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福特,这个出生于美国南方农村的穷小子,是如何从不名一文变成当时的世界首富的?而福特公司这个庞然大物,又是如何被这个拥有复杂多变个性的创始人撵到悬崖边缘的?
作为福特汽车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无疑是世界近代工业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为上个世纪初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家里每座钟看到他都会发抖
1863年7月30日清晨,亨利出生于美国底特律附近的一个小农庄主家庭。
作为第二代移民,亨利从小就拒绝父亲在自己内心深处根植他强烈的田园之梦。19世纪末的美国,马匹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但亨利从小就讨厌随地可见的马粪。9岁时,亨利又被一匹受惊吓的小马驹拖着绕农场狂跑,这让他对马匹更加憎恨。
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短短几年,底特律迅速成为美国甚至世界最重要的航运港口和制造中心。亨利从小就对身边无处不在的车床、锯带、内燃机、蒸汽机之类的机械着魔,喜欢动手拆卸钟表、发条玩具、家用机械,以至于“家里每座钟看到亨利都会发抖”。后来,他还跟风买了一辆当时在全美疯狂流行的自行车。
16岁那年,亨利离开学校和农庄,来到密歇根一家工厂做了学徒。他刚到工厂才一个星期,便解决了一个困扰老员工的机械问题。但亨利得到的却是马上被解雇的通知,因为他让工头感到很难堪。从此,亨利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教训:“要防备别人,不要对任何人坦诚相待,不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让别人知道。”这种多疑的个性伴随了他一生。
19世纪末的美国还是马匹的天下,但汽车这个“怪物”已经开始从欧洲泛滥到了美国。1896年3月6日深夜,底特律的街道上出现了第一辆汽车。它是如此的简陋——1个四缸发动机安装在有铁轮子的木制推车上。这个重达1300磅的庞然大物,以6英里的时速在街道上“爬行”。那天晚上,有一个人,一直顶着风雪、骑着自行车兴致勃勃地跟在后面。他就是亨利·福特。
我要为大众造车
没有马也一样能在路上跑起来?亨利对此感到惊喜和激动。当时已经是爱迪生照明公司工程师的亨利,决定自己也造一辆这样的汽车。
3个月后的某个深夜,亨利和他的伙伴们砸开了自己后院的墙(开始试验和装配时,谁都没有把握这辆车能否“走”出后院那扇狭窄的小门),这辆简陋的四轮车咆哮着冲上了马路。
但当时亨利有一个困惑:到底是用汽油还是用电池来驱动为好?一次宴会上,亨利鼓起勇气把他画的汽车工作原理草图递给了鼎鼎大名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爱迪生仔细地看了后,拍着亨利的肩膀说:“年轻人,你的想法很对,汽油比电池好。继续努力吧,别放弃!”亨利惊喜若狂——爱迪生的鼓励对他太重要了。后来,两人因此成为了交往一生的好朋友。
在和朋友们成立了几家汽车公司并失败后,1903年6月16日,福特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就在他40岁的前几天,公司终于卖出了第一辆车。此后,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据资料显示:1900年时,全美共有1800万匹马,但汽车只有8000辆。对于很多人而言,汽车当时只是一只笨重而昂贵的“蠢虫”。在成立福特汽车公司后,亨利为自己许下一个诺言:“我要为大众造车。它一定要足够大,一家人都能坐进去;但也要小巧,这样驾驶它就不需要太多技巧;它的价格也一定要低,普通人都能买得起,并因此和家人一起享受上帝赐予的美好大千世界。”
亨利说到做到。此后的一 二十年时间内,福特制造的廉价汽车和拖拉机改变了底特律、改变了美国、改变了世界。1923年,作为福特公司早期最重要的车型——T型车,产量达到200万辆的最高峰,占整个美国汽车工业产量的2/3。福特公司的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被编进各种歌谣、电影中。在美国、在欧洲、在俄罗斯广袤的城镇和乡村,人们因为福特汽车而大大拓展了视野、因为福特的拖拉机大大地减轻了劳动的重负。亨利被当作神一样被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敬仰。
他受上帝感召赐福大众
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言:资本主义在发展初期,往往披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
