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品再循环利用的哲学意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j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循环经济理论已经为世人所普遍接受,并成为我们追求的实践目标。循环经济理论触及到了如何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循环关系,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剖析循环经济的哲学思想,首先应该认清循环与发展的哲学关系。有的人将“循环”误解为机械的重复和停滞,认为循环和发展是无关联的甚至背道而驰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和排斥循环现象,破坏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循环关系。实践结果证明,这种认识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极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实践和推广。循环与发展之间如何区别和联系?为促进循环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循环经济的哲学意蕴,认清循环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有利于指导我们如何将废弃品进行再设计的实践。
  一、废弃品再循环利用的基本特征及现状
  废弃品的循环利用基本包括两个层次:一种是再利用,其特点就是将废弃物中的材料或零件不进行再加工和分离,直接作为产品使用。另一种是再生循环,其特点就是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作为原料来使用。废弃材料资源化是实施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废弃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而且可以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是节约原材料、防止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
  废弃材料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材料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例如将废纸生产出再生纸;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将废弃材料加以提取、转化,变为与原来不同类型的产品,例如一次性筷子回收可做成造纸原料。
  目前,各国在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分反映出人类主动考虑到了废弃材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到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废弃品的循环利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在循环经济视野下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来看,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经过加工的人工材料,在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人们总是过分地强调材料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材料在其寿命周期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排放大量污染环境的废弃物,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只有通过废弃品的循环再利用才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减轻生态环境的负荷,促进人类、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看,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就是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体现了系统理论、物质循环理论和生态文明观思想等重要的哲学理论思想。
  二、废弃品再循环利用的哲学思想
  1、“循环”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在客观世界中,“循环”关系在自然界、经济领域和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循环”是一种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的物质运动形式。
  “循环”的实质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事物及事物之间均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当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刚刚建立起来时,彼此之间的统一是矛盾的主导方面,因而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是相对稳定的,这种联系和作用使事物以“循环”的方式运动。比如生物的新陈代谢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以相对稳定的方式相互作用,从而为生物的存在发展提供一种稳定的基础。可见,“循环”是一种客观并且必要的关系,是事物存在、生命演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相对稳定的循环关系,社会结构就不可能相对稳定,当然,“循环”是相对稳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这种相对稳定的关系不是绝对地固定不变,而是在某一时间段内保持不变,在事物的矛盾关系发生变化后,就会产生新的变化。“循环”也不是完全的重复,每一次循环都不排斥量的变化,也不排斥新特征的出现,而是在总体矛盾关系没有发生转折之前,保持大的格局不变。
  从本质上来看,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的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循环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新的循环取代旧的循环。发展可以被看作是旧的循环被打破,新的循环得以确立的过程,它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和更新。废弃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实质就是原材料利用过程中的第一次循环状态被打破,而建立起的新的循环状态的过程,从而呈现出材料产业的循环利用过程和螺旋式的上升发展,最终体现的是循环经济在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
  2、循环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资源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是人类生态文明理念在涉及人与自然資源环境间的和谐共存关系的最佳表现,循环经济模式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观思想。废弃材料的循环再利用过程作为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材料产品使用和服务的时间;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材料再次转变成资源来减少最终处理量从而减轻环境压力,降低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正是生态文明观思想的具体体现。
  废弃材料循环再利用过程中的“再利用”是指以废弃材料利用最大化为目标,最大可能地增加材料产品的使用方法和次数,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原材料向需要最终处理的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实现原材料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人类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社会的存在物,这就决定了生态文明观对废弃材料循环再利用的研究,应当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两个方面,要在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础上推进人与社会的发展。而废弃材料循环再利用过程中的“再利用”原则降低了人对自然资源中原材料的使用频率,利用有限的资源促进人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鲜明的生态文明意义。
