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了解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的调查分析, 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动机 兴趣 课外活动
1 前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材的摇篮,体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校除体育课以外,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既可扩大体育课效果,又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并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个性。为此从深入了解学生的活动兴趣与动机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兴趣,引起动机,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全面持久地开展,使体育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材服务,就
显得十分必要。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我校中文041班﹑政史042班﹑英语041班﹑计算机042班﹑化学041班﹑中文051班﹑政史052班﹑英语051班﹑计算机052班﹑化学051班400人为对象。
2.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座谈法和基本常规统计法。
3 调查结果研究与分析
3.1从资料统计得知喜爱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每周3次以上)98人,占24.9%;有时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170人,占43.1%;不太愿意或被迫参加体育活动的73人,占18.5%。显示经常和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不足总人数的1/4,65%以上学生是有时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或不太愿意或被迫参加体育活动。反映大多数学生在思想上还未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体会到运动所蕴藏的乐趣。这也许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和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不力,以及活动内容缺乏多样性等因素有关。
3.2从学生课外选择体育活动内容上看(见表1),男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篮球占24.6%,足球占19.9%,健身活动占14.7%,合计占51.2%。女生排列前三位的项目是健美操占34.8%,排球占12.2%,羽毛球占12.2%,合计占59.2%。表明男女生对现有体育项目的兴趣比较集中,且女生的兴趣稳定性略高于男生。这些项目活动大都带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活动本身比较激烈、富有刺激,又有健身强体实效,因而对广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3.3从表2不难看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男生是出自于增强体质,占33.3%;为有健美体形,占22.2%;丰富生活情趣,占15.9%。女生则是为了健美体形,占31.7%;为通过体育达标,占22.3%;增强体质,占21.7%。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健美体型几个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4 提高学生课外活动趣味性﹑实效性的主要措施
4.1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为此,我们确定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网球、田径(含达标)为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4.2 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材的编写中,要兼顾到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趋向于健身健美运动和娱乐性运动的特点,选编一些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对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娱乐性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应协同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组织一些这类活动和竞赛。
4.3 在抓课外活动同时,结合达标项目举行小型多样的单项比赛,对校代表队训练进行齐抓共管,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我院达标率自1990年至今均保持在95%以上,其中优秀率达35%左右,连续三年被评为省达标优秀单位。在课外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89年至2000年被省教委、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5 结论与建议
5.1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和动机富有明显的社会性,更服从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生活的职业志向和抱负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
5.2 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特别是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在课外活动起核心作用,加强高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工作。
5.3 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5.4 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5.5 学校体育的改革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随着体育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经济、生活的改变和变化,终身体育之思想被人们所重视,尤其要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将成为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课堂90分钟完成不了的任务以及学校各种任务,将在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和完成。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正业”,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动机 兴趣 课外活动
1 前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材的摇篮,体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校除体育课以外,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既可扩大体育课效果,又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并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个性。为此从深入了解学生的活动兴趣与动机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兴趣,引起动机,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全面持久地开展,使体育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材服务,就
显得十分必要。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我校中文041班﹑政史042班﹑英语041班﹑计算机042班﹑化学041班﹑中文051班﹑政史052班﹑英语051班﹑计算机052班﹑化学051班400人为对象。
2.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座谈法和基本常规统计法。
3 调查结果研究与分析
3.1从资料统计得知喜爱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每周3次以上)98人,占24.9%;有时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170人,占43.1%;不太愿意或被迫参加体育活动的73人,占18.5%。显示经常和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不足总人数的1/4,65%以上学生是有时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或不太愿意或被迫参加体育活动。反映大多数学生在思想上还未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体会到运动所蕴藏的乐趣。这也许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和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不力,以及活动内容缺乏多样性等因素有关。
3.2从学生课外选择体育活动内容上看(见表1),男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篮球占24.6%,足球占19.9%,健身活动占14.7%,合计占51.2%。女生排列前三位的项目是健美操占34.8%,排球占12.2%,羽毛球占12.2%,合计占59.2%。表明男女生对现有体育项目的兴趣比较集中,且女生的兴趣稳定性略高于男生。这些项目活动大都带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活动本身比较激烈、富有刺激,又有健身强体实效,因而对广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3.3从表2不难看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男生是出自于增强体质,占33.3%;为有健美体形,占22.2%;丰富生活情趣,占15.9%。女生则是为了健美体形,占31.7%;为通过体育达标,占22.3%;增强体质,占21.7%。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健美体型几个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4 提高学生课外活动趣味性﹑实效性的主要措施
4.1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为此,我们确定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网球、田径(含达标)为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4.2 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材的编写中,要兼顾到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趋向于健身健美运动和娱乐性运动的特点,选编一些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对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娱乐性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应协同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组织一些这类活动和竞赛。
4.3 在抓课外活动同时,结合达标项目举行小型多样的单项比赛,对校代表队训练进行齐抓共管,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我院达标率自1990年至今均保持在95%以上,其中优秀率达35%左右,连续三年被评为省达标优秀单位。在课外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89年至2000年被省教委、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5 结论与建议
5.1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和动机富有明显的社会性,更服从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生活的职业志向和抱负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
5.2 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特别是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在课外活动起核心作用,加强高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工作。
5.3 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5.4 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5.5 学校体育的改革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随着体育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经济、生活的改变和变化,终身体育之思想被人们所重视,尤其要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将成为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课堂90分钟完成不了的任务以及学校各种任务,将在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和完成。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正业”,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