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足于远郊地区的农村,通过对案例区域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资料,对远郊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采取SPSS22.0软件的Logistic二元回归功能进行假设检验,发现影响远郊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户主从事工作、农户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家庭年均纯收入、家庭拥有房屋或宅基地的数目、户主对“一户一宅”政策的了解程度。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政策越了解,其宅基地闲置的可能性越小;户主从事工作越偏向于非农业工作,农村宅基地越有可能闲置;家庭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越容易发生;家庭年均纯收入越高,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可能性越大;家庭拥有房屋或宅基地的数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宅基地的闲置。
关键词:远郊地区农村,农村宅基地,闲置,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03-0018-25 收稿日期:2016-01-30
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流动,城市的发展也亟需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农村人口也开始选择在城市就业以获取较高的非农业收入。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一方面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仅仅满足于原有的传统居住空间,而选择重新建造新的住宅,但仍保留着旧有住宅,“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另一方面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这些农民拥有的农村宅基地就闲置下来了,黄贻芳等认为按照目前人口流动情况分析,假设每年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每年将约有18.36万公顷的农村宅基地闲置。然而,人类的居住生活的载体——土地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减少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的发生和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的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关农村宅基地闲置的现状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总体上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比较粗放,农村居民用地总量偏大,居民点分散,荒废宅基地现象严重。农村住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新建房屋多占用耕地而非利用闲置和废弃宅基地,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宅基地闲置现象相当明显。二是对于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原因分析,卢向虎等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家庭结构变化造成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肖文韬等认为,原有住宅的自身缺陷和城市化发展导致的农业人口的流动会造成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制度不完善、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不足和农民的主观土地情结都在某些程度上导致了宅基地的闲置。三是基于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现状,学者们分别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法律可行性和现实必要性、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测算等角度提出应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实行退出政策,以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
可以看出,既有研究主要从整体现状层面和理论层面对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进行了分析,而对于影响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因素分析较少,学术界只有极少数的文献对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另外,目前的研究文献也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和城市近郊地区的农村闲置宅基地,而对于城市远郊地区的农村闲置宅基地研究较少。高燕等学者将我国的农村宅基地按照区位分为城中村、近郊村和远郊村。其中,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城区包围的本应被征为国有但事实上未被征用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近郊村是指处于城乡接合部城市规划区内或重点建设项目区内的近郊农村居民点;远郊村则指远离市区,处于生态保护地带和农业保护地带,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的村庄。由于远郊地区农村相较与城中村和近郊地区农村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无法因地理位置与城市毗邻而直接享受城市发展效应,而且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处于远郊地区。因此,笔者认为对远郊地区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行研究更具普遍性和适宜性。因此,本文落脚于远郊地区的广大农村区域,利用问卷调查和座谈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并对可能的影响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解决更广大区域的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样本数据采集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的H村,浠水县地处鄂东中部,南临长江水,北依大别山,全县辖15个乡镇(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49个村,版图面积2000平方公里,103万人。H村位于浠水县西南部,占地面积约200亩,距离集镇约28.8公里,距离黄冈市黄州区约54.6公里,驾车约1.2小时到达市区,村庄约有400家农户,村内外自然条件良好,有几座小山丘围绕,村内水资源丰富。自从2003年,交通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的农村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以来,村庄内外主干道均已修建完成乡村水泥路面,农户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稻谷、油菜、棉花等农作物,非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村内青壮力外出务工。
