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eda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农村中学常听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想读书,教起真没劲”,“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还是一问三不知。”等等,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充满活力的学生,何以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何也?老师没有把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落实。教改年年喊,但“年年岁岁花相似”,板着脸孔说教,老一套“满堂灌”根深蒂固,这样的教学,兴趣从何而来,恐怕是素然寡味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跟上课改的浪潮,变学生不想学为乐意学呢?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达到的。
  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充满激情的背景介绍,诱发学生的兴趣
  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心声的流露,但许多作品的创作年代距今可谓遥远,时代不同,生活不同,体验、情感也就不一样。对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充满激情地介绍时代背景,营造一个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代氛围,把学生引到情境中来,必然激起其学习兴趣。曾记得:我在上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用很沉痛、很严肃的口吻介绍艾青的身世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因为“八字大,要克父母”,他从小被送到本村贫苦农妇大堰河的家里抚养,五岁时才被接回家读书,回家后,仍受到父母的歧视,感受不到家的温馨,与此相反,“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1932年7月,艾青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反动派抓进监狱。1933年7月的一天早晨,艾青面对窗外飘飘大雪,想起自己的身世,想到九泉之下的保姆,不禁感慨万千,一口气写下了这首抒情诗。我当时感到很惊讶,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们专心地听着,都陷入了沉思,显然对此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朗读,以情感人来激发兴趣
  古哲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神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火。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教与学的桥梁。感情真挚,热情洋溢、抑扬顿挫的语言,让学生听了得到美的享受,气势恢弘铿锵有力的语言让人听了激情昂扬,受到鼓舞。由此,利用语言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朗读《心声》时,用深沉的、亲切怀念的、沉痛的语调去朗读,我还未把课文读完,同学们都流泪了,我们能说学生没有兴趣读书吗?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点燃他们的激情。
  三、教学艺术,教师要创设情境,快乐教学
  “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相互叠印,相融为一,这是意境,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氛围。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上完《春》一文后,问学生:“课文描绘的春景美不美?你心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让学生们踊跃发言。学生们的答案都令人非常满意,用不同的方式去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了出来,把积蓄在心中的感想倾吐了出来,把学习发言的积极性、生动性调动了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即被激发了出来。
  总的来说,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去挖掘并发现,就可以形成习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走上学习语文的兴趣之道。
其他文献
如何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已成了语文教师最头痛、最潜心思索的问题。笔者曾作了以下探索。  一、备课关注学困生,重浅易  学生爱说话,则多设计几个讨论问题,问题由浅入深;学生坐不长久,则上台板演,或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爱乱说,则是几题简单的延伸或积累题;学生看不懂艰涩的文言文,讲几则生动的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学生厌倦朗读,则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或个别,或集体,或高声,或默读等。备课对学困生的充
期刊
离清明节还有好几天,在外地奔波的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清明节,一定要代我到爷爷奶奶的坟前烧烧纸,祭拜祭拜他们”。父亲在电话里是千叮咛万嘱咐。  今天,我站在爷爷奶奶的坟前,眼前,一抔小小的坟头寂静地躺在青青的麦田尽头。金黄的油菜花的旁边,坟头上长满了野草,去年黄过气的杂草也紧紧缠绕着,显得荒芜一片,在纸钱的火光中,我似乎又看到了爷爷清瘦而又高高的身影。  我的爷爷生于1918年,逝于1992年,他一
期刊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考试及格而实际运用能力偏低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根本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一、重眼前分数,轻提高素质  学校领导给教师们制定的考核细则主要是学生成绩,教师的聘任、职称的评聘、奖金的多少,以及评先选优,主要都是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有的学校领导甚至直接给老师灌输考什么,就教什么,至于教师是否为了教育大计全面
期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描写意是考场作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法之一,其特点为抓住描写对象的精髓,粗线勾勒,不着色彩,单纯明快,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以达到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艺术境界。  一、肖像白描,神情毕肖  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在肖像描写中,运用白描写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人物本质、灵魂,可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如中考满分作
期刊
教师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这种爱是平和的,睿智的,艺术的,当我们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时,应变急躁为平和,变鲁莽为睿智。因为平和引发智慧,智慧衍生艺术,把教育变成艺术,教师就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不知上过多少节课,不知带过多少个学生。在这里有成功、有失败,但我觉得成功的关键是我有一颗爱心,因为爱心是鼓励,爱心是投入,爱心是无私的奉献。  一、用爱激励学生扬起自信
期刊
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人民的苦难,面对这一切,有正义感的人无不尽其所能,为国纾难。“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的《从军行》自是黄钟大吕之音,响彻了十多个世纪的悠悠岁月。在此与诸君简略聆听一下:  杨炯的主要成就在五律方面,善于运用乐府歌行来作律诗。《从军行》原是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此题多写军旅战争之事,杨炯却用来就律,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过程。唐代初期,西
期刊
一篇文章,要有一个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才能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所谓“凤头”,也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在平时的写作中让学生练好开头呢?  我要求学生用的开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引用名言警句,彰显文化底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而我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就初中文言文教学工作一些经验,浅谈自己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个人体会:  一、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
期刊
教师要牢固树立生本理念,在语文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中,以文本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并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进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是发现者、探索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他
期刊
璞玉浑金,喻天然美质,如果把生活比作璞玉和浑金,那么,作文就是琢磨和提炼,以巧夺天工。  读《背影》,觉有“四巧”。  选材巧。我们说父爱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是在细微的事情上自然地流露出来。既然如此,一个人从小到大受父亲关爱的事就不可能一一历数,不可能数尽。那么,作文如何表现父爱呢?《背影》给了我们一个范例,它写的是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这样极其平常极其朴素的小事,但体现的“亲子之情”极其鲜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