因为出生于低层社会家庭,加之另一位公司创始人詹姆斯·考森斯的积极推动,亨利于1914年1月推出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措施:把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从9小时减少到8小时,日薪却从当时的2.5美元提到最少5美元,约10%的工人还享有利润分成。另外,原来两班倒改成三班倒,因此又为社会提供了数千个新的工作机会。
第二天的《底特律新聞报》以“社会公平”这样的社论来描述亨利:“这不只是一个人的慷慨,不只是物质利益的分配,社会经济秩序因此而重建。”亨利也因此被工人被奉为“受上帝感召”赐福大众的人。
自然,此举除了名誉以外,也为亨利带来了切实的好处:工人的流动率大大减少了,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工人对他感恩戴德:“福特先生这么仁慈,我一定要用更努力的工作来报答他。”
而在此期间,亨利在工厂内推行的流水线做业得以顺利进行,劳动效率呈十数倍增长。而规模的增长,又带动了价格的迅速下降,这对福特汽车能够在短时间内走入千家万户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亨利也得以成为世界首富(据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时报》估计,亨利当时的个人资产达12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30多亿美元)。
要把生意做大就不能有人情味
但可惜的是,上帝并没有常驻亨利的心间,潜伏的恶魔开始强悍地浮现出来,让他一把撕去了脸上温情脉脉的面纱。
1915年10月,亨利首先把为福特做出卓越贡献的创业功臣考森斯赶出了公司;其后,他又开始排挤公司两位股东——道奇兄弟,拒绝给他们分付红利。道奇兄弟因此把亨利告上法庭,最终法庭判决亨利的行为不合法,需立即支付红利及利息共2100万美元;在此期间,公司一些股东和骨干陆续被他清洗出去,他霸道地宣称:“这是我的生意。”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甚至对他唯一的儿子和事业接班人埃兹尔·福特也毫不留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为埃兹尔设置障碍,动辄在众人面前羞辱他。在别人眼里,埃兹尔能干、优雅、厚道、富有同情心,但亨利希望儿子成为和自己一样冷酷无情。
不知从何时起,亨利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哲学:“要把生意做大,就不能考虑是不是还有人情味了。”亨利重用了“恶棍”哈里·班尼特作为公司的安全主管,并经他手组织了一支近3000名来自各地体校、大学足球队和监狱暴力分子组成的私人武装力量。打手和密探在工厂每一个角落潜伏,对不听话的工人进行残酷的打击。对当时在美国兴起的工人运动,以班尼特为首的走狗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他们当众殴打工会领袖,并对游行示威的工人开枪射击,造成60多人受伤、4人当场死亡⋯⋯亨利的这种法西斯行为,被人们憎恨地称为“福特主义”。从1930年开始,亨利已经没有工人朋友了。
他摧毁了自己的接班人
由于亨利的独断专行和固步自封,福特公司一直在走下坡路,错失了很多的发展良机,整整一代能干的人被踢出了公司,它几乎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而亨利干得最残忍的一件事,是他亲手摧毁了一位自己最优秀的接班人——埃兹尔。多年来,有赖于埃兹尔的苦心操劳,福特公司才没有最终走向灰飞烟灭。但作为这个国家最顽固的老板的忠诚儿子,他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透露给任何人。压抑和操劳最终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1943年5月26日凌晨,埃兹尔离开了人世,年仅49岁。80岁的亨利深受打击,包括妻子和儿媳在内的亲人们谴责他“害死了自己的儿子”。此后一直萎靡不振的亨利,于1947年4月7日闭上了双眼,留给了自己的孙子亨利二世一个千疮百孔的企业。
福特帝国的兴起与衰败,激发了人们太多的思考:如何经营企业?如何进行公司管理?如何选择接班人?如何进行市场竞争?如何平衡合作伙伴的利益关系?如何处理劳资关系⋯⋯但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向人们再次证实了一个超越财经范畴的事实:英雄人物所带领的组织,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轨道和制度控制,必将在冲到成功的巅峰后迅速滑向毁灭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