在黄冈市管辖的几个县市区中,浠水县人口居多,且乡村人口最多(2009年),乡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各乡村经济欠发达。而H村与周围44个行政村情况大体一致,都呈现出农业人口大量外出,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明显,且都处于远郊地区。因此,本文选择该村作为研究区域案例具有普遍性,调查中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对该村农户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获得的信息,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25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1份,有效问卷为219份,问卷有效率为88%。被调查农户的基本信息,见表1。
2.2 研究方法
农户调查采用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从区域整体出发,大致了解村庄宅基地的整体利用情况,再与户主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询问对于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的看法以及关于宅基地合理利用的政策意识,最后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农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户主家庭基本情况、农户家庭生计情况、农户家庭宅基地使用情况和户主主观认识情况等。将获得的宅基地闲置的数据资料,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由于本研究的目标问题是“是否有宅基地闲置”,属于二分变量,因此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农村宅基地闲置与假设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通过最终模型检验的回归系数、显著性大小等参数,得到影响农村宅基地闲置的主要因素。 3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3.1 变量说明
根据现有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村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农民主观认识以及行政管理力度这些因素能造成农村宅基地的闲置。而本文将研究区域具体选择为城市远郊地区,不考虑村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实地考察情况和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从户主主观条件和农户家庭两个角度出发,对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将影响农村宅基地闲置因素分为户主家庭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生计特征、农户家庭居住特征和户主主观认识几个方面,见表2。
3.2 模型选择
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回归分析,在本研究中目标问题为农户是否有宅基地闲置,当农户有宅基地闲置时,取值1;当农户没有宅基地闲置时,取值0。在模型分析中定义是否有宅基地闲置为因变量Y,影响宅基地闲置的因素为自变量X,分别为X1,X2,…,X9。
用P1、P2分别表示“是”和“否”的概率,用X1、X2,…,Xn分别表示影响因素,由此形成Logistic回归方程:
Y=Ln(P1/P2)=β0+β1X1+β2X2+…+βnXn
式中:Xi分别表示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子,βi表示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n为影响因素编号,β0为常数项。
3.3 模型估算结果分析
基于上文的模型选择和对农户的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利用SPSS22.0中的二元回归功能,选取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将模型中的所有自变量利用向前逐步进入的方法进行似然比检验。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显示,回归方程较显著,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卡方观测值137.185,概率p值为0.000,说明采用该模型合理。Cox & Snell R平方值为0.607,NagelkerkeR2值为0.971,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回归后模型总验证正确率为97.2%,与步骤0的79.2%比,提高18%,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较理想。表明所建立的Logistic模型是合理的,似然比检验结果也显示变量影响农村宅基地流转在总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中变量的特征值及取值范围见表3。
对Logistic模型中9个变量的参数估计及显著性检验的详细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模型起显著影响的有5个变量,分别是X4-户主从事工作(p=0.000)、X5-家庭外出务工人数(p=0.000)、X6-家庭年均纯收入(p=0.011)、X7-家庭拥有房屋或宅基地的数目(p=0.000)、X9-户主对“一户一宅”政策的了解程度(p=0.000),而其他几个影响因子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对宅基地闲置的影响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显著性变量的详细分析,见表4。
(1)农户家庭生计特征中户主从事工作、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家庭年均纯收入这三个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三个因素均对农村宅基地是否闲置具有显著影响。从变量的赋值情况来看,户主从事工作对农村宅基地闲置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作用系数为9.490,表明户主从事工作越偏向于非农业工作,农村宅基地越有可能闲置。农户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也对农村宅基地闲置具有正向影响,其作用系数为9.491,表明家庭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越容易发生。一方面,由于该村地处城市远郊地区,没有区位优势,同时也无法享受到现代经济社会的城市发展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收入较低,而非农业生产能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因此,该村的青壮力多选择外出务工,有的家庭甚至放弃农业生产活动,常年在外务工,这就造成了该村宅基地不同程度的闲置。农户家庭年均纯收入对农村宅基地闲置也有较显著的影响,其作用系数为3.245,表明家庭年均纯收入越高,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可能性越大。调查中发现有宅基地闲置的家庭近几年多申请过新宅基地来建造新住宅,但原有的旧住宅仍然保留着,或者废弃,或者闲置无人居住,笔者认为家庭年均纯收入越高越有能力申请新宅基地、建造新住宅,因此出现了旧有宅基地或房屋的闲置现象。
(2)农户家庭居住特征中家庭拥有房屋或宅基地的数目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0.000<0.05),其作用系数为29.293,表明对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很显著。调查中发现,有24.2%的家庭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房屋或宅基地,而拥有不止一处宅基地的原因除少部分是由于家庭成员增多,其他均为旧有宅基地地理位置不好或者旧有宅基地使用条件受限,见表5。
