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世为了谁

来源 :中学生百科·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吟咏诗词,徜徉爱河,追寻古人的脚步,寻找爱情的踪迹,你会发现,很多痴情男女为了明天的相聚,经受风雨洗礼,饱受身心折磨,苦苦等待,苦苦守候,演绎了一个个爱情故事,成就了一段段千古佳话。
  《诗经·邶风·静女》描写了相爱的男女幽会城角的有趣情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青年男女幽会,按照常情常理,应该是男方主动先到,女方被动稍后,但是,这首诗中,我们看到,这位娴淑而美丽的女子抢先男子一步,先到约会地点——城墙的角落隐藏起来,想耍点小聪明,试探一下男子的态度,似乎也想给约会制造一点波澜。男子赶到了,不见女子,焦急万分,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徘徊原地。就这样等待,就这样窘迫,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心中可能会想,女子为何没有按时赶到,莫非移情别恋,另有新欢?莫非家人阻拦,拘禁闺中?又莫非临时有事,脱不开身?万千悬疑涌上心间.折磨着男子。也许隐蔽之中的女子已经看见了愁眉苦脸的男子,她就是不愿意出来,就是想让男子着急一番,在她看来,男子越是神色忧愁,越是心急火燎,就越能看出男子的在意和真心,也就越能增添幽会的情趣。她也在等待,等待有趣有情的男子出现,等待一场有关她与他之间爱情深浅的考验。完全可以想象后面的结局,正当男子犹疑不定、百思不解的时候,活泼、聪慧的女子突然跳出来,着实让男子惊吓而又兴奋了一阵子。他明白,她在恶作剧。她明白,他很实诚。他们的爱情就像盛开在城墙角落的野花,鲜艳灿烂,生机勃勃。
  同样是爱恋深情,《诗经》中的《卫风·氓》却给我们描写了两种情景迥别的等待场面“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一章写男子,貌似忠厚老实,抱着布帛,前来换丝,其实是自己冒冒失失,急急忙忙地来向女子求婚。女子也许觉得这么重大的事情,需要明媒正娶,需要按照习俗操办,没有马上答应男子的请求。送别男子的时候,男子竟然大发脾气,责怪女子。如此细节,表现出男子莽撞、粗鲁,急不可耐,急于求成的心理。女子也许觉得这份不可等待的急躁与莽撞是深情真爱,是情有可原,于是宽慰男子:你不要急躁,不要生气,今年秋天我们就结婚吧。不知道男子听到这一番许诺之后,是否等待得到秋天,是否会收敛脾气。但是,我们却看到,为了真爱,女子期盼,女子心甘情愿等待,等待一个甜蜜的时刻,等待一个幸福的家庭。
  诗歌第二章描写女子的等待,不见男子远道而来,忧心如焚,潸然泪下;等到见到了男子出现眼前,却又眉开眼笑,心花怒放,以至催促男子赶快占卜算卦,赶快驱赶你的车马过来,带上我的嫁妆,和你一起奔向幸福明天。这个场景之中,女子是主角,感情丰富,既有望而不见,痛断肝肠的等待,又有望穿秋水,急不可耐的向往。等待也罢,向往也罢,都表现出女子一往情深的态度。看得出,女子早已将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爱情托付给了眼前这位男子。
  屈原的《湘夫人》描写神灵爱恋——湘君等待湘夫人的到来,一波三折,奇幻多姿,更是揪人心魂,催人泪下: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君等待湘夫人,久久等候,苦苦痴望,不见踪影,不闻音讯,湘君怅然若失,神思恍惚。诗人发挥奇思异想,构设了一个个奇异精彩的场景来烘托湘君的深情。一是登高远望,驰骋目力,穷尽秋毫,所见无非洞庭翻波,落叶纷飞,所感无非秋风瑟瑟,天地空茫,因为念想焦急,因为魂不守舍,竟然产生幻觉,湘君仿佛看到,百鸟竟然聚集水草丛中,渔网竟然高挂树梢之上,麋鹿竟然觅食庭院,蛟龙竟然搁浅沙滩,不合情理,不合常识,如此怪异反常的现象屡屡出现,足见湘君心烦意乱,神魂颠倒。