,提高使用效率。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还在探索中,但是以课程目标为本的原则不能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不能变。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势不可挡,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振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我见[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 钱炎.寻求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结合点[J].数学教学通讯,2006,3.
[3] 侯毅.教学新模式[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4] 王秋海.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