(3)户主主观认识中户主对于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较大。模型参数估计显示,其作用系数为9.059,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说明农户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政策越了解,其宅基地闲置的可能性越小。一般来说,家庭的行为倾向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而农村家庭的决策者一般就是户主,因此户主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政策的认识程度会对宅基地的利用情况产生较大影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政策有效和广泛普及的重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基于农户视角,根据获得的农村宅基地闲置的调查数据资料,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远郊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农民对于农村宅基地使用的政策了解程度能够影响农户使用宅基地的行为,即影响农户闲置宅基地的行为。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当地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该加大有关农村宅基地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并且督促农村村民对于农村土地的合理、节约利用。
其次,由结果分析汇总可知,地处城市远郊地区农村村民由于地理区位的原因而导致的家庭成员就业结构的改变,即户主倾向于从事非农业工作、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人数增多,这些因素影响农村宅基地的闲置。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效应明显,快速增长的非农业生产收入吸引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据有关数据显示,1999-2000年,我国农村非农业人口增加了500万。根据2008年湖北省发布的《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湖北全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到807万人,占全部农业人口的40.31%。地处远郊地区的农村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往返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长期居住在城市,其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则常年废弃闲置,但又由于城市房屋太贵,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农村村民很难放弃农村住宅进入城市生活,因此其农村宅基地的闲置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最后,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0%的农村住户拥有的宅基地数目超标,而农户们往往都只会居住在新建造的住宅里,而没有退出原有的宅基地,而让其闲置或者废弃。表5显示农户新建房屋主要是由于原有房屋使用条件受限或者原有宅基地地理位置不好。而在对调查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新建住宅多集中在新修的主要交通干道附近。由于该村地处非城市近郊地区,因此相比与城市近郊地区的农村一大弱点就是交通不便利。而随着2005年编制完成并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实施,2008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21万公里。H村也不例外,进行了乡村公路的整修,兴建了几条“村村通”公路,自此,村民们开始在新建道路两旁及附近新建住宅,以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交通发达的便利。
4.2 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城市远郊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农户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户家庭就业情况和农户家庭拥有房屋或宅基地的数目三个因素上。而针对政策了解程度,笔者认为这一因素对于农村宅基地的闲置影响是可控的,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该积极宣传,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而村民委员会成员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实行“一户一宅”政策。
另外,对于拥有多处住宅的情况,应该提高旧有住宅的持有成本,提高新申请住宅的费用,并且严格把控新申请宅基地的审批程序,对于需要重新申请宅基地的农户,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该严格实行审批程序。《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五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农村村民建住宅用地,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办理。”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应该事前细致地了解、摸清农户的家庭情况和当前的居住情况,切实地按照有关规定和章程办理新增宅基地的申请,以保护农用地不被随意侵占和宅基地的随意乱建。
参考文献:
1.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
2.黄贻芳 钟涨宝.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响应——以重庆梁平县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7
3.苗清.关于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的思考.国土资源通讯.2006.1
4.宋伟 陈百明 张英.中国村庄宅基地空心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地理研究.2013.32(1)
5.卢向虎 杨延梅 蒋宗杰.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再思考.农村经济.2005.6
6.肖文韬 宋小敏.论空心村成因及对策.农业经济.1999.9
7.孟祥仲 辛宝海.明晰使用产权:解决农村宅基地荒废问题的途径选择.农村经济.2006.10
8.杨亚楠.农村宅基地闲置状况研究综述.现代农业科技.2008.14
9.蒋巍巍.集体土地使用权及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问题分析.中国土地科学.1996.1
10.罗伟玲 刘禹麒.基于产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3)
11.王军.宅基地有限自主流转的可行路径.农村经济.2009.3
12.刘双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退出机制.重庆社会科学.2010.6
13.施建刚 黄晓峰 王万力.对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的思考.农村经济.2007.4
14.张祎娴.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模式及案例研究.城市规划.2010.34(5)
15.韩康 肖钢.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启动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研究.理论前沿.2008.13