二是湘君思而不见,盼而不来,四处寻找,早晚张望,以至产生幻觉,仿佛听见一个响亮的声音回荡在自己耳畔,那正是湘夫人美妙动听犹如天籁的声音啊,于是乎,湘君骑上车马,带上湘夫人,奔向幸福的家园,那里早已布置得五彩缤纷,金碧辉煌:各种奇花异草种植庭院,各种嘉木美树架粱当椽,各种奇珍异宝罗列新房。新房布置得绚丽多彩,爱情渲染得浓艳生辉。不难想见湘君如痴如醉、如癫如狂的形象。三是湘君惊觉梦幻成空,所爱不见,一时气愤,将湘夫人送与他的汗衫、短袄脱下,扔到江中,以示愤怒,大有一刀两断,各奔东西之气魄。可是,对于深深相爱的两个人来说,哪能说断就断,说完就完呢?过了这一阵子,湘君却又回心转意,深情款款,登上汀洲,采摘杜衡,打算赠送远方的心上人——湘夫人,只是一时半会儿难以抵达,难以相见,只好原地徘徊,低回怨叹。一次约会,一场等待,想入非非,迷离天地,湘君为情而生,为情而愁,不知能否感天动地,打动湘夫人。诗歌给我们留下一份玄思,一份赤诚。
  唐代诗人朱庆馀曾写过一首诗《近试上张籍水部》,表面是说女子嫁到男方家里后,如何描眉画黛,如何涂脂抹粉,如何穿衣试镜,心怀不安等待第二天早上拜见公公婆婆;其实是在借闺意之事试探做考官的张水部对自己应考水平的评价。诗歌写得生动形象,含蓄风趣:“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刚刚嫁过门的新娘子一个晚上睡不着觉,洞房蜡烛高高燃起,彻夜照亮,新娘子在梳妆打扮,精细描绘,巧施脂粉。梳洗打扮之后,还轻声询问夫君,自己的眼眉画得如何,是否符合时尚要求。女子这样做,目的是想以自己最美丽、最时尚的形象展示在公婆面前,讨得他们的认可与好感,从而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一个晚上的准备,一个晚上的等待,一个晚上的不安,均可看出这次拜见在女子心目中有多么重要。其实,抛开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图,只就诗歌表面文字而论,诗歌倒是描述了一种普遍而有趣的现象。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被休弃之前最后一次上堂拜见婆婆的场景,也有类似的梳妆打扮的描写,也有心怀不安的等待。诗歌是这样写的:“鸡呜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刘兰芝一大早起床,梳妆打扮,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打扮出最美丽的自己,最精神的自己,目的自然是想在婆婆面前展示自己最美丽、最端庄的形象,更是想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以美丽矜持来回敬苛刻挑剔,以举止得体来驳斥恣意妄为。面对可恶的老太婆的刁难,刘兰芝完全可以如泼妇骂街,撕破脸皮,大打出手;或是据理力争,针锋相对;或是卑躬屈膝,苦苦求饶。但是,我们看到,刘兰芝完全不是这样,一丝不乱的打扮,气定神闲的等待,凸显人物沉着冷静、坚强自尊的风采。刘兰芝一边打扮,一边等待,等待让人心碎的时刻的到来,等待最后的告别,也是等待最后一次的理性抗争。朱庆馀诗中的女主人一夜等待是博取好印象,开创新生活,焦急当中有激动,更有期待。《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一大早的打扮与等待,则是以光彩夺目来回击有眼无珠,以知书达理来回击刁蛮无理,以平静离开来捍卫女性尊严。等待之中有抗争,平和下面含愤怒。
  最有传奇色彩,最为震撼人心的等待当属唐代诗人王建的诗歌《望夫石》:“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相传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为丈夫离家远行,经久未归,就天天上山远望,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终未回来,这位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石头的形象犹如一位女子翘首远望,人们就把此石称作望夫石,此山称作望夫山。这个故事起源于今湖北武昌附近,由于流传广泛,我国许多地方都有望夫山、望夫石、望夫台。
