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省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滇东北地区,滇西大理地区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无煤区或缺煤地区。但随着大理经济的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为断增加,为满足大理州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云煤一四三队受大理州的委托对区内的煤炭资源进行普查,寻找进一步进行煤炭资源勘探的靶区和小规模生产的矿点,作为大理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依据。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普查工作,要根据所获资料,试论大理东庄矿区煤矿资源找煤方向,希望对本区煤炭资源勘查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理东庄矿区;煤矿资源;找矿方向
一、概况
东庄煤矿区位于大理州宾川县境内,属宾川县州城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0°30′—100°38′,北纬25°38′—25°42′。面积约60Km2。勘查区为宾川坝子东侧的低—中山地形,山脉北北东向展布,东高西低,最高山峰为南部帽山(大叫仓),海拔2800.3m,最低点位于北端铁城,海拔1494m,两者相差1306m,一般相对高差500-700m。区内无较大河流,溪沟主要有瓦窑村箐、热水塘—近视箐、东庄箐、大羊箐等,由南向北流入宾川坝子,多属季节性溪沟,流量不大。
区内已往地质矿产研究程度较低,都只停留在踏勘阶段,未作过专门的煤矿普查工作。
二、地层及构造
该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丽江台缘褶皱带与川滇背斜的交接部位,紧靠川滇台背斜的中西部边缘。程海—宾川大断裂为上述两个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断裂以东的川滇台背斜出露上三叠统花果山组、白土田组及侏罗系冯家河组、张河组,其中白土田组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断裂以西的丽江台缘褶皱带出露二叠系至奥陶系的浅海—滨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出露不全,相互间均为断层接触。岩浆岩沿断裂带及其西侧分布,有华力西期基性岩、燕山期中酸性岩。
(一)矿区出露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上三叠统花果山组(T3hg)、上三叠统白土田组(T3bt)、下侏罗冯家河组(J1f)、中侏罗统张家河组(J2z)及第四系全新统(Qh)。其中上三叠统花果山组(T3hg)和上三叠统白土田组(T3bt)为主要含煤地层。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1.上三叠统花果山组(T3hg)
灰绿、黄绿、褐黄等色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与灰白、黄灰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不等互层,以泥质岩为主,夹炭质页岩含薄煤3—6层,其中有1层局部可采。产双壳类:Castatoria napengensis,C.carta,Cassianella beyrichi,Burmesia linata等,植物群: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本组出露不全,与白土田组断层接触,厚度>513m。为沿岸滩坝及滨海沼泽相沉积。
2.上三叠统白土田组(T3bt)
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依据岩性变化和含煤性,进一步划分为5个岩性段。
(1)白土田组第一段(T3bt1)
浅灰、灰、黄绿等色厚层块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不均匀砾石,具水平及斜层理,上部夹少量砂质泥岩,下部粒度变粗砾石增多,为砂砾岩,底部则为砾岩。厚度30—50余米。
(2)白土田组第二段(T3bt2)
灰、浅黄灰、少量灰绿色薄—中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多层单层厚度5—20m长石石英砂岩,底部砂质泥岩中有稀疏小砾石,砂岩局部含钙质。夹煤层及炭质泥岩,煤层及煤线一般12—22层,最多可达49层,其中可采3—6层,为矿区主要含煤层段。产双壳类:Yunnannophorus boulei,Unionites minma,U.postera,叶肢介:Euesthria minma E.dazuensis,E.xiangyunensis,植物群: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厚度346—491m。
(3)白土田组第三段(T3bt3)
浅灰、浅黄灰色厚层状为主细—中粒含长石英砂岩,具大型斜层理。下部夹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并局部夹炭质泥岩。厚483m。
(4)白土田组第四段(T3bt4)
灰、灰绿、黄灰等色薄—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中—厚层状粉—细砂岩,下部偶夹薄层煤及炭质泥岩。厚523m。