16.卢艳霞 胡银根 林继红 戴勇毅.浙江农民宅基地退出模式调研与思考.中国土地科学.2011.1
17.欧阳安蛟 蔡锋铭 陈立定.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09.10
18.胡银根 张曼 魏西云 刘彦随 徐小峰 何安琪.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测算——以商丘市农村地区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13.3
19.高燕 叶艳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农村经济.2004.3
作者简介:
蔡文杰,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吴霞,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4M562034)。
关键词:远郊地区农村,农村宅基地,闲置,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38-(2016)03-0018-25 收稿日期:2016-01-30
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流动,城市的发展也亟需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农村人口也开始选择在城市就业以获取较高的非农业收入。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一方面农民收入普遍提高,人们对生活居住条件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仅仅满足于原有的传统居住空间,而选择重新建造新的住宅,但仍保留着旧有住宅,“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另一方面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这些农民拥有的农村宅基地就闲置下来了,黄贻芳等认为按照目前人口流动情况分析,假设每年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每年将约有18.36万公顷的农村宅基地闲置。然而,人类的居住生活的载体——土地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减少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的发生和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的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关农村宅基地闲置的现状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总体上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比较粗放,农村居民用地总量偏大,居民点分散,荒废宅基地现象严重。农村住宅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新建房屋多占用耕地而非利用闲置和废弃宅基地,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宅基地闲置现象相当明显。二是对于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原因分析,卢向虎等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家庭结构变化造成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肖文韬等认为,原有住宅的自身缺陷和城市化发展导致的农业人口的流动会造成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制度不完善、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不足和农民的主观土地情结都在某些程度上导致了宅基地的闲置。三是基于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现状,学者们分别从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法律可行性和现实必要性、农村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测算等角度提出应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实行退出政策,以解决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
可以看出,既有研究主要从整体现状层面和理论层面对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进行了分析,而对于影响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因素分析较少,学术界只有极少数的文献对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另外,目前的研究文献也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和城市近郊地区的农村闲置宅基地,而对于城市远郊地区的农村闲置宅基地研究较少。高燕等学者将我国的农村宅基地按照区位分为城中村、近郊村和远郊村。其中,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城区包围的本应被征为国有但事实上未被征用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近郊村是指处于城乡接合部城市规划区内或重点建设项目区内的近郊农村居民点;远郊村则指远离市区,处于生态保护地带和农业保护地带,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的村庄。由于远郊地区农村相较与城中村和近郊地区农村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无法因地理位置与城市毗邻而直接享受城市发展效应,而且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处于远郊地区。因此,笔者认为对远郊地区农村闲置宅基地进行研究更具普遍性和适宜性。因此,本文落脚于远郊地区的广大农村区域,利用问卷调查和座谈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并对可能的影响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解决更广大区域的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样本数据采集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的H村,浠水县地处鄂东中部,南临长江水,北依大别山,全县辖15个乡镇(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49个村,版图面积2000平方公里,103万人。H村位于浠水县西南部,占地面积约200亩,距离集镇约28.8公里,距离黄冈市黄州区约54.6公里,驾车约1.2小时到达市区,村庄约有400家农户,村内外自然条件良好,有几座小山丘围绕,村内水资源丰富。自从2003年,交通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的农村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以来,村庄内外主干道均已修建完成乡村水泥路面,农户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稻谷、油菜、棉花等农作物,非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村内青壮力外出务工。