  诗歌写一个静默无语,千年不变的形象——石头。先是女子站立山巅,翘首远望,远方一派苍茫。她的脚下,是群山静默,江流浩浩。千年的等待,千年的期盼,换来的却是伤心和伤痛,失望与绝望,终于有一天,她变了,变为一尊石像——一尊有灵有性、有情有意的石像。她永远保持着一个姿态,翘首前方,永不回头,前方依然是她幻想中丈夫归来的方向,前方依然是没有希望的希望,她在等待,她在思念,她期盼真诚能够打动神灵,她期盼奇迹的发生。海可以枯,石可以烂,高山可以夷为平地,丘陵可以变为高原,但是她的心,她的情,坚如磐石,永远不变。任凭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任凭春秋代序,时光流逝;任凭沧海桑田,人事兴废。吃尽了苦头,受尽了折磨,她依然初衷不改,依然伫立在江岸山巅,一动不动,心中升腾至死不渝的爱,心中燃烧千年不变的情。只有一种结局可以改变她的人生,她的姿态,那就是丈夫归来。丈夫归来之时就是石头开口说话之时,千年的相思,该有多少说不完的话语?我们祝福她好运,等来这一天。我们又同情她的处境,这一天,也许在明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唐代诗人刘禹锡也写了一首《望夫山》:“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全诗落点在一个“望”字,诗中三次写到“望”,层层深入地凸显女子忠贞不渝,坚如磐石的爱恋之情。第一次“望”,是从早到晚,从白天到黑夜,月月年年,万古不变,女子最终化为石头,即便如此,并不是铁石心肠,麻木不仁,而是心有灵犀,苦苦相思。她克服无人陪伴的孤寂,度过风雨如晦的岁月,仍然如痴如迷地眺“望”。第二次写“望”是强调时间的久远,情思的坚贞。你看,几千年过去了,几多风雨沧桑,几多人事兴废,她仍然保持一个凝固不变的姿态,一“望”情深的表情,眸中透露出多少忧伤焦虑,多少痛苦绝望,还有多少痴心不改,矢志不移!第三次写“望”是强调石像女子的不变的表情和不变的心意。望而不归,盼而失落,这对于热恋中的情人来说,很容易动摇情意,改变心志,很多人没有这份执着和坚强,很多人都是半途而废,可是这位石像女子不一样,她望了几千年,沐浴无数风霜雨雪,依然保持最初远望的那种表情,那份心志,多么艰难,又多么伟大啊。她不是在做一件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也不求轰轰烈烈,就那么无声地等待,就那么不变地眺望,表里如一,心志不变。她什么也没有望见,除了空虚和幻灭;她什么也盼不来,除了江流和石崖。可是我要说,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见而久望,这又是怎样决绝的行动,这又是怎样悲壮的等待啊。有了一个普通女子千万年不变的眺望,当今社会许多世俗爱情都大为失色。
  传说已经远去,石头依旧屹立,但是石头的诉说像风一样从古代一直吹拂到今天。
其他文献
或许是出于本性冷清淡漠,偶尔回顾已经历过的短暂人生,竟难以确信自己是否狂热崇拜过什么偶像——对我而言,虽然可以看见许多人与事物身上闪闪发光的优点,但是,就像从喜欢到迷恋与爱的距离是如此遥远一般,在发现优点之后,要让我从肯定、佩服、欣赏、激赏、叹服再到崇拜,需要迈过多少个坎儿才能抵达那种理性消散、纯粹痴迷而再无怀疑的境界啊。  所以,对于遥远的偶像们,我的感情基本上只落在了欣赏的范畴里。淡淡关注,默
期刊
3  从梅关下来,一面走,一面想着南海来的番客,所以见路边一些石碑时,并未在意。无非是些历代吟咏罢了,随意想着浏览,忽然发现文天祥的名字。他是在南海的最后一战中被俘的——莫非文天祥押赴大都,走的就是这条路?  停住脚,从飞舞的笔迹里字字辨认,读了这首《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我心中一动。出与归,两个字用得惊人。出岭谁同出?押解囚车的,当然都是河北壮
期刊
