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obad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探明体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现体育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运用文献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对湿度、温度、风、高度及其他自然环境对体育运动的影响加以分析,同时对体育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后果进行探讨,最后提出两者协调发展的几点措施,为体育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运动;自然环境;和谐
  1、前言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自然条件的总和,是指构成人类生活和活动的自然条件的那一部分,而不是整个无限的自然界[1]。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 太阳辐射等,这些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 人类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体育运动是人类社会的现象,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可以说,自然环境是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前提。自然环境提供了体育运动运行和发展的场所、资料。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物质资料都从自然环境中直接获得,或间接获得。自然环境影响着体育运动的开展程度和体育交往的规模,由于地理位置、地貌、气候条件等的影响,制约了体育运动成绩的提高以及人们开展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范围和规模。同时,体育活动也影响着自然环境的面貌,自然环境提供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体育运动必须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才能得以协调发展。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体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法
  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并参考了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相关文章的背景资料。
  2.2.2 归纳总结法
  将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
  3、结果分析
  3.1 自然环境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体育运动的训练和比赛是在不同的地域中进行的,一定地域中的气候、地形、土壤、 水、动物、植物、矿产资源和能源等自然条件不仅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这些物质条件一旦遭到破坏,体育的健康发展甚至体育的生存都会受到危及,所以说,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不仅能制约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也能反过来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1.1 温度和湿度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对体育运动的影响明显,在比赛和训练中,气温通常对运动员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以及血压等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不同的气温条件会对运动员产生不同影响。径赛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宜的气温为十七至二十摄氏度。田赛运动员发挥水平最适宜的气温通常为二十至二十二摄氏度。室内比赛的射箭、拳击、网球、柔道、射击等项目的适宜气温为十三至十六摄氏度,篮球、垒球为十至十三摄氏度,羽毛球为七摄氏度。气温过高的时候,出汗太多,人体容易会丧失大量水分和钾、钠、钙、镁等物质,如果不及时补充,就可能发生脱水现象,如在炎热的环境中进行耐力性项目比赛,其无氧代谢的能量供应相对增加, 血液和组织中的乳酸堆积就会增加,使机体工作能力下降,并提前出现疲劳状态。又如,在寒冷的环境中进行训练和比赛,机体要消耗更多的热量,人体为了维持一定体温,可能产生寒颤和不适,影响动作技能的完成。所以适宜的温度是运动员发挥最好竞技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湿度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热代谢和水盐代谢方面。湿度大会使体内汗液蒸发困难,妨碍散热过程,寒冷而潮湿的气候都对训练有不利的影响,例如湿度大不利于长跑运动员排汗,会影响运动员的耐力。游泳池的水温不仅对运动员身体产生生理影响,而且还产生生物物理作用, 大部分论述游泳运动的作者都认为二十四摄氏度至二十八摄氏度为训练和比赛的最佳水温。湿度太小又有干渴烦燥的感觉,但是湿度较低时,有利于跳跃运动员发挥水平。
  3.1.2 高原训练对体育运动影响
  1955年在墨西哥召开的泛美运动会和第二年的墨尔本奥运会上,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仅仅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同一个选手在高原和平原上跑出差距较大的成绩。100米和200米高原的成绩高于平原,400米影响不大,但是从800米开始,在高原比赛的成绩出现负增长,而且是比赛的距离越长两地的成绩相差就越大。这一现象的发现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人体在高原进行耐力训练可接受两种不同负荷的刺激:一种是承受负荷本身的刺激,另一种是高原环境的缺氧刺激。由于高原的特殊环境可达到负荷增倍的效果,并且能使机体受到最强烈的刺激,因此在高原地区采用与平原地区相同的运动持续时间训练,往往能够发掘出人体的最大潜力。据有关资料统计:1000米至3000米的高原训练有较好的效果,在3000米以上高原进行训练反而不利,持续时间不超过两个月。负荷强度如果用最大强度的80%负荷进行训练,2000米至2500米高原的训练强度只能安排60%左右,3000米的训练强度为55%[2]。高原环境对耐力训练的影响从此开始倍受人们的重视。
  3.1.3 风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风除了在影响人体的热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和精神状态之外,风向、风速对许多运动项目有较大影响。风对短跑影响很大。在风速不超过2米/秒规则范围内,顺风可提高成绩,据计算,风速2米/秒时跑百米,要比无风时快0.16秒。马拉松比赛在风速小于5米/秒,气温在12-14℃条件下举行最为理想。据实验研究,逆风时有时还会提高标枪和铁饼的投掷距离,标枪在逆风时最佳投掷角一般为33-35°,在顺风时最佳投掷角(风速≤2米/秒)为35°。在顺风(风速≤2米/秒)时,男子铁饼的最佳起始投掷角33-34°,逆风时应为21-31°;女子铁饼在顺风时的最佳投掷角应为37-45°,这些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影响很小,但是在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较量中,这些微小的影响往往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很关键的一部分。   3.1.4其他因素对体育运动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 水域污染、 垃圾围城等均可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 在这些环境下进行的各类健身活动,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我们在设计运动场馆或健身场地时,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地理环境和卫生条件,应注意避免风沙、尘土、 噪声、空气污染、 交通等影响;在修建室外场地时,不要被山或高层建筑挡住阳光;游泳池的水源应是未被污染的,池水要经常保持清洁,要有预防疾病的措施;运动设施要考虑到安全合理,体育场馆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要合理安排运动员与观众之间的温度差别,因为运动员与观众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是不一样的[3]。这些因素对体育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3.2 体育运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
