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着眼于党团组织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展开探讨,笔者结合个人一些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党团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切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以我国当前在校青年大学生来说,有接近3000万人正处于一个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迫切形势下,那么该怎样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位,是目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以及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
一、 學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
中国共产党作为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旨党,一直本着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内容来作为主要的行动指南。也因为他具备一定的或者是所有的关于反人类社会反映具体发展规律先进性的特点以及关于先进科学的革命理论,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党目前来说具备的一个最为明显的政治优势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表现性因素。除此以外,广大青年群体的天性又在于对真理的追求上面,但理论思维实际上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各党组织高校之间又具体发挥着中国共产所具备的有效性指导优势,同时,还要有效地使其能够得以适应和满足青年学生对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应用的实际需求,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能够引导这些大学生在对理论的认定之后能够进一步坚定和对政治思想观念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此外,广大的青年学生团体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场所和学校当即就是共青团,而他也是他们在具体实践的一个重要的场地,另外,他也当作党的得力助手或者作为后备军的角色出现,其起初就彰显了要引导青年学生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具体学习,促使其能够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保持一致。各个高校的学生党团员人数统计占据比例达到整个学校人数总数的大部分,但假如学校在各个级别都能够有效地或者很好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做好做到位,这样就能使得马列思想的主要内容能够响遍校园的各个角落。
二、 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挥骨干作用和模范作用
我们在学生的基层开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教育,其工作起始的第一步就是要全面地面向党员。但针对党内教育工作来说其无论是从工作重心还是工作核心来说都要具体地将其置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工作上,所以,对于党员中先进性事实上在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体现的同时也足以能够将此种成效和影响使他们成为具体能够带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体体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及核心力量。处于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和背景下,现阶段的社会思潮也逐渐朝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形势发展,此时,关于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立性以及选择性特点,同时也兼并存在多变性以及差异性的有效特点,因此,作为学生党员方面说来也需要做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信念,以有效地促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得到更进一步的增强,理所当然地对政府的信任自然就增强了;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来,作为学生党需要首先树立一个比较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也要能够带头前往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安全的文化建设单位及部门的重要战线去建功立业,为的就是有效地把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和实际的实现服务祖国人民的有效统一能联系起来并进行统一。
三、 营造和谐氛围,创造发展环境,保障党团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学生工作以及党团活动、组织发展等给学生创造一条全程化的服务氛围。第一步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除了必须开设的两门课以外,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开阔视野的机会,譬如像思想政治大讲堂的开设和形式化政策讲座等等。第二步则是大学生工作部门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舆论氛围及学习场所和阵地,从而有效地加大对于学生在政治理论方面的资源支持,以更好地做到资源的实时补充和更新,尽可能做到人手一册。第三步则是团委能够通过各项活动调动广大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将对于学生的教育及培养融合到各个项目的学生活动当中去,比如通过“三会”、学生会活动和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实践和学习锻炼的平台。第四步则是学生党支部能够通过发展党员的具体过程,从理论及思想、意识、行为等多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结语:因此,我们必须从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出发,将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传统观念的转变积极发展到对现行的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的主动分析,从而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秀锦,雷竞.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2,27(6):109-111.
[2]张再兴.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5(5).
[3]李立菊,李立军.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有效途径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7(17).
作者简介:
郝利娜,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学院南洋书院。
关键词:党团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正所谓“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切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以我国当前在校青年大学生来说,有接近3000万人正处于一个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的迫切形势下,那么该怎样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位,是目前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以及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
一、 學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旋律
中国共产党作为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旨党,一直本着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内容来作为主要的行动指南。也因为他具备一定的或者是所有的关于反人类社会反映具体发展规律先进性的特点以及关于先进科学的革命理论,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党目前来说具备的一个最为明显的政治优势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表现性因素。除此以外,广大青年群体的天性又在于对真理的追求上面,但理论思维实际上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追求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各党组织高校之间又具体发挥着中国共产所具备的有效性指导优势,同时,还要有效地使其能够得以适应和满足青年学生对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及应用的实际需求,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能够引导这些大学生在对理论的认定之后能够进一步坚定和对政治思想观念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此外,广大的青年学生团体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场所和学校当即就是共青团,而他也是他们在具体实践的一个重要的场地,另外,他也当作党的得力助手或者作为后备军的角色出现,其起初就彰显了要引导青年学生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具体学习,促使其能够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保持一致。各个高校的学生党团员人数统计占据比例达到整个学校人数总数的大部分,但假如学校在各个级别都能够有效地或者很好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做好做到位,这样就能使得马列思想的主要内容能够响遍校园的各个角落。
二、 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挥骨干作用和模范作用
我们在学生的基层开展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教育,其工作起始的第一步就是要全面地面向党员。但针对党内教育工作来说其无论是从工作重心还是工作核心来说都要具体地将其置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工作上,所以,对于党员中先进性事实上在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体现的同时也足以能够将此种成效和影响使他们成为具体能够带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体体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及核心力量。处于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和背景下,现阶段的社会思潮也逐渐朝着一个极其复杂的形势发展,此时,关于广大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独立性以及选择性特点,同时也兼并存在多变性以及差异性的有效特点,因此,作为学生党员方面说来也需要做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和信念,以有效地促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得到更进一步的增强,理所当然地对政府的信任自然就增强了;根据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看来,作为学生党需要首先树立一个比较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也要能够带头前往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安全的文化建设单位及部门的重要战线去建功立业,为的就是有效地把自身所具备的价值和实际的实现服务祖国人民的有效统一能联系起来并进行统一。
三、 营造和谐氛围,创造发展环境,保障党团工作的顺利实施
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学生工作以及党团活动、组织发展等给学生创造一条全程化的服务氛围。第一步是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除了必须开设的两门课以外,也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开阔视野的机会,譬如像思想政治大讲堂的开设和形式化政策讲座等等。第二步则是大学生工作部门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舆论氛围及学习场所和阵地,从而有效地加大对于学生在政治理论方面的资源支持,以更好地做到资源的实时补充和更新,尽可能做到人手一册。第三步则是团委能够通过各项活动调动广大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将对于学生的教育及培养融合到各个项目的学生活动当中去,比如通过“三会”、学生会活动和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实践和学习锻炼的平台。第四步则是学生党支部能够通过发展党员的具体过程,从理论及思想、意识、行为等多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结语:因此,我们必须从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出发,将独立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传统观念的转变积极发展到对现行的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的主动分析,从而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李秀锦,雷竞.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延边党校学报,2012,27(6):109-111.
[2]张再兴.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5(5).
[3]李立菊,李立军.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有效途径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7(17).
作者简介:
郝利娜,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学院南洋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