  废弃材料循环再利用过程中的“再循环”是以废弃材料排放最小化为目标。通过对废弃材料的多次回收再生,实现废弃材料的多次资源化和良性循环,使最终的废弃材料排放处理量达到最小化。废弃材料的“再循环”能减少人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即减少了环境污染,并且不需要消耗原材料就能制成新产品,这一过程体现了生态文明观思想中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理念。就是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思考,使现实的利益同长远利益相结合,使长远利益立足于现实利益的基础之上。注意本代人代内自然资源的索取和消耗量,也要为下一代人代际间的发展做好准备,提供后代人能进一步发展的自然条件。因此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要公平,使每一代人都能充分享受到自然所赋予的公平。废弃材料的“再循环”通过对材料产品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能更好地解决人类社会所存在的代际和代内公平问题。
  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废弃品循环利用中体现的“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系统观、生态文明的价值观、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伦理观精神实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条结论:废弃材料的循环再利用就是生态文明观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因此,我们要大力做好废弃品的循环利用工作,促进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推进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楠.工业设计创新的方法与案例—高等学校教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梅洛斯(CMelosi, M. V.)郑巧珊译.废弃物[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一个核心要务。面对基础教育最高阶段的教学工作,如何在教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关键问题。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作为一线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效果;途径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一个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崭新的媒体时代。对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希望通过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机遇。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  一、新媒体的含义概述及传播特征  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的、计算机的和网络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基
期刊
【摘要】:宋代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且偃武修文的国策使得文艺创作突飞猛进;宋代其造纸数量亦远超前朝,书画用纸的质量也大幅度提高。本文从书画材料方面入手,通过对书画用纸、笔的梳理,了解古人的创作材料,这对于我们日后鉴赏书画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书画材料;竹纸;皮纸;毛笔  宋代是古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使得人口数量相比唐代大大增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造纸技术的
期刊
【摘要】: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处理文章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和将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面临着许多困境,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缘由,有着诸多的因素,本文从学习者个人、教材、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解决途径与方法。  
期刊
【摘要】: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文章分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形成原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治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方案。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策略;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小学化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但近年来,此种现象日益凸显,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遵循幼儿成长和学前教育规律,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
期刊
【摘要】:云,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气象,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钟爱的意象之一,在传统意象中有着自由、隐逸、变幻、纯洁之意。在云卷云舒中寄托着文人的浪漫情怀,在云絮缥缈中蕴含了古人无尽的遐思。在中国古典舞作品《且看行云》中,我们亦可以体会到云之境、人之情,编导从云的意象入手,用舞蹈带领我们走入行云的情境之中。  【关键词】:且看行云;云;情境  云是自然的气象景观,变幻无常、朦胧缥缈的特性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赋
期刊
【摘要】: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斯大林指出:“在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和列宁之间隔着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独占统治的整个时代”[],“第二国际的基本工作是按照机会主义的路线进行的”。斯大林的这一观点,忽视了在第二国际时期,以拉法格、梅林等为代表的第二国际左派理论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捍卫。同样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对拉法格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上也存在着不足,他们虽然认识到了拉法格的理论缺
期刊
【摘要】:高职美术教育近年来备受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新形势下的,既要满足现代化市场对人才的整体需求,又要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是通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美术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对象的兴趣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不同的视角会展现出不同事物的美。目前,我们看到的高职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美术创作或者技法训练,而是更多地去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生活中
期刊
【摘要】:论述了图书馆期刊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围绕“以人为本”做好图书馆期刊管理服务工作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期刊;管理;服务  期刊是提供情报信息的源泉,是传递信息知识的一种重要文献,它具有内容新、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利用价值高等特点。能及时反映科技、教育、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是一种被利用最多、信息价值最高,历来深受读者欢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棒棒军进行描述,并阐述每个阶段与重庆的城市变迁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棒棒军这三十多年的兴衰,其实反映的正是重庆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从而为重庆城市变迁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棒棒军;生命周期;城市变迁  (一)引言  棒棒军这一称呼源自重庆,指的是在街头、码头、车站等地方经常出现的一群依靠体力劳动为生的特殊群体。他们主要为别人提供一些小型货物的搬运服务。对于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