  体育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样给人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实际的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以及体育设施、场所的修建所造成的地形、地貌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这些污染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直接制约着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2.1 大气污染
  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工业生产、城市交通和生活燃料等是日常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但可能并未意识到体操、举重运动员使用作为防滑粉的碳酸镁粉, 乒乓球运动员使用刺激性的胶水, 以及运动员和( 或) 观众在运动场所吸烟对运动环境中空气的影响[4];作为运动竞技新趋势的运动机械竞赛项目,如摩托车、汽车、摩托艇和飞机等开展时排放的大量废气给当地空气环境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而大量观赏体育竞赛的流动人口对交通提出的更高要求,热气球运动、跳伞运动等对旅游工具的依赖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空气的污染[5]。
  3.2.2 水污染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也是某些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的特殊自然环境。游泳、潜泳、划船、冲浪、摩托艇等水上项目的开展直接或间接地污染了水环境,在体育运动进行过的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滩随处可见遗留的垃圾、机油、船用化学清洁剂和洗涤用的油脂残留物,还有运动员本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给水体造成的污染。
  3.2.3 体育场所的修建对地质、地貌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在各种奥运会对生态环境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中,第16届法国阿尔贝维尔的冬季奥运会的惨痛教训至今令人难以忘怀,为了这次奥运会毁掉的30多公顷的森林,使得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当地的生物种类性急剧减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近年来体育运动向大众化、大型化和生态化发展, 使得大量运动场馆应运而建,对自然空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另外一些辅助设施的修建使简单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代替复杂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导致体育旅游资源难以承受体育旅游者所带来的污水、垃圾等环境污染。
  3.2.4 体育运动向大众化、大型化发展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体育运动与环境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近年来体育运动向大众化、大型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环境来适应[6]。体育运动的大众化、生态化发展使人们将健身运动从单一的运动场馆转向广阔的大自然,使人们的运动空间也从单一的陆地生态环境转向海、陆、空的全方位立体环境,把许多问题带进平时人们很少去的地方,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因此,主办者必须非常慎重地选择新建场馆的位置,应基于符合生态环境适当发展的原则来选择地点,交通对于任何主办者都是一个中心问题,而废旧物品的处理是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7]。要实现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角度对体育运动和环境二者的关系做深入的研究。
  3.3 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体育运动与环境的问题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体育运动如果过分追求人类的体能极限,而不顾及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一味的从大自然中索取,那么必将使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进而限制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的目的不是证明人类的极限,而是为了促进人类更加健康的生活。
  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是人类永久的使命,体育也必须依存服务于这项使命。首先, 体育的发展应始终坚持走绿色环保的道路, 体育界的精英应具备超前意识, 顺应时代潮流, 从资源投入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科学、 审慎地思考论证体育的发展方向。 建议通过法律法规来净化体育的发展, 实现有以下几点: 一、限制严重破坏环境和高投入高消耗体育项目的发展, 如普通动力性的航空、航船和赛车等运动, 鼓励绿色、环保体育项目的发展, 如爬山、攀岩、远足等户外运动; 二、严格制定和执行包括所有体育建筑、场地和器材等硬件的建造环保标准; 三、消除或减轻体育硬件使用、报废对环境的重复污染和破坏; 四、奖惩分明, 措施到位。其次, 要发挥体育的宣传教育作用, 利用体育环保活动、公益广告和体育明星等形式或手段, 营造环保的社会氛围,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8]。 总之, 发展体育事业, 应该把它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体育与自然环境必须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才能取得人类社会和体育运动的永续发展。
  4、小结
  体育与自然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自然环境影响着体育的发展,而体育又对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两者相互依存的方法建议,实现和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才能使得体育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驹翔.社会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
  [2]卢塞军.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翁锡全.体育环境健康[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翁锡全,吴燕波,王玉昕,林文韬.体育运动开展的生态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生态与自然保护,2001,(1):33-34.