在黄冈市管辖的几个县市区中,浠水县人口居多,且乡村人口最多(2009年),乡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各乡村经济欠发达。而H村与周围44个行政村情况大体一致,都呈现出农业人口大量外出,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明显,且都处于远郊地区。因此,本文选择该村作为研究区域案例具有普遍性,调查中样本数据均来源于对该村农户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获得的信息,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问卷25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1份,有效问卷为219份,问卷有效率为88%。被调查农户的基本信息,见表1。
2.2 研究方法
农户调查采用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从区域整体出发,大致了解村庄宅基地的整体利用情况,再与户主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询问对于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的看法以及关于宅基地合理利用的政策意识,最后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农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户主家庭基本情况、农户家庭生计情况、农户家庭宅基地使用情况和户主主观认识情况等。将获得的宅基地闲置的数据资料,利用SPSS22.0软件分析,由于本研究的目标问题是“是否有宅基地闲置”,属于二分变量,因此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农村宅基地闲置与假设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通过最终模型检验的回归系数、显著性大小等参数,得到影响农村宅基地闲置的主要因素。 3 研究过程与结果分析
3.1 变量说明
根据现有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村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农民主观认识以及行政管理力度这些因素能造成农村宅基地的闲置。而本文将研究区域具体选择为城市远郊地区,不考虑村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实地考察情况和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从户主主观条件和农户家庭两个角度出发,对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将影响农村宅基地闲置因素分为户主家庭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生计特征、农户家庭居住特征和户主主观认识几个方面,见表2。
3.2 模型选择
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适用于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回归分析,在本研究中目标问题为农户是否有宅基地闲置,当农户有宅基地闲置时,取值1;当农户没有宅基地闲置时,取值0。在模型分析中定义是否有宅基地闲置为因变量Y,影响宅基地闲置的因素为自变量X,分别为X1,X2,…,X9。
用P1、P2分别表示“是”和“否”的概率,用X1、X2,…,Xn分别表示影响因素,由此形成Logistic回归方程:
Y=Ln(P1/P2)=β0+β1X1+β2X2+…+βnXn
式中:Xi分别表示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子,βi表示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n为影响因素编号,β0为常数项。
3.3 模型估算结果分析
基于上文的模型选择和对农户的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利用SPSS22.0中的二元回归功能,选取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将模型中的所有自变量利用向前逐步进入的方法进行似然比检验。模型系数的综合检验显示,回归方程较显著,模型系数的Omnibus检验卡方观测值137.185,概率p值为0.000,说明采用该模型合理。Cox & Snell R平方值为0.607,NagelkerkeR2值为0.971,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回归后模型总验证正确率为97.2%,与步骤0的79.2%比,提高18%,说明模型预测效果较理想。表明所建立的Logistic模型是合理的,似然比检验结果也显示变量影响农村宅基地流转在总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中变量的特征值及取值范围见表3。
对Logistic模型中9个变量的参数估计及显著性检验的详细结果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模型起显著影响的有5个变量,分别是X4-户主从事工作(p=0.000)、X5-家庭外出务工人数(p=0.000)、X6-家庭年均纯收入(p=0.011)、X7-家庭拥有房屋或宅基地的数目(p=0.000)、X9-户主对“一户一宅”政策的了解程度(p=0.000),而其他几个影响因子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对宅基地闲置的影响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显著性变量的详细分析,见表4。
(1)农户家庭生计特征中户主从事工作、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家庭年均纯收入这三个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三个因素均对农村宅基地是否闲置具有显著影响。从变量的赋值情况来看,户主从事工作对农村宅基地闲置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作用系数为9.490,表明户主从事工作越偏向于非农业工作,农村宅基地越有可能闲置。农户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也对农村宅基地闲置具有正向影响,其作用系数为9.491,表明家庭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越容易发生。一方面,由于该村地处城市远郊地区,没有区位优势,同时也无法享受到现代经济社会的城市发展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收入较低,而非农业生产能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因此,该村的青壮力多选择外出务工,有的家庭甚至放弃农业生产活动,常年在外务工,这就造成了该村宅基地不同程度的闲置。农户家庭年均纯收入对农村宅基地闲置也有较显著的影响,其作用系数为3.245,表明家庭年均纯收入越高,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可能性越大。调查中发现有宅基地闲置的家庭近几年多申请过新宅基地来建造新住宅,但原有的旧住宅仍然保留着,或者废弃,或者闲置无人居住,笔者认为家庭年均纯收入越高越有能力申请新宅基地、建造新住宅,因此出现了旧有宅基地或房屋的闲置现象。
(2)农户家庭居住特征中家庭拥有房屋或宅基地的数目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0.000<0.05),其作用系数为29.293,表明对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很显著。调查中发现,有24.2%的家庭拥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房屋或宅基地,而拥有不止一处宅基地的原因除少部分是由于家庭成员增多,其他均为旧有宅基地地理位置不好或者旧有宅基地使用条件受限,见表5。