(5)白土田组第五段(T3bt5)
浅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含长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紫红色泥岩、粉砂岩构成多个小韵律,习称“过渡层“。往上紫红色层增多而过渡到冯家河组。厚135m。
白土田组在区域上与下伏地层存在假整合和超覆现象。划分的五个岩性段自下而上构成由粗到细的两个大旋回,即一、二段为下旋回,三—五段为上旋回,在区域上分布尚稳定。煤层主要赋存于下旋回中,即第二段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局部含煤。上旋回的第四段仅局部有薄煤。依据所含陆相动物化石、植物群及大型斜层理,本组属河湖沼泽相沉积。在勘查区内当时植物生长茂密,沼泽地带发育,因此具较好的成煤环境。
3.下侏罗统冯家河组(J1f)
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灰绿色厚层细—中粒含长石英砂岩不等互层,夹多层钙质泥砾岩。紫红色泥岩中含钙质结核及小砾石。厚度>1000m。
4.中侏罗统张河组(J2z)
区内出露不全。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绿、黄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底部为灰绿色砂岩与冯家河组整合接触。
5.第四系全新统(Qh)
分布在勘查区西部的山间盆地(坝子)内。有湖相堆积(Qhl)的粘土、粉—细砂夹腐殖粘土堆积层;河流—冲积堆积(Qhal+pl)砂砾石夹少量砂粘土层堆积。厚度10—25m。
(二)构造
1.褶皱
区内褶皱主要为扬保街向斜,轴向15°—20°,向北渐变为近南北向,长约30公里,北端被一条北西向断层错断,南端被程海—宾川断裂切割。张河组构成向斜核部,两翼基本对称,倾角30°—45°,分别为冯家河组、白土田组及花果山组,东庄矿区位于向斜西翼的中段。
2.断裂
区内断层不发育,主要为程海—宾川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计有:
F1断层:断层走向30—50°,中部近南北向,有弯曲,形态呈S形,断面倾向北西,倾角40—60°,为逆断层。
F2断层:走向25—35°,略有弯曲,倾向北西,倾角50°±。北西盘花果山组逆于南东盘白土田组之上,为逆断层。
F3断层:位于矿区北部,走向310°左右,是一条横切地层和F2断层的平移断层,断距400—600m。
F4断层:断层走向20—50°,倾向北西,倾角40—50°。北端交于F2,南交于F1。
以上四条断层均对煤层破坏性不大。
综上所述在东庄矿60Km2的范围中,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白土田组第二段(T3bt2),可采煤层3—6层,其中局部可采的有1—2层,全区可采的有3—4层,煤厚一般0.4—1.00米,最厚可达3米,属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呈藕节状、鸡窝状产出。矿区位于扬保街向斜西翼中段,属单斜构造,区内断层和褶皱不发育,属简单—中等复杂的勘探类型,由于以往工作低,对深部煤层控制不够,通过本次工作,笔者认为该区南至帽山芹菜塘,北至近视箐长约6公里,宽约2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作为进一步勘探的靶区。提高勘探程度,为大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依据。
关键词:大理东庄矿区;煤矿资源;找矿方向
一、概况
东庄煤矿区位于大理州宾川县境内,属宾川县州城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0°30′—100°38′,北纬25°38′—25°42′。面积约60Km2。勘查区为宾川坝子东侧的低—中山地形,山脉北北东向展布,东高西低,最高山峰为南部帽山(大叫仓),海拔2800.3m,最低点位于北端铁城,海拔1494m,两者相差1306m,一般相对高差500-700m。区内无较大河流,溪沟主要有瓦窑村箐、热水塘—近视箐、东庄箐、大羊箐等,由南向北流入宾川坝子,多属季节性溪沟,流量不大。
区内已往地质矿产研究程度较低,都只停留在踏勘阶段,未作过专门的煤矿普查工作。
二、地层及构造
该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准地台丽江台缘褶皱带与川滇背斜的交接部位,紧靠川滇台背斜的中西部边缘。程海—宾川大断裂为上述两个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断裂以东的川滇台背斜出露上三叠统花果山组、白土田组及侏罗系冯家河组、张河组,其中白土田组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断裂以西的丽江台缘褶皱带出露二叠系至奥陶系的浅海—滨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出露不全,相互间均为断层接触。岩浆岩沿断裂带及其西侧分布,有华力西期基性岩、燕山期中酸性岩。
(一)矿区出露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上三叠统花果山组(T3hg)、上三叠统白土田组(T3bt)、下侏罗冯家河组(J1f)、中侏罗统张家河组(J2z)及第四系全新统(Qh)。其中上三叠统花果山组(T3hg)和上三叠统白土田组(T3bt)为主要含煤地层。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1.上三叠统花果山组(T3hg)