  [5]姜付高.浅议体育旅游生态化建设[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2, (28)4:114-116.
  [6]李艳.体育与环境[J].国外体育科学,1996(12):30-32.
  [7]Robert Kampar, Sport,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J].Olympic Rev.1998,20(5):67- 70.
  [8]邓跃宁.体育生态学的创建[J].体育学刊,2002,(9)6:5-7.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
其他文献
摘 要:主题墙面创设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最近举办的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我们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主题墙面创设突出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坚持儿童为本,反映儿童的生活;互动为主,体现年龄特点;艺术为重,体现审美教育的原则。在墙面布局构、图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制作方式等程序中集中表现美感。获得很大成功。但是,对照幼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职人员英语短期培训的作用和受训学生特点,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围绕英语短期培训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思考。  关键词:在职人员;英语短期培训;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需要更多的既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又能用英语交流的综合型人才。为适应这些新的需要,一些大学开设了英语短期培训课程。笔
期刊
摘 要:民办高校在向高层次发展的同时,也甚是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但教师社会保障却是其软肋。笔者通过调查揭示了河北省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粗浅的建议希望能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立法强制规定,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并以社会保险为核心。2008年至2012年间,“社会保障” 、
期刊
摘 要: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社会评价尺度为主,也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在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能力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模式,包括三个阶段 ,即基础教学阶段 、专业教学阶段和职业教学阶段。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高等农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USEM就业能力模型;教学改革  高等农业院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采取何种有效的课堂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体现现代英语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课堂策略;教学目标;综合能力  引子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的素质提高,人们对英语教学和教学质量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对英语教师来说,只有积极主动地接受新思想、解决新问题,才能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去认知外部世界。如何有效实施英语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针对高校嵌入式软件实践课程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和效果不佳、实践教学方案和体制不完善等问题,结合我校软件学院的移动设备应用开发方向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出了关于高校嵌入式“偏软”专业的课程建设思路的一些思路,并对嵌入式“偏软”的实践教学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案。  关键词:嵌入式专业;“偏软”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建设I  近些年来随着智能终端、手持设备、通信设备
期刊
胡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指出:我军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这既是对我军信息化建设历史方位的战略判断,也是对加速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动员号令。为适应新阶段、新形势使命任务的需求,军队院校需抓住全军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有利时机,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加强各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深刻认清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整体推进海军基地信息化建设水平。  1.以提高体系作战能力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武警部队疗养工作现状,为了更好地提高疗养保障质量。方法 通过探讨分析目前武警部队的疗养工作现状,找出适合武警疗养发展的路子。结果 武警部队的疗养工作,还与全军疗养工作有较大的差距,要加强医疗基础建设,才能促进武警疗养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结论 在新形势下,只有明确功能定位、抓好医疗管理与医疗基础建设,才能推进武警部队疗养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武警部队;疗养工作;现状与思考
期刊
摘 要:人的发展过程是从自我关注开始的,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满足了基本的需要,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如此,在动态的教师专业发展中,从满足自我基本需要到追求高层次的需要,经历了从自我取向到学生取向的过程。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取向;学生取向  叶澜教授给“教师专业发展”下的定义:“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社会结构、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行为规范有着密切的关联。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及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直接反映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价值观念。语言具有全民性,应当一视同仁地为全民服务,但是在不同的性别面前,语言却是不公平的,它存在着性别歧视,即对女性的歧视。称谓语是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本词汇,与人们的交际、生活密切相关,同样也体现了性别歧视。姓名称谓系统中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