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普通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调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了解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增强体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兴趣与动机的调查分析, 旨在探索提高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课外活动的效果。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动机 兴趣 课外活动
  
  1 前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材的摇篮,体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校除体育课以外,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既可扩大体育课效果,又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并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个性。为此从深入了解学生的活动兴趣与动机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兴趣,引起动机,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推动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全面持久地开展,使体育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材服务,就
  显得十分必要。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以我校中文041班﹑政史042班﹑英语041班﹑计算机042班﹑化学041班﹑中文051班﹑政史052班﹑英语051班﹑计算机052班﹑化学051班400人为对象。
  2.2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座谈法和基本常规统计法。
  
  3 调查结果研究与分析
  
  3.1从资料统计得知喜爱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每周3次以上)98人,占24.9%;有时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170人,占43.1%;不太愿意或被迫参加体育活动的73人,占18.5%。显示经常和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不足总人数的1/4,65%以上学生是有时或偶尔参加体育活动或不太愿意或被迫参加体育活动。反映大多数学生在思想上还未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没有真正体会到运动所蕴藏的乐趣。这也许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和组织开展体育活动不力,以及活动内容缺乏多样性等因素有关。
  3.2从学生课外选择体育活动内容上看(见表1),男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篮球占24.6%,足球占19.9%,健身活动占14.7%,合计占51.2%。女生排列前三位的项目是健美操占34.8%,排球占12.2%,羽毛球占12.2%,合计占59.2%。表明男女生对现有体育项目的兴趣比较集中,且女生的兴趣稳定性略高于男生。这些项目活动大都带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活动本身比较激烈、富有刺激,又有健身强体实效,因而对广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3.3从表2不难看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男生是出自于增强体质,占33.3%;为有健美体形,占22.2%;丰富生活情趣,占15.9%。女生则是为了健美体形,占31.7%;为通过体育达标,占22.3%;增强体质,占21.7%。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增强体质、丰富生活情趣及强壮体格、健美体型几个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4 提高学生课外活动趣味性﹑实效性的主要措施
  
  4.1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内容进行相对稳定的活动方式。为此,我们确定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网球、田径(含达标)为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兴趣爱好与特长自由选择。
  4.2 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和教材的编写中,要兼顾到学生体育活动兴趣趋向于健身健美运动和娱乐性运动的特点,选编一些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教材内容。对普遍受到学生喜爱的娱乐性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应协同学生会、团委等部门,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组织一些这类活动和竞赛。
  4.3 在抓课外活动同时,结合达标项目举行小型多样的单项比赛,对校代表队训练进行齐抓共管,做到统筹兼顾,全面提高,我院达标率自1990年至今均保持在95%以上,其中优秀率达35%左右,连续三年被评为省达标优秀单位。在课外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89年至2000年被省教委、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5 结论与建议
  
  5.1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和动机富有明显的社会性,更服从于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生活的职业志向和抱负成了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
  5.2 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特别是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要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在课外活动起核心作用,加强高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工作。
  5.3 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
  5.4 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5.5 学校体育的改革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随着体育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经济、生活的改变和变化,终身体育之思想被人们所重视,尤其要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将成为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课堂90分钟完成不了的任务以及学校各种任务,将在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和完成。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正业”,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
其他文献
摘要: 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动态地评价普高中等生的英语教学,评价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的效果,本实验尝试对普高中等生英语教学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档案袋评价、阶段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等。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通过多元化评价模式来促进高中英语教学及中等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评价多元化 自主学习 学生发展    一
摘要: 英语的教学过程既是对英语感知的引导过程又是对英语应用的实践过程。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而要想学好、用好英语就得需要大量的实践,英语的实践过程就是英语语感的形成和优化过程。获得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语感,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兴趣 英语语感 应用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只有让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愿意主动地学习英语,才能更有效地学好英语。通
摘 要:本文试对中学生口语技能训练作探析,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及时纠正错误、强化训练及因材施教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特别是在真实语境中沟通信息、描述事物与情感、发表观点和意见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 英语口语 策略    前言:    《新课程英语标准》中强调,英语教学过程中,着重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对口
本文试对新课程下英语练习的学习主体性、情感交流性、评价成功性等进行论述,以进一步地体现新课程下英语练习的新理念,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让学
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会越好。从教学角度讲,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农村中学教学十多年来,我发现目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英语没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这种情
对设备布置问题,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为弥补当前的现场布置遗传算法在变异阶段的不足,将最优个体变异与随机变异相结合,设计了组合变异策略:首先变异最优个体,如果变异
摘要: 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中,高校体育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传承性与鲜明的时代性,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地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思想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积极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两型”社会 高校 体育文化    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中,校园文化也应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等特征。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有
摘要: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在肯定民间体育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分析民间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诸种变异现象,探索民间体育变异的根源及民间体育文化现代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尝试用美学的方法提出解决民间体育发展困境的可行途径,最后挖掘民间体育审美研究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 民间体育 传统体育 审美价值 传承 重建    前言    我国民间体育作为民众创造并享用的一种感性生命活动,具有多重的社会文化价值。然而,
摘要: 从历史的角度看,技击是中华武术的本质,尽管进入近代以后,武术的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技击应该始终是武术发展的价值前提。可是当今的竞技舞台给中国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打上了一个问号。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离不开对传统武术的汲取。只有这样,武术才能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 武术 未来 构想    前言    翻开中国文化史,我们不难看到,武术作为一种社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