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吞咽障碍评估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研究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远期的吞咽功能,探讨洼田饮水试验在该术后吞咽障碍评估中的有效性、可靠性,并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吞咽功能的影响有无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8月于行喉部分切除术治疗的83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吞咽问卷调查、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X线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分析问卷结果,根据手术方式行两种分组方法(有无会厌,保留一侧或双侧杓状软骨),用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分析以上两种分组对吞咽功能的影响,并以VFSS的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可靠性。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83例喉部分切除患者,吞咽问卷调查显示非正常饮食者占32.53%,存在痛苦吞咽感受者占43.37%。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0.96%;保留会厌和切除会厌组中,正常、中度、重度吞咽障碍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160,χ2=7.229,χ2=12.344,P值均<0.05);保留一侧和双侧杓状软骨组中,正常、中度吞咽障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χ2=9.110,P值均<0.05)。31例患者中,VFSS与洼田饮水试验的吞咽功能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可靠性(Kappa=0.551,r=0.810)。

结论

会厌和杓状软骨的保留,对喉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远期吞咽功能的保留具有重要意义;洼田饮水试验与VFSS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远期吞咽障碍的初步筛查工具。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症(OS)是一种以骨量减低、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密度(BMD)是诊断OS的金指标,但其对早期骨量减少不够敏感。骨代谢标志物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更早反映骨量的变化,并可用于监测抗OS药物的疗效。本文对传统和新型的骨代谢标志物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评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 40:835-838)
产科易栓症使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增加了产妇血栓形成的风险,并最终可导致流产、早产、胎盘早剥等妊娠并发症。本文阐释易栓症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关系,以及产科易栓症的相关检测在反复自然流产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 40:856-859)
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复杂疾病,其基因背景尚未完全明确。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通过对大规模的群体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发现与复杂疾病相关的遗传因素。近10年来已经有超过30项针对骨密度的研究发现了将近100个独立位点。双变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可以发掘调控两种骨质疏松症相关表型的多效基因。然而,如何解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数据,从而揭示致病基因以及发病机制,要结合进一步的功能学研究。在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点的一种原发性高代谢转换型骨骼疾病。PMOP是造成中老年妇女关节疼痛及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早期生物标志物可以为PMOP的早期诊断、评估骨折风险、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本文从PMOP激素相关指标、骨代谢相关指标等方面来阐述PMOP生物标志物的最新应用进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辽宁省人民医院的113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CRC)组,良性对照(N-CRC)组为同期37例结直肠良性病患者,健康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为同期76名健康体检者。对CRC组进行了有/无淋巴转
目的通过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及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的调查,了解青海省临床检验的质量现状。方法2016年4月,青海省临床检验中心利用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信息管理系统(Clinet-EQA)软件平台,向青海省106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发放电子调查表,在线收集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及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和15项质量指标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采用Clinet-EQA系统的软件结合SPSS 13.0,并将1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以及骨碱性磷酸酶(BAP)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监测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4至2015年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196例,其中肺癌骨转移109例,无骨转移87例,另招募健康志愿者106名作为对照。采集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定量检测血清中tP1NP、β-CTx和BA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HNSC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12月20例LAHN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取8名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采用CytoSorter循环肿瘤细胞(CTC)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