灰绿、黄绿、褐黄等色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与灰白、黄灰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不等互层,以泥质岩为主,夹炭质页岩含薄煤3—6层,其中有1层局部可采。产双壳类:Castatoria napengensis,C.carta,Cassianella beyrichi,Burmesia linata等,植物群: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本组出露不全,与白土田组断层接触,厚度>513m。为沿岸滩坝及滨海沼泽相沉积。
2.上三叠统白土田组(T3bt)
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依据岩性变化和含煤性,进一步划分为5个岩性段。
(1)白土田组第一段(T3bt1)
浅灰、灰、黄绿等色厚层块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不均匀砾石,具水平及斜层理,上部夹少量砂质泥岩,下部粒度变粗砾石增多,为砂砾岩,底部则为砾岩。厚度30—50余米。
(2)白土田组第二段(T3bt2)
灰、浅黄灰、少量灰绿色薄—中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多层单层厚度5—20m长石石英砂岩,底部砂质泥岩中有稀疏小砾石,砂岩局部含钙质。夹煤层及炭质泥岩,煤层及煤线一般12—22层,最多可达49层,其中可采3—6层,为矿区主要含煤层段。产双壳类:Yunnannophorus boulei,Unionites minma,U.postera,叶肢介:Euesthria minma E.dazuensis,E.xiangyunensis,植物群:Dictyophyllum—Clathropteris。厚度346—491m。
(3)白土田组第三段(T3bt3)
浅灰、浅黄灰色厚层状为主细—中粒含长石英砂岩,具大型斜层理。下部夹薄—中层状粉砂质泥岩,并局部夹炭质泥岩。厚483m。
(4)白土田组第四段(T3bt4)
灰、灰绿、黄灰等色薄—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夹中—厚层状粉—细砂岩,下部偶夹薄层煤及炭质泥岩。厚523m。
(5)白土田组第五段(T3bt5)
浅灰、灰绿色中—厚层状细粒含长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紫红色泥岩、粉砂岩构成多个小韵律,习称“过渡层“。往上紫红色层增多而过渡到冯家河组。厚135m。
白土田组在区域上与下伏地层存在假整合和超覆现象。划分的五个岩性段自下而上构成由粗到细的两个大旋回,即一、二段为下旋回,三—五段为上旋回,在区域上分布尚稳定。煤层主要赋存于下旋回中,即第二段的下部,中部及上部局部含煤。上旋回的第四段仅局部有薄煤。依据所含陆相动物化石、植物群及大型斜层理,本组属河湖沼泽相沉积。在勘查区内当时植物生长茂密,沼泽地带发育,因此具较好的成煤环境。
3.下侏罗统冯家河组(J1f)
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灰绿色厚层细—中粒含长石英砂岩不等互层,夹多层钙质泥砾岩。紫红色泥岩中含钙质结核及小砾石。厚度>1000m。
4.中侏罗统张河组(J2z)
区内出露不全。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灰绿、黄绿色中—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砂质泥岩,底部为灰绿色砂岩与冯家河组整合接触。
5.第四系全新统(Qh)
分布在勘查区西部的山间盆地(坝子)内。有湖相堆积(Qhl)的粘土、粉—细砂夹腐殖粘土堆积层;河流—冲积堆积(Qhal+pl)砂砾石夹少量砂粘土层堆积。厚度10—25m。
(二)构造
1.褶皱
区内褶皱主要为扬保街向斜,轴向15°—20°,向北渐变为近南北向,长约30公里,北端被一条北西向断层错断,南端被程海—宾川断裂切割。张河组构成向斜核部,两翼基本对称,倾角30°—45°,分别为冯家河组、白土田组及花果山组,东庄矿区位于向斜西翼的中段。
2.断裂
区内断层不发育,主要为程海—宾川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计有:
F1断层:断层走向30—50°,中部近南北向,有弯曲,形态呈S形,断面倾向北西,倾角40—60°,为逆断层。
F2断层:走向25—35°,略有弯曲,倾向北西,倾角50°±。北西盘花果山组逆于南东盘白土田组之上,为逆断层。
F3断层:位于矿区北部,走向310°左右,是一条横切地层和F2断层的平移断层,断距400—600m。
F4断层:断层走向20—50°,倾向北西,倾角40—50°。北端交于F2,南交于F1。
以上四条断层均对煤层破坏性不大。
综上所述在东庄矿60Km2的范围中,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白土田组第二段(T3bt2),可采煤层3—6层,其中局部可采的有1—2层,全区可采的有3—4层,煤厚一般0.4—1.00米,最厚可达3米,属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呈藕节状、鸡窝状产出。矿区位于扬保街向斜西翼中段,属单斜构造,区内断层和褶皱不发育,属简单—中等复杂的勘探类型,由于以往工作低,对深部煤层控制不够,通过本次工作,笔者认为该区南至帽山芹菜塘,北至近视箐长约6公里,宽约2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可作为进一步勘探的靶区。提高勘探程度,为大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依据。