(3)户主主观认识中户主对于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较大。模型参数估计显示,其作用系数为9.059,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说明农户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政策越了解,其宅基地闲置的可能性越小。一般来说,家庭的行为倾向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判断,而农村家庭的决策者一般就是户主,因此户主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政策的认识程度会对宅基地的利用情况产生较大影响。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政策有效和广泛普及的重要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基于农户视角,根据获得的农村宅基地闲置的调查数据资料,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远郊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农民对于农村宅基地使用的政策了解程度能够影响农户使用宅基地的行为,即影响农户闲置宅基地的行为。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当地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该加大有关农村宅基地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并且督促农村村民对于农村土地的合理、节约利用。
其次,由结果分析汇总可知,地处城市远郊地区农村村民由于地理区位的原因而导致的家庭成员就业结构的改变,即户主倾向于从事非农业工作、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人数增多,这些因素影响农村宅基地的闲置。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效应明显,快速增长的非农业生产收入吸引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据有关数据显示,1999-2000年,我国农村非农业人口增加了500万。根据2008年湖北省发布的《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6年湖北全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到807万人,占全部农业人口的40.31%。地处远郊地区的农村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往返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长期居住在城市,其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则常年废弃闲置,但又由于城市房屋太贵,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农村村民很难放弃农村住宅进入城市生活,因此其农村宅基地的闲置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最后,调查结果显示超过20%的农村住户拥有的宅基地数目超标,而农户们往往都只会居住在新建造的住宅里,而没有退出原有的宅基地,而让其闲置或者废弃。表5显示农户新建房屋主要是由于原有房屋使用条件受限或者原有宅基地地理位置不好。而在对调查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新建住宅多集中在新修的主要交通干道附近。由于该村地处非城市近郊地区,因此相比与城市近郊地区的农村一大弱点就是交通不便利。而随着2005年编制完成并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实施,2008年,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21万公里。H村也不例外,进行了乡村公路的整修,兴建了几条“村村通”公路,自此,村民们开始在新建道路两旁及附近新建住宅,以最大程度地享受到交通发达的便利。
4.2 建议
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城市远郊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农户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户家庭就业情况和农户家庭拥有房屋或宅基地的数目三个因素上。而针对政策了解程度,笔者认为这一因素对于农村宅基地的闲置影响是可控的,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该积极宣传,加大政策执行力度,而村民委员会成员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实行“一户一宅”政策。
另外,对于拥有多处住宅的情况,应该提高旧有住宅的持有成本,提高新申请住宅的费用,并且严格把控新申请宅基地的审批程序,对于需要重新申请宅基地的农户,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该严格实行审批程序。《湖北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第五章第三十三条规定:“农村村民建住宅用地,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办理。”地方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成员应该事前细致地了解、摸清农户的家庭情况和当前的居住情况,切实地按照有关规定和章程办理新增宅基地的申请,以保护农用地不被随意侵占和宅基地的随意乱建。
参考文献:
1.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1
2.黄贻芳 钟涨宝.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响应——以重庆梁平县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7
3.苗清.关于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的思考.国土资源通讯.2006.1
4.宋伟 陈百明 张英.中国村庄宅基地空心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地理研究.2013.32(1)
5.卢向虎 杨延梅 蒋宗杰.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再思考.农村经济.2005.6
6.肖文韬 宋小敏.论空心村成因及对策.农业经济.1999.9
7.孟祥仲 辛宝海.明晰使用产权:解决农村宅基地荒废问题的途径选择.农村经济.2006.10
8.杨亚楠.农村宅基地闲置状况研究综述.现代农业科技.2008.14
9.蒋巍巍.集体土地使用权及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问题分析.中国土地科学.1996.1
10.罗伟玲 刘禹麒.基于产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3)
11.王军.宅基地有限自主流转的可行路径.农村经济.2009.3
12.刘双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退出机制.重庆社会科学.2010.6
13.施建刚 黄晓峰 王万力.对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的思考.农村经济.2007.4
14.张祎娴.上海郊区宅基地置换试点模式及案例研究.城市规划.2010.34(5)
15.韩康 肖钢.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启动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改革研究.理论前沿.2008.13
16.卢艳霞 胡银根 林继红 戴勇毅.浙江农民宅基地退出模式调研与思考.中国土地科学.2011.1
17.欧阳安蛟 蔡锋铭 陈立定.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09.10
18.胡银根 张曼 魏西云 刘彦随 徐小峰 何安琪.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测算——以商丘市农村地区为例.中国土地科学.2013.3
19.高燕 叶艳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农村经济.2004.3
作者简介:
蔡文杰,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吴霞,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14M56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