你会把谁当作榜样?是同龄人、父母?还是其他感动社会的人物?相信你心中有自己的答案,但是其他的同龄人的想法,你知道吗?为了了解社会中某个群体整体的状态、态度、想法等等,我们经常会使用到问卷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又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普查,顾名思义,就是对研究范围内的每一个个体都进行调查,国内最著名的普查就是我们的人口普查了,但是普查始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因此并不常用。反而抽样调查以其经济、
期刊
“待”,篆文作“”,应该是形声字吧?文言版《说文解字>就说“从彳,寺聱”,并且认定其本义为“竢也”,即“等待”的意思。可是也有认为是会意的,说左边的“彳”表“前行”,右边的“寺”即是“持”,本义是“持礼前往,表达敬意”,并有《周礼·春宫·小宗伯》“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为证;然后才引申出“礼遇,应对”的意思,如《韩非子·喻老》中的句子:“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又由此引申出“等候”的意思,如
期刊
《旧日红》是一本董桥先生的精选集,深浓古旧的红布精装封面,中央端正烫金三字繁体的“旧日红”,好似夕阳余晖,掬着最后一眼眷恋。  岁月果不饶人,连董桥这样的“后生晚辈”,也终于老成了先生,开始出精选集。这一本,怀念旧人旧事。老董何其不幸,人来人往中留不住如许谦谦君子,又何其幸运,能够收获这诸多淡水知交,在纸墨间无限回味。相忘江湖,相望江湖。  很少有一本书如此教人爱不释手。或者说,很少有人能在纷扰的
期刊
似乎,事情如果不带三分荒谬,就不足以言人生。  有个朋友Y,明明是很好的水墨画家,却有几分邋遢习性,画作上不知怎的就会滴上几点不经意而留下的墨迹,设计家W评此事,说:  “嗯,这好,以后鉴定他的画就凭这个,不滴几滴墨点的,就不算真迹。”  圣人的生命里充满圣迹,伟人的生命里写满了勋业,但凡人的生命则如我那位朋友的画面,一方面纵横着奇笔诡墨,一方面却总要滴上几滴无奈的浓浓淡淡的黑墨点子。  就像黑子
期刊
火车,十七岁时候的火车,连同一句模糊的歌词老出现在脑子里,萦绕不去。那歌词是:火车快来……但却接不了下句了。火车快来,怎么样呢?不知道。我去翻磁带。才发现那些磁带早都被我扔了。一支歌,当时听的时候也许浮想联翩,只剩了残缺如此,无头无尾的半句,掉在半空云里。然后有一列崭新的火车,像国徽一样的车头,轰隆隆地从远方开来。这火车就像新发行的邮票,又新又整齐,车厢的每一扇窗子都像邮票一样方方整整。当然,火车
期刊
第一次体会到何为“最苦不过熬清静”,还是多年前看到的一篇苗野对窦唯的访谈。那时的窦唯已经淡出主流歌坛多时,潜心于即兴音乐创作,深居简出,生活清贫。最常去的地方是后海的一间茶屋,一坐就是一整天,什么也不做。很怪。不过这也仅仅是生活上的清静,最难熬的还是职业带来的。“找不到能够呼应自己的人”,这是艺术创造者们最强烈的孤独。看了纪录片《小可爱与拳击手》与《寻找薇薇安·迈尔》之后更加理解了这种难熬的清静。
期刊
很小的时候,家中每逢年、节,奶奶都要祭拜祖先的牌位,顺带奉祀财神和观音娘娘,以求家族的平安。牌位是木刻的壁龛,财神和观音是陶制的偶像,在重大的日子里,上香、敬酒、烧纸钱,便是供奉的主要节目。  我对这种古老的形式很是好奇,曾问过家里人:为什么要拜这些呢?家里人的答案很模糊,能应我几句,但都说不清所以然,有的说是一代代传下来的传统,有的说信则有,不信则无,还有的说先祖会受享供物,然后在天上保佑我们。
期刊
字典中也好,人们口中也罢,“目光短浅”永远是一成不变的贬义词,老师也好,父母也罢,也总是告诉我们“要将目光放得更远一点”。可是,这个世界每天发生那么多意外,未来又怎会是我们所能预料?这样,如果我们将目光缩“短”一些,着眼于当下的生活,是否会更好一些。  抛开那些所谓“工程师、企业家、画家、明星……”的“远大理想”,审视一下自己在干什么——是在画画、唱歌、看新闻,还是在打游戏、看电视剧